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雙週刊"第二次世界大戰傑作機經典收藏誌"50期 達陣

每日星光要素 | 2019-03-01 00:08:59 | 巴幣 1024 | 人氣 3845

雙週刊 第二次世界大戰傑作機經典收藏誌
      50期 達陣

25期達陣貼文 我的小屋:連結模型飛機照片以全數重拍。


第1層
14期 P-40 活動飛機架
第2層
35期 P-39 4期 P-38 19期 P-51D
47期 P-47
第3層
零式戰鬥機 19期一一型 11期 二一型 32期 三二型 2期 五二型
40期 二一型坂井三朗座機


第4層
26期 九七式戰鬥機 5期 一式戰鬥機 隼 13期 三式戰鬥機 雨燕 8期 四式戰鬥機 疾風
1期 紫電改 44期 九六式艦上戰鬥機
第5層
38期 五式戰鬥機 34期 二式戰鬥機 鍾馗 6期 雷電 20期 彗星
第6層
36期1OO式司令部偵察機 28期 二式複座 屠龍   15期 流星
24期 九九式艦爆機 30期 九七式艦攻機 17期 烈風


第7層
23期 Me262 45期 Ju-87D
3期 Bf-109G-10型 41期 Bf-109K-4 49期 Fw190A 12期 Fw190D-9
第8層
7期 噴火式 21期 颶風式 31期 颱風式 39期 無畏式


第9層
25期 MC.202 閃電式 33期 D.520 27期 F2A水牛式 29期 雅克-3
第10層
18期 F4F野貓式  10期 F6F地獄貓式
16期 F4U海盜式 海軍 43期 F4U海盜式 陸戰隊 37期 SBD無畏式


第11層
50期 晴嵐 48期 二式水上戰鬥機
22期 震電 42期 秋水
46期 零式水上偵察機


傑作機26到50期介紹:

第26期 中島 九七式戰鬥機
塗裝:飛行第1戰隊的九七式戰鬥機 (加藤敏雄中佐座機)
模型簡單,水準也很棒,只是有些漆塗的效果不很好,機尾沾有指紋(個案)

因當時日本自製戰機技術不熟,但憑著想追上世界級水準戰鬥機的精神不斷努力,成功研究出培養最多日本陸軍王牌及菁英的基礎戰鬥機。
當時日本海軍搶先擁有世界級水準的戰鬥機九六式,日本陸軍為了追上世界級水準的戰鬥機向研發出九六式的三菱和不想低頭的日本海軍尋求協助,研發KI18,但日本陸軍卻對因為的自尊和面子的原因對KI18的發動機為藉口而不採用。隨後採取競標方式與中島公司合作,不斷積極改良研發出KI27九七式。
1938年4月在中國爆發空戰,雖然展現出優秀的性能,但因沒有參與規模較大的空戰被日本海軍的九六式搶走不少風采。1939年5月在諾門罕事件,於滿州國和蒙古人民共和國的邊界與蘇聯爆發空戰,蘇聯的I-15、I-16完全不是九七式戰鬥機的對手並取得大勝利。
諾門罕事件結束後,九七式就沒有精良的表現了,不只輸給不少盟軍軍機外,甚至速度還輸給轟炸機,之後因一式戰機隼(詳細介紹請至第5期)服役而退居第一線培養日本陸軍王牌。

總生產:3386架,現存:2架 日本 筑前大刀洗和平記念館

第27期 布魯斯特F2A水牛式
塗裝:飛行第24戰隊所屬約爾馬‧卡爾胡寧上尉座機
黑綠色的迷彩塗裝,只是黑色雖然強眼卻掩蓋好幾處的墨線,不應該犯下的錯誤,是這期最大的敗點,不能算精緻。

美國海軍為了尋求新型的航空母艦艦載機向多家製造商尋求協助,當中布魯斯特是剛創業3年的新公司,研發出XF2A-1與格魯曼公司的XF4F-2競標,最後由布魯斯特的XF2A-1勝出,此時美國海軍依舊對格魯曼公司的XF4F-2感興趣並要求改來且列入備案。
布魯斯特的XF2A-1開始量產,銷售給美國海軍外也有美國陸戰隊和英國空軍,只是在歐洲戰役和太平洋戰役都輸給軸心國的尖端戰機,在中途島戰役中20架有13架損失,之後美國就不在採用F2A。之後的布魯斯特只能授權生產F4U度日,二戰後因訂單銳減而瀕臨破產。
雖然在同盟國被冠上失敗的符號,但在芬蘭反而被大量稱讚。
1939年11月蘇聯向芬蘭宣戰,芬蘭勉強擋下蘇聯的攻擊,於1940年簽下停戰合約,而芬蘭依舊準備繼續戰爭,在許多國家取得所有的戰鬥機中就美國援助的44架F2A-1的外銷款B-239最感興趣,不只評價優良外,1941年6月爆發繼續戰爭,F2A擊落蘇聯戰鬥機以及透過租借法案取得的英國和美國的戰鬥機達456架。
善用結冰的湖面做降落跑道方便打游擊戰外還有蘇聯攻打德國較沒心思攻打芬蘭的原因讓芬蘭免於被蘇聯併吞。二戰結束後,許多芬蘭的王牌飛行員仍然對B-239念念不忘。

總生產:509架,現存:1架 芬蘭航空博物館
Cradle of Aviation博物館 模型機

第28期 川崎 二式複座戰鬥機 屠龍(KI45)
塗裝:飛行第53戰隊的戰隊的KI45改 屠龍甲型
模型很完美,美中不足的是模型是先上墨線後在上迷彩和日本國徽水貼。
這架模型機是目前傑作機雜誌中最大的一架(已被46期超越),駕駛座也比其他傑作機的駕駛座來的小。

二戰中旬吹起了雙發引擎戰機的風潮,使得戰鬥機也可以擁有與轟炸機一樣的作戰航程與速度,相反的卻是笨重與不靈活。隨後改為攔截轟炸機與長程偵察使用,屠龍也不例外於。
屠龍於1939年1月試飛並1941年10月首飛,1942年6月在中國首戰表現不佳,必須要有單引擎戰機在旁協助才會戰績,隨後改為夜間攔截機,專門攔截美軍的轟炸機,而在夜間攔截美軍轟炸機也不容易,除了高空溫度是負20度及空間迷航等問題以及可能會被友軍的高砲誤射等問題,但屠龍依舊繼續執行夜間攔截任務,直到戰爭結束。

總生產:1704架,現存:1架機身部分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
一具引擎 日本陸軍水戸飛行場(水戸つばさの塔公園)

第29期 雅克列夫 Yak-3
塗裝:蘇聯空軍(自由法軍)諾曼第‧尼曼部隊所屬幾
機腹的天藍色非常漂亮外,引擎排氣管的燒鐵色也很強眼,模型上的卡榫也很好裝。
是二戰傑作機雜誌中近期的好作品。

由於1939年二戰即將爆發,蘇聯緊急向10家飛機公司研發1架新型的低翼單發戰鬥機,1939年7月29日,蘇聯空軍授權雅克列夫I-26之後的Yak-1。
Yak-1於1940年1月首飛,但狀況連連,同年4月27日還出現墜毀試飛員身亡事故,但當時德國入侵蘇聯,問題一大堆的Yak-1被迫量產。
Yak-1開始有了雙座教練機的Yak-7和雙座戰鬥機Yak-9的衍生型I-26的強化版I-30,Yak-3決定版因為德蘇戰爭爆發而中止,最後在1943年復活登場。
在拼命對抗德軍的蘇軍將原本雙座的Yak-7和Yak-9也有了單座或雙座的戰鬥機型,導致Yak系列的衍生型相當多,而決定版的Yak-3在許多方面都比Bf-109還要優秀。
1944年Yak-3進入實戰,在與Bf-109對戰中展現出高於對方的優異性能,其中駕駛該型機中有來自法國諾曼第‧尼曼的東部戰線的法籍軍團與蘇聯紅軍對抗德軍,戰爭結束後,史達林為了感謝這支部隊特別贈送37架(維基百科一說41架)Yak-3戰機,而這些戰機也在法國空軍使用一段時間。

總生產:4848架,現存:確定現存1架 塞爾維亞 南斯拉夫航空博物館
1991年至2001年有生產21架復客機

第30期 中島 九七式艦上攻擊機(B5N)
塗裝:航空母艦赤城飛行墜長淵田美津雄中佐座機 (珍珠港)
精緻,離完美就差在飛行時附的的起落架蓋沒有像P-40的那麼講究。座艙照在擋風玻璃有個明顯的插孔,魚雷跟台座的不能裝在一起是個遺憾。
九七式艦攻和屠龍式的翼展是21cm一樣長,但機身稍短,算是目前為止機翼第一長的傑作機。

專門從低空高度投持魚雷的艦上攻擊機,是珍珠港事件日本的三大主力之一。
由於早期的艦攻機都是雙翼且非金屬製戰機,日本海軍向三菱和中島提出研發計畫打造最先進尖端的金屬單翼艦攻機,1936年兩家公司推出九七式艦攻機都超過日本海軍的要求,所以兩架全採用,中島為一號機,三菱為二號機(起落架是固定的,生產較少)。
九七式一號機和九七式二號機在中國擔任支援機地面的轟炸機,但防衛武裝能力不足的九七式一號和二號機很快就被取代淪為教練機。
中島公司換裝引擎打造出九七式三號機並以最新型的姿態部屬至日本的航空母艦,並在珍珠港事件擊沉大量的美軍戰艦,並在珊瑚海戰役、中途島戰役都有輝煌亮眼的成績。但在太平洋戰役後半段逐漸沒落,最後被天山式艦上攻擊機取代。

總生產:1250架,現存:0架
珍珠港太平洋航空博物館 殘骸部分

第31期 霍克 颱風式
塗裝:英國空軍第198中隊機 (1944年8月法國諾曼第)
不缺真實感,看起來很有氣勢,是架不錯的模型機。

原本設計用於接替颶風式戰鬥機(介紹請至第21期)因為許多問題被冠上失敗的機種,評價極差,具周刊表示142架颱風式中有135架非戰爭原因損失。問題中有後方視野差、發動機每隔25小時需要大修、發動機廢氣會洩漏至座艙內...等問題,曾一度放棄研發,不過這些問題終究有改善。
由於颱風式外型與德軍的Fw-190相似,1942年6月服役不久就被友軍誤認而被擊落。在性能上都輸給噴火式和颶風式,但在低空速度相當快、裝甲夠厚、火力強大,很適合擔任戰鬥轟炸機。
轉為戰鬥轟炸機後的颱風式以數十公尺高度接近目標,然後在爬升躲避高砲攻擊後再往下攻擊,主要目標有火車、貨船、卡車...等。在3000公尺高度也可以飛出時速650公里,也可以擊落德軍的Fw-190。
並參與諾曼第登陸,展現出當代最強的戰鬥轟炸機。

總生產:3317架,現存:1架(完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
其他4架只有部分機身、1架複製機

第32期 零式艦上戰鬥機 三二型(二二型)
塗裝:日本海軍第二航空隊角田和男兵曹長座機
雖然又是零式戰機,但這期不是用同個模子印出來的,除了明顯的翼端外,螺旋槳較寬座艙照較大、起落架較短、油箱較小,看得出製造商相當用心。
傑作機周刊的零式戰機系列比較:https://home.gamer.com.tw/creationDetail.php?sn=4511415

三二型是零式戰機的改良版,機翼末端改成平的,提升了速度,但航程因素,機翼改回原本的機翼(二二型)
1942年量產零式三二型,在所羅門群島戰役中對上美軍F4U和P-38戰機完全處於劣勢但依舊有一些戰果。而剛出來的零式二二型與三二型沒能守住瓜達康納島最後撤離。
(零式艦上戰鬥機介紹請至第2期和11期)

總生產:343架(二二型560架),現存:至少1架 筑前町立大刀洗平和記念館
(詳細介紹請至第2期)

第33期 地瓦丁 D.520
塗裝:法國空軍第6戰鬥機聯隊第3戰鬥機大隊/第5中隊 皮埃爾‧路‧葛隆座機
這期的傑作機真的算滿精美的,我特別喜歡綠色迷彩的部分,跟黑色墨線搭在一起真的很漂亮。不過這期的比較特別,他的散熱器整流罩是要我們自己裝的。

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吹起和平聲浪,使得航空製造業最前茅的法國陷入停擺,隨後又因為二次世界大戰前的混亂,法國才開始重視戰機的研發。
一樣是二戰開始前以最新型與評價高的姿態在二戰初活躍,但地瓦丁 D.520出來的實在太晚,1940年5月法國才準備要將地瓦丁 D.520撥交給部隊之時,剛好也是德國在這時間推進法國。
地瓦丁 D.520正式與德國戰機交手,雖然沒有德國的Bf-109(詳細介紹請至第2期)優異,但差異沒那麼多,依舊有不少輝煌戰果。只可惜法國因為德國的閃電戰,使得法國第一線的英法聯軍遭到包圍並被撤離( 敦克爾克大行動),法國被迫宣布休戰(意思為:投降)。
剩下的地瓦丁 D.520的數量幾乎已二分之一的數量由自由法國(約170架)與親德政權維琪政府(180架)使用,雙方互相對戰外,維琪政府的D.520也在德國、義大利、保加利亞空軍使用。

總生產約900架,現存:至少3架
法國航空博物館

第34期 中島 二式戰鬥機 鍾馗 (KI44)
塗裝:飛行第47戰隊的二式戰鬥機 鍾馗(KI44)2型丙
塗裝還算漂亮,挑不出毛病,但飛機的組裝讓我很頭痛,除了尾部起落和螺旋槳外還算好裝,其它地方都好難裝,裝不進去或裝的不固定,而且飛機的機翼裝的不牢固,後面的洞沒有用膠水固定。

日本首架重型戰鬥機,跟上世界的水準卻沒有亮眼的成績,強調速度與爬升力,與德國模擬空戰中也有極高的評價。
但因為當時的要求輕巧與靈活講求纏鬥日本飛行員來說,鍾馗是架不實用的戰鬥機。
沒被看見實力的鍾馗其實能跟二戰天空的王者P-51(詳細介紹請至第9期),打得平分秋色,以高空攔截B-25和B-29為主。
隨後日本將鍾馗的基礎設計出美國評價日本最強的戰鬥機中島四式戰鬥機疾風(詳細介紹請至第8期)。

總生產:1225架,現存:0架 中國西北工業大學航空博物館

第35期 貝爾 P-39空中眼鏡蛇式
塗裝:美國陸軍航空隊第82戰術偵察大隊第71戰術偵察中隊威廉‧蕭莫少尉座機 (1944年3月新幾內亞)
整架飛機做的非常不錯,但是白色的噴漆不算完美,其它地方就沒甚麼問題,相當好的模型。

引擎裝在飛機的中間,是至今都很罕見且奇特的設計。
首次於1942年在南太平洋戰役中作戰,卻因為性能與常故障等因素冠上失敗的名稱退居第二線,但在德蘇戰役中有極高的評價。
蘇聯透過租借法案得到有4758架的P-39戰鬥機。P-39戰鬥機在低空有優異的靈活加上非常適合對付一樣是以低空方式作戰的德國戰機。

總生產:9588架,現存:17架

第36期 三菱 一OO式司令部偵察機(KI46)
塗裝:飛行第81戰隊的一OO式司令部偵察機III型(KI46III)
難得的大飛機,是目前第二架駕駛座縮小的飛機。
這期差一點就可以達到完美了,駕駛座的固定處太明顯而且還有點毛邊,在來是主機翼是一邊高一邊低。

它的優美在二戰中極為罕見,因為它神出鬼沒,有著高速的速度和許多飛機都無法批敵的航程,經常令當時的英軍傷痛腦筋。
本身就以「事前偵察」和「先行偵察」為首,不只偵察敵方位置外,也會將天氣及氣候回報給軍隊,後期也有海軍指揮、海洋巡邏等任務。
之後美軍參戰,大部分的美軍戰機都無法追上它,直到P-47和P-51等新型戰機的出現才有了限制。

總生產:1742架,現存:已知1架 英國皇家空軍博物館

第37期 道格拉斯 SBD 無畏式
塗裝:美國海軍企業號航空母艦第6偵察轟炸隊所屬機(SBD-3)
做的很漂亮,特別是引擎做的部分,這期的傑作機每個小地方都有照顧到。

無畏式,英文Dauntlessu意思是:無所畏懼、不屈不饒。
美軍的俯衝式轟炸機,1941年首次作戰就碰上珍珠港事件,不在珍珠港企業號發現大量的陌生機隊,派遣無畏式機隊巡邏,卻招到日軍頂尖精英的戰機攻擊,還被友軍的高砲擊中。
之後在太平洋上與日軍一較高下,損失極為慘重。不過正如它的名子一樣,從吉爾伯特群島、馬紹爾群島開始到珊瑚海戰役、中途島戰役,擊沉日軍的船艦和航空母艦,撐過美軍在太平洋上最艱苦的時間走向勝利。

總生產:5936架,現存:26架

第38期 川崎 五式戰鬥機(KI100)
塗裝:五式戰鬥機(KI100)飛行第5戰隊戰隊長馬場保英大尉座機
水準很高,除了墨線以外每一個細節都有照顧到,墨線的問題是右機身和右機翼有好幾處沒有塗上墨線,想說是不是個案才發現每一架五式都是這樣,這次的模型雖然很精美卻不小心忽略墨線這個地方

首飛二戰末期,有著:五式戰鬥機、KI100的名稱卻沒有暱稱的傑作機,是日本陸軍的最後登場的戰鬥機。
與三式戰鬥機一樣採用液冷發動機(詳細介紹請至第13期)的設計,但靈活度卻不輸大東亞決戰機 四式戰鬥機疾風(詳細介紹請至第8期),評價極高。
第1次實戰就是日本本土防衛戰,主要以B-29為目標,卻因為數量和P-51、P47的性能較高的劣勢沒能翻回一城,1945年8月14號是它最後一次升空作戰。

總生產:393架,現存:1架 英國倫敦皇家空軍博物館

第39期 博爾頓保羅 無畏式
塗裝:英國空軍第151中隊的MKII(1941年英國本土)
非常完美,可能是因為全機都是黑色的比較看不出顏色瑕疵。左機翼有空速管但右邊卻有連接洞,實際沒有右邊的空速管,但有連接洞算是罕見的錯誤。

一款在當時較罕見的單發雙座戰鬥機,因為單發雙座戰鬥機在一戰中表現亮眼因此沿用到二戰。無畏式最初在實戰時擊落德軍65架戰機,但德軍知道它是一架無法用於纏鬥只能用於機背上機砲開火的笨重戰機,無畏式不在具有引響力,轉為夜間戰機。
直到蚊式與標緻鬥士式的出現。1941年7月退出戰線轉為靶機和搜救機,直到1943年幾乎完全除役。

總生產:1060架,現存:1架 英國倫敦皇家空軍博物館

第40期 三菱 零式艦上戰鬥機 二一型 「坂井三郎機」
塗裝:日本海軍台南海軍航空隊坂井三郎一等飛行曹座機
想說是日本最有名的王牌飛行員,品質一定很棒,才發現感覺跟之前出的二一型差不多。尾輪很容易掉下來、尾翼一邊沒有黏好,發動機的顏色從全黑改成銀色。
傑作機周刊的零式戰機系列比較:https://home.gamer.com.tw/creationDetail.php?sn=4511415

以'荒鳶武士"出名,是日本歷史上最出名的王牌飛行員"坂井三郎",戰績64架(據週刊表示,可能只有28架)。
年幼時夢想飛行,因沒有學歷無法飛行而想放棄之時,因為加入日本海軍就可以志願成為飛行員之際,他於1933年5月31日加入日本海軍報考少年飛行兵但沒有及格,成為霧島艦的副砲砲手,1935年進入橫須賀海軍砲術學校,最後以第2名成績畢業擔任榛名艦的主砲砲手。
1937年3月10日通過嚴格的飛行考試(據週刊表示他考了3次才合格)首次飛行於同年4月1日。1938年在中國以九六式戰鬥機(第44期傑作機)擊落1架中國戰機。
1941年換裝零式二一戰鬥機(介紹請至第2期和11期),加入才剛成立的台南航空隊,並與多位著名的零戰王牌一同作戰。在二戰爆發前就以"王牌飛行員"的姿態在太平洋上空稱霸,為零式戰鬥機定下"零戰神話"的美名。
戰後的他是處打零工,經濟改善後開間印刷廠。1955年他與美籍記者馬汀·凱丁出版了"荒鳶武士",讓他一炮而紅,讓當時許多年輕人認識飛行員和戰爭的世界,成為西方人最熟悉的日本飛行員,隨後出版更多與戰爭和零戰之書籍。於2000年9月22日病逝,享年84歲。

不過近年也有對坂井三郎的著作帶有質疑性,認為可能有不少之處是創作而非自身經驗。

第41期 梅賽斯密特 Bf-109K-4
塗裝:德國空軍第27戰鬥機聯隊第3大隊機
跟第3期的比進步一些,塗裝比較漂亮,著陸模式的主輪蓋有洞可以裝(第3期的主輪蓋是沒有洞可以裝)。基本上這兩期都差不多,想收藏這個周刊的Bf-109的話第3期的可以不用買,或著可以再等久一點,等日本的68期在台灣發售。

1944年10月登場,是Bf-109系列中的最終型,同時也是速度最快的形式,時速可達710公里。
是德國北風行動(德國最後一場反攻行動)和戰敗前的最後一場防衛戰的Bf-109。
(詳細介紹請至第3期)

第42期 三菱 秋水
塗裝:三菱航空機製地504號機
想說可能會跳過這一期,沒想到這架意外的漂亮。構造簡單,體積嬌小,是目前本周刊中最奇特且最嬌小的傑作機。

雖然是跟德國的Me163交換來的技術,但因為運回日本的伊29潛艦遭擊沉,只有從巖谷英一海軍技術中佐搭飛機提前回日本所帶的簡易資料文件。為了完成軍方需求要在4個月內完成1號機,三菱工業與日本帝國陸軍和海軍共同研發。
不只研發資料太少這個問題外,研發過程可說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碰上地震又碰上大空襲,先研發出來的1號機在試飛時墜毀。2號機裝上火箭推進器卻花了許多時間做調整,最後戰爭結束沒有試飛。3號機裝上火箭推進器,最後在戰爭結束前完成試飛。
研發期間有量產訓練用的滑翔機"秋草",據網路表示原本美軍有接收1架秋草,但在運回美國的海運上,裝有秋草的貨櫃疑似天候因素不小心遺失,沒能保留下來。

總生產:8架,現存:2架
美國 加利福尼亞州奇諾的博物館 403號原型機
日本 三菱重工業名古屋航空宇宙システム製作所史料室 量產型殘骸修復機

第43期 錢斯‧沃特 F4U海盜式"陸戰隊機"
塗裝: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11陸戰隊戰鬥機中隊的F4U1A
這次的塗裝顏色很漂亮,與16期的F4U比較來看,這期的更漂亮更精緻,想買F4U傑作機的網友推薦買這架。

被日軍稱為二戰太平洋戰役中最強悍的戰機,其實是架不適合在航空母艦上起降的戰機,因為前下方的視野太差及降落時會失速、主起落架減重氣態應容易造成翻機問題,這些問題一直到1944年才改善。
首次上場於1943年2月索羅門群島戰役中瓜達康納爾戰役中護航救難機,同月14日護航轟炸機任務時與零式戰機第1次交手,吞下慘敗收場,但同時也領悟到F-4U對付零式戰機的戰術有了成果(維持占高度和交手時不降速度的結論,因為零式戰機較適合於中、低空高度纏鬥,但在高空高度無法做出一樣的動作。另一項是在高速時不適合纏鬥,原因是因為零式戰機為了提高速度而減輕重量,並使得機身結構度不足容易出現結體問題)。
(美國海軍款請至第16期)

總生產:12571架,現存至少60架
飛機名人堂博物館
第44期 三菱 九六式艦上戰鬥機
塗裝:日本海軍航空母艦「蒼龍」搭載機(報國266號機)
這期的傑作機塗裝非常完美,配色很漂亮,很值得收藏。不過收藏家們注意了,飛機最尾部紅色部分會有掉漆的問題,我在加裝尾輪零件前,接觸面出現掉漆問題,需要特別小心。

在零戰神話"零式艦上戰鬥機"登場前,日本第1架劃時代的世界級水準戰鬥機。
風起的主角堀越二郎在設計七試艦上戰鬥機以失敗收場,兩年後意外接下九試單座戰鬥機的設計計畫。研發了10月完成了1號試驗機於1935年2月試飛,以時速451公里創下當時新紀錄,成為了世界級,並以超出預期甚至以為是儀器故障的高機動性能在中國上空立下輝煌戰績。
由於當時的九六式戰機對中國戰鬥機來說實在太強,甚至出現避戰(一有發現日軍戰機就立即撤退),使得九六式戰機變成沒有對手可以打仗。而驚人的事蹟不只這項,1937年12月在南昌爆發空戰,其中樫村寬一座機遭中國戰機衝撞,左翼一半被撞掉,但卻成功飛回基地,締造奇蹟在日本大為報導。
隨後太平洋開戰後因航程較短及降落時會有彈跳因素較不適合降落航空母艦而退居第一線擔任教練機,雖然不適合降落航空母艦,但也有部屬較小型航空母艦的紀錄。

總生產:約980架,現存:0架
殘骸機於楚克群島海裡

第45期 容克斯 Ju87D 斯圖卡
塗裝:德國空軍第5對地攻擊機連對所屬機(1944年1月東部戰線)
看得出這期的傑作機想要製作的非常精緻,但卻遺漏了不少的瑕疵,像是塗料墨線沒塗好、白色不乾淨、掉漆和毛邊等問題。但看得出在模型外型上相當用心,是架漂亮好作品。

斯圖卡是德語STURZKAMPFFLUGZEUG俯衝轟炸機的簡稱STUKA,以獨特且刻意設計的方式在俯衝時所發出的聲音,另當時的波蘭與盟軍恐懼不已的惡魔號角聲而降低士氣,是二戰歷史中最著名俯衝轟炸機。
1935年德國作手設計俯衝轟炸機,並在協助西班牙內戰中取得不少寶貴數據。1939年德國攻打波蘭中首度登場,以最新型的姿態橫行整個歐洲戰線。雖然速度慢且不靈活,無法與一般的戰鬥機對打,但它的設計完全就是針對俯衝方式投持炸彈的設計,以高空俯衝精準轟炸船艦、反戰車或橋梁等戰術目標,在德國閃電戰中立下輝煌戰果,扮演著幫住地面部隊開路的要角,在歐洲戰役和地中海戰役都能聽到那恐怖的號角聲。
因德國失去制空權,Ju-87逐漸沒落,又因一般戰機也能進行俯衝轟炸,Ju-87與其它的俯衝轟炸機漸漸失去存在的意義最後走入歷史。

總生產:約6500架,現存:2架完整機
英國皇家空軍博物館、德國科技博物館
辛斯海姆汽車與技術博物館 殘骸機

第46期 愛知 零式水上偵察機
塗裝:日本海軍重巡「愛宕」所屬機
這期的包裝有7公分厚,飛機大小與九九式艦爆機和烈風式差不多大,是目前體積最大的傑作機。模型做的很漂亮很完美,幾乎沒有瑕疵,較為不好的地方是它的底座無法裝的很牢固,裝上底座後機會些微的往後斜。不過做的模型做的很漂亮很值得收藏。

雖然當時的日本在亞洲是第一也是唯一的頂尖重工業大國,所生產的軍機當然不容小覷,但日本最具代表性的飛機種類其實是水上飛機,其中搭載於戰艦上用於偵察、搜索、觀測、巡邏,隨後追加反潛、攻擊小型艦挺、投放照明彈...等各式任務的零式三座水偵"零式水上偵察機"。
1937年日本海軍向兩家公司川西飛行社與愛知飛行 社提出3種水上飛機的研發,分別為十二式二座水偵(後來的十六式三座水偵計畫,瑞雲水上偵察機)、十二式小型水偵(零式小型水上偵察機)、十二式三座水偵。
川西飛行社率先推出十二式三座水偵的試製機但並沒有讓日本海軍滿意因而淘汰,愛知飛行社因為沒有在時間內完成 十二式三座水偵的試製機而流標,未完成的試製機做為研究,同時也策動日本海軍測試該架試製機,日本海軍同意研發後於1939年1月出廠,4月首飛,於1940年12月量產。
雖然不是戰鬥機,但卻執行戰前偵察這個非常重要的任務,首次登場就是珍珠港事件,讓當時的日軍極為有效率的奇襲珍珠港就是來自零式水上偵察機的戰前偵察與觀測(搭載艦為利根與筑摩號重巡洋艦)。日本海軍之所以能夠有效率的推進太平洋來自零式水上偵察機的情報。
但只要情報錯誤就會讓日軍受到致命傷,中途島戰役犯下的致命大錯,就是偵察回報錯誤及延遲起飛、偏離航道...等導致日軍錯誤指揮造成慘敗。隨後日軍轉為防守,零式水上偵察機依舊在二戰結束前提供情報誓死抵抗美軍的進攻。
二戰結束後剩下約有200架,是日本二戰結束後留下最多的機種。

總生產:約1420架,現存:0架完整機
2架殘骸機
日本 万世特攻平和祈念館、航空自衛隊岐阜基地
帛琉 科羅爾島 外海海底

第47期 P-47雷霆式
塗裝:美國陸軍航空隊第56戰鬥機大隊第63戰鬥機中隊卡麥隆‧哈特上尉座機
相當漂亮,很大架且很有份量,是架很值得收藏的傑作機。而唯一的問題是兩邊的起落架不好裝,其它地方就非常完美。

充分展現蠻橫與粗曠的傑作機,是美國陸軍的高空高速戰鬥機。最初任務是護航B-17轟炸機,但因為機體太大,給人的印象是笨重與不靈活且難以操控,因而懷疑P-47的能力(即便在太平洋戰線也是如此),尤其是從其它戰鬥機換裝P-47的飛行員特別有感觸,但美國陸軍56戰鬥機大隊因為大多數都是新進人員,非常習慣P-47。
利用轟炸機當餌引誘德軍戰鬥機,並以高空突擊和高速俯衝方式攔截德國戰機(馬戲團、牛仔秀戰術),然而出現航程不足無法與伴隨轟炸機飛完全程的缺點,掌握這個缺點的德國空軍更會做出挑釁動作逼使P-47拋棄油箱作戰,使得損失率高出20%,隨後由P-51取代。
原本的任務從護航轟炸機改為戰鬥轟炸機的任務,並在諾曼第登陸終於發揮出潛力,運用空中支援就能替地面部隊開路,由於馬力強大與堅固的機身比較能承受戰損提高飛行員生還率,構不成大問題,也在太平洋戰役中充分發揮。
二戰後, 美國軍援約300架P-47D/N給中華民國參與了國共內戰,約200架P-47N由漢考克號航空母艦運送至台灣,並與中國解放軍戰機於東南沿海交戰。
P-47的量產量是美國戰機數量最多,經典的氣泡式座艙蓋P-47D型12602架,成為單一機型數量第一。

總生產:15683架(各型),現存:至少50架

第48期 中島 二式水上戰鬥機
塗裝:日本海軍特設水上機母艦「神川丸」水戰隊
以為會跟之前出的零式差不多,但其實不是同個模子印出來的。機翼比較細且機翼下方沒有幅度(完全是平的),機尾端沒有其它零式戰機凸出來的小角,機頭更機身都和二一和一一型一樣,但駕駛座裡面卻不一樣,整個看過發現只有水平尾翼、座艙照和螺旋槳是同個零式戰機的模子印出來的。模型做的也不差,超有質感,讓我愛不釋手,值得收藏。

以零式一一型為基礎研發,並由水上戰機中較為豐富的中島工業而非三菱工業花費11個月研發,在太平洋戰爭開戰的同一天1941年12月8日1號機首飛,隨後成立水戰隊,主要任務是日本在完成陸上機場前建立個水上機場彌補空缺。首次於6月10日爆發空戰,並在7月10日擊落1架B-24,是二式水上機的首次擊落紀錄。
雖然在日本二戰最前線都能見到二式水上戰鬥機的蹤影,但水上戰鬥機本來就不能和一般戰鬥機正面迎戰,即使如此確有擊落P-38和P-39的紀錄,只要善用因為是水上戰鬥機因而輕敵的英美聯軍,就有擊落一般戰鬥機的可能性。
二戰結束後,二式水上戰鬥機現存24架,但因美軍對二式水上戰鬥機興趣缺缺,最後全數焚毀沒能保留下來。

總生產:327架,現存:0架

筑前町立大刀洗平和記念館 主浮桶
楚克群島附近 殘骸機
維基百科:

第49期 福克伍爾夫Fw190A
塗裝:德國空軍第300戰鬥機聯隊保羅‧李克斯菲爾德少尉座機
很講究真實感,機尾的3個零件原本就裝好的,墨線幾乎沒有偏離,相當精美的傑作機,起落架也很有真實感,只是炸彈架有點難裝且很難拔下來,裝設炸彈架前請先思考是否要裝設。起落架沾有膠水是個案。

Fw190系列中最早期的款式,具備戰鬥功能且具有轟炸能力的多功能傑作機,最初不被重視的輔助戰機。
1號原形機Fw190V1在1939年6月首飛,展現出比當時最先進的Bf-109還要優異的原因而量產。首次作戰於1941年9月27號在英法海峽,完勝英軍的噴火式戰機,英國也為奪取該型機特別成立秘密計畫,也在偶然間取得到該型機,研究後大為讚揚裡面的結構。
由於機身堅固的因素,可掛載炸彈和魚雷,可執行夜間戰鬥或偵查等任務,實戰沒多就順利稱霸歐洲上空,並與Bf-109並列為德國空軍的雙雄,隨後美軍轟炸機參戰,Fw190在6000~7000公尺的高度時馬力會降低,速度也會降低,1944年8月推出高空型D-9(介紹及請至第12期)加以應戰。

總生產:至少20000架,現存:至少30架
至少21架復刻機
飛機名人堂博物館飛行遺產收藏施派爾科技博物館...等 維基百科List of surviving Focke-Wulf Fw 190s

第50期 愛知 特殊攻擊機「晴嵐」
塗裝:日本海軍第631海軍航空隊所屬機
很完美的模型機,只是一些小細節沒有注意到有些可惜,比較大的問題是炸彈無法裝得很牢固。與其它兩架水上機不同,這架水上機機腹附有台座腳架的洞,可以弄成飛行模式。

至今有史以來唯一機型可收納至潛艦並可從潛艦升空的傑作機"晴嵐"攻擊機。
1942年5月由愛知飛行機著手研發"十七試特殊攻擊機計畫",1943年11月首飛,研發過程到二戰結束中都是極機密。最初元取名南山並生產2架訓練用的陸機型,後因諧音問題,量產的十七試特殊攻擊機正式取名為"晴嵐"
設計裝載至當時最大型的潛艦伊400型2艘(伊400及伊401)及改裝的伊十三型潛艦2艘(伊十三及伊十四。周刊表示:伊十三型裝載的是分解的彩雲艦上偵察機),並可在潛艦上彈射升空及降落水面並用吊臂掛起回收的特殊水上攻擊機種。伊400型最初設計只能裝2架,之後增加至3架,並可以在35分鐘後全數升空。
任務從攻擊美國東海岸改為攻擊巴拿馬運河,並且針對巴拿馬運河進行模擬演練,攻擊巴拿馬運河實際尺寸的木製模型。
但因美軍登陸沖繩島之際,日軍認為攻擊巴拿馬運河不在有任何意義,計畫也從巴拿馬運河改為美軍太平洋艦隊的據點"烏利西環礁",為了完成任務,不惜偉反國際法及日本武士的尊嚴,將晴嵐塗裝成銀色的美國海軍軍徽。作戰於1945年7月11日開始行動,伊十三於同月16日被美軍擊沉,伊十四8月4日抵達土魯克(現今:楚克群島),兩艘伊400型於7月23日出港,兩艘伊400型潛艦抵達集合點時並沒有會合決定單獨行動,卻因8月15日日本玉音放送宣布日本投降,但因玉音放送不算命令使得兩艘潛艦指揮官猶豫許久,隨後於16日夜間收到返航令。
裝載至潛艦裡的晴嵐圖回日軍的日之丸後全數用彈射器投入大海裡,返回日本途中的兩艘伊400型潛艦被美軍攔截並帶回橫須賀,在夏威夷研究後隨即炸沉(美軍也從研究資料研發出彈道飛彈潛艦),美軍也從僅存的晴嵐攻擊機沒收1架28號機做為測試,該架晴嵐攻擊機研究完後閒置於,並於1989年開始修復,2000年4月修復完成後存放於美國國家航空太空博物館。

總生產:28架,現存:1架 美國國家航空太空博物館

飛機介紹:傑作機雜誌世界飛機圖像大百科維基百科共同編輯。

後記:
選在3月1號發表本不是沒有原因,剛好是傑作機"25達陣"文章的1周年,特地選在這天發表傑作機50達陣文章作紀念。從26到50期中有不少傑作機在開箱時令我印象深刻,尤其是屠龍和零式水上機這兩架大的讓我想說:賺到了。

日本出到77期準備要在80期結束前,我在台灣迪亞哥官方FB中看到有網友說會出到90期,我迅速到到日本官網的常見問題中得知傑作機周刊系列將延長至"120期"結束,更新時間為2018年12月11日。
之前還想說怎麼會以蘇聯製戰鬥機作為結束而感到好奇,才發現這可能就是延長120期的徵兆。之後又在2019年1月25日常見問題中說明因某些因素將會只出到100期結束,原本還在想會不會出中華民國空軍的霍克3式跟I-15。但我從日本未發售的期數中,看過去幾乎都是已經出過的傑作機讓我有些失望,不過各位網友不必太多想,因為目前得知消息台灣這邊不會延長期數。

想知道其它門路的相關訊息,我在這邊附上幾個我常搜尋的網站連結:
迪亞哥台灣官網FB(官方會再發售前幾天會有相關訊息,也會有網友附上當期模型機照片)
Mobile01 遙控與模型(有開箱文和當期照片,也有網友會專門講解及塗裝的相關歷史)
日本奇摩部落格(台灣跟日本發售的期數不同,需要稍微找一下,除了傑作機外也有其它模型的收藏)

我也在這邊分享我拍傑作機模型的方法:

第1代
底部跟背景都是用保護模型櫃附玻璃的保麗龍板2個,拍攝高度差不多50公分高,意思就是我是用蹲著的方式拍攝。
從哪一期開始拍攝我忘了,只確定是20到25期之間,數量很多花了不少時間(好像是30分鐘)才拍完後直接從網路上下載下來。
手機拍攝5M 3072X1728(16:9)800萬畫素,曝光值+0.3~1.3之間。


第2代
我的電腦桌上,用滑鼠墊當底部,這樣拍比較順手且比較輕鬆,方便編輯。
原本是直接網路相簿下載下來,但因為巴哈姆特有上傳限制,所以從這代開始都是用右鍵下載照片。
手機拍攝5M 3072X1728(16:9)800萬畫素,曝光值+0.3~1.3之間。


第3代(現代)
鏡子當底部,背景是保麗龍板,要背對著光源,可能的話鏡子還要斜著放(如果模型會滑下來的話可以用濕抹布擦一遍)。
疊影的部分是因為鏡面上有層玻璃,必須調整拍照角度和模型,不過我用的鏡子較厚所以很難避免。
其實這樣的拍攝方法讓我研究了一段時間,實驗了不少方式,推算是從43到44期之間開始試驗分批拍了好幾天,至少拍了快300張,用上活動飛機架、黑幕、三腳架、數位相機、閃光燈、甚至還打算買新的鏡子,最後沒有買。
手機拍攝8M 30264X2448(4:3)800萬畫素,曝光值+1.0~1.7之間,測光使用平均。

最後附上第51期傑作機的介紹當作50期達陣的結束。


第51期 梅賽施密特 Bf110
塗裝:德國空軍第1驅逐機聯隊所屬Bf110E-1(1942年10月東部戰線)
很大一架的模型機,跟28期的屠龍一樣大架,整體來說是架精緻漂亮的傑作機,但有些小地方有些小馬虎,引擎排氣管不整齊,飛機底座的插孔有更改過,附的圈圈零件無法裝的固定,還有掉漆的個案。但唯一最為獨特的是駕駛座的機槍可以轉動,是個另類的驚喜。

德國納粹空軍的雙螺旋槳戰鬥機,1930年代德國納粹空軍提出要求:長程、雙引擎的2-3人座,並可執行轟炸兼偵察任務的戰鬥機,因此有新的命名為"驅逐機",由3家公司一同競爭。
福克-沃爾夫設計出Fw-57(1936年試飛,因機械故障失事轉為研發Fw-187)、海塞勒所設計出Hs-124、梅塞施密特於1935年底設計出Bf-110並於1936年5月12日首飛。
因為速度成為德國速度最快和可與Bf-109勢均力敵,Bf110備受期望進而進入初步量產測試,而其它兩家公司設計的Fw-187與Hs-124招到淘汰。
量產型C型正式於1939年量產,同年9月1日德軍推進波蘭。雖然不適合纏鬥,但用於戰術一擊脫離(佔據高空)及防禦圓陣(排成一列編隊繞著軌道飛行)以前方機槍和後部機槍射擊敵機,創下不少佳績。
德軍對Bf110有重高評價甚至有不少德軍飛行員改飛的Bf110在1940年不列顛戰役爆發,出現未預料到的損失,原因就是Bf110對上的敵機基本上多數為舊款型,而在不列顛戰役中碰上的是不曾交過手的新式戰鬥機噴火式(介紹請至第7期)和防禦圓陣只要從上下方硬闖就能讓編隊分散進而破解。
雖然Bf110在空戰摔了個大跤,但其性能在其它任務中大為出色,在地中海戰役和北非戰線,除了護航運輸船艦外,也從是轟炸英軍艦艇和基地。而在巴巴羅薩戰役中,因為蘇聯的戰機多為舊款型,素質也不高,進而大舉推進蘇聯。在夜戰中採用新戰術"爵士樂"飛在敵方轟炸機正下方並同方向飛行並逐漸升空高度,並以機槍射擊,據說擊落數中有8成來自爵士樂。
雖然後續機種Me210/Me410已經生產,但由於Me210在缺陷改良版出來前,Bf110依舊持續生產至1943年5月,並奮戰到歐洲戰役結束為止。

總生產:6170架 現存:2架
德國科技博物館、英國皇家空軍博物館
1架殘骸機 德國施派爾科技博物館
1架不明機  丹麥Gillelejegruppen

創作回應

左近寺 龍之介
很棒的科普和拍照,該雜誌我國小的時候也超愛看的,帶去學校
2023-03-22 00:29:53
每日星光要素
記得要偷偷看不要被老師沒收喔
2023-03-22 07:14:27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