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獻給鏡文學作品《小綠女》的回饋

溫菊 | 2018-05-16 17:40:28 | 巴幣 10 | 人氣 272

前言:
  
  這陣子由於連載,認識的平台作者/作家平添起來,很多很多在或年紀、或資歷、或文友圈都比我深廣的作者,能獲得他們一些肯定和搭訕,我深深感謝。這些作者們在此就不一一盡數了。
  
  因一次偶然,我認識《小綠女》的作者藍兼併大大。藍兼併大大是香港人,從業記者,算我第二位展開交誼的港人文友。我第一位港人文友是位女性,設身處地著想她也許不想露出名號,姑且只道她姓吳,吳小姐,是香港某屆文學獎的榜首,上過報導。
  
  吳小姐自我定義為純文學,且純文學一般予人的印象又是艱深乏味,令人卻之不恭,可是我作為她的讀者,卻覺得她的作品除了具有文學深度,節情安排也夠鉤人。在較有閒情的那段歲月,我有幸成為吳小姐的秘密讀者,搶先閱讀她的作品,並且給予回饋,也感謝吳小姐這樣厲害的作家對我個人回饋的接納。
  
  說回藍兼併大大,其實《小綠女》這篇我作品我很早便閱讀過,早在我尚未連載之際。雖說閱讀,卻也是閱讀前幾章。我想使用網文平台的人都有經驗,很多作品你讀過,卻不一定會留下評論,哪怕作者寫得很好。願意留言的讀者比例鳳毛麟角,珍貴的不得了。
  
  每一次替一位新朋友寫回饋都是個新歷險。這次算是和藍兼併大大正式互動,才受了他的邀(?),替其作品《小綠女》做點貢獻性回饋。由於這是第一次替同平台作者寫公開回饋,所以特別緊張。
  
  《小綠女》鏡文學專頁https://www.mirrorfiction.com/zh-Hant/book/6079
  
正文
  
  先把遺憾擺前頭:基於作品尚未完結,沒能鳥瞰一覽,要做「蓋棺論定」的回饋是不可能的,只能依照現在釋出的內容填寫感言了。
  
  視現狀來看,我認為《小綠女》有一咪咪可惜。呃,才寫到這邊我就緊張到不行......每個用字遣詞都得小心囧。好的,看到這心先別急著涼,因為可惜的點可大,亦可小。
  
  我必須感謝,由於作者的工作,透過大量書寫,使作者掌握文字的能力很優秀,但小說家,我們這些說故事的人,之所以無法和其他類似行業(哲學家、教師、出派點子人)劃上等號,它之所以很深奧,在於我們具備一項與眾不同的技藝,就是「說故事的能力」。
  
  《小綠女》的情節鋪排我覺得很好,文本幾個轉折和事件必然會興起讀者好奇,例如「寶特瓶圍城」「吸人的綠光」「沒被綠光吸走的人」等等,很感謝故事有這樣吸引人的構思存在,吸引了讀者我。可是這些屬於奇幻的展開,立基點卻稍微薄弱了。
  
  這薄弱,並非指必須泛引科學,立論立據,使奇幻披上一件名為現實感的外衣。而是在「說故事」這範疇,安插奇幻事件的時間點遲了點。
 
  怎麼說呢?也許學海無涯,我們冀望「說故事」這技藝變化自在,無窮無盡,沒有一定成規,可是在幾千年文明這道網,人類還是將它篩出一套邏輯與美感。就像藝術有十大美學。
  
  說故事,有一套鐵律,叫做「黃金時間」。黃金時間很重要,範圍通常在故事開頭八千字或一萬字(超長篇作品不在此列),在這些配額,通常你寫什麼,讀者就信什麼。哪怕點子再荒誕不經。
  
  譬如《卡夫卡變蟲記》,第一段就告訴我們主角變成蟲,很莫名吧?就連原因的都沒解釋,不過在當下,我們還是會被說服。這就是「黃金時間」。再一個例子,《變形金剛1》為何「選擇」以狂派金剛夷平軍方要塞為開頭?這不僅是為了吸引人,也是在黃金時間內植入我們觀眾:「在這故事有變形金剛是很合理的」一件事。
  
  返回《小綠女》,開頭數章作者專注描寫女主小綠對「嗜綠」這件事上。也許這個天性確實有其「不尋常」之處,但在未把握黃金時間,或未有充沛暗示/伏筆下,我們反倒願意將這個視為一種奇聞。譬如長毛女孩、雙頭人等等。
  
  這導致,讀者會誤會故事走向、類別,會以為,這是個倫理劇嗎?講一家人如何在怪病的捶打下彼此學習諒解、活出新生,像《走音天后》?小綠生活圈踏入學校後,幾名朋友開始物色心儀對象,又會覺得這是部愛情劇?
  
  舉個較為俗爛的例子:不少外星人片,會以某某事物從外太空墜入地球為開端,告訴觀眾「有不尋常的是在暗中醞釀」若沿用這個點子,我們將情節作點調整,把後來會出現的「綠光吸人」情節挪為《小綠女》的楔子。會造成怎樣的改變?
  
  至少哪怕接下來的故事趨於生活化,我們看見小綠的生活異常,乃至於「綠色」這個詞彙時,會主動聯想到這件不尋常的事,我們會曉得「這是部科幻/奇幻故事」,因此對後來出現的種種展開肚子有底。
  
  現下錯過黃金時間鋪陳的版本,我會覺得,轉折較像額外放設定,相同例子,也可以類比到十四十五章,某配角退場,突然帶出他父親其實是誰誰誰。這會讓故事陷於一種不好的錯覺,一種「作者可隨意解釋一切」的錯覺。
  
  我自己認為在故事裡,放入超展開應當是服務某個目標的手段。這個目標,不光是「激起懸念,吸引讀者」,而是更觸及故事核心:「引入這種展開,你想表達什麼?」我覺得重要性是後者大於前者。
  
  《逃出絕命鎮》中,導演藉由一重重展開,一對美好的跨種族情侶、票投歐巴馬、鹿、人腦移植,告訴我們黑人被歧視的環境。看《名偵探柯南》,大多時候,我們得知某人被殺,是因為他曾經是個壞人,引申為:「如果我們好好做人,這社會就會更為和平」。當然這只是一角度的解讀。
 
  至少目前兩萬多字篇幅,我還看不出故事的「宗旨」。
  
  《小綠女》有個我覺得很出彩的優勢,很感謝作者將其寫出。由於作者職業,故事有幾段以非常專業的口吻描述異相,其言之鑿鑿,讀者彷彿在看一篇報導,加深舞台的真實度。然而,凡事有一體兩面,雖然這樣的方式我很喜歡,可一旦字數多了,會成為拖累故事節奏的一堵牆。
  
  只因為,雖然分成數個段落,但它們想說明的是同一件事。
  
  額外個人心中幾處比較小的點:佟青講述回憶的戲突然換成第一人稱「我」,我建議不要;台灣人名字三個字比較多,目前佟青、木易這名字我認為沒有台灣人感(超主觀);佟青的教育程度?
  
  幾個感覺明顯的用字我舉出來給您參考:施襲、嫣紅、聲淚俱下,呃......該是說佟青這整段第一人稱敘事,特別有媒體報導的既視感,而不是在看小說。希望這麼講不會使您不悅。
  
  總體而言,我覺得這是個很值得期待的故事,期望能看完。當初偶然看見大大的臉書貼文時很震驚,假使我寫這篇回饋,能使您不放棄寫小說,那就太值得不過了。一起寫小說吧!

=============================================
 
  文末打個廣告:Better Together三週年回饋活動將在六七月開始報名,由於這次參與社員高達十二名,我們能負擔的稿件也比二週年來得多!請有興趣的朋友屆時務必填表報名!
  
  我們相信努力必能成為人上之人
  也相信勇氣與包容是進步的泉源
 
  我們,Better Together,一群寫作者,也是你的讀者。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