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日本戰國】大河劇真田丸:安土城

| 2016-02-13 19:27:48 | 巴幣 0 | 人氣 1115

  在NHK大河劇「真田丸」第4~5集的劇情裡,真田昌幸為向織田家表示恭順,除獻上黒葦毛(黑灰毛色)的馬,並交出女兒作為人質。這兩件事可見於《真田家御事蹟稿》、《加沢記》等文書記載。為此,劇中主角真田信繁護送姊姊阿松前往信長的居城安土城,不料被捲入「本能寺之變」所致的混亂漩渦。
 

(真田丸第四集,護送姊姊抵達安土的信繁,看到安土城時甚是訝異)

  該事變係織田信長家臣明智光秀發動叛變,率兵包圍信長於京都下榻的本能寺,信長不敵自殺,屍首隨寺廟消失於熊熊烈焰中。光秀為何反叛?若信長培養的接班人信忠不死守二條城,成功逃出生天,歷史又將如何進展?諸如此類話題,一直為後世津津樂道。
 

藤井尚夫,ドキュメント信長の合戦》,本能寺之變想像模擬圖

  回歸正題,本回藉此機會介紹一下可謂京都(或說近畿地區)東方門戶的安土城。該城利用南近江國一座臨琵琶湖、高約百米的山丘來建築,兼有陸運、湖運之便。由於過了琵琶湖以南的小平原,再往南是山嶺之國伊賀,不利行走;故安土城扼住琵琶湖東、南岸前往京都的要道,藉由湖運也能輕易封鎖西、北岸之道。相對於此,近畿西面的大坂城亦扮演類似角色,為往來西國之門戶。
 

(信長之野望-創造PK裡的安土城,位置與史實略有落差,應再北移一些)

  安土城對城郭迷來說是一座夢幻之城,其規模、建築設計、建造方式都堪稱一絕,與所處的整座山融為一體,除東南一角與陸地相連,其餘各處皆受湖水環繞,以橋樑相銜。建築時採用了不少創新設計,大量使用石頭搭建城垣,從山下大手門(正門)通往山頂本丸的大手道,不同一般城池為了防守而蜿蜒曲折築道的作法,蓋了條近乎筆直、寬約5~6的石階大道。不過最驚人之處,莫過於本丸裡有座名為「天主」的巨大高層建築物。

  天主,又稱天守、天守閣、殿主、殿守,自信長蓋了安土城天主後,才開啟建築這種高層城郭建物的風氣,甚至成為日後人們對日式城郭的主要印象。天主是一種大型瞭望塔,可突顯領主威望,兼具居住、最終防禦據點等功能。雖然天主可以住,不過邁入江戶時代後這種情形就越來越少,城主生活起居、執行政務的地方多移至低矮的館舍建物。
 
  整體觀之,與其說安土城是軍事城池,不如說是政治性之城,是信長展現天下人之姿的舞台。想像一下當時人欲面見信長,從安土城大手門進入,循寬廣大手道拾階而上,抬起頭映入眼簾的是山頭那高六層(外觀五層)、覆蓋藍色(或黑色)屋瓦,頂上安坐八角朱樓,金碧輝煌的安土城天主....目睹者內心的震撼不言而喻。


(其中一種安土城全貌復原圖,圖片來源網址http://d.hatena.ne.jp/donjon/20061006
 
  可惜,安土城的天主在本能寺之變數十天後被燒掉了。駐守將領蒲生賢秀得知事變便決定棄城,帶信長家眷退至東南方蒲生家的日野城據守,安土城不戰即落入明智軍手裡。然而叛變者明智光秀只擁有13日天下,信長亡後未久,明智軍在京都西南山崎一地的會戰中被羽柴秀吉即豐臣秀吉組織起的討伐軍擊敗,光秀敗逃時遭趁亂襲擊落敗武士的百姓殺死。

  那麼,安土城又為什麼會燒掉呢?主要有兩說,一說山崎之戰後留守安土的明智軍將領明智秀滿在棄城時放把火燒了(《惟任退治記》、《太閤記》);另一說則指是信長之子織田信雄要克復安土城時放的火(傳教士路易士佛洛伊斯在《耶穌會日本年報》中的記載),放火原因不明,有信雄對父親懷有積怨,或擔心城裡有明智餘黨殘留等原因。


藤井尚夫,ドキュメント信長の合戦》,安土城天主復原圖

  安土城天主從天正四年(1576年)開始建造,天正七年(1579年)竣工,至天正十年(1982年)本能寺之變後燒毀,存在時間不過三年。落成後信長曾請畫家繪製「安土城之圖」屏風,漂洋過海贈予梵蒂岡教宗,無奈屏風下落今不知所蹤。因此當代的研究者僅能憑文字記載,及一份疑似原始設計圖的「天守指圖」來推斷、繪製復原圖。幻之天主及其寫真幻之屏風的真實樣貌,仍是個謎團。
 
  受祝融之災失去天主的安土城在清洲會議後作為信長之孫秀信居城,繼續使用至天正十二年1584年);爾後天正十三年1585年),步向天下人之路的秀吉外甥兼養子羽柴秀次要在附近築近江八幡城,安土因此廢城。此後安土城沉睡了很長一段時間,直至二十世紀考古挖掘以及日本城郭愛好風潮,才再度甦醒受到矚目。


(搭東海道本線,於安土站下車步行一小段就能抵達安土城遺址)
 
(註1)
丸,或稱曲輪,是日本城郭的一個特殊名詞,意指防禦工事圈起的一塊區域,具陣地的功能。一座城郭多由數個丸構成,最核心的區域稱為本丸,次之二丸、三丸,以此類推。

(註2)
可參考的現況介紹網址: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