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朋」「群」與「黨」 盧立人

—— | 2017-06-21 14:21:31 | 巴幣 2 | 人氣 323

政黨政治,原是民主政治的體現。而政黨在執政後的施政作為,往往關係到國家的盛衰隆替,德國納粹黨的崛起,是不遠的歷史殷鑑,大家不妨重點回顧這段史實,資為警惕!

由在公元1919年建立的德國工人黨改組成的小黨--「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NSDAP[d],簡稱納粹黨),是當時幾個極右派政黨之一

1929年10月24日,美國股市崩盤,德國的經濟,則更遭受到毀滅性的打擊,希特勒及其納粹黨,遂抓住此一難得的時機,進行大規模宣傳,倡言可以重振經濟及降低失業率,並能夠提升德國的國際地位。

1932年7月,德國聯邦選舉,納粹黨取得230個席次,獲百分之37.4%的選票,頓時成為國會第一大黨,臺灣有些名嘴,未注意到。由於在國會仍未得到絕對多數,希特勒領導的納粹黨遂與德國國家人民黨組成聯合政府,但任期短暫。

1933年1月30日在政界、工業界及商界的支持下,總統保羅·馮·興登堡任命希特勒為德國總理並組成內閣,1933年3月,德國國會以444票對94票通過《威瑪憲法》修正案《授權法》;5月10日政府收繳社會民主黨的資產,並於6月予以取締,其餘的政黨,也紛紛解散:而自1933年6月14日起,新組建的政黨,圴被認定為非法,德國實際上成為一黨制的國家,此後希特勒與納粹黨所作所為的橫行霸道,殘酷暴虐,真是罄竹難書,世人盡知,不再詳述。

我國自古即為帝制國家,當無現代的政黨存在;在論語衛靈公章中有,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孔子所說,是指君子舉止莊重,與世無爭;團結群衆,又不結黨營私。可見,當年應是有「政群」的存在,正如日後宋代歐陽修在「朋黨論」中所說:

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堯之時,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爲一朋,君子八元、八愷十六人爲一朋。舜佐堯,退四凶小人之朋,而進元、愷君子之朋,堯之天下大治。這正說明,自帝堯開始,即有「政朋」之存在;在今天來看,是正、反兩「政朋」,也就是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爲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爲朋,此自然之理也。

所以,中國早就有「政朋」與「政群」的存在,而是以君子與小人作為標準加以區別,孔子所說「不黨」,是因為基本上他認為:

「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所謂「政黨」,應以正道為方向,不然,這種政黨就不值得去參加!

最近,民進黨部分民代,主張特赦「阿扁」,理由是民進黨於1986年成立,能夠在短時間內取得3次政權,主要是阿扁領導有方。特赦阿扁是複雜的政治問題,民進黨應面對歷史共業,只能承擔不能切割。

其實,從古今中外來看,政黨的存在,不論以何形式及名稱出現,都要行大路、走正道,而不是為了遂少數人的一己之私,尤其貪污有據,且經相關國家認定,而仍曲護,這恐非當初創立政黨之宗旨,而這樣的政黨又如何為人民謀幸福?將國家帶往光明的未來!略抒所感,尚企大家及諸民主先進指正!

歡迎各界惠賜各類創作稿件,email:lulijen46@gmail.com

並歡迎轉載,但務請註明出處 --編者--

【法奶日報www.lulijen.com2017.6.21.出刊,第9-1903號】

創作回應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