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有點東西,美光T500 PRO 1T測試

天空の夜明け | 2024-02-10 21:49:30 | 巴幣 2 | 人氣 219

感謝PTT板友借測

====================

過年領年終、拿壓歲錢當然是買SSD阿!!

目前SSD界最夯的話題當屬PCIe 5.0,首發為群聯PS5026-E26
但1T開價6000元以上,價格高昂也代表實際買的用戶有限
近兩年推入主流市場的PCIe 4.0 SSD則成為裝機新寵兒
(主流性能級大約1T開價2.6K,可以頂兩條E26的價格了==)

我其實真不建議「追求速度」去衝PCIe 5.0 SSD
搶的是早買早享受、搶頭香,但實際上體驗也感覺不出差異
你只會有荷包更扁的有感降級

而且從PCIe 4.0 SSD百花齊放就能看出首發絕對是殘血版,追是追不完的
還是想衝嗎? 現在已確認會再推出「Max14um」加強版XD

因為首發的E26沒有將美光232L TLC次世代顆粒的性能全開
已搶頭香的玩家恭喜又要再搶一次頭香!!
http://tinyurl.com/epbpr4d

價格因素+追新追不完(而且E26超熱)
現階段我推薦相對成熟的PCIe 4.0 SSD
至少不怕又出現加強版這種玩法,因為已發展到PRO MAX階段
並平行推出各式DRAMless乞丐版設計,例如Exceria Plus G3
(因為要和PCIe 3.0完整交接)

但你以為新品只剩乞丐版嗎? 這可就錯了
群聯和美光去年底合作推出PS5025-E25這款新品,首發為T500 SSD

T500搭載快取DRAM設計+美光232L TLC
雖然相比八通道的E18,E25被砍成四通道
但讀寫性能也能達到雙7000MB/s飆速,強勁性能幾乎和E18平起平坐

最近P5 Plus貨源似乎逐漸乾枯,看來要用T500強勢取代它
但就差在價格還不夠甜和SLC快取機制略有爭議
這裡就不多廢話,直接看T500實物解說

散熱片版T500外包裝使用吊卡設計(裸條就沒有吊卡凸出那塊)


背面(小窗可以看到韌體版本)


電競SSD標榜支援PS5、桌電和工作站


內容物:說明書+SSD本體(用泡殼夾住)


T500 “PRO”是散熱片版本,一般裸條為無後綴PRO
散熱片整體高度9.7mm並標榜相容PS5,家機用戶可無痛直上


背面也有用導熱墊片將廢熱導至背板,和正面的散熱片相互結合
從PSID可發現美光一如往常的提供TCG硬體加密(BitLocker需手動啟用)
補充知識:PSID為銷毀硬體加密用的復歸代碼,平常用不到


東西是板友借測就不拆了,硬體規格如下:


已知硬體設計為群聯PS5025-E25搭美光232L TLC,並全開2.4MT/s性能
(500G~1T皆為單面設計,原廠散熱片相容於PS5遊戲機)

美光232L TLC是當前最新的3D NAND,最快可跑到2.4MT/s
首發搭配PCIe 5.0的群聯E26
E25源於E26但更上一層樓,預設即跑滿2.4MT/s(E26還要出加強版ㄏㄏ)

至於E25的短版為內部通道剩四通道,相較於上一代的E18為砍半
但有顆粒性能全開的優勢,究竟有什麼樣的差異還請繼續看下去

主機安排沒找哥們那台3900X做測試,數據偏差不會太大


我的機殼散熱條件比較好一點但對SSD不會差太多
(銀欣RV05為旋轉90度的垂直風道)


受益於低高度散熱片,若沒辦法也能裝在顯卡下面
但就要注意操顯卡的時候有可能會幫SSD加熱(認真)


CrystalDiskInfo


美光T500支援最新的NVMe 2.0標準
其實NVMe 2.0相較於1.X幾乎全面革新,也因此直接改叫2.0
一些新功能是較為底層、鮮少用到的,例如ZNS
你問我對一般用戶有差嗎? 沒差== 裝上去還不都直接開用
而且消費級NVMe SSD普遍沒有支援多個namespace(有也沒人用)

smartmontools


巨蟒i4X 1T比較


功耗牆=8.25W,可能是四通道也就略低於E18的8.8W
其餘節能狀態耗電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修
警告溫度牆則是86度C(i4/i4X=84度C,FC530 2T裸條=90度C)
考量到美光客製韌體,等大公版E25出來就能知道美光客製程度多高

flashid尚未完整支援群聯E25,無法辨識完整數據


日前已將數據轉交維護techpowerup SSD資料庫的大神Gabriel
他有聯絡flashid作者的管道,希望能幫助將E25辨識功能完善
(這是國外SSD大神NewMaxx的SSD公開討論群)


老生常談但該上的快餐跑分還是要上
AS SSD Benchmark


Anvil’s Storage Benchmark


TxBENCH


CrystalDiskMark(與FC530、i4X比較)


CDM8循序寫沒有7000MB/s(官標6800MB/s)
可能是僅四通道捉襟見肘才不敵i4X 1T,要到2T才能雙7000
至於4K QD1隨機讀超越80MB/s的表現很OK
(其它細項就比較偏平台差異了,容量不同也就不做比較)

Iometer進階測試(請點圖看PPT說明):


持續完善群聯PCIe 4.0家族(劃線是沒放入表格,因為容量不同)


1.)循序混合讀寫QD性能表現


2.)隨機混合讀寫QD性能表現


3.)不同百分比混合讀寫,128K循序


4.)不同百分比混合讀寫,4K隨機


解說:
低QD循序混合讀寫令人眼睛一亮,遠遠超車E18+176L的i4X 1T
以等級來說屬SN850X、990PRO這類PRO MAX款的表現
猜是2.4MT/s顆粒性能全開的效益

雖然讀取占優勢,但寫入表現就捉襟見肘
小檔隨機表現就普普通通,整體來說並未完全打過E18+176L TLC

可惜手上沒有P5 Plus能做比對,但有87%的信心可穩定超車
畢竟自家主控實在慢(未完整發揮176L TLC寫入速度),連E18都打不過

SLC快取測試(寫入量對全碟容量有換過算法)

#高壓寫入3700秒時保持在60度C,很能接受(四通道的優點XD)

解說:
a.)一開始全速寫入約315GB的SLC快取
判定為全碟SLC快取機制

b.)全碟SLC快取耗盡,也幾乎等同全碟空間耗盡
開始回收+TLC直寫,進入同時folding、GC和寫入的階段
此時主控和內部通道壓力滿載,寫入速度飄移很大
剩下約130~870MB/s(全部平均468MB/s,但非常不穩)

c.)SLC快取回收完成,性能回升
伴隨清出的快取空間再度耗盡又降低(看起來是一直清出快取再寫入)


若以硬體性能來說T500直寫不該跑那麼低
從b階段看四通道主控+全碟SLC快取用盡空間的debuff真的慘
(也不是完全墊底,畢竟E25不是乞丐定位+有快取DRAM)

群聯PCIe 4.0 SSD橫向互比,給有需要研究的玩家參考
(這裡只有T500使用全碟SLC快取模式)


該怎麼說,全碟SLC快取算是讓人又愛又恨(恨比較多)
它可以讓快取容量最大化,恨就恨在寫爆後直寫性能會爛掉
還有SSD裝越滿越容易撞到快取的牆壁(因為可用快取會越小)
若要保守,占用過半後動態快取應要改成固定式快取

尤其一堆低階DRAMless SSD超愛用,慢上加慢便造就糟糕表現
(注意T500有快取DRAM)

既然大膽假設那就小心求證
實際測試將~642GB大檔倒進去(32個20GB藍光RIP)
從希捷FireCuda 530 2T複製到美光T500 1T

以Fastcopy設定20GB RAM buffer+8個陣列(1MB塊)
來源、目的皆直通CPU通道,避免晶片組頻寬受限
為了排除干擾還重灌W11,系統、資料、測試碟三者分開
(希捷+美光這邊三個都是群聯一哥)


寫入超過310GB後性能就開始掉了
掉到120~880MB/s的數字符合iometer的測試結果(GIF動動圖)


而且觀察跑完後八分鐘才會降溫,可能是SSD內部folding一直在跑
(這就不太科學的觀察,因為用戶看不到SSD在幹嘛)

使用超過640GB過半容量,休息超過30分鐘後再倒160GB資料進去
這時候寫了大約100GB的資料才開始降速,而且是耗盡空間的降法
一開始1.5GB/s然後升到5.5GB/s,再降成120~880MB/s(GIF動動圖)


沒想到過半不會將策略改成固定式,還是全碟SLC快取
看來美光是全力最大化快取空間

改進空間就很大了,畢竟四通道還用全碟SLC快取
Tom’s hardware就建議調整快取大小和下修回收的積極度
也不要求多快,有個穩500MB/s就好(雖然硬體有辦法達到更高)
美光表示會用新韌體改善,但我不抱太大期望就是(看看MX500新版的慘況)


DirectStorage(DS)測試:
群聯E25、E26預設已搭載Phison I/O+最佳化DS表現,不像E18還要當DLC
(要韌體、硬體同時配合才有效,僅E18+美光176L TLC才提供)

T500也是有標榜DS表現更快的廣告標語(底下備註為Forspoken等)


Win10會顯示不支援DS IO優化,必須用Win11
只要是NVMe SSD都會顯示有支援DS,但性能最佳化就落在SSD廠了


DX12 Ultimate主要是顯卡要支援光追,其實舊卡還是能跑DS


不過舊卡會...餵不飽DS的頻寬==,正常來說能跑超過8GB/s
我用的AMD RX570 4GB連4GB/s都爬不上去了


這裡預留個坑等生出好一點的顯卡再和FireCuda 530沒測的部分補起來
(空的錢包.jpg)

結語:
以性能來說無懸念完全取代P5 Plus,還提供了散熱片版
看看這遙遙領先的寫入速度


但問題在價格一定要夠甜,否則面對競品打價格戰還是很難拚
美光老傳統初見虛高↗️↗️ 然後慢慢降↘️
原廠級品質當靠山不代表能過太爽
畢竟原廠級還有三爽、海力士(+Solidigm)

對顆粒廠使用台系方案的看法為何?
除了T500以外也有面向OEM市場的Micron 3500
不用擔心美光不敢把台系方案放在保守的商業級款式
無須迷信台貨不敵舶來品的古早謠言,原廠認證不用想太多

不過美光真的要加油一下,有好硬體能發揮但又在韌體掉鍊子==
(至少DS最佳化有給出來,這還是要給讚)

散熱片版比較好還是裸條呢?
沒有規定一定怎麼買最好,手殘黨當然買散熱片版
價格差距很小可優先買散熱片版

喜歡DIY改裝或要用主機板散熱片那就買裸條
但有裝、意思到就好,不用無止盡追求最低溫
(老話一句: 請不要手賤撕任何貼紙)

Pros:
搭載高速顆粒,PRO MAX等級PCIe 4.0固態硬碟
內建與PS5相容的散熱片,散熱效果也不錯
五年保、原廠級品質
標榜強化DirectStorage效能

Cons:(雞蛋裡挑骨頭)
SLC快取機制太過激進
主控僅四通道,要雙7000讀寫得買到2T
美光老問題,剛上市價格太難看(但會穩定降)

創作回應

殘暴狂牛
請問這個和SN850X兩個選擇的話哪一個比較好?最近要組新電腦,要買一個2TB當系統+遊戲碟,最後選到剩這兩個不知道該選哪個
2024-04-07 10:22:25
天空の夜明け
比價格最直接,SN850X比較便宜
2024-04-07 10:41:27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