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2016/10/15 【日記】養分與種子

小伽羅 | 2016-10-16 00:39:06 | 巴幣 110 | 人氣 1717

因為steam特價的緣故,我最近玩起了歐陸風雲4,在過完教學任務後,就開始了我的「伽羅的女皇大夢」,不過我的技術實在差的可以,所以一遍又一遍被精明的電腦打得唉唉叫,朋友們看不下去,乾脆跑來教我玩,不過盡管有高手相助,我在遊戲中的表現似乎沒多大起色,特別是我開了一個檔,自創了勢力跑到台灣,和對面的大明大眼瞪小眼,當起了一回勇敢的小蝦米,不過勇氣是需要代價的,很快的我就被趕到海裡去了。

這款遊戲很注重政治層面,戰爭反而不是最主要的一環,因為你要開戰之前,需要考慮的事物非常多,舉凡後勤的補充、國際的外交形勢、軍事的技術等等,所以它並不是單純的戰略遊戲,這讓遊戲思維簡單的我難以吃消,「靠氣勢解決一切」的我,要在遊戲中縝密的思考,那是很難的,我想可能我的腦袋只要一接觸遊戲,就會換頻成草履蟲頻道吧。

雖然英文讓人有些吃不消,但那複雜的指令,的確很能反映一個國家的現況。

我那台灣王國的檔案,很快就被消滅了,遊戲很現實的反應了國家實力的差異,小國很輕易的就被輾為齏粉,甚至它連長大的機會都很倉促。台灣 - 一個有著強大鄰居的小島,始終難以擺脫它背後那龐大的陰影。

然而幾百年來,它仍然走出了屬於自己的文化脈絡,它的海島文化,充滿各種衝突的色彩,這是台灣文化中令人醉心的部分,不過它的歷史是無法被斷裂的,我說的「斷裂」,指的不單是文化表面,而是一種文化內在的軌跡,因為台灣在許多地方,其實與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大史學家陳寅恪有句名言「國可亡,史不可亡。」我很認同這句話,然而許多政治話語,卻讓歷史更加模糊了。

自從滿城盡帶黃金甲之後,中國的影視圈中,每年總會產出幾部,所謂聲勢浩大的「大片」,當然我不是專業的影評人,說不上什麼道道,甚麼養分會開出甚麼樣的花朵,同理,強調大中國和強國主義的思維,也會製造出大排場、大手筆,卻毫無內涵的事物,像極了盛開的牡丹,它艷冠群倫,卻遠不如那瀟湘的雅竹,透過視角的鋪陳,觀眾像是藉由攝影之眼來閱讀一段故事,所以聽故事很重要,說故事的人更重要。

中國有沒有好電影?當然有,而且很多。不該以偏概全,所以我說到的只是某幾部,格外具有大片風格,卻成果慘澹的電影,像是我剛看完長城的預告片,畢竟只是預告而沒看過,所以不敢妄下論斷,只是既是背景設定在11世紀的中國,當時的北宋王朝,與長城的連結似乎挺薄弱的,講到長城,十之八九的人會想到秦朝,或者屢屢遠征漠北的漢代,或是一天到晚砌磚頭、修屋子的大明朝,北宋的形象似乎有點遠,這是一種直覺式的思考。

再者,五顏六色的盔甲,只能說每個人的美感不同,華麗過頭的長城配上不知哪來的錦衣衛,最後說這是一段大宋王朝抵抗怪獸的故事,這是否是一種對題材背景缺乏認知所造成的呢?和我前頭說到的,只是將許多中國式的符號拼貼上去而已,當然我還沒看過,所以完全是出於主觀的評斷。

我很喜歡看電影,如果真的喜歡,我一定會買回來收藏,有空便拿出來看,或許是受到所學影響,我很在意情節的鋪陳和結構,如前面提到滿城盡帶黃金甲,它的時代背景非常吸引我,情節安排和人物間的對話,藉由宮廷中的鬥爭,將故事娓娓道來,然而它在許多人心中,卻被視為一部差勁的作品,為什麼?因為說故事的人忘了觀眾,很大程度上它只是在滿足自我,它拍攝出心中滿意的畫面,為了畫面甚是安排了過多毫無意義的情節,最後一部題材優秀的作品,變成了華麗的動態攝影大展,像是一篇修辭娟麗,情節浩大卻毫無內容的文章。

台灣在美學的教育是相對落後的,特別在創造和文字的編排上,重視文章結構,卻成了填鴨式的文句,沒有寫出情感,更遑論該有的字句,其實一開始我們所學習的作文的範例,起承轉合的應用,立意是良好的,只是最後在考試壓力下,成了求取高分的寫作教育了,該責怪誰呢?

我想該被責怪的名單會很長,很多事是環環相扣的,海島文化的形成,是各種動因交織成的結果,因為沒有向內發展的可能,所以必須對外開拓,長期下來反而逐漸形塑出它獨有的樣子,中國的統一思潮也是如此,分離主義和統一觀,分別在不同養分的土壤中發芽,最後開出了不同的林子。學生也是,家長們也是,授課的老師也只是身在其中而已,一昧的將無法寫出好文章、好劇本怪罪給了教育,我覺得是不妥的。

前陣子許多人半是嘲諷的說著,何以台灣拍不出屍速列車這類的賣座電影?我想其實沒必要去爭辯,因為事實上當一個國家開始不重視文化,它的衰落便註定了,文化是民族的根本,甚至被許多人視為靈魂,一部電影更能看出品味與文化水平,許多賣弄台式文化、夜市、台客、辣妹等,這只是將許多台灣印象,七拼八湊的剪貼上去,像是大稻埕,先不論歷史考證的謬誤,在人群對話的安排、情節的敘述上,其實都不算好,我想不必聚焦在歷史場景的問題,因為那種錯誤只能說不夠用心,但東拉西扯的將所有題材,例如學生對未來的憂慮、校園的熱血愛情、對台灣本土的認同等,一口氣搬上螢幕,想要在最短時間,將情感全盤托出,最後便成為了配料過多而風味不佳的火鍋。

前陣子剛重看了KANO,這部電影我重看了許多次,比起最後令人動容的比賽,我更喜歡劇中人物的對白,似乎你能觸碰到劇中人物的內心,你了解了這個人物當下的情緒,是高興、是難過,這是電影能帶給觀眾,一種更深入的自我對話。

又好比賽德克巴萊,它的題材和場景的鋪陳,從一張張黝黑卻堅毅的眼神,一下子轉到日本皇軍強勢且人多勢眾的畫面,那一瞬間傳達的絕望,牽引著觀眾的情緒,它沒有做過多的渲染,甚至在原住民的服飾上出現了大問題,不過它是否能算是一部好的電影呢?我想至少它能算是一部充滿文化內涵的作品。

對文化的尊重,是一種深潛的薰陶,不是透過教育就能立竿見影的,如果你懂得人心,你將能安排更合理的橋段,如果你了解題材的背景,你可以免去許多謬誤,屍速列車之所以賣座,絕不是打殭屍的畫面刺激,陰屍路隨便剪一段都比它精彩,但它引起熱議的點,在於對人心的刻畫,在災難中,各種不同的情緒、抉擇,引領著觀眾的視覺感官,它讓人更深刻的學會珍惜彼此,也讓人更清楚人性的美與醜惡其實離我們並不遠,這是電影想表達的。

像是大尾鱸鰻,那種只是將台式標籤,瘋狂貼滿整部電影的作品,其實應該不能算是電影,因為電影是一種視覺的對話,而大尾鱸鰻只是想讓你缺乏思考的笑上幾分鐘。

文末,其實會打上這篇,只是我正和朋友聊到這些話題,我們剛看完黑鷹計劃,所以討論了許多有趣的事物,例如美國的英雄主義何時會衰落?又這種現象與每個小男孩心中都有個英雄,又該做何種連結?我想討論是一種無止無盡的思考,所以趁著記憶猶新,寫上了這一段。

對了,目前人在台北,所以暫時沒有太多時間回覆留言,很謝謝願意瀏覽我的小屋的朋友,伽羅感謝你(=^_^=)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點子-庫洛米庫洛米
我覺得紫色大稻埕不錯,只是他不該只當個鄉土劇,明明是很有潛力的題材
2016-10-17 20:01:09
小伽羅
我記得它好像出書了,收錄了許多時代背景相關的資料,我一直很想買回來^^
2016-10-18 08:15:09
Eldersword
歷史是連續面的,我也認同你說的沒有斷面,我們與中國固然有共同的歷史脈絡,但政治卻極力地想把文化與國家綁在一起,翻開歷史我們便了解到,文化與國家是兩件事情,不能混在一起看,如果加拿大美國英國澳洲都有著相同的文化脈絡甚至使用同一種語言,但卻不會有人把上述國家搞混。

台灣美學教育落後其實有跡可循,因為大部分的時間會被拿去借課,用來考試或者複習主科,東方國家總有一種士大夫,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那麼叫化戲子的美學便不在考量的範圍內,另外像我之前回應的文章提到,在儒家中庸之道的理念下,很難探討每個人的不同,於是就將所有人捏造成一個模樣,所有問題背後也都有標準答案,但問題是美學如此感性的東西,怎會有用理性去肚量而產生標準答案?

但最近的趨勢卻大大打了這些人一臉,在科技開發如此迅速的年代,UR,UX desinger的開缺如火如荼地出現,人們瞭解到硬體做的好還不夠,軟體的功能完整了也不夠,在目前的年代,看起來美不美,用得順不順,網站票不漂亮,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這個時候才跟風的台灣政府,早就輸在起跑點上了,我認為教育內有很多無法量化的指標,在未來會有它的重要性,如同音樂、美學、文學等等,商業上的文案與設計都與此息息相關。

2016-10-19 12:03:06
小伽羅
台灣在教育上,始終面臨這個問題,它一直追著歐美跑,卻很難有歐美的教育成果,原因不外乎我們總是學了半套又自行改良,到最後成了四不像。

東方國家如此,其實西方國家也有著它們自己的問題,他們也有這種唯有讀書高的心態,只是在多元包裝下,他們的表現沒有我們強烈而已,我相信未來台灣在教育上,是有機會做更多的改變的,當然我還是很強調教育只是輔助,家長的心態一定要跟著改變才行,這是很令人苦惱的部分,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即使違背孩子的意願,這種教育真的擁有愛嗎? 其實是很值得商榷的。
2016-10-20 14:58:21
Eldersword
西方國家在啟蒙運動後便打出了一道驚雷,像伏爾泰推崇孔子的子不語怪力亂神,完完全全的拋棄掉了非理性的思考,一切只依照理論走,沒有基督或者神靈的干涉,在啟蒙運動之前,基督世界觀是不容許人們質疑的,伽利略、哥白尼等人在他們的時代都被當作異端處理,好不容易啟蒙運動將真理放置於神權之前,人們對於質問跟講究為什麼的這條路才放寬了一些,雖然之後的達爾文仍會受到質疑,但比起東方世界,完完全全的都由皇權壟斷的社會結構中,西方世界的人更懂的質疑,我認為在歷史上,就有這些差距跟脈絡,導致東西方世界對於教育以及疑問的反應有所不同了

希望我們這一代的人,成年組成家庭後,能夠更放手給孩子成長,強迫孩子照著自己的劇本走,我並不認為是一件好事
2016-10-20 15:15:23
小伽羅
你說的沒錯,或者該說西方的啟蒙運動,它同時也有自身的問題,例如近幾十年來大行其道的後現代思潮,對於文本的詮釋和價值觀,差一點毀了好不容易建起起來的歷史觀,西方乃至於歐美學界,這幾年也不斷在反思,他們所謂的理性,是否也成了另一個文化霸權了呢?

例如相對於西方的強調的理性,其實東方也有屬於它的思維邏輯,很多時候文化的養分,不該被區分高低,其實中國的皇權是建立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社會之上,它只是做為一個集大成,應該說中國從來沒有君臨天下的君王,因為它受到很多制約,然而西方在這裡走向了不同的道路,西方的君權到了十八世紀末出現了轉變,於是,近現代以來被貼上了進步的標籤,我覺得這是可以再商榷的。

進步史觀已經被視為是較落後的思維,同理,在對於教育及質疑上,其實東方的教育是長期為統治階級服務而設,但它仍有屬於它的特色,我想我們不能完全的將它視為較落後,至於西方它的教會和宗教同樣也影響著他們的教育,所以我想我們不能說西方世界的人更懂得質疑,或者可以換個角度想,西方的教育,其實隱含著政治和教會的鬥爭,當然要論述這方面太複雜了。

所以我只想表達,對於東西方的思維,其實正如近幾年來不斷強調的史觀,過去東方落後而西方優越的那種傾向,其實很難讓我們看見更多的面向。 ^^
2016-10-20 15:27:26
Eldersword
人們說文化沒有高低之分,思維也許也沒有,這都是大家後來蓋棺論定的,不過很不幸,在國際政治上,人類的道德跟國家的道德是完全不同的,不管是自由主義或者現實主義,對於國家而言,只要對國家有益處的事,即使會對他國造成影響,那還是正義,那麼正義靠什麼來維持呢?就是金錢與武力了,即使到了現在的世界仍沒改變,所以只依照結果論來看,西方世界的經濟與武力還是高於東方世界。

回文中提到了中國的君王受到很多制約,但我認為歐洲的君王受到的挑戰更大,因為在某些時候神權與皇權是分開的,並不像日本,中國等等的國家神權君權合一,天子也就是上蒼之子,自然有神性,而日本天皇的現人神,直到二次大戰才破滅

最後我想表達的是,可能我與樓主價值觀上最大的不同,便是我比較傾向於現實主義,但能夠交流還是十分開心的
2016-10-20 15:41:19
小伽羅
當然囉,有交流的機會我也很開心^^

畢竟每個人的價值觀本來就不相同,所以勇敢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吧,這是每一個人都該有的獨立判斷。

至於中國的君權與神權,其實中國的君權只是一個表徵,它作為一個王朝的代表,但很多時候君主本人並不能做過度越矩的行為,至於神權,其實中國的神權思想並不如西方高漲,甚至中國並沒有所謂的君權與神權合一的概念,對於宗教只要不觸及政治,那政府是絕不會去管轄的,這是中國政治中一個很良善的表現,它其實是非常寬容的,甚至宗教能改變政治,中國對宗教的制約,只在少數帝王身上出現,且大部分的原因都非關宗教本身,例如唐武宗毀佛,主因是來自於經濟。

所以說天子這個概念,其實歷朝歷代還是有變化的,匈奴單于的全名叫撐犁孤塗,意即天地所生的意思,這種概念反而更接近所謂神之子,中國的天子則是有種受上天所賦予之人,一旦道德衰敗便會受人秉棄,所以君王的權力來源,來自於它行使正道,一旦違背道德就會受到制約,這是傳統中國政治的思維模式,所以神權不是高高在上,傳統儒家所謂 民貴君輕的思維,即使受到削弱還是根深柢固在傳統士大夫的教條之中。

最後所謂現實主義,其實這類詞彙,它還是有變化的,當然或許將來有機會,我能寫一篇相關題材的文章,如果有機會的話。

最後,很高興能和你交流,希望你能常來~~
2016-10-20 15:50:41
小伽羅
至於所謂蓋棺論定,其實最近幾十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它們開始反思所謂的霸權主義的問題。

例如中國的文明真的起源於黃河嗎? 又大航海時代真的是突飛猛進的一個時代嗎?這是一種拋開菁英思維的反省,同時也是人文該有的價值,所以我覺得誠如我前陣子參加的一場國際研討會,與會的貴賓傳達了一份想法,菁英式的文化不是一個能引領時代前進的主動力,甚至最後人類必須依靠道德才能突顯人的價值,這是法律做不到的事,所以政治到最後,它是有它該遵守的一個底線,我覺得現實主義走到最後,就像我前面所說的後現代主義一樣,走進了死胡同,它找不到可以憑勢的理論了^^
2016-10-20 15:56:00
Eldersword
就神權這塊,我認為是因為中國的神權人物都太少了,相較西方基督有教皇,他們甚至可以撼動政權,東方的君主的制約比叫再多是在禮法上,至於為何中國沒有出現可以當國教,我自己認為也許是教化人心這塊,被儒家取代了,宗教的力量變少了許多,也許你可以寫一篇類似的文章,我會非常有興趣的,就是為何歐洲基督教國家能有教皇去牽制君主,中國卻沒有

人類必須依靠道德才能突顯人的價值,我認為這段是表示人本主義嗎?就我個人而言,認為人只是剛好聰明一點的物種,我比較偏向,人類不管有多高的道德,仍然跳脫不了生物的框架,也就是生命最大的功用在於傳遞DNA的序列,即使人類有著智能創造出了文化文明、道德、法律、科技等等,相較於整個宇宙,仍然是苗小的,也許對於造物者而言,我們創造出的這些東西,在祂的眼中我們跟其他生物並無不同,所以凸顯人的價值這塊,自然也就不需要了,也就是人生下來雖然可以依循著道德與法律走,但最終探討到國家層級,仍然是硬實力的天下
2016-10-20 16:57:46
小伽羅
晚點再回應你,我還在學校趕報告 TAT..........
2016-10-20 21:31:36
小伽羅
其實我們的想法,有異曲同工之妙,我也認為人類只是渺渺萬物中的一個物種,像是近幾年大行其道的人類物種說,很多人認為智人就是幸運極點的命運產物,當然這種說法仍然被視為不夠全面,但已經很大程度的反應了,現代人類在反思自我的過程。

另外,我只的人必須依賴道德,其實是呼應了過去我們視法律為萬能的概念,然而我始終認為能維繫人性的一道紅線,便是所謂的道德。^^

至於人本主義,其實我在這議題中比較沒有觸到這塊,因為若討論了這些,就勢必要考慮到所謂人的自由意志,這又是更複雜的議題了
2016-10-21 17:12:40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