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大大建議~
試聽了Beyerdynamic T1、Ultrasone Signature Pro、Signature DJ等耳機,
而使用的訊源,正是前陣子新購入的APOGEE Duet 2。
APOGEE Duet 2,兼具小巧、美觀、高音質的優質訊源...
之前蒐集Duet 2的網路評價時,國外的網友們曾以AKG(K-701)、Beyerdynamic(DT-770、880、T1)、Sennheiser(HD-580、598、600、650)、SONY(MDR-7520)等耳機搭配Duet 2,大體上對於其耳機輸出的推力都給予了頗為正面的評價。
正是由於這些評價,讓我願意在沒有試聽(基本上也找不到地方試聽)的情況下放手一搏,直接購入Duet 2使用,幸好Duet 2並沒有違背自己的期待,搭配我的愛機(RS-1、HD25-1 ii)都能有相當良好的表現。
不過,網友搭配Duet 2的眾多耳機中,Beyerdynamic DT-880(600Ω)、T1都是600Ω的高阻抗產品,雖然他們都表示Duet 2可以順利驅動這兩隻高阻抗怪獸,不過個人的心中始終抱持著保留的態度......。
於是乎,我抽空帶著Macbook與Duet 2,拜訪了位於台北市開封街的某間知名耳機專賣店,並向店員表示我想視聽Ultrasone的Signature Pro(以下簡稱:SPro)。
咦,你不是想要測試Duet 2對於600Ω耳機的驅動能力嗎,
怎麼到現場卻試聽了完全不相干的耳機?
呵呵,其實除了Duet 2對於高阻抗耳機的驅動力外,試聽U家的SPro也是我的目的之一。
會想試聽SPro,主要是SPro打著「Edition 9復刻版」的名號,而ED9又是被許多玩家定位為「神器」等級的傳奇耳機,既然無緣一聽ED9,自然希望藉由SPro一睹ED9的風采。
在試聽訊源的設置上,為了符合自己實際的使用方式,我僅以MB + Duet 2作為訊源,並以Duet 2耳機孔直出的方式驅動耳機,之後的評論也都是基於相同的觀點。這樣的設置,主要也是希望能夠在Duet 2的能力範圍內,找出聲音最好、最適合的耳機作為下次的升級目標。
至於SPro的聲音如何呢?個人覺得是密度非常高,且具有細節的聲音,而且一如許多U家使用者的敘述,它具有相當凶悍的低頻,不但下潛深、而且量也相當驚人(據聞ED9的低頻還比SPro更威猛)。如果喜歡重節奏的音樂(金屬、搖滾、電音),個人認為SPro會是不錯的選擇。
很遺憾,答案是:「不會!」...最主要的原因,在於SPro的低頻對個人來說算是過量了,個人甚至覺得在聆聽部分曲目時,低頻轟隆作響的程度已經略微影響到整體的和諧性。除了低頻外,個人在聆聽SPro時,總覺得聲音似乎放不太開,特別是高頻人聲的部份悶悶的,有種不夠通透的感覺,也是個人覺得美中不足之處。
聽完了SPro後,店員也順道問我:「既然都聽了SPro,那麼是否也順便比較一下Signature DJ(以下簡稱:SDJ)呢?」於是乎,SDJ成為我當天試聽的第二副耳機。
對於SDJ這副耳機,個人的評價是在SPro之上的。SDJ大體上的聲音特性與SPro是類似,不過它的聲音密度略略低於SPro,低頻的量感也比SPro略微減少。不過以較低的聲音密度與較少的低頻,交換而來的則是更加開闊的音場。
聆聽同一首歌曲時,SPro的包圍感優於SDJ,不過樂器與人聲的距離感較近,而SDJ則將樂器的距離拉到較遠處,人聲的部份則微微後退一點。兩者比較起來,個人更加喜歡SDJ。另外個人介意SPro高頻放不開的感覺,在SDJ上也略有改善。
很遺憾!答案還是:「不會!」雖然個人比較喜歡SDJ的表現,不過它的低頻對我還是略微過量(雖說它的低頻略少於SPro,但還是具有U家耳機基本的水準)。此外,SDJ是白色的...個人不喜歡買容易弄髒或難以保養的耳機(例如ATH原木系列)orz
如果長期有在看U家耳機的評論,不難發現這個牌子的喜好者分布算是比較極端的,喜歡的人推崇至極,但是也有很多人無法接受它的聲音。對於U家的調音走向,個人也算站在比較不適應的這邊(SDJ與SPro已經算是比較接受的,以前聽過Proline 750、2500,覺得低頻失衡的情形更嚴重)。
在那之前,先介紹一下Duet 2的音量控制吧!Duet 2是採取數位音控的方式調節音量,將音量分為「-64(靜音)~0(最強)」共65個刻度進行調整(透過Duet 2的那個銀色旋鈕來調整)。
以SPro與SDJ兩隻耳機來說,接上Duet 2後,以當時店內的狀態,大約把音量設定在-45左右就能夠獲得足夠水準的音量,設定為-30已經算是「聽得很爽(但持久聽可能會危及聽力)」的程度(然後設為-10以上會讓兩副耳機變成喇叭XD)。
那麼換成阻抗600Ω的T1呢?大約要將音量設定為-35左右才可以獲得足夠水準的音量,設定為-30左右才能夠獲得「聽得很爽」的程度。此外,不僅是音量上的改變,個人的Duet 2是以USB直接供電的方式連接MB,在接上T1後,連MB的電池用量都提昇了,短時間內掉了很幾個百分比。
在相同的測試曲目下,個人覺得T1比SDJ擁有佳的空間感,特別是T1對於人聲的定位感比起SDJ、SPro來說更有「來自前方」的感覺(有可能是單體斜置的效果),相比之下U家的兩隻耳機就是「人聲來自腦內」。
在動態與低頻的表現上,雖然U家的兩隻耳機表現都非常優異,不過相比下T1的表現也幾乎是相同水準。當然,低頻的量還是U家比較多,但對我自己來說,T1的低頻量已經綽綽有餘。
最後是高頻人聲的部份,前頭提過SPro的高頻人聲較悶而缺少通透感,SDJ則改進了不少,而相較於SPro、SDJ來說,T1的高頻人聲表現比兩隻耳機優異許多。如果拿同一首歌來比較,T1就像歌手處於最佳狀態下演唱,SDJ則是歌手處於穩定狀態下發聲,SPro則像歌手輕微感冒,無法完全發揮實力的感覺。
本次試聽的三副耳機都是兩間廠商引以為傲的高階產品,在素質上絕對無庸置疑,相信如果基於更佳的前端訊源以及耳擴的支持,一定可以讓他們有更佳的表現。不過如果要基於Duet 2直出的表現來做出選擇,我無疑會選擇購入T1。
一來T1也不是低價產品,要僅僅試聽一次就要做出選擇,個人還不具備那個程度的勇氣啦,況且如果願意拿出同等於T1的身價來購買耳機,可以選擇的耳機種類可是多如繁星啊,難保不會有其他更能打動我的產品。
不過經過本日的測試後,個人認為Duet 2果然如同國外網友所說的,是可以順利驅動T1的。
雖然沒拿強力的訊源與耳擴作為對照組,不過以個人的標準來看,在Duet 2驅動下的T1,無論在三頻、動態以及空間感的表現均有相當出色的發揮,即便不另外上耳擴,那樣的表現對個人來說已經足夠。
目前對T1比較介意的點,在於它的線實在是太粗、太長了,對於習慣在電腦前使用耳機的自己來說實在大大不方便。相對而言,T5p的線長度就適中許多,不過看起來頗細、頗脆弱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