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學術】期刊論文閱讀技巧

紫色的二氧化硅 | 2023-12-05 19:08:35 | 巴幣 0 | 人氣 134

影片

  • 燕群理論:學會跟在老大後方

  • 進碩士後,要忘了自己在大學的榮耀,讀書方式要和在大學的時候不同
  • 為什麼要在碩士花兩年讀書?去產業界兩年學得會更多,所以在學校要學產業界不擅長的,在產業界學學校不擅長的
  • 在大學必須從頭讀到尾,碩士絕對不能這樣浪費時間
  • 必須忍耐著每一句都讀不懂,必須持續前進
  • 學校在用沒有效率的方式訓練我們,希望我們在離開學校的時候,可以變成一個很有效率的人
  • 讀懂1篇paper,是用10篇paper讀懂(每1篇都只讀1~2段):Material Organization
  • 要知道 教科書 和 期刊、paper 的差別
  • 讀paper是為了回答問題
  • 不可以逐行逐頁讀懂,也不可以一次過讀懂,要讀很多次
  • 第一步:找到有用的paper
  • 第二步:要會讀paper,可以做最佳的組合

  • 花了1年半寫paper,然後用30分鐘講自己的paper,沒有公不公平,想法要改過來,我們應該要想辦法讓門外漢在30分鐘內知道你在做什麼
  • 問誰?問那個系的博士生,更準確一點說,是問那個實驗室的博士生:“這題目有沒有人做?”“有。”“那可能是誰?”“數學系。”“哪一個數學系的實驗室?”“上網查一下。”(還可能查錯,不一定會猜對,但沒關係,就那幾個老師,走錯實驗室,也已經很接近正確的那一間,然後看誰在偷打game,就去問他)“你有沒有空?問你一個問題。”(問出來,通常對方都會說)“我不知道你在講什麼。”(沒有關係,就花多一點時間講)“哦,我知道了,你講的不是那個意思,你講的是這樣這樣這樣,對不對?”“啊!對,終於碰到一個行家。”(若對方都說得出,但是他還是說不懂,其實只是他知道誰懂,但他懶得說,繼續問他)“那誰懂?”“哦,某某某老師的某某某博士生懂,你可以去找他。”
  • ↑所以是這樣解決問題的
  • 只要不是你這個系,一定是抓一個冤大頭來問
  • 實驗很重要,但是實驗太花時間,所以要用想,把一些不需要做實驗就可以知道的東西blablabla把它清理掉,最後只要針對最有希望的那兩三樣去做實驗
  • 最重要的不是成本,是時間

  • 想辦法不用修數學系的課,也可以解決自己的問題,可以跑去數學系的實驗室問人問答案
  • 期刊paper的分析:優點?(在什麼條件下成立?)缺點?(什麼條件下必然出現?)
  • 所有paper都沒有讀懂,但是每一篇paper的優點都知道(非常簡單,把優點marked起來就好),接下來也要知道每一篇paper的缺點(但每一篇paper都不會寫自己的缺點)
  • 那要怎麼知道缺點?每個人都會講別人的缺點,我們讀甲的paper,他一定會說乙丙丁paper的缺點(讀introduction,每個人都說自己的優點,別人的缺點,但是有些說有這個缺點,實際上可能沒有這個缺點,不過學術圈很少有人會說謊)

  • 從上至下(最後一個不算),是閱讀的容易程度(教科書最好讀)

【教科書】
  • 離開大學部,不準從第一頁讀到最後一頁
  • 書的最後幾頁是什麼?是index grocery
  • 從index grocery找到要的那一個字,看那一段,然後不要讀懂,先用熒光筆畫出來,同時把不懂的字一個一個挑出來,再翻到index grocery,再挑出那一頁看,這樣反復就可以
  • 讀越多,腦筋越糊塗;讀越少,因為夠focus,所以腦筋比較清楚
  • 所以讀最少書不是為了偷懶,而是為了精準度

【專書附完整參考文獻】
  • 給新來的researcher讀,比如碩二、博一這一些人
  • 術語讀不懂,就去找相關的教科書,有機會可以找到定義
  • 若領域太新,沒有相關教科書,就要同時去借好幾本source book,第一本沒有定義的字,有可能在第二本找到答案
  • 把書本攤在桌子上一起讀,這不是大學部的讀法,讀書要找最省力的方法來讀
  • 讀書不要始終如一
  • 台灣source book比較少,國外一大堆

【專業雜誌】
  • 人品教科書和專書附完整參考文獻已經不足以回答問題,自己的題目太新穎,怎麼辦?下一個就應該要唸專業雜誌

  • 通過前面三個層次,就可以把很多在journal papers讀不懂的東西更容易讀懂
【Journal papers】
  • 有很多種,其中一種就叫tutorial papers

【Tutorial papers】
  • 進入Google,在title加tutorial的關鍵字,若有則直接讀tutorial(會盡量使用大學部使用的術語,盡可能會避免大學畢業生很少用的詞,若用到很少用的詞,就會盡可能再用大學生能懂的詞去解釋)

【研究報告與博士論文】
  • 若找不到tutorial papers則可以去找這個
  • 博士論文的第一個chapter按規定叫做???Survey,一定要回答你現在整個研究的狀況,這個問題有什麼困難度?這個問題有哪些別人很在乎的事情?
  • 博士論文對beginner來說幫助非常大,在這個領域讀個博士論文20~30篇,其實就已經非常接近source book,全部combine起來很像一本source book
  • 博士論文通常有非常完整的reference(但台灣很少博士論文,國外很多)

【Review papers and survey papers】
  • 若博士論文還無法回答問題,就查這個,即使前面都讀完,也應該要去看這個
  • 這種papers已經是專業,它只是告訴你全部的資訊在哪裡,它不打算讓你懂,只是要告訴你這個領域有多大,怎麼分門別類,就這樣而已,類似一種鳥瞰圖
  • 通常要設法找到,若找不到review papers,博士論文的所有reference合起來,全部的第一個chapter合起來,它的效果就可以取代review papers

  • 看別人講了一大堆優點缺點,就可以開始做整理、彙整,就可以知道這個領域最主要的派別和最主要的問題的特性,在這個引導下,才開始看journal papers,不是每一篇journal papers都可以讀懂,但是你已經可以讀懂每一篇journal papers的一部分(introduction)

  • 唸碩士不是為了解決一個小問題,而是為了學會一個研究問題的方法,所以順便知道周遭的東西一下
  • 這個問題有什麼需求?有什麼困難點?把這些事情都弄清楚,通常這不是一次就弄清楚

  • 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主要有哪些種類?要分類
  • 方法優缺點是什麼東西?根據這些東西,來選擇你最主要的方法屬於哪一類
  • 現在準備進入journal papers,注意不可以整篇都讀完,必須知道自己讀某個部分,回答自己的問題就好了

  • 一開始讀論文的title和abstract,就可以把很多東西丟掉了,因為abstract一定會把他要解決的問題、他使用的方法、它的優點講出來
  • Review papers一定會幫忙分派別,分完派別,一定會告訴我們每一個派別最主要的優缺點
  • 頂多去看他定量的成效好不好
  • 如果篩選出來這個journal papers是我們要的,我們才去讀這個main body(裡面才會有很仔細的東西)
  • 而我們看不懂的東西都是在main body
  • 如果我們可以把1245全部都讀完,篩選出自己所需要的papers,通常就在這個中間過程中,你已經擁有解讀main body所需要的很多知識
  • 一篇paper用七篇papers來幫它回答

  • 用Google scholar通常可以取代【根據各派論文後面的references將該派文獻補齊】,可以省下很多時間
  • 把自己選擇的派別抓出來,然後一次過讀完它們的main body,不要讀懂,挑出來裡面最重要的是什麼東西,哪一段落好讀,哪一段落不好讀,記在腦海裡(有印象就可以了),然後再讀下一個main body,重複動作,可能一次過讀完10篇、20篇……然後就可以瞭解這一派別的details一共有N個問題要回答,可能第一個問題在這一篇paper寫得最清楚,第二個paper是另一個paper寫得最清楚
  • 有些source paper就有,不需要讀journal paper這麼辛苦
  • 然後標定讀的順序,再重新讀一次,不需要讀懂,讀main body裡面的假設條件,有時候會清楚寫出來,有時候不會那麼明顯寫出來,有時候散散落落地寫出來(那我們就要去整理),一篇一篇把所有papers的假設全部清乾淨,然後用便利貼貼上去
  • 優點、創意,用便利貼貼上去,也就是開始分析它的特性
  • 用什麼公式要去marked出來


【提問時間】
  • 如果題目太新,新到根本沒有人做,那就篤定一定會拿諾貝爾獎,不然就不要做,因為我們的程度做不出來
  • 不是跟聰明的教授學聰明,而是跟他學方法

創作回應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