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哲學課】4.何謂真實 (3/27記錄)

炎忤 | 2018-04-03 23:00:44 | 巴幣 8 | 人氣 790

總覺得這次的課程內容好難整理......
(黑字:上課內容 深藍字:我的想法)

在第一堂課中,提及了「真、善、美」的概念,而這次要針對其中的「真」來細講。

理性追求真實,那麼「何謂真實」

答案不出:合乎邏輯、大腦接受與否......等等。

這時老師放出了一張圖畫:


雷尼●瑪格利特
老師問:你覺得這是什麼?

大家都回答是煙斗,所以老師又問了:「是如何判斷這是一個煙斗的呢?」

回答有:「看起來是煙斗」、「它的功能像是煙斗」

這時老師說出那個疑似煙斗的物品下的法文:「這不是一個煙斗」(這同時也是畫名)。

很顯然地,這名畫家在耍我們(誤)。

接著我們就在討論這幅畫當中的物品究竟是不是煙斗。我們雙眼所見之事物是否一定為真?我們腦中所想是否也是真實的呢?

下一個問題是:「為什麼 1+1=2 ?」

有人回答:「這是小時候學習而來的」、「大家都這麼認定」、「符號的定義」

也有人提出反例:1隻雞 + 1隻鴨 ≠ 2 ;在某種情況下,1公 + 1母 >= 2 (繁衍後代)


這就讓我想到在計算機的世界中,1+1也不等於2,而是利用二進位,1+1會是10。

且1代表 True,0代表False,透過計算機是透過電路、程式的1與0來分辨該不該執行(相對於人的「分辨真實」)。

又想到一個老故事:給不同領域的人看 「o」 ,會覺得是什麼?

數學老師說是數字 0,英文老師說是字母的O,國文老師說是「句號」,化學老師說是「氧」。

這可以看出,人在辨認事物時,都是會以自己的觀點來看,而觀點的養成就仰賴於過往吸收、學習的經驗,這些經驗可能大多都是由前人所定義出來的。

知識論──真假的判斷(知識的有效性):

三段論證:存在 = 我所知 = 我所言 (↓↓自己的整理)

  1. 事物是要真實存在的(才能被認知)
  2. 「我」能夠正確認知的能力
  3. 「我」能夠將認知到的知識(真實)正確表達給他人的能力

而老師的分類是由這三個來看:主體、客體、主客關係
  • 主體:「我」是如何來認識?
    • 透過五感的感知,以及後天的學習。
  • 客體:「物」所被認識的內容
    • 「物」有色、聲、香、味、觸、法(存在、經驗)
  • 主體關係:認識過程、認識物的有效性

認識就等同於被認識嗎?

我們所認識到的真實,會不會其實是假的、部分的?

人的認知是有限的。以視覺來說,因為有光我們才能夠「看見」,而光是電磁波,而人眼所見的電磁波波長僅限於390~700奈米的範圍中。聽覺也是,人耳僅能聽見頻率20~20000 Hz 的聲音。而對於整個自然界存在的電磁波及頻率,人類能感知到的幾乎是趨近於零。

而上述的三段論證,「我所知 = 我所言」,語言所蘊含的意義是「文化認同」及「思想」。

心靈→語言→世界

語言是一種用心靈來描述世界的工具。

心靈重組對世界的認知,語言用來與「他人的世界溝通彼此的世界」。

在第二堂課老師講到:「對世界的認識,決定語言的使用結構。」那個時候還不是很懂,不過現在比較能理解了,每個人對世界的認識必然會有或多或少的差異存在,不同文化也會造成差異,而且當心裡的想法轉換成話語或文字,必定已經和腦中的有所不同。

像是我平常寫小說的時候,想像的劇情和我所真正寫出的一定會有差距呢。這是實力問題吧

接著提到了語言的同一性,這邊老師是說同一句話由不同語系(國家)的人說出來的差異。但我想到的是語文類考試,考試總會出現一些判斷文意的題目,然而那些正解是由出題老師(或寫賞析的人)所認識的,和原作者的原意可能不一致。

最有名的就是侯文詠他兒子拿考卷回去給他,結果他答錯了有關他自己文章的題目。還有今年學測英文的某題閱讀,原作者都表示他想表達的意思了,結果大考中心還是不給分,真的是只能笑笑。

老師放了一個挺有趣的科普影片


影片中提到一個哲學用詞「感質」(Qualia),人的知覺意識或感覺感受,

基本上是說,每個人所看見的紅色(波長630奈米)是不是真的一樣?可能一樣,可能不一樣,然而以目前的科技,無法得知物品在不同人眼中是什麼樣子,這稱為感質的「隱私性」或「不可溝通性」,越貼近個人的經驗(感受),就越難用精準的語言表達。

這個我有非常深的體悟(笑)。前幾個禮拜實驗課在教電阻色碼辨讀,然後助教要驗,來到我們這組(2人),我們就對照著表,說出了電阻值,助教就驚訝說怎麼會是這個值,然後我就和他對顏色,我們同時說第一個顏色。

我:
助教:
我:!?
(下一條)
我:
助教:
我:!?

覺得會被助教當成在找碴(汗)。從這件事就能看出每個人眼中的顏色是不一樣的,明明就我們兩個眼殘。不過認真來說,有可能是因為色條太小,所以難以辨認,如果今天把紫色棕色放在一起,我就有自信分辨出來了。

除了物品以外,人的心靈感受有時也很難讓別人感同身受。舉個例子來說,像《哈利波特》和《飢餓遊戲》兩個知名作品我都看過小說全集,但在看了改編電影之後卻覺得沒有小說好看。原因可能就是導演和演員所認知的劇情,和我在腦中呈現出來的感覺不一樣,加上「我所知 = 我所言(演)」只是理想狀態,就會離原作者或讀者對故事的感受有所差距。

(說到這,好想抱怨一下,《無頭騎士》的動畫刪掉好多小說花了很多篇幅的心理描寫啊啊)(之後再來個認真心得)

除了感受,每個人對感情的定義也不一樣。以前高中看到同學在FB上說很愛他女友,我就不禁疑惑,在我們年紀還這麼輕的階段,「愛」是可以這樣隨意說出的嗎?「愛」和「喜歡」的程度,對不同人來說感覺也是不一樣的吧,至少我是有個標準的。

從語言的同一性,老師講到「同一句話,用不同方式表達」

柴契爾:
「Watch your thoughts , for they become words.
Watch your words , for they become actions.
Watch your actions , for they become habits.
Watch your habits , for they become character.
Watch your character , for it becomes your destiny.」
(不認真翻譯:思想影響言語,言語影響行為,行為影響習慣,習慣影響個性,個性影響你的人生)

The Power of Words

這影片還滿有名的吧,當你改變了你的用詞,給人的感覺也會有所不同。這就是語言的不確定性,正因語言沒有把對世界的描述給定死(像是有水藍深藍,不同的),才能造就話語的多樣性。

只要你話說得越精準、越讓人感同身受,就成功與「他人的世界溝通了」。

所以我們應該口說好話,身做好事,才能拯救你自己不知道我在說什麼了

認真來講,就是保持著正面的想法,說正面的話,對於心理的感受也會好過些。

有人說,只要對著一杯水說好話,水在顯微鏡下看見的結構就會很漂亮,也會比較好喝;反之,對著水說壞話,其結構也會很混亂,年幼的我還真的去試,結果水放到忘記

之前看過一篇文章,是在講「話語的力量」,他提到我們需要時常鼓勵自己,其實就像是催眠、心理暗示。要說「我可以」,不能用「我不行」這種負面詞,同一個意思用正面積極的話語說出,他的力量會更強。

例如:我可以存錢 (O) 我不行亂花錢 (X)

所以大家一起來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吧。好隨便的結尾

最後,本次的問題討論是:「如何分辨真實?」

我覺得我回應的後面有點跑題了......如下:

以人的角度來查就真相,感覺是很不可靠的,畢竟人腦太容易被騙過了,人類常常遭遇錯覺,尤其是最常拿來觀察事物的視覺,像是視覺暫留讓人以為影像是在動的。

這樣不可靠的感知能力,我懷疑是否能探究這個世界的所有真實。

在中世紀時人們也憑著「自認為是正確」的觀察理解,確信地球是平的,然而在航海技術、觀測技術提升之後才發現是錯誤的。

前陣子看了有關司法誤判的書(《法官的被害人》),很多案例都是警方收到大眾及上層施壓,找到嫌疑人就以自己認為的行兇手法,給被告精神壓力,讓所有人(包括被告)都相信自己是有罪的,然而多年後才出現證據證明兇手另有其人

由此可見,無論人類是怎麼想的,事物的本質都不會因而改變,身為人類的我們也無法真正意義上地明瞭世間所有的真實,因為無論如何都會不斷地出現疑惑,或是被後來的推翻,只能不斷地以人類能理解的語言「定義」事物(即使是錯的)。不過人類與其他動物的差別就在於,我們擁有去挖掘真相的渴望。


啊啊,終於打完了,只打了2小時。
這週因為清明連假所以沒有上課,所以會停更一次。
明天要去高雄動漫節,好期待喔喔w
然而我的讀書心得、普物作業、微積分考試都還沒用好,連假是過得很快的,即使明白這個道理,但是就是會忍不住耍廢啊。

創作回應

腦內模擬
真實端看你如何定義吧?

試問真實得一小部分仍然是真實嗎?
真實截取了一部分還是真實嗎?

我認為如果要為自己給個解釋,只能是這樣:

"真實是自己認為真實的東西"

足夠真實的偽物我認為已然足夠我認為它是真物,
以廣泛而論,真實是取決與各個個體,
取決於個體的經歷感情邏輯等(個人的思考系統,簡稱系統XD)

對於我們來說,許多東西都是存在參照,
而這個參照或實際出現或腦內模擬,
對於我們來說效果卻是幾乎無法否認的,

真實無法辨認的是真實嗎?
就自然哲學,基本分成兩種:
A:一個東西無法觀測就不存在
B:一個東西無法觀測表示觀測當下可能不存在
像是對於神的有無之爭就是如此...無神論....不可知論.....
2018-04-08 16:58:03
炎忤
最近學到柏拉圖的理型論,說的是,真實存在於靈魂的記憶,當遇到真實的時候(例如看到桌子、狗等等物品)便能認知到這個是真實,不過感覺哪裡怪怪的,但還說不出來。
倒是你說真實是認為是真實的東西,我是認同的,畢竟就算感知到的事物是虛假的,對於生活來說也沒有太大差別,不過或許哲學就是要探索何為真正的真實吧
2018-04-10 17:46:27
腦內模擬
畢竟真實會依據狀況改變,當我們觀測到時往往已經變質而不知去向...

--

另外對於一開始那張畫,
我們可以想像成一個物品上面顯示了自己的屬性,
而我們從圖像屬性發現了兩個物件,
其一,物件從我們記憶庫中可參照出的相同記憶,也就是"菸斗"
其次,文字參照告訴我們是一個論述"這不是一個煙斗",

而接下來,當知道名稱時,這個圖片的名稱標籤為"這不是一個煙斗"
當知道不名稱時,這個圖片的名稱標籤我們自己假設為"煙斗"或"這不是一個煙斗"(觀點問題)

而對於提問"你覺得這是什麼?"

它在提問 這個物品 是什麼
從屬性來說,是在提問"名稱"
而不是詢問畫面,因此回答名稱標籤:

知:"這不是一個煙斗"
不知:"煙斗"or"這不是一個煙斗"
2018-04-08 17:07:05
炎忤
你把這個問題分析地好清楚喔,我都沒有想那麼仔細...
2018-04-10 18:30:59
腦內模擬
或者,只是純粹問題問的不充分....(題問這個物品是什麼時不小心自動套入自己的判斷了...
2018-04-08 17:08:39
阿辰
這篇文章還有幾個哲學系列文都寫得很棒!
(我目前看了1,2,4)

看完了這篇文章我也對"對世界的認識,決定語言的使用結構。"這句話更有了解~

Vsauce的影片我有一段時間常看,好久沒看到了XD

盲人的那個影片真的很棒!
這也說明了話術的重要性(誤),還有如何賺錢(又誤)

對於顏色的辨別,大約十年前我也有一樣的問題產生XD

而電阻的色碼分辨,我在高職時期也辨認的很吃力...
我對於相差很大的顏色還可以分辨~
但相近或太小的顏色就很難辨別了@_@
我的特殊能力是"色弱"XDDD
2018-07-11 03:27:25
炎忤
謝謝你的稱讚><

其實我之後也沒有特別去看其他Vsauce的影片(汗)想看的東西太多了

上了一學期的實驗課,電阻還是隨便拿了就用
雷雷組員:不用電阻也可以吧
我:為什麼不用電阻啦(崩潰
助教:(哭暈在廁所
2018-07-11 14:38:41
阿辰
類似的問題~
讓我想到大學時期,我常和幾位死黨討論有關"真相"~

此外~
我對於"真相"的探討~
有讀一些超自然領域的東西~
也想讀讀神學,佛經等等的~
2018-07-11 03:30:49
炎忤
我自己是對神學比較想了解,因為對於宗教信仰抱持著極度質疑的態度
2018-07-11 14:39:44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