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小說

沒有多了不得的禪學與生活淺談

甯隨 | 2012-05-15 21:38:23 | 巴幣 4 | 人氣 193


  似乎每次休假很少過過一天安靜日子的,不是政府外包的單位在挖路不然就是大興土木動工的勞民傷財,間接影響到許多民眾的作息,真是傷透腦筋……

  最近且又看到電視上在播水滸,很多人看水滸,相信當下都會有拍手叫好而大快人心的故事情節。

  但事實上關於水滸這部作品還藏有相當多元的要素。

  其實稍微參修過道之後再來看個幾次水滸,就會感到水滸這一部作品為什麼從遠古至當今的儒學禪師都拍案叫佳了。

  因為水滸本身內容許多曲折百般的人物之下,他們所呈現的無一不是直來直往、該曲即曲、該伸能伸而決不低頭或抵賴,甚至是好漢做事好漢當的特色。

  這樣子的特色也說明了一個很重要的境界,便是『當下即是』以及『大自在天』的境界!

  然而再看水滸的結局過後,當時不只是說明了北宋政局極端腐敗到了頂點,同時也再度點明了一個現象。

  我們都知道水滸裏的人物個個是英雄是漢子,待人處世多數都是直來直往的不會曲全自己什麼。

  但也因為這樣子的現象,甚至也讓儒學禪師(我忘記是哪個儒學禪師,只記得確實的下此結語)提到。

  縱然水滸人物多數忠厚而良善,性喜為民間百姓抱曲不平而懲惡除奸,在故事中無論做什麼事情幾乎是為了當下,也不會為了什麼而刻意曲全自己。

  但人文的社會中本來就是有委曲的,像水滸裏頭各路好漢的處世方法,自然是難以生存於人文社會中。

  水滸一詞,根據當時各路好漢齊聚的地點來看,水滸本身就代表著山裏頂巔和水泊潞州。

  同時以現在的反向迴路來看,水滸一詞亦有著『山窮水盡』的意思。

  所以用結果論來看待,也不難瞭解為什麼最後水滸是以淒慘的結局來作收了。

  若以忠義精神和整個治國大體來看水滸的話,其實水滸各式各樣人物的遭遇通常雷同。

  一開始多數的矛頭與主題通常是指向『當局政權腐敗』以及『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但中後之時,同時也是相當的分水嶺,一開始的對當局政權腐敗轉而對忠義思想的質疑。

  但與其說是對忠義思想的質疑,倒不如應該說就是對已經失去正當性的人文社會的質疑。

  林沖如此守規矩,厲兵秣馬的保家衛國,但卻還是被高俅逼上梁山。

  宋江滿心的忠義,但最後卻還是難逃奸佞毒手而被御賜毒酒的命運。

  多數的梁山好漢都為了宋江的理想而義無反顧,結果大半都沒有好的結局。

  現在再來看看歷朝各代甚至是現今,一旦社會變成那樣時,難保將來會不會再有那些「無曲」的好漢再從水滸書中出來打得這個世界天翻地覆了。

  所以李卓吾先生在〈忠義水滸傳序〉中提到:

  『治國者』、『賢宰相』,以及所有的『國之干城』都不可以不讀《水滸傳》。

  只要他們肯讀《水滸傳》,肯用心而為,那麼忠義就不會在『水滸』,而會在朝廷和治國者的內心之中了。

  雖然對當局政權的腐敗,我們無法有所作為,要人用水滸的精神我相信也沒幾個人能真的實行,並可能反會被嗤之以譏。

  不管治國者多無能,人心價值觀多麼腐敗,日子多麼艱辛,但路總要走的,至於共體時艱這句話就不要把它當真了。

  現在也沒什麼太多想法,安安穩穩的熬個幾十年後等退休吧,不過前提是日月光要能夠撐到我退休的時候才行,哈哈……

  之後有錢了再回去鄉下的老家買塊地來紮根歸回吧,雖然已經有和親友暫定一塊地是自己將來要預購的……

  縱然鄉下地方交通不便,但總是耳根子可以圖個清淨,當然也能專職於一個鄉土作家該有的本份。

  能盡一個淡定生活的鄉土作家本份,一直是自己的期望。

創作回應

Nanna
支持你的作法
這也是我之前想跟你說的建議
但一直沒寫出手...
2012-05-18 03:00:44
甯隨
其實是稍微參過一些禪學後的想法啦
人算不如天算,當下即是的不想太多
多少也不會讓自己那麼疲勞
2012-05-19 09:30:52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