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小說

The CRPG Book | CRPG 通鑒 #032 《創世紀 3: 魔胎 》(Ultima III: Exodus)

CRPG通鑒 | 2022-04-02 13:34:53 | 巴幣 2 | 人氣 134


這是一本由 Felipe Pepe 聯合百餘位志願者耗時四年整理的類百科書籍,覆蓋了上世紀 70 年代至今的百餘款遊戲,是瞭解 CRPG 歷史文化的寶貴資料。我們作為千千萬萬試圖翻譯本書的團隊之一,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繼續堅持這一宏偉的計畫:我們致力於提供第一個完整翻譯版本,並加入大量科普類注釋,在降低閱讀門檻的同時提升其教育價值,傳播稍微嚴肅一點的遊戲歷史和文化。

如果您想瞭解更多關於專案組、專案進度、版權等資訊,請參考 專案網站。

本書的簡體字實體書計劃於明年在中國大陸出版,繁體字版也正在籌備中,但我們團隊成員大部分來自大陸,亟需香港/澳門/台灣之本土人士的協助,因此渴望各路英豪加入我們,詳情請見 這裡。

現誠向各位玩家徵集CRPG遊戲稿件,詳情見:https://crpgbook.cn/collect/


《創世紀 3:魔胎[1]》(Ultima III:Exodus)

Origin Systems, 1983, Apple II, MS-DOS*, C64,Amiga, NES……等
* 那些想要遊玩魔胎的人可以嘗試帶有 Ultima 3 Upgrade mod MS-DOS 版本,該版本增加了 VGA 圖形,MIDI 聲音,還做了許多其他超酷的改進。

「《創世紀 3》剛發佈不久,突然有一大群人寫信給公司,我也開始看到人們對這款遊戲的真實看法。人們通常會描述自己怎樣玩這遊戲。我很快意識到,人們玩遊戲的方式和我想像中的完全不一樣——他們會用效益最大化的極端加點方式,追求戰力,而不是在『扮演』英雄,這讓我大開眼界。」
 
《創世紀 3》作者
 
作者:DT
英簡翻譯:SpIkEZhaNGQ
簡繁轉換:HoLeeson


《創世紀 3》是一款與前作截然不同的重要作品,這是在系列作品中第一次允許玩家控制冒險者小隊。玩家將面對的敵人也是遊戲歷史上最奇怪的敵人之一:蒙丹(Mondain)和米娜絲(Minax)的半惡魔半機器[2]繼承者「伊蘇德斯」(Exodus)。

這個生物威脅著索沙利亞(Sosaria[3]),需要你重回《創世紀 1》(Ultima I)的世界,雖然我建議你不要對這個地方投入太多感情。

理查 · 蓋瑞特(Richard Garriott)在程式設計師中享有盛名的原因之一,是他能在每部新作中都做出技術改進。儘管《巫術》(Wizardry)系列的前五作都只有微小的變化,但從《阿卡拉貝》(Akalabeth)到《創世紀 1》(Ultima I)、《創世紀 2》(Ultima II)、和《創世紀 3》(Ultima III)這期間的變化令人驚訝,特別是這些遊戲都是同一個人撰寫的。

相較前作,遊戲的地理範圍再一次地被擴大了。遊戲在音效方面也做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改變:音樂有了更多的節奏,還會隨著玩家所在的遊戲地點變化,這很好地推動了遊戲氣氛。
 
《魔胎》遊戲開局會讓你建立一隻 4 人小隊。這是唯一一作支持自建小隊的《創世紀》。本作也是最後一部有精靈(Elves)和波比特人(Bobbits)等奇幻生物種族登場的《創世紀》。
 
在前兩作遊戲中,戰鬥的方式純粹是攻擊呆站在玩家面前的敵人,但是《創世紀 3》中,所有戰鬥都被轉移到了獨立的戰略地圖上。現在,玩家必須自己考慮所有角色的行動和位置,這大大的增加玩家在戰鬥中的戰略選擇。不僅如此,本作有新種族毛絨人(Fuzzy)、職業從 4 種增加到 11種,還有巫師(Wizards)和牧師(Clerics)新技能。

遊戲的非戰鬥要素也更緊湊了。《創世紀 1》和《創世紀 2》中的太空戰鬥和大部分科幻元素都被移除了。因為增加了對話樹的選項,和 NPC 講話變得更重要了。本作還有一個轉變,那就是解謎比戰鬥更加重要。

這次遊戲盒中也包含了一張布質地圖,其中繪製的一塊新大陸在本作中是可以探索的,這給玩家增添了些驚喜。同樣,遊戲裡也加入了一個沒有寫在玩家手冊中的秘密法術,需要解謎和探索方能發現。《創世紀 2》的時光門又回來了,現在官方的叫法是月門(Moongates)。它讓玩家在兩個孿生衛星[4]處於特定的相位時可以進行傳送。

蓋瑞特認為,角色要能與周圍環境互動,這對於CRPG 的體驗至關重要,所以他試圖增加角色能作的事。玩家現在可以拿起更多的物體,在螢幕上操縱它們,同時也增加解謎的要素和玩法。
當然了,這些改進都是通過使用全新的程式碼實現的。蓋瑞特在《創世紀 2》發布之後離開了 Sierra On-Line[5],聲稱後者不再向他支付版權費,隨後創立了自己的遊戲公司——Origin Systems[6]。如果剛創立的公司想生存下去,那麼《創世紀 3》必須大獲成功。
 
雖然默默無聞的《末日隧道》(Tunnels of Doom,1982)開創了回合制的團隊策略戰鬥模式,但這些特色都是由《創世紀 3》普及的。
 
幸運的是,他辛勤的付出和全新的程式碼取得了不錯的成果,賣出了超過十萬份的《魔胎》,使得 Origin 可以繼續運營下去,本作遊戲也因此獲得了軟體發行商協會(SoftwarePublisher’s Association)頒發的金獎。

作為一個轉換期作品,《魔胎》的遊戲設計更接近《創世紀 4》而不是《創世紀 2》,不過本作在故事劇情上與前作緊密相連。這是玩家們最後一次看到索沙利亞了,也是最後一次能玩到前作中的一些職業和種族。《魔胎》以一場災難性的事件結束,一切將被重塑,新世界名為不列顛尼亞(Britannia),倖存者的社會秩序也將不復存在。

我們還會在未來的遊戲中看到一些熟悉的地點,比如不列顛城(Britain[7])和紫衫城(Yew),但是灰城(Grey)和莫尼托城(Monitor)之類的地方就從此永別了。未來的續作中將會提及索沙利亞的遺跡,令人不禁遐想,如果蓋瑞特決定在續作中保留這些設定,那遊戲將會變成什麼樣子。
 
《創世紀 3》添加了視線系統,這意味著牆壁、門、森林和山脈都會擋住玩家的視線。
 
《創世紀 3》在西方開發者眼中具有深遠的影響,它帶來了戰術小隊和回合制的戰鬥方式——這個模式在後來的《巫師神冠》(Wizard’s Crown)(1985),《光芒之池》(Poolof Radiance)(1988)和許多其他遊戲中均被發揚光大。

本作遊戲在日本也非常受歡迎。前幾作的《創世紀》被移植到日本的電腦平臺上,啟發了諸如《夢幻的心臟》[8](夢幻の心臓[9],Heart ofFantasy,1984)之類的遊戲,但《魔胎》是《創世紀》系列中第一款移植到任天堂 NES/Famicom 遊戲主機上的遊戲。《創世紀 3》的日本版是在《勇者鬥惡龍》(DragonQuest,1986)重新定義了JRPG 之後的幾個月發佈的,對於許多日本開發者以及全球諸多主機遊戲玩家來說,《魔胎》是他們玩過的第一款西方的 RPG 遊戲。

雖然《創世紀 3》不如它之後的某些遊戲有趣,但本作正是該系列真正開始流行的起點。我至今依然會向老 PC 遊戲迷推薦《創世紀 3》。《創世紀》系列是RPG 遊戲的重要起源,因此也推薦給有興趣親自體驗的玩家。
 
圖 72 地下城的牆在本作改為填色而不是純線框,遭遇戰機率變低,戰鬥場景會以戰略視圖呈現。


[1] 繁中註:最常見到的副標題譯名是《魔胎》,但《創3》的劇情跟聖經故事魔胎八竿子打不著關係,「Exodus」就是最終頭目的名字而已,當年的譯者肯定不是玩家,可能看到系列大標《創世紀》就直接把它跟聖經連結起來。這跟台灣的 FF 系列一樣都是隨意翻後積非成是的結果,日本版《創3》副標叫「恐怖のエクソダス」就很明顯沒有理解錯誤的問題。
[2] 繁中註:其實是一個繼承他們惡魔般的惡意的人工智慧,非人也非機械。
[3] 譯者註:《創世紀》世界觀中一個存在著神秘技能和古老法術的星球。
[4] 譯者註:在《創世紀》世界觀中,不列顛尼亞(Britannia)行星有兩顆孿生衛星,分別是崔美爾(Trammel)和菲盧卡(Felucca)。
[5] 譯者註:Sierra Entertainment, Inc. (曾用名 On-Line Systems 和 Sierra On-Line, Inc.),一家美國電視遊戲開發與發行商,成立於 1979 年,於 2008 年被動視公司收購。代表作有《國王密使》(King’s Quest)系列。
[6] 譯者註:Origin Systems 於 1983 年成立,在 1992 年被 EA 公司收購。代表作有《創世紀》系列。
[7] 通關遊戲的玩家可以向 Origin 寄一封信,告知自己的成果。作為回報,玩家將會收到由不列顛王簽署的通關證明。這一傳統會一直延續到《創世紀 8》(Ultima VIII,1994)。
[8] 譯者註:1984 年,由 XtalSoft 發佈在 8 位元個人電腦上的 RPG。
[9] 繁中註:共發行在 PC-8801、PC-98、MZ-2500、S1 上,其中 PC-98 是 16 位元電腦,總共有兩個續作。

創作回應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