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是終結,更是總結 --聊聊《終宋》

鳶輕風(雲鳶若離) | 2024-03-27 18:41:38 | 巴幣 0 | 人氣 40

本書序文即點出了本文主旨:
終宋一朝都未收復燕雲,終宋一朝皆被外地欺侮……南宋將忘之際,那些終宋一朝都沒能達成的偉業,他要做到。

本書共計正文1343章,番外23篇,約414萬字。
故事發生於平行時空 -- 興昌四年(淳祐十二年後,改年“興昌”),1257年(真實歷史上則是寶祐四年),趙理宗 趙昀 在位。此時距離宋亡的倒計時僅剩22年,離宋向元投降僅有19年之遙。

本書正文是從李瑕穿越到錢塘縣衙大牢 一直敘述到宋遞降表,幼帝被俘,宋真正滅亡為止。書中宋的國祚三百一十年,對比真實歷史上的宋三百二十年國祚,少了十年。
然後還有23章的番外,描寫李瑕在位40年间及其太子繼位後數年間的小故事,對大部分有名有姓,著重描寫過的人物都給與了較為詳盡的交代。

作者自述:看宋史時,最痛惜的不是它的科技、制度,而是它的統治者的懦弱。於是,作者想寫一個以主角之毅勇一掃其懦弱的故事。

本書從我個人角度覺得並沒有給與主角金手指,如果非說有,那麼唯一可能就是:幸運。但主角李瑕那種堅韌、自律、勇敢面對一切的精神才是貫穿整書的主旨。堅韌,所以才在面對各種先天不利的條件下不氣餒,才能十年如一日地堅定抗蒙,才能堅定地走砸碎宋王朝,重塑泱泱大國這條披荊斬棘之路;自律所以才能以身作則,才能成為手下人身先士卒,奉公廉潔的表率;勇敢面對一切,才能做到事無巨細的安排,才能提前做好未慮勝先慮敗的準備。

我個人會將本書分為三個部分:

前期:被選入北上開封的敢死隊 在不會被官方承認、沒有任何後援的情況下成功從“楊果”手中取得蒙古大軍接下來的軍事計劃。 此時,北方蒙古的蒙哥汗已經快做好準備決議親征滅宋。此時離後晉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已三百三十年;自靖康之變,也已一百三十年。 北人在一代一代等待王師的期盼中消磨了熱情。(102章)

中期:回臨安,卻不得不藉助奸臣丁大中才得以面君,拒絕入國子監,毅然選擇去慶符縣(今四川南部,蜀地,抗蒙前線)做一個縣尉。開始籌建自己的班底。期間拿下雲南,穩定後方;奪回劍門關,最後於釣魚城防守炸傷親征的蒙哥並致死直接導致蒙古諸王陷入汗位之爭(忽必烈VS阿里不哥),因此謀取到蜀帥 (四川製置使)的職位,可以放手大幹 (515章)。然,位高權重必遭宋庭猜忌,不得不回臨安述職。幸早預對策,原只須殺掉榮王(趙與芮),控制住宋帝唯一繼承人趙禥即可。但賈似道的介入,直接導致了 600章的山陵崩 (刺殺趙昀),最終因為擁立理宗侄子趙禥(史稱宋度宗)才免於被宋庭奪權從而順利回轉到蜀中(613章)。 開始著手收復隴西,同時於蜀中休養生息,全力發展農業並於701章獲封平陵郡王,算是解除宋庭方面大部分的桎梏。

後期:取河套,聯盟察合台汗國,幹掉阿里不哥汗。於989章稱帝,國號“唐”,並立刻襲宋(逼宋承臣,获得和元同等地位)達成三方鼎立之勢(元,唐,宋)。接著親征於賀蘭山以身做餌,堅守等待援軍,傾全境之力正面擊敗忽必烈主力(1164章)宣告蒙元鐵騎天下無敵的時代落下帷幕。 對外宣稱忽必烈已死,導致其兒子們開始爭奪汗位,更導致元蒙對漢臣們愈發不信任。經過十年抗爭(元蒙),終於北伐,最後於大都正面擊敗並俘虜忽必烈,達成平定北面的夙願(1292章)。緊接著就南下滅宋,1338章宋遞交降表,至此書中大宋國祚三百一十年。 1343章,以當年對“楊果”的“一唱雄雞天下白”回應結束正文。

全文有始有終,並非是僅描寫一個人的故事,而是一部波瀾壯闊的時空的歷史群像劇。無數的人,無論是逃難的百姓、底層的小兵、鬱鬱不得志的將領、死守家園的邊民、失家䘮國的前王族、同流合污的武將、烏煙瘴氣的宋庭、一心只想生個自己兒子的皇帝(趙昀)、自大的元蒙武將、喪失血性只知享樂的汗國宗王……你都能在本書中找到,都有詳細的描寫,勾勒出一副真實的歷史畫卷。

以下是片段賞析(絕大部分都是彰顯宋在各方個面的腐朽【拍謝,截圖文字是簡體】):
1.病急亂投醫 求神拜佛救社稷
2.黨爭大於一切
3.奸臣何來?
4.任局勢再如何糜爛,宋庭依舊內鬥不休
5.冒功
6.國難當頭,武將猶在排資論輩
7.經典的“攘外必現安內”,不過是放不下那點權力罷了
8.亡國在即,官身大放送
9.所謂帝師,貽笑大方
10.偏安的朝廷,不願醒來的美夢
11.真正的風骨
12.令人失望的宋朝,令人敬佩的信念

宋的腐朽是方方面面的,這個王朝的誕生之初就帶著得國不正,欺負弱兒寡母的原罪。
也因為它是武將篡權立國,直接導致了其對武將的天然不信任感。稍有聲望、功績的武將不是調回中央閒置就是被去官奪權,逼得不少武將自污以保地位。然而自污往往極容易變成同流合污,最後活成曾經自己厭惡的模樣。至於文官就更不要說了,在中樞的有一個算一個都只看的到自身的利益,月月黨爭,日日內鬥,真到了國難之日,一個個骨頭比棉花糖還軟。畢竟不少人心中,只要跪的夠快,那麼改朝換代依舊不妨礙他們做個富家翁。

然而宋真的孱弱嗎?不,那些身在戰場的邊民、士兵、將領、文人依舊在那個時代撐起了民族的脊梁。有人可以力戰不降,有人願意為國守節,有人在亡國後依舊戍邊直到城破殉國。那個時代從來不缺可戰、敢戰之人,奈何宋庭,這個王朝的中心早就爛透了。“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歲幣在百姓、文人看來是恥辱的,但在宋庭看來是划算的。甚至有宋帝驚呼:這麼便宜?因為在他們算來,反攻北面所要花費的錢糧是歲幣的幾十倍,自然是不划算的。他們的眼光也就只有這一畝三分地了,畢竟只要沒亡國,就不耽誤他們接著奏樂接著舞,那自然就是天下太平。這樣的偏安王朝,如何不讓人恨的牙癢癢。

北人在等王師,王師在等宋庭的命令和支援,宋庭卻在做他們的歌舞升平的美夢。為之奈何?

所以本書讀下來是非常暢快的,打碎樊籠,打破桎梏,哪怕披荊斬棘,也要重開新的天地。卻也越讀越讓人想哭,畢竟真實的歷史並沒有被逆轉,只有那破家滅國,大部分百姓淪為驅口的沉重與悲涼。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因為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只有居安思危放眼未來,才能持續地向前開拓邁進。

強烈推薦給喜歡歷史演義故事的你,這個充實的故事相信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的。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