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續.在《機動戰士鋼彈 水星的魔女》之後再觀《機動戰士鋼彈 閃光的哈薩威》

迫水未來 | 2023-03-31 23:57:37 | 巴幣 2256 | 人氣 2777

※本文有動畫電影《機動戰士鋼彈 閃光的哈薩威》和電視動畫《機動戰士鋼彈 水星的魔女》第一季的劇情透露。




目錄           
 .前言
 .《閃光的哈薩威》中的無重力專用杯與琪琪的迷你裙
 .電影版《閃光的哈薩威》與《銀河英雄傳說 Die Neue These》的對比
 .蘇萊塔與伊蘭:《水星的魔女》中的強化人論
 .《水星的魔女》中對於同性愛的處理方式
 .《水星的魔女》與《閃光的哈薩威》中的女性角色塑造




.前言

這篇文章是筆者在1月底時所發表的「追憶昨日,還是展翅前進?:在《水星的魔女》之後再觀《閃光的哈薩威》」一文的追加補充說明。有興趣的讀者,建議可以先看以下這篇拙作(當然不看也沒關係)。不過文章篇幅較長,圖片也較多,特別是使用手機板的讀者還煩請多加注意。

這篇追加說明的大部分內容我曾在2月時於鋼彈版發表過。本月初時我將「追憶昨日,還是展翅前進?:在《水星的魔女》之後再觀《閃光的哈薩威》」一文投稿給U-ACG,因為投稿給U-ACG的版本中也包含部分今天這篇追加說明的內容,所以我本來打算等U-ACG開始刊登後再發表於小屋的。不過看來U-ACG似乎不打算刊登拙作的樣子,所以我就想說在3月結束前把這篇文章發表在小屋裡。這篇文章除了之前寫過的東西外,也有新增一些內文。

另外,雖然我本來要打算要在3月結束前書寫《機動戰士鋼彈 水星的魔女》的第一季總心得,但是最近不是太懶散就是在忙別的事情,再加上《機動戰士鋼彈 水星的魔女》是我超本命級的作品(※),如果要寫總心得一定得全心全力寫出一篇好文章來才行。正是因為太喜歡了所以反而很難開始正式開始寫。畢竟,總不能有所遺漏吧。而且不論是分析內容還是行文都得夠好才行。總之,所以,就沒寫出來,第一季總心得文還是在一堆有待進一步整理的草稿階段。雖然這三個月又重看了好幾次,但其實我原本規劃的事前作業「從頭到尾把PROLOGUE到第12集完整地重看一次+隨時筆記」都還沒做。畢竟這也是要全心全力又長時間投入的工作。所以,第一季總心得文就持續還是我手機記事本中不斷累積文字量的草稿。此外,我4月開始另有要務要忙,所以看來在第二季開播前是寫不出來了。還請見諒。
※這也是為什麼我發了不少《銀河英雄傳說 Die Neue These》的情報文但心得文或分析文卻不成比例地少的原因。正是因為是超本命級太喜歡,要寫就得寫到最好,所以才寫不出來。

順帶一提,我最近在忙的其中一個東西是下面這個。《機動戰士鋼彈 水星的魔女》的同人小說。最後寫了超過2萬3千字。這絕對是我到目前為止寫過最長的日文小說了,我多年前在道南文學獎拿獎的那一篇中文小說好像也沒那麼長。

好啦,前言到此為止,以下是正文。將會是list的方式分列我想要追加補充說明的各點。



.《閃光的哈薩威》中的無重力專用杯與琪琪的迷你裙

《閃光的哈薩威》的片頭有一個很有巧思的設計,那就是在特權階級專用太空梭上所使用的杯子。


稍微仔細一看就會發現太空梭上使用的杯子不是單純的玻璃杯,而是在維持優雅外觀的同時又可以在無重力狀態下使用的無重力專用杯。網路上有人做過考察,推測這應該是利用表面張力的雙層飲料杯(如以下連接)。

從這個飲料杯就可以看出《閃光的哈薩威》對於細節的要求。一般SF作品中常見的無重力環境下飲料杯就是個有蓋子和吸管的杯子,但《閃光的哈薩威》卻沒有這麼做,反而特別設計了上面那個構成世界觀的小道具。

然而,這同時也代表《閃光的哈薩威》的製作者是很明確意識到無重力環境下有別於1G下的特殊狀態的。為什麼《閃光的哈薩威》的製作者可以專門為了無重力環境設計出別具巧思的專用飲料杯,但卻還是讓琪琪在無重力環境下穿迷你裙?為什麼《閃光的哈薩威》之中的寫實主義風格碰到琪琪的服裝就變例外了呢?在太空時代,真的有女性會在無重力環境下穿著看起來就會裙襬亂飄極容易走光的迷你裙嗎?

很明顯,在對於琪琪的描寫上,《閃光的哈薩威》比起維持本作的一貫的寫實主義風格更在乎其他方針。這個別具心裁的無重力專用杯與在無重力環境下也要(被)穿著不適用無重力環境但或許很符合異性戀男性愛好的服裝的琪琪兩者的對比,可以說是揭示了本作在透過畫面描寫琪琪這個角色上時的調性。



.電影版《閃光的哈薩威》與《銀河英雄傳說 Die Neue These》的對比

《閃光的哈薩威》原作小說是由1941年出生的富野由悠季在1989年出版的小說。原作中的性別觀念、對於女性的看法會充滿昭和大叔的過時風格或許並不是什麼太過於令人訝異的問題。當然,像是「身為獎盃被哈薩威與堅尼斯上校爭奪的琪琪」這種主結構要調整確實是不容易,但我認為問題是,改編成電影時、也就是在令和時代將《閃光的哈薩威》這部作品現代化時,電影的創作者們到底有沒有想要對抗過時的性別觀念。在我看來電影《閃光的哈薩威》們根本沒有想要對抗原作的昭和大叔幽靈的意圖,反而某方面來說是更加變本加厲,透過多不勝數的聚焦於琪琪身體的鏡頭(所謂的「殺比死」鏡頭),比原作的文字還要更加把琪琪予以性化(sexualization)。電影版中對於堅尼斯上校的描述也沒有想要做出現代化調整的意思,繼續讓堅尼斯是原作中那種一遇到金髮女性就開始發情的性騷擾大叔。

電影版的《閃光的哈薩威》本身就是對於《閃光的哈薩威》這部作品的現代化。不論是電影本身的敘事風格、結構、運鏡、畫面的使用方式等等都採用了符合現代審美觀的方式呈現,而不是嘗試重現富野鋼彈當年的風格。這可以和富野導演最近幾年的《Reconguista in G》做對比。但是,為什麼在性別觀念上就還是要固執於重現,甚至是「發揚光大」原作中的昭和大叔式的女性觀呢?如果比較初代鋼彈或是《Z》等早期的富野鋼彈和最新的《Reconguista in G》,也可以看到富野導演本人的性別觀念也不是在這四十餘年來都毫無進步的。為什麼連原作者本人都有所進步了,為什麼《閃光的哈薩威》的電影製作者還要堅守三十年前的價值觀不放呢?

相較之下,《銀河英雄傳說 Die Neue These》可是個很好的對比。我個人是非常非常喜歡《銀河英雄傳說》,但不可否認的是《銀英傳》中有現在看來顯得過時的性別觀念。《銀河英雄傳說》和《閃光的哈薩威》都是在1980年代出版的小說,然後在2010年代後期-2020年代前期這段時間中推出改編動畫版。可是,兩者的現代化版本對於原作中的性別意識、女性觀的處理方式可以說是截然不同。

光是對於潔西卡.愛德華的原創描寫,《銀河英雄傳說 Die Neue These》就有被製作與觀看的價值。《銀河英雄傳說 Die Neue These 邂逅》第9集「各自的行星」中把原作只有短短帶過的演說擴寫成值得一看再看的傑作場面也是《邂逅》的必看之處。

我們明顯可以看到《銀河英雄傳說 Die Neue These》的創作者們要想要對抗過時的性別意識的意志。比如說,在設計自由行星同盟陣營中最重要的女性角色菲列特利加.格林希爾的軍服時,設計者其實是有意識地在拒絕過度強調身體曲線。而《銀河英雄傳說 Die Neue These》中也把在原作中戲份有限的反戰派議員潔西卡.愛德華補充了很棒的原創展開與描寫,賦予了潔西卡這位女性角色更多的主體性。(《銀河英雄傳說 Die Neue These》中對於潔西卡的原創描寫和舊OVA版=石黑版截然不同)

下圖分別是《閃光的哈薩威》中的琪琪與《銀河英雄傳說 Die Neue These》中的菲列特利加,兩作品中對於女性角色設計上的方針之差異可謂一目了然。


小說《銀河英雄傳說》中不乏所謂「愛好女色」的人物,比如說同盟的先寇布或是帝國的羅嚴塔爾。但是,《銀河英雄傳說 Die Neue These》盡可能地弱化先寇布和羅嚴塔爾的花花公子色彩,讓動畫中的先寇布和羅嚴塔爾不再像原作中的人形自走砲一樣到處炫耀自己的性能力。羅嚴塔爾的厭女和這個角色的核心設定有關,這點上確實比較難排除,但至少在《銀河英雄傳說 Die Neue These》中不再強調羅嚴塔爾到處誘騙女性上床的一面了,反而更加聚焦於羅嚴塔爾和米達麥亞的友情。

但是《閃光的哈薩威》卻不那麼做。電影版《閃光的哈薩威》中的堅尼斯上校依然是終日以性騷擾為樂的大叔,繼續維持昭和年代那種「有英雄氣概的男子當然好色,好色是有英雄氣概的男性必備的一部分」的過時觀念。

電影版《閃光的哈薩威》在很多地方都選擇將原作中的元素予以現代化,但卻繼續維持那早已過時的昭和大叔性別意識。難怪會有人說《閃光的哈薩威》是用令和技術製作的昭和電影。

事實上2021年時《閃光的哈薩威》官方推特就曾經因為其缺乏性別意識的推文而炎上過一次。


《閃光的哈薩威》官方推特當時在進行募集粉絲問題的活動,其中有人問說:「下一部會有琪琪的色色場面嗎?」,結果官方選上這個問題,然後回覆說:「預計會有!敬請期待!」。

當然不是說在電影中出現裸露或性愛場面就一定不好,但官方者種輕佻的回覆方式顯然透露出了他們背後的觀點。當然在《閃光的哈薩威》電影版第二部公開之前我們不知道《閃光的哈薩威》實際上是如何處理第二部中會出現的「琪琪的色色場面」(雖然我想八成會延續第一部中的調調),但是,琪琪在故事中是被老男人性剝削(性的搾取,sexual exploitation)的少女,面對這種被性剝削的少女的「色色場面」卻是用「好期待喔!」的快樂態度看待,好像觀看平常就性剝削的少女的裸露場景本身就是一種「愉悅的享樂」,當然會被炎上性別意識低下。



.蘇萊塔與伊蘭:《水星的魔女》中的強化人論

因為《閃光的哈薩威》中沒有強化人登場,所以就沒有特別提到《水星的魔女》中的蘇萊塔與伊蘭兩人之間的關係。

相信大家都知道,強化人是機動戰士鋼彈系列中常見的元素。雖然鋼彈系列各作品中的強化人故事不盡相同,不過如果要說所謂「傳統鋼彈中的強化人論典型」或是「鋼彈系列中的強化人論的傳統範本」,我想可以大致簡化如下:

男性主角與隸屬於敵對組織的女性強化人相遇。因為接受強化而精神不穩定的女性強化人因為和主角相識相戀而得到精神上的滿足。男性主角一方面不得不和女性強化人交戰,一方面又想要拯救被敵對組織視為兵器一部分的女性強化人。

最典型的當然就是始祖《Z》中的卡蜜兒和鳳了,《SEED DESTINY》中的真飛鳥和史黛拉也是屬於這種範本的組合。當然,也有像是《UC》中的瑪莉坦那樣不同於上面這個範本的強化人論。但我想如果要說「說道鋼彈中的強化人論,會想到什麼?」的話,提出上面那個典型範本應該沒有問題。

在這個典型範本下,雖然男性主角想要拯救女性強化人的故事常常以悲劇告收,但這種「傳統鋼彈中的強化人論典型範本」仍然是一種「白馬王子」敘事。而且還是以「精神上不安定的女性因為戀愛而被男性拯救」為前提的「白馬王子」敘事。

《水星的魔女》中的強化人論,也就是蘇萊塔與伊蘭的故事中很有意思的一點就是反轉了這個典型範本。被當成工具、必須被拯救的強化人不再是女性了,而拯救了強化人的成為了女性。而且,雖然在《水星的魔女》中有故意使用「約會」這些字眼,但《水星的魔女》中的「主角-強化人」不再是戀愛關係。《水星的魔女》中的「蘇萊塔-伊蘭」反轉了「白馬王子」敘事式的傳統鋼彈中的強化人論典型範本。這也是《水星的魔女》對於傳統鋼彈的逆命題之一。




.《水星的魔女》中的MS駕駛服

前天剛好在別的地方聽到有人對於《水星的魔女》中阿斯提卡西亞高等專門學園MS駕駛服設計有所微詞。因此這邊也特別提一下。


前天聽到的批評是說阿斯提卡西亞高等專門學園MS駕駛服穿起來「太過臃腫」。第一次看到阿斯提卡西亞高等專門學園MS駕駛服時我確實也覺得有一些「臃腫」,不過後來倒是越來越喜歡。當然這套駕駛服的頭盔設計我很喜歡,而且如果坐在駕駛艙上時整體上看起來其實也很好看。

我想《水星的魔女》中MS駕駛服的設計應該是刻意為之。當然一方面可能是把抗G背心的形象和駕駛服一體化為視覺設計的靈感。不過我是覺得《水星的魔女》中MS駕駛服設計其實應該是有要避免女性駕駛員被性化(sexualization)的意圖。

《水星的魔女》中身為主角的MS機師蘇萊塔是女性,因此《水星的魔女》中最主要的MS駕駛服=阿斯提卡西亞高等專門學園MS駕駛服在設計時應該是要特別考慮到「由女性所穿著的駕駛服」這個要素的。

如果說道巨大機器人或是太空戰機的女性駕駛服,大家會浮現什麼印象呢?尤其在日本產的作品中,很常出現那種宛如緊身服般的女性專用駕駛服。即使不提像是《Muv-Luv》那種由異性戀男性向成人遊戲改編的例子,那種顯然就是故意藉由緊身服般的女性專用駕駛服來故意凸顯女性角色身體曲線的作品並不少見。比如說一樣不是在深夜時段播放的《宇宙戰艦大和號2199》中的聯合國海軍女性駕駛服長下面這樣。



上面是メガハウス出的PVC的圖。動畫中雖然沒有這種「穿著駕駛服露出乳溝」的畫面,但是基本上還是和PVC一樣是宛如緊身衣般的故意凸顯胸部與身體曲線的設計。

順帶一提,《宇宙戰艦大和號2199》中的女性艦內服長這樣。


再順帶一提,《宇宙戰艦大和號2199》中的男性駕駛服與艦內服則是長這樣。


相較之下這才比較像是一般人會想要穿的衣服吧!

順帶一提,聯合國宇宙海軍大和號上還有一款艦外服,相當於鋼彈系列中的Normal Suit。


艦外服的設計明明就很正常。到底為什麼女性艦內服和駕駛服就要故意設計成情趣緊身衣的樣子呢?

總之SF中那種故意把女性用太空衣或駕駛服設計成讓人以為是在故意凸顯身體曲線般的情趣服裝中的例子並不少見。相較之下歷代鋼彈系列還算是比較沒那麼嚴重的。

《水星的魔女》中的MS駕駛服設計很明顯是和《宇宙戰艦大和號2199》等作品的駕駛服走不同路線。阿斯提卡西亞高等專門學園MS駕駛服不但看起來耐G效果很不錯,而且這種設計同時也完全不凸顯女性的第二性徵。

如果和我在正文中有提到的阿斯提卡西亞高等專門學園制服上衣一起看的話會更加明顯。為什麼不論是MS駕駛服還是平常最主要的角色們所穿的服裝,《水星的魔女》都採用了不會過度凸顯女性身體曲線且比較中性的設計?這很明顯和許許多多ACGN作品與SF作品所流行的設計方式不同。因此我認為《水星的魔女》是有意為之,在設計階段就有意識地避免過度性化女性角色。



.《水星的魔女》中對於同性愛的處理方式


之前看到有些愛好者覺得《水星的魔女》中對於同性愛的處理方式不夠積極。關於這點我之前在推特有寫過個人見解。

《水星的魔女》的世界有很多東西可以說,但是第一季只有12集。勢必必須將想要說的東西分別做出優先順序。我個人是認為整個《水星的魔女》第一季做得很漂亮,毫不拖泥帶水結構又足夠完整。但同時我確實也覺得,如果有不只12集可以用一定可以讓完美更完美。比如說,我就希望可以多描述一些真正上課的部分,這對於米奧琳涅的角色塑造而言應該是非常有用的

除了「PROLOGUE」的兩位配角之外,目前在《水星的魔女》中登場的同性愛就只有米奧琳涅+蘇萊塔這一組而已。就我個人理解,《水星的魔女》處理(女)同性愛的方式,是將其融入在「米奧琳涅與蘇萊塔的成長和打倒家長=世界」這個更大的命題之中。在這個意義下,我們確實可以說《水星的魔女》不是百合番。因為,即使女同性愛雖然是《水星的魔女》的重要要素,但不是最重要的要素。就好像我們不會把所有涉及戀愛的節目全部稱在「戀愛」這一類一樣。我個人很喜歡的SF小說Arkady Martine的《名為帝國的記憶》&《名為和平的荒蕪》中也有女同性愛登場,但是一般分類上不會特別把《名為帝國的記憶》&《名為和平的荒蕪》放在「同志文學」或是「百合小說」的分類之下一樣。


當然,這種重視標籤的分類法本身也並非沒有可以質疑的地方。如果太過於強調「某個類型的作品就該有某個類型的樣子,被分類到這個類型下的作品如果沒有具備這些要素就是不夠格」反而是本末倒置。作品的「類型」是方便我們辨識某部我們還不認識的作品或是比較複數作品時之用的,如果過度用抽象化的「類型」去要求被歸類為該類型的具體「作品」有時候反而是本末倒置。比如說某個在我們圈內還算有名的ACGN評論網站(我就不直接點名是誰了)之前就以「機人番就該有什麼什麼樣子」的方式去批評《水星的魔女》沒有達到所謂「機人番」該有的樣子的要求。好像在作品中被娛樂化的戰爭就是比較高尚嚴肅般的。我想日昇社2021年的某部原創動畫大概有符合該網站對於「機人番就該有的樣子」的形式要求,但那部作品我個人倒是看完第1集之後就再也沒有繼續看下去了。

言歸正傳。總之,就我個人理解,《水星的魔女》這部作品的最重要課題、最主要的主題是「米奧琳涅與蘇萊塔的成長與革命」,而同性愛是這個最主要命題的一部分。當然每個人想看的東西不同,每個人想從作品中得到東西不同,我很喜歡《水星的魔女》把「米奧琳涅與蘇萊塔的成長與革命」作為最重要課題的處理方式,但別人可能並不那麼想。有人在《水星的魔女》中最在意的是米奧琳涅與蘇萊塔的戀愛。這點完全可以理解。對於同一部作品,每個人想作品中達到的東西本來就不一定都相同。我覺得這沒有對錯問題,就只是想要得到的東西不同、觀點不同而已。

至於如果「古爾才該是真鋼彈主角」的觀點的話,我只能說比起繼續看《水星的魔女》,不如去看《0083》或許更能滿足您的需求吧。古爾整個角色可謂就是「有毒男子氣概」的集大成者。看不起蘇萊塔
,把米奧琳涅只當成獎盃這兩點對於「非男性」的物化與藐視就不用多說了,古爾最喜歡的「男人的浪漫」,寧可用潛顯易懂的暴力解決也不要用智謀避開戰鬥就解決問題的「男子漢風範」也是「有毒男子氣概」的呈現。右翼色彩鮮明的今西隆志的《0083》可就是極盡美化「男子氣概」,本來右翼男會崇尚這種「有毒男子氣概」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浦木宏和卡多都到處飄散「男子氣概」,尤其是在《0083》中被描繪為「完美真男人」的卡多,根本完全就是軍國主義高度中毒者,在《銀河英雄傳說》中會被描寫成救國軍事會議或是慘一點憂國騎士團的小丑的軍人,或是會被楊稱為「就是因為有這種人在,所以戰爭才會永無止盡」的對象吧。而且《0083》還很厭女,看它怎麼描寫妮娜和西瑪就知道了。所謂「鋼彈三大惡女」(我個人很反感這種稱呼方式)中《0083》一部作品就佔了兩個人喔。



.《水星的魔女》與《閃光的哈薩威》中的女性角色塑造


前幾天在推特上看到比較《水星的魔女》與《閃光的哈薩威》中的女性角色塑造差異的簡潔有力評論。簡單介紹如下。

評論者(tiro(ちろ)@tirorin1220)認為,《閃光的哈薩威》中的女性角色塑造就是那種老派的「女性不是女神就是娼妓」,宛如Sandra M. Gilbert在《閣樓上的瘋女人》中介紹的19世紀文學中的女性形象一樣。

相較於《閃光的哈薩威》,《水星的魔女》則描繪了各式各樣的女性角色。因此至少在這一點上評論者對於《水星的魔女》很有好感。

我個人也很贊同這一點。就呈現「真實世界中女性的多樣性」這點上,莉莉克、貝爾梅莉亞、馮・鈞等等女性角色的存在意義是很重要的。東浩紀認為,時代進入21世紀後御宅族的消費模式從原本的物語消費或世界觀消費變成了資料庫消費,簡單說就是對於現代的御宅族而言,最吸引他們的不再是故事本身或是宏大的世界觀,而是由萌要素所構成的角色。創作者從資料庫抽取各種萌要素排列組合量產各種「各有特色(=不同的萌要素的排列組合)」的角色就可以讓御宅族很滿足。當然東浩紀的這套資料庫消費不是沒有批評。在資料庫消費下,當然一部作品中可以看到各有不同特色的角色設計,但是在以御宅族為--或更準確地說,異性戀男性御宅族--前提的資料庫消費之下,有可能出現像是莉莉克這樣的角色嗎?我想很難吧。連蘇萊塔是主角都可以有人如此有意見了。從這點來看,就可以知道《水星的魔女》的視野並不只侷限於滿足御宅族,或說御宅族中話語權特別大的異性戀男性御宅族的消費慾求而已。更是更進一步,想要將客群擴張到御宅族以外的人群。這部作品的視野並沒有狹小到只想滿足御宅族的消費慾求,而是更加寬廣,視野更加進步。

《水星的魔女》導演小林寬在採訪中曾經說過,《水星的魔女》想要描寫一個視多樣性(diversity)為理所當然的世界。製作人岡本拓也在去年出席紐約的動畫活動時,也聽到當時的參加者稱讚《水星的魔女》是一部具有多樣性的作品。

如今這個世道大家都知道「多樣性」對於說話特別大聲的異性戀男性御宅族來說是多麼刺眼的東西。當然他們根本不知道「多樣性」這個詞,他們只會說「政確」、「SJW」。事實上《水星的魔女》第1集播出時就有些人在網路上一直聲稱「鋼彈向SJW投降了」云云的。如今這個時代本來就有集體右傾化的趨向,而御宅族--更準確地說,異性戀男性御宅族--又是右傾化特別嚴重的族群(隨便去FB上的次文化相關社團或網路新聞就可以看到一堆不堪入目的言論),如果《水星的魔女》要討這些御宅族的歡心,根本從一開始就不應該把「多樣性」視為作品內容的實踐之一。但是《水星的魔女》可沒那麼做。很明顯,《水星的魔女》可沒有為了討好這些御宅族而放棄自己本來想做的事情。

《水星的魔女》有一個奇特的現象,《水星的魔女》在推特上討論度超高,但是在宅圈中反而沒有那麼熱門,比起《水星的魔女》,所謂宅圈的人似乎更喜歡同期的其他作品。我在想這個現象或許正和《水星的魔女》「比起討御宅族歡心,更重視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將視野僅侷限於御宅族觀眾,而是把眼光望向更大的人群」的作品調性有所關連。

至於《閃光的哈薩威》呢?半瓶醋的影評中有句話倒是完美呈顯了《閃光的哈薩威》的調性。

「我真的沒料到,鋼彈系列能夠拍出一部這麼赤裸裸的刻畫一個失戀的男子對於戰場與情慾的渴望的作品。」

當然這句話是半瓶醋的溢美之詞,不過倒是很一針見血地點出了我在正文與前文中說過好多次的事情:《閃光的哈薩威》的視角完全是男性中心主義的。在這種男性中心主義的視角之下,想當然耳能夠出現什麼真正呈現出多樣性的女性描寫。不過,這種男性中心主義的視角,也正是某些(還是該說「不少」?)異性戀男性御宅族所想要的「不被SJW所污染的真正好看的動畫」。


順帶一提,如果不是只有12集的話我是滿希望《水星的魔女》可以增加一些真正描述上課部分的故事的。想必對於優等生的米奧琳涅來說,平日的生活就是無止盡的鬥爭,從小就太習慣於這種必須不斷競爭的環境之下,在面對他人時總會潛意識地把他人視為潛在敵人或是潛在衝突對象。必須隨時精神武裝自己,絕對不能示弱,而且必須不斷勝過其他人。當然在這種高度強調競爭和結果的環境中還能保有不像新自由主義的弱肉強食邏輯屈服的正義感是很難能可貴的。但同時,也只有在只屬於自己的空間時才能真正稍微放鬆,除此之外所有時候都是臨戰態勢。

這也是為什麼我個人會如此共鳴又憧憬於米奧琳涅的原因吧。

總之,米奧琳涅即使孤獨,也不會放棄自己的原則。比起讓違反自己原則的人進到自己的內心,不如繼續忍受孤獨。這是米奧琳涅那令人感到心痛又無比耀眼的矜持。



-相關連接-

創作回應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