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教會在美洲的影響

—— | 2011-02-08 15:45:46 | 巴幣 12 | 人氣 638

前面在討論啟蒙思想的時候,曾經提到過,歐洲教會的雙重性使得教會在對於黑人奴隸的奴化教育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這個問題上,教會毫無疑問是殘酷殖民統治的幫兇。教會與殖民統治的結合還不僅限於此。我們知道,在西方大國崛起的過程中,直到今天,都有一個劃分勢力範圍的傳統,這個傳統的近代起源,就是從教會開始的。
   西班牙和葡萄牙是較早對外開拓殖民的國家,從15世紀末開始,這兩個國家開啟了歐洲歷史上的大航海時代。1492年,哥倫布到達美洲後,西班牙、葡萄牙在爭奪殖民地上,已經開始出現矛盾激化的現象。歐洲教會的反應非常迅速,1493年,新任教皇亞歷山大六世(1492-1503年在位)出面調解,於5月作出仲裁:在大西洋中部劃一條由北到南的分界線,西邊屬於西班牙,東邊屬於葡萄牙。這條線在歷史上被稱為「教皇子午線」。按照這條線,美洲及太平洋島嶼都歸西班牙,亞洲和非洲屬於葡萄牙。但是,葡萄牙國王若昂二世(1481-1495)很不滿意。經過重新談判,1494年6月,西葡兩國達成妥協,「教皇子午線」往西移動一大段距離,由此,巴西成為葡萄牙的勢力範圍。此後,在1529年,這條「分界線」還做過一些局部調整。
   「教皇子午線」開創了殖民者劃分勢力範圍的先河。前文提到,歐洲人當時不認為印第安人也是人,因此,在歐洲人地理大發現的年代,經常出現「先佔原則」,也就是說,歐洲人到了一個地方,不管本地是否有人居住,插一面旗幟便宣佈這塊地方屬於我。雖然歐洲人也承認亞洲人比印第安人、非洲人要更接近人類,但是,「教皇子午線」也沒有把亞洲人當成真正的人。
   而且,這條分界線只為西班牙和葡萄牙作了劃分,沒有牽涉到其他歐洲國家,這為歐洲其他國家在後來的崛起中,頻頻與西葡兩國發生矛盾埋下了隱患。那麼,教會為何後來沒有參與歐洲其他列強勢力範圍的劃分?原因並不複雜。馬丁-路德從16世紀開始引發歐洲的宗教改革運動,最為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形成現在所謂的「新教」。宗教改革運動後,西班牙、葡萄牙依然是天主教的勢力範圍,英國、法國、德國等西北歐國家大多都成為「新教」國家,或者是天主教與新教混合的國家,俄羅斯則一直是東正教國家。新教和東正教一般不服從教皇的指揮,教皇也就沒有發揮作用的前提。由此,後起的新教國家往往不把「教皇子午線」放在眼裡,但是,教皇開創的劃分勢力範圍的概念卻被他們接受,於是,這個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地方,在此後幾百年中,都頻頻落入因劃分勢力範圍而帶來的苦難和戰爭,直到今天都沒有完全消除。
   歐洲教會在美洲還有一個作用就是直接參與奴隸制。教會都擁有很多財產來支撐教堂的運行,在美洲,教堂往往擁有大量的土地,在這些土地上勞動的,很多都是奴隸。換句話說,教會在美洲是直接擁有奴隸的,教會本身就是奴隸主。所以我們就能理解,「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為何在教會的嘴裡會變成奴化教育的工具。我們經常在電影看到這樣的鏡頭,主人為了表明牛、馬等動物的所有權,會用火紅的烙鐵在動物身上烙上標記。奴隸制期間,奴隸主也用同樣的辦法,在奴隸身上打上烙印。教會也這麼幹過,他們用燒紅的烙鐵,在奴隸胸膛上,烙上教堂或教會的標誌。上帝是否聽見奴隸被烙印時的痛苦呼號?
   歐洲天主教會在美洲以奴隸主身份出現,並不是一個無足輕重的角色。教堂幾乎遍及美洲各個角落,從最繁榮富裕的地方,到最偏遠的窮鄉僻壤,僅在墨西哥,教堂的數量就超過12000座。這麼多的教堂,這麼多的「上帝使者」都過著富裕的生活,他們靠什麼開銷?當時墨西哥全部地產有一半屬於教會,教會就是最大的奴隸主。西班牙、葡萄牙在美洲全部殖民地中,教會擁有的土地超過三分之一。他們不光讓奴隸為他們勞動,還向自由民徵收「什一稅」、「聖禮費」等苛捐雜稅。
   我們知道,美洲殖民地獨立運動後,幾乎每個國家都陷入過軍閥政變,獨裁統治的惡性循環。原因比較複雜,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教會的力量從中搞鬼。教會由於打著上帝的旗號,即便在廢除奴隸制後,依然是美洲的大地主,獨立運動往往不太敢觸及教會的根本利益。但是,「自由、民主」的思想與教會的思想禁錮是相背離的,因此,一旦自由思想觸及到教會的根本,教會往往就會與軍事領袖或獨裁者結合,發動政變,以維護教會的權利。在美洲近代史上,獨裁者有不少原先就是神父或教士,而且,獨裁者經常得到教會的支持。前幾年,美國人推翻巴拿馬獨裁者諾列加的時候,諾列加就是逃到教堂裡躲起來。只是通過了幕後交易,諾列加才離開教堂,被押到美國受審。直到今天,美洲各國都有一個奇妙的聯繫,教會越是發達的地方,往往都是最貧窮的地方。
   因此,當人們在聽信「上帝愛你們」之類美妙動聽言辭的時候,一定要記住,上帝是個鬥雞眼,它看到的東西都是歪的。這種歪斜並不能簡單歸結為教會中某些個別的人,而是教義本身決定的。
   最後補充說一個問題。在前面的一些文章中,有人在跟貼裡說,雖然歐洲人在美洲很野蠻,但是,如果沒有歐洲人,美洲原住民以及非洲黑人的生活狀況今天可能更糟。這是一種殖民有功論,並不新鮮。對此我想說,兩種不同文化交會的時候,彼此發生改變和影響是很正常的,雙方都拒絕被對方改變,這個世界就失去了變化,歷史就失去了發展的可能。但是,在這種文化交往中,如果其中一方堅決認為自己是正確的,因而強硬地消滅對方的文化乃至肉體,這是萬萬不能接受的。
   文化的交融、影響、滲透應該是自願的。以美洲來說,歐洲人如果表現出他們文化的文明成分,美洲土著是能夠看見的,也很容易會接受歐洲文化的某些內容。在今天美國等地方,當印第安人只剩下很少人數的時候,這種情況確實在發生,但是,在當初,歐洲人並不是這麼做的。自詡為先進文明,強迫他們改變,是造成暴力和種族滅絕的源頭。
   對比中國歷史,人們一直說儒家文化具有強大的融合能力,這是一件好事。我們必須注意到,儒家文化在融化其他文化時,沒有一次是使用暴力、強迫他人接受的,反而,幾乎都是其他文化主動放棄自己的文化內容,自願接受了儒家文化。在這個過程中,儒家文化也得到新鮮的血液,不斷被其他文化中有益的成分所充實。例如來自印度的佛教,來自西域的音樂,來自北方遊牧民族的強悍等等。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儒家為代表的中原文化與其他文化碰撞時,留下的一個寶貴的財產:文化的融合與改變,前提是相互自願,只有在這種相互自願的前提下,不同文化的優劣才能客觀地獲得歷史存在的價值。這一點,歐洲人直到最近才剛剛開始意識到,肯定文化的多元化是這種意識的表現。但是,以美國為代表的某些國家,強硬地以武力推銷他們自以為正確的文化,依然在延續過去自以為是的霸道。下次接著說。
 

創作回應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