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蘇格蘭筆記(2)

帝國人 | 2015-01-06 12:03:57 | 巴幣 6 | 人氣 312

在長腿愛德華的打擊之下,蘇格蘭陷入被併吞的危機,西南的威爾士(Wales)也被兼併,後者成為了英國親王的所有地,英格蘭勢如日中天,銳不可檔,蘇格蘭王約翰巴里奧被迫退位,整個英倫群島在這個情形下仿佛醞釀著統一,1296下半年,有個蘇格蘭的貴族殺死了當地郡長,大聲疾呼群眾重視蘇格蘭所面臨的危機,並起兵帶領眾為反抗英格蘭暴政而戰

                                             .
                                              威廉華勒士爵士(William Wallace)

大眾對於威廉華勒士的印象,大多來自梅爾吉勃遜所拍攝的英雄本色(Braveheart 或直譯勇敢的心),內容雖然有嚴重出入,如蘇格蘭裙是十八世紀末才盛行,電影中華勒士卻穿著蘇格蘭裙作戰,而伊莉莎白(Elizabeth of France),愛德華二世之妻,與華勒士的虛構戀情也是一大吐槽點,但整體而言華勒士的形象,是一個滿懷激情的愛國者,不甘於暴政的起義者.

                                      
                                                      梅爾吉勃遜飾演華勒士一角

史特靈橋戰役(Battle of Stirling Bridge)是華勒士最負盛名的一戰,英格蘭威爾士聯軍勢如破竹的在鄧巴戰役(Battle of Dunbar)中戰勝蘇格蘭正規軍,蘇格蘭元氣大傷,愛德華也在此時宣布自己為蘇格蘭國王,企圖將英格蘭本土,威爾士,蘇格蘭領土連成一片,英軍在1297年繼續北上,於福斯河上的史特林橋與華勒士對陣,在擊破了蘇格蘭貴族阿索爾(Athol)爵士所領導的正規軍之後,英軍自然瞧不起簡陋的民兵部隊,軍隊領導人薩里伯爵(Earl of Surrey)不採取迂迴包抄的戰術,正面過橋迎擊蘇格蘭民兵.

  
                                                                 史特林橋今貌

史特林橋(戰役發生時,此橋非現在的史特林橋,而是在福斯河更上游的位置),位於史特林近郊,橫跨福斯河,而當時史特林橋是一座簡陋的小石橋,十分狹窄,不利 人馬通行,橋的對岸則由華勒士率領的民兵佈好陣行,待英軍通過並予以重擊,英格蘭威爾士聯軍人數眾多,面對狹窄的史特林橋採取正面猛攻的策略,華勒士和主帥安德魯(Andrew Moray)則是採取按兵不動,開戰之初,薩里伯爵本隊的弓箭手向對面發起連番箭雨,但攻勢並未持續,薩里伯爵的睡意使得對蘇軍的痛擊終止,英軍步兵和騎兵所組成的前鋒則開始推進,待英軍前鋒過橋後,蘇格蘭矛兵迅速切斷英軍前鋒與後續部隊聯繫,被包圍的前鋒部隊無疑是成為蘇格蘭的矛下魂,英軍連番突破都被蘇格蘭長矛手遏止,橋面南方的薩里伯爵卻因前鋒部隊受創嚴重而信心大損,遲遲不肯出擊,待前鋒部隊完全潰敗後,薩里伯爵毀壞橋梁後向南撤退,此戰英軍攻勢趨緩,史特林城堡的英國守軍陷入孤立,蘇格蘭收復南部低地,華勒士則受封為蘇格蘭護國主.

                        
                                                                    史特林城堡

但在福爾科克戰役(Battle of Falkirk)中,華勒士受到了剛剛結束對法戰爭的英王愛德華一世的進攻,華勒士的長矛手嚴陣以待英軍騎兵的衝擊,華勒士將裝備了12公尺長矛的重裝步兵,排成縱身長的陣行,森嚴的密集長矛陣是騎兵的噩夢,愛德華一世領悟到這一點後不莽撞的使用騎兵直線衝擊對手,而是使用長弓兵對蘇格蘭方陣射擊,直到出現缺口,愛德華一世才下令騎兵衝鋒,將蘇格蘭陣行切得七零八落,華勒士也因此落敗.(待續)

                                              

                                                                 蘇格蘭長矛陣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