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小說

【散文】焗豬扒飯

GC 休閒模式 | 2021-08-28 23:31:07 | 巴幣 106 | 人氣 268

連載中香江情懷
資料夾簡介
心在香港 同根同心 【我城我事】部分收錄本人於香港每一個地方的舊事回憶

  我經常跟人說,我很討厭吃現成的焗豬扒飯。
  焗豬扒飯的“焗”字才是精粹所在:你的飯不熱,何來是“焗”呢?就甭說熱的,暖的好嗎?當然不行,暖的即是已經放了一段時間,熱氣已經隨著對流、傳導、輻射,散到周邊,除非這樣:以非常導熱的鋁盒盛飯,外面再覆蓋著一個非常隔熱的膠飯盒,保證三十分鐘以內的外賣路程,也可以保持熱騰騰的送上門。但是這樣就十分浪費:每一個焗飯就要兩個盒子,長久下去,我們也成為殺害地球的兇手。如果焗豬扒飯是冷的,簡直離譜,根本是漠視老饕的食慾,是厭世的廚師對世界的宣戰而已。當然,我自己就從未吃過冷的焗豬扒飯,但單以熱力來看,已經是一項舉足輕重的指標。
  所以看到“即焗”兩個字我就雙眼發光。“即焗”就是當侍應拿上那碗焗豬扒飯的時候,碗裡還是噗滋噗滋的響——那是番茄汁滾燙的聲音。沒有這種聲音在附和,就代表飯還不夠熱,不夠新鮮。再者,飯在這種熾熱難當的環境下,自然會跟碗邊黏住,然後吸收碗邊的能量,逐漸焦化,把如柴火般粗獷的氣息釋放出來,縈繞整家餐廳。這猶如鐵板灑醬汁的特技一樣,沒有這種溫度,就不能複製那種驚人的效果。因此溫度夠熱的焗豬扒飯,就已經贏了一半。
  可是也要看內裡乾坤才行,如果只看溫度,餐廳買一個火力夠大的爐就可以啊。但焗豬扒飯的精華其實是多方面、全面性的,每一個細節也很重要。我們常常見到某些網民很懷念某一家連鎖快餐店的焗豬扒飯,其實是懷念那家店的配方。香港茶餐廳的一大特色就是,即便每一家都有賣“豉油西餐”,但各自的配方都不盡相同,覺得好吃的話,非要回到那家店不可。焗豬扒飯也是一樣:首先著重的是調味醬汁,通常都是茄汁底的,有部分會使用白汁,但那種是偏西式的。茄汁也有學問:如果只是用罐裝茄汁的話,吃下去會偏鹹,同時會缺少一些質感,也有一種把一堆調味料倒進胃裡的寡——少了一些點綴。用切丁番茄配番茄醬就新鮮得多,質感上提升了不少,也把整個焗飯的鮮甜凸顯出來;再加一點西芹粒和紅蘿蔔粒就完美,可惜那些都是新鮮蔬菜,絕大部分餐廳都沒有那麼高成本預備多種蔬菜,調配完美的焗飯,所以有番茄粒已經很滿意了。
  其次就是靈魂——豬扒。有些人說豬扒要連骨才好吃,但我就覺得當絕大部分餐廳都是用鬆肉粉“灌水”的時候,你用不用連骨豬扒也沒差;反而大小和質素才見真章。豬扒的大小最好覆蓋整盒飯表面的三分之二,如果連三分之二也未能達到,就證明餐廳寒酸,或是豬肉來貨價暴漲。厚度的話,厚的固然好,但正常來說,當一塊豬扒的厚度超過我們的手指,其實是很難啃下去。能夠一口咬到底的,但肉質粗糙,就證明了餐廳又在“灌水”。薄的其實更好咀嚼,我自己就比較喜歡;但如果同樣是一塊豬扒,厚的厚度是薄的兩倍以上,你都會覺得有種被騙的感覺吧。所以薄的要兩塊,才能抵得上厚的性價比。
  再來是飯。飯是用來鋪墊上面五彩斑斕的盛宴,所以要少一點調味,但又不至於零。炒飯底才是王道,一定要配蛋來炒,這樣才能把蛋香和飯香渾為一體,成為最佳的鋪墊。米飯也有講究的部分:有些餐廳會使用珍珠米,珍珠米的口感更柔韌,更立體,不過缺少飯味,吃起來有種“只欠東風”的感覺;泰國茉莉米飯香拔群,但因為形狀比較纖細,口感比較欠奉。可是廚師可以把米飯弄得生一點,這樣就可以彌補不夠口感的不足。
  最後配一杯凍檸檬茶,降降焗飯的火氣,如飴的甘露滑進喉嚨,中和剛才正盛的演奏會,為一頓美好的晚飯獻上終章。
  香港乃為中西文化薈萃的舞台,很多中西合璧的事物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察覺到。食物就是最容易接觸到,也是最接地氣的。香港餐廳秉承中西合璧的傳統,造就世上獨有的茶餐廳文化,弘揚世界。當中,焗豬扒飯乃為最經典的那個,雖然最常見,但也是最難精通。我屹今為止也未能找到理想的焗豬扒飯,但令人滿意的已經具備止不住口的威力,這也為我這位孤獨的美食家,尋覓理想茶餐廳帶來一個很有說服力的藉口。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