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當哲學討論與喧鬧畫上等號

兔二:滾你奶奶的 | 2013-01-06 10:48:25 | 巴幣 28 | 人氣 221

      《桑德爾的批判》,1/4夜晚慕哲的演講(姑且稱演講吧),同樣受教於桑德爾(SAMDEL)的指導教授、時任政大教授的蔡老師,除了簡單梳理(如果還能算是"簡單"的話)自邊沁功利主義開始的十七十八世界至今的歷代政治哲學,試圖展現自己不但有著不輸桑德爾的公共知識分子的一面,更有著超越桑德爾的名實相符--即桑德爾自稱公共知識分子、到處演講,事實上真在教化於民,引導民眾參與公共事務之了解與討論?還僅是中飽私囊的作秀圖利?主講者與其學派暗示桑德爾為後者。

      蔡老師以這次桑德爾來台演講為例,以下面例子舉證桑德爾有其瑕疵與缺陷:

      1.桑德爾並沒有於此次來台演講中展現出[蘇格拉底教學法]的精神,純粹引導觀眾發表意見,正反相互對話;卻沒有指出他們言論的下邏輯、想法為何。導致所費不貲的演講,最後變成了大型作秀會。

      2.桑德爾經常宣導「市場不該決定一切,有些事情不該被錢買到」,但蔡老師以自己會後與桑德爾一聚簽書為例,當桑德爾幫忙蔡老師簽其手上的書時,蔡老師表明這會送給表現優異的同學,桑德爾笑著說:「這是個好禮物!錢買不到的東西」;解讀蔡老師的言下之意,即桑德爾不只認為其著作被市場決定得很有價值,而且該有被得到的意義。

      結論:桑德爾真的是公共知識分子嗎?而下文試圖答覆蔡老師的舉證--

      1.蘇格拉底教學法與指出隱含邏輯是兩件事情:蘇格拉底教學法是一種運用於對話間的辯證法,正面意見、反面意見、相互結合的形式相互辯論以試圖達到另個議題層次,接著繼續正反合的連續結果。這過程也許會令人了解到雙方的認知為何,但不必然代表任何一方有義務或能夠告訴另一方--你的想法核心究竟是甚麼。對普羅大眾要求既然如此,在身上桑德爾亦該如此,不能以其哈佛課堂的表現而偷換[蘇格拉底教學法]的概念。

      再說,攻訐桑德爾之前,蔡老師這次的演講似乎也沒有超越桑德爾的任何教學法;說是吐槽和酸葡萄大會比較實在--既然這演講的性質只是如此,某種方面,我覺得對認真想來聽聽政治哲學的觀眾是種嚴正不尊重(當天我和夫人不是閒閒沒事幹,是趕過去的)。不該以[考量觀眾程度]唯一種降低自己講演層次的藉口。

      2.語言以及思維的隔閡:縱使此演講中許多台下觀眾在參與議題答辯時展現了精準流利的英文,但不代表其思路的邏輯是能瞬間、短暫的被抓到;更何況後來有著更多發表人使用了中文,雖以此語言介面卻詞不達意,甚至搞不清楚自身的核心論調、立場為何。儘管全場同步口譯,但辯論與思維是個包含在語言運作內的精密工具,任何一點雜質都會干擾;語言的不同步以及觀眾程度參差不齊就是一種干擾--這種狀況下,還有甚麼資格要求桑德爾突破語言與觀眾的障礙?這豈是一個政治哲學家的責任?

      3.公與私:找人簽書或聊天是私人的事情,對方有甚麼回應不見得充分代表其思維或價值觀;幽默的場面話是在所難免的事情,從這方面對人的道德或立場進行挑剔時,請先想想自己在這場演講中,到底說了些甚麼只應在私下講的話--儘管觀眾聽得很high。

      結語:我和志寬還有夫人勉強找出這次演講至少有【提供書單】的意義;但是,這場演講一個半小時的譁眾取寵(扣掉一開始讓台下所有人自我介紹的莫名其妙的半小時)還不如自己人間辦的半小時的讀書會之成效。不是不贊成這種通俗性演講,而是更多時候通俗應該是(簡明易懂),而不是把閱聽者當智障或腦殘、甚至可以任意煽動的意識形態者。無論是反桑德爾、或崇拜桑德爾。

      早些時候與夫人在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聽了前外交官--薩其遠老師的講座,不但了解其描述的伊斯蘭文化如何,但大眾認為下的伊斯蘭卻是全球包含恐怖主義的可怕地區,更進一步思考為何如此。如果在文化大學就能聽到高品質的演講,為何我們還需要特別下山看其他掛有名校招牌的老師作秀?或許這次的演講同樣是在質疑--桑德爾不是在教學而是在做秀,但我們不是來聽吐槽的。

      當然,尊重每個學者的表現自由以及受聘老師不該與學校劃上等號,可不得不說--與其說這是演講,更個交際場合;交際場合輕鬆、喧鬧是正常的,可惜我把它當作演講。最後,當哲學討論與喧鬧畫上等號的時候,民眾得到的不是對哲學的興趣,只不過是更多膚淺的娛樂。


創作回應

likwueron
對我來說,錢不是商業化、市場化,或是資本主義的唯一,雖然它是很顯著的表徵。
以學術來說,我們要拿到學位正是教授認為我們合格。對,它是不能直接換成金錢沒錯,但不代表它沒有價值。
所以我不喜歡凡事將市場化、商業化的歸於不好說法。
當然,桑德爾是沒有明確講出來,但我的感受是如此。

另外,商業化讓很多人的想法可以傳播到世界各地,壞的想法或許也是一樣快,但如果好的想法沒辦法蓋過去,傳得再慢結果還不都一樣嗎?
2013-01-06 23:08:17
兔二:滾你奶奶的
還是一個[實然]、[應然]問題。

甚麼東西[已經市場化]跟[應不應該市場化]其實是兩件事情;後者是價值判斷,前者是諸多可抗力和不可抗力因素交雜的現實結果。

一般民眾本來就有理由主張自己不該不蠢,把應然跟實然混在一起談並不奇怪;但身為一個主講人和學者,讓民眾蠢上加蠢,這是不該容忍的。
2013-01-11 13:41:00
湛澄
看著你這麼醉心學術,
我總是既敬又畏。
 
可能是因為我這個人太缺乏安全感、
太渴求大眾的認同吧。
 
2013-01-07 21:52:16
兔二:滾你奶奶的
湛君的感性和細膩才是我所傾慕;

我想,人總是在[想要]和[能夠]掙扎,而我註定在撰寫學術原始碼的僵硬道路上前進。

儘管領域不同,但該得到認同,只是這樣的認同源自於不同類型的大眾...

問好。
2013-01-11 13:36:42
只想及時行樂的鯤
哀矣、嘆矣、戚矣。
2013-01-08 00:18:31
兔二:滾你奶奶的
但求無入而不自得。
2013-01-11 13:41:29
likwueron
都忘了實然和應然了,這下子不能自稱糕級姿勢分子了(謎:本來就不是啊)
2013-01-11 15:11:41
白白安
他的書包括講談都打安全牌,他不敢直接貫穿功利主義,事實上穆勒的哲學偏向個人主義,也是古典經濟學的最後代表人,很少集體主義能以技術面來談更有利分配資源的方式,包括他也是,只能從書中利用人們心中的道德高度,暗示市場的爭議性,他不是先知也不是開闢此批判的第一人,拿《芝加哥學派》當槍靶,也無法證明他本人有比這些學者優越,譁眾取寵。
2013-01-13 10:26:08
兔二:滾你奶奶的
這個理由我可以接受。
2013-01-15 15:51:09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