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APOGEE Duet 2 耳機推力檢證...

翼は夢、そして空へ | 2013-03-09 16:26:52 | 巴幣 60 | 人氣 3686

昨天下午抽空拜訪了位於台北市開封街的某間知名耳機專賣店,
試聽了Beyerdynamic T1、Ultrasone Signature Pro、Signature DJ等耳機,
而使用的訊源,正是前陣子新購入的APOGEE Duet 2。




APOGEE Duet 2,兼具小巧、美觀、高音質的優質訊源...

之前蒐集Duet 2的網路評價時,國外的網友們曾以AKG(K-701)、Beyerdynamic(DT-770、880、T1)、Sennheiser(HD-580、598、600、650)、SONY(MDR-7520)等耳機搭配Duet 2,大體上對於其耳機輸出的推力都給予了頗為正面的評價。

正是由於這些評價,讓我願意在沒有試聽(基本上也找不到地方試聽)的情況下放手一搏,直接購入Duet 2使用,幸好Duet 2並沒有違背自己的期待,搭配我的愛機(RS-1、HD25-1 ii)都能有相當良好的表現。

不過,網友搭配Duet 2的眾多耳機中,Beyerdynamic DT-880(600Ω)、T1都是600Ω的高阻抗產品,雖然他們都表示Duet 2可以順利驅動這兩隻高阻抗怪獸,不過個人的心中始終抱持著保留的態度......。


既然懷疑的話,那麼就實際測試看看吧!


於是乎,我抽空帶著Macbook與Duet 2,拜訪了位於台北市開封街的某間知名耳機專賣店,並向店員表示我想視聽Ultrasone的Signature Pro(以下簡稱:SPro)。



咦,你不是想要測試Duet 2對於600Ω耳機的驅動能力嗎,
怎麼到現場卻試聽了完全不相干的耳機?



呵呵,其實除了Duet 2對於高阻抗耳機的驅動力外,試聽U家的SPro也是我的目的之一。

會想試聽SPro,主要是SPro打著「Edition 9復刻版」的名號,而ED9又是被許多玩家定位為「神器」等級的傳奇耳機,既然無緣一聽ED9,自然希望藉由SPro一睹ED9的風采。

在試聽訊源的設置上,為了符合自己實際的使用方式,我僅以MB + Duet 2作為訊源,並以Duet 2耳機孔直出的方式驅動耳機,之後的評論也都是基於相同的觀點。這樣的設置,主要也是希望能夠在Duet 2的能力範圍內,找出聲音最好、最適合的耳機作為下次的升級目標。

至於SPro的聲音如何呢?個人覺得是密度非常高,且具有細節的聲音,而且一如許多U家使用者的敘述,它具有相當凶悍的低頻,不但下潛深、而且量也相當驚人(據聞ED9的低頻比SPro更威猛)。如果喜歡重節奏的音樂(金屬、搖滾、電音),個人認為SPro會是不錯的選擇。


喔,那你有考慮入手SPro嗎?


很遺憾,答案是:「不會!」...最主要的原因,在於SPro的低頻對個人來說算是過量了,個人甚至覺得在聆聽部分曲目時,低頻轟隆作響的程度已經略微影響到整體的和諧性。除了低頻外,個人在聆聽SPro時,總覺得聲音似乎放不太開,特別是高頻人聲的部份悶悶的,有種不夠通透的感覺,也是個人覺得美中不足之處。

聽完了SPro後,店員也順道問我:「既然都聽了SPro,那麼是否也順便比較一下Signature DJ(以下簡稱:SDJ)呢?」於是乎,SDJ成為我當天試聽的第二副耳機。

對於SDJ這副耳機,個人的評價是在SPro之上的。SDJ大體上的聲音特性與SPro是類似,不過它的聲音密度略略低於SPro,低頻的量感也比SPro略微減少。不過以較低的聲音密度與較少的低頻,交換而來的則是更加開闊的音場。

聆聽同一首歌曲時,SPro的包圍感優於SDJ,不過樂器與人聲的距離感較近,而SDJ則將樂器的距離拉到較遠處,人聲的部份則微微後退一點。兩者比較起來,個人更加喜歡SDJ。另外個人介意SPro高頻放不開的感覺,在SDJ上也略有改善。


喔,那你有考慮入手SDJ嗎?


很遺憾!答案還是:「不會!」雖然個人比較喜歡SDJ的表現,不過它的低頻對我還是略微過量(雖說它的低頻略少於SPro,但還是具有U家耳機基本的水準)。此外,SDJ是白色的...個人不喜歡買容易弄髒或難以保養的耳機(例如ATH原木系列)orz

如果長期有在看U家耳機的評論,不難發現這個牌子的喜好者分布算是比較極端的,喜歡的人推崇至極,但是也有很多人無法接受它的聲音。對於U家的調音走向,個人也算站在比較不適應的這邊(SDJ與SPro已經算是比較接受的,以前聽過Proline 750、2500,覺得低頻失衡的情形更嚴重)


聽完SDJ後,終於輪到本日的重頭戲 - Beyerdynamic T1了!


在那之前,先介紹一下Duet 2的音量控制吧!Duet 2是採取數位音控的方式調節音量,將音量分為「-64(靜音)~0(最強)」共65個刻度進行調整(透過Duet 2的那個銀色旋鈕來調整)。

以SPro與SDJ兩隻耳機來說,接上Duet 2後,以當時店內的狀態,大約把音量設定在-45左右就能夠獲得足夠水準的音量,設定為-30已經算是「聽得很爽(但持久聽可能會危及聽力)」的程度然後設為-10以上會讓兩副耳機變成喇叭XD

那麼換成阻抗600Ω的T1呢?大約要將音量設定為-35左右才可以獲得足夠水準的音量,設定為-30左右才能夠獲得「聽得很爽」的程度。此外,不僅是音量上的改變,個人的Duet 2是以USB直接供電的方式連接MB,在接上T1後,連MB的電池用量都提昇了,短時間內掉了很幾個百分比。


雖然T1讓Duet 2必須提昇好幾格的音量,不過表現出來的聲音卻絲毫不馬虎。


在相同的測試曲目下,個人覺得T1比SDJ擁有佳的空間感,特別是T1對於人聲的定位感比起SDJ、SPro來說更有「來自前方」的感覺(有可能是單體斜置的效果),相比之下U家的兩隻耳機就是「人聲來自腦內」。

在動態與低頻的表現上,雖然U家的兩隻耳機表現都非常優異,不過相比下T1的表現也幾乎是相同水準。當然,低頻的量還是U家比較多,但對我自己來說,T1的低頻量已經綽綽有餘。

最後是高頻人聲的部份,前頭提過SPro的高頻人聲較悶而缺少通透感,SDJ則改進了不少,而相較於SPro、SDJ來說,T1的高頻人聲表現比兩隻耳機優異許多。如果拿同一首歌來比較,T1就像歌手處於最佳狀態下演唱,SDJ則是歌手處於穩定狀態下發聲,SPro則像歌手輕微感冒,無法完全發揮實力的感覺。


當然,以上評論都是基於以Duet 2耳機孔直接驅動三隻耳機的表現所做出的描述。


本次試聽的三副耳機都是兩間廠商引以為傲的高階產品,在素質上絕對無庸置疑,相信如果基於更佳的前端訊源以及耳擴的支持,一定可以讓他們有更佳的表現。不過如果要基於Duet 2直出的表現來做出選擇,我無疑會選擇購入T1


喔,所以你最後入手了T1嗎?

再次遺憾:「沒有!不過我已經將其列入候選清單中了!」


一來T1也不是低價產品,要僅僅試聽一次就要做出選擇,個人還不具備那個程度的勇氣啦,況且如果願意拿出同等於T1的身價來購買耳機,可以選擇的耳機種類可是多如繁星啊,難保不會有其他更能打動我的產品。

不過經過本日的測試後,個人認為Duet 2果然如同國外網友所說的,是可以順利驅動T1的

雖然沒拿強力的訊源與耳擴作為對照組,不過以個人的標準來看,在Duet 2驅動下的T1,無論在三頻、動態以及空間感的表現均有相當出色的發揮,即便不另外上耳擴,那樣的表現對個人來說已經足夠。


目前對T1比較介意的點,在於它的線實在是太粗、太長了,對於習慣在電腦前使用耳機的自己來說實在大大不方便。相對而言,T5p的線長度就適中許多,不過看起來頗細、頗脆弱的感覺。


下次應該會找機會另外比較T1、T5p,以及其他等級類似的產品吧!


創作回應

無盡之旅
U家的單體 印象中有3種"鍍鈦振膜" "鍍金振膜""聚酯振膜"
3種特性都不一樣 鈦"剛性"強,金"剛性"弱於鈦,
聚酯則沒"金屬色","剛性"也不強過鈦

"金屬色"是個很奇妙的東西,一般比較容易在高頻聽出它的身影,
有的聲音不太適合"金屬色",
像木笛...等,但是對於有金屬材料的樂器反而表象出特色,
當然就算有金屬材料的樂器"金屬色"太重反而容易太亮,

"剛性"通常會影響到聲音的動態和速度感

PRO系列基本用"鍍鈦振膜"少數用"鍍金振膜"
HFI系列用"鍍鈦振膜"或"鍍金振膜"
DJ系列全用"聚酯振膜"
ED也是用"鍍鈦振膜"

說實在U家的S-Logic技術和其他廠牌的斜制單體完全是不同技術,
應該說從理念到技術都不同,
S-Logic技術是盡量用聲音的折射來建立音場,當然折射後的高音都容易衰減,
其他廠牌的斜制單體技術是盡量不折射聲音把聲音直接送到耳中,減少折射帶來的音場混亂,
通常其他廠牌的斜制單體技術比較常出現在開放式耳機,

ED10算是U家S-Logic技術心血的結晶,
U家一面利用開放式少折射帶來減少音場混亂的優點,
一面又要用S-Logic技術是盡量用聲音的來建立音場,
當然開放式會讓聲音的速度感下降一些,
不過卻也建立更加龐大立體又自然的聲場,
說實在的ED10只是剛好符合古典樂需求,
古典樂通常需要龐大立體又自然的聲場,

Signature DJ嚴格來說低頻算清晰,
只是少了"金屬色"的泛音,有人覺得不夠亮,
一般而言用更大的單體通常對低頻的控制反而控制更好下潛也更深,
那為什麼旗艦不用大的,因為對高頻反而不好,
所以Signature DJ低頻強於Signature Pro


電磁波削減技術
其實不是一塊鐵片,而是開發用於潛艇上的金屬,
不過也是一塊而已,

T1在下不多作評論,只能說是好耳機
2013-04-06 23:57:46
翼は夢、そして空へ
感謝解說,您對U家耳機的了解真是透徹。U家對自己一直是一個很具有傳奇性的品牌,總覺得相較於其他耳機廠牌來說,他們總是試圖用不一樣的思維與觀點來改良耳機,無奈個人對於其調音走向還是不太適應,不然早就購買使用了...。
2013-04-07 00:54:45
夏娜
樓上說的不完全正確,高剛性的振膜有助於減少振膜運動時不容易扭曲變形,引發多餘的失真。

而"金屬味"則是鍍鈦振膜擁有低內損的特性所造成的,發聲時容易帶有"振膜材質本身的染色"。

另外振膜運動時都會有慣性,因此若前端控制力不佳時,振膜時常沒辦法達到定位(太近或太過),解決方法可以從振膜材質上下手,或者利用線圈的纏繞圈數(線圈的纏繞圈數愈多,阻抗愈高)增強控制力,當然運用強力磁路的做法,例如:Tesla 磁路系統、Permendur 鐵鈷合金磁驅系統。

單體偏置的設計不只出現在開放式,封閉式耳機也大量採用此設計,例如:Z1000、T5p、W1000X、W5000......,其目的正是令發聲單元正對耳腔發聲,避免多餘的折射音。

一般而言,開放式之所以比封閉式自然,原因是單體裸露於外在環境中,容易帶動空氣(介質)的對流,並且混入外在的環境音,聽起來較為自然。而封閉式容易因外殼材質本身的特性影響聲音,部分慣用木殼製作耳機的廠家,便利用這點做出符合自家特色的聲音。

古典樂而言,小編制不需要龐大的音場,不然樂器分離得太開,聽起來會覺得很奇怪。
2013-04-15 22:19:28
翼は夢、そして空へ
感謝補充!個人對於耳機的物理特性這部份真是所知有限啊,只能純欣賞聲音,此外關於單體偏置這點,T5p個人有注意到,不過Z1000、W5000這兩隻曾經試聽過的耳機,竟然完全沒注意過他們也採用了這樣的設計= =
2013-04-15 22:39:51
夏娜
Z1000、W5000 的單體偏置設計潛藏在耳墊之下,將耳罩拆開就會看到了。

http://cdn.head-fi.org/9/9b/9b396f83_DSC_6386.jpg
Z1000

W1000X、W5000 的拆解圖找不太到,不過我是在日本耳機圖鑑上的專訪看到的。

另外平板耳機中的 LCD-2、LCD-3 由於平面振膜的關係,沒辦法做到單體偏置,不過 Audez'e 利用耳墊(前面薄後面厚)來達到類似的效果,鐵三角 W 系列的耳墊也是。
2013-04-15 23:06:25
翼は夢、そして空へ
了解了,原來是藏在耳墊之下,而不是像T1或T5P一樣直接裸露在外頭。
2013-04-16 00:09:20
咚嘎哩嗚
請問這台推HD598如何??

目前還是PC直推...接下來有點猶豫是不是買個一體機.純耳擴或是往上再買一副耳機

順便問...多少$$...

有點心動,感覺很不錯

之前老闆是推薦給我 新手專用的真空管一體機,大約4000左右...

所以想比較一下

謝謝~~~
2013-05-17 01:28:08
翼は夢、そして空へ
首先,還是不免俗地強調一下,「這台只能在MAC系統使用」,如果用的是Windows,那可以直接考慮其他品牌的產品。至於售價的話,這台的價格大約是20K(定價美金599元),同價位還有許多產品可以考慮,不過個人覺得綜合考量推力、音質、體積等要素,Duet2(現在有更新的Duet for iPad,價格不變),它算是相當有競爭力的產品!至於聲音表現,我目前是拿來推HD700,對聲音表現感到滿意,我想拿來驅動HD598應該不成問題。

至於要買一體機,或是純耳擴,或是升級耳機?個人不清處你的PC配備,在「假設」你用的是PC的內建音效卡的前提下,個人會建議先買一體機。畢竟PC內建音效卡的音質與驅動力都有限,買耳擴雖然可以提昇系統的驅動力,卻也會放大缺點,買更好的耳機則是缺乏後端支援,怕表現無法發揮(況且HD598的等級不錯,不用急著換掉他),因此藉由一體機同時提昇音質與驅動力會是最好的選擇(HD598不難驅動,光是音質的提升應該就可以感受到不小的差距)。

最後,你說的那台應該是Aune T1吧,印象中是晶體、真空管並用的USB一體機。我想他的價位和Duet2相差太多了,不適合放在同一個位置比較,不過以入門來說,4000源獲得訊源與耳機的推力提昇應該算是超值,你可以先帶耳機去聽看看,如果聲音喜歡也可以考慮。
2013-05-17 09:24:48
咚嘎哩嗚
恩...那開始存一體機的$$了~

謝謝大大建議~
2013-05-17 13:11:33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