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我的音響理論(0): 序言

Pxy | 2021-10-23 02:06:20 | 巴幣 0 | 人氣 384

我的音響/耳機理論(0): 序言

趁最近等待的空檔, 紀錄一下玩到目前發展出來的音響理論, 不定期更新.

序言=雜談:

我的音響/耳機發燒歷程有分三個階段.

1.
高中時期, 開始接觸發燒耳機, 最開始是ATH ES7.
後來又買入了HD650, 第一次體會到旗艦級(以當時的角度)的聲音,
大概是發燒路途第二感動的時刻.

最感動的時刻應該是第一次聽到STAX靜電耳機(SR404)的時候,
訝異於STAX如此透明, 充滿細節, 滑順的音色, 遠超當時的我所能想像.
依稀記得當時論壇上都說STAX多毒, 一聽才知道真的一發不可收拾.
某種程度上算是找到了本能上的喜好基礎.

後來玩了一些大小周邊, 無奈當時經濟能力不足, 沒有更進一步發展,
以上稱為第一時期.

第一時期, 可謂純粹的探索, 享受追求新世界的喜悅與期待.
同時也是一個盲目摸索的時期, 缺乏資訊/人脈/經驗/知識.
對所有的變化都感到興奮, 但無法分辨其對我的喜好的適性, 可謂瞎子摸象.

2.
研所時期開始, 經濟能力相對有所提升, 開始願意嘗試一些更高階的器材(仍是耳機).
與此同時, 也認識了不少志同道合的發燒友, 在交流中又更加的認識到更多知識.
向外試聽與家訪的部分也有所增加, 開始接觸各式各樣的系統.

這時期反而是陷入一種聽得太多的迷惘狀態.
因為聽得太多, 發現自己的方向變得不太明確.
再加上當時對自己系統有一種,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的感覺,
固守自己的認知框架,到最後始終沒能力突破當時的框架,
以上稱為第二時期.

後來回看第二時期, 發現其實自己心中已經對理想系統有個方向.
當時我聽到覺得最好的耳機系統是:
HD800+諸神+Weiss Medus, 一個幾乎快打破耳機界線的聲音.
事後回來看發現這就是我玩耳機的終極目標.

3.
社畜時期, 這時經濟能力比起學生時有顯著的提升,
同時因機緣巧合擁有足夠大的音響空間, 便開始以兩聲到為主力. (第二時期就有玩喇叭, 屬玩票性質)
進兩聲道後, 又認識了不同的人, 開始學習到不同知識.
這時開始發現了一些有科學基礎的音響知識體系, 便開始朝這方向開始研究.
雖然可以有系統性地提升音響系統的表現, 但感覺始終沒達到一個我滿意的高度.

直至今年, 在疫情爆發前, 剛好遇到了一位家訪來客.
交流當下我是不太喜歡的, 覺得他的言論無科學根據, 純粹個人推測與想像.
但隨著疫情期間閉關沉澱, 開始理解這種"推測與想像"其實非無稽之談".
(某種程度上是有些道理, 當然有些部分我個人沒有體會)

隨著便是幾個月之間的思想鬥爭, 在我腦中開始發展一套音響理論體系, 這便是第三階段(Ongoing).
---
原本我的音響觀都是由我的聽感與喜好為起點出發的感想,
後來我發現了一件事,
"我不重要".
在音響世界觀中, 我發現"我"反而成為了那個有所偏頗, 阻礙我能客觀認知的存在. (排斥自己不認同的事物)
於是我開始把"我"置入了一個我架構的"空間"(或是說模型)之中.

這個"空間"有點類似一個線性, 多維度坐標系, 而我可以在我的知識體系中,
把所有我所認知到的耳機/喇叭, 器材, 周邊, 甚至是人的喜好, 置入這個"空間"之中, 定位在某個座標點上.
"我"是這個空間中的一個座標點, 我的全部器材也是這個"空間"上各個不同的座標點.
我的器材全部的加權平均將會接近"我"個人聽感的這個座標點, 當其重合之時, 我便能找到了我理想中的系統(或者是方向).

後來疫情解封後, 我邀請一位熟友來聽我當時的系統,
才發現, 原來每個人的喜好差異如此之大.

我曾以為, 終究會有一個理想系統能讓所有人都滿意.
直到現在我才知道,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座標", 有些座標是相距甚遠的.
---
講了很多玄之又玄的理論, 回來談現況的部分.

目前音響系統在音場結構上已經達到我理想的目標/方向
但音色部分仍有微調空間, 但估計是在線材之內可以搞定的事情, 大致上塵埃落定.

找到方向之後, 後面我意識到其實只剩下錢的問題,
找同屬性的高階器材升級, 可以提升性能, 又能確保整個音響系統架構是我要的方向.

但不知為何我就不太想花錢在這部分, 當下其實就夠滿意了.
我多的錢可以去玩更多其他的東西...

---Edit 0---
...原本是這樣想
但最近看到某耳機的橫空出世, 燃起了我當時在耳機系統上未能實現的夢想.
"超越耳機框架的耳機系統"

隨這我近日的研究, 發現這很可能是能實現的,
而我可能靠音響系統所發展的知識, 來幫助我完成這項艱鉅的任務.
現在我的計畫就是: 研究, 實驗, 等待.

研究該耳機可能的搭配方式, 以及搭配方式所能達到的"座標點".
實驗添加/取代某些部件後, 是否能幫助器材能更接近"座標點".
等待時機成熟, 器材到位, 所有研究與實驗達成原定目標, 大放異彩.

我說服自己要有耐心, 但我實在按耐不住我心中熊熊燃燒的烈火.
看到半生未竟的夢想有實現的可能, 怎能不讓人激動呢?

等待, 並懷抱希望吧

---Edit 1---
最近試了一些耳機EQ的部分發現我又被打臉啦
等我世界觀重構完以後再回來寫耳機部分
喇叭部分目前還是差不多
-------------

小結:

講了很多之前的心境轉變, 但好像沒有提到太多音響理論的部分.
待我靈感噴發的時候在來補下一篇.

下一篇應該是會試著敘述我音響理論的大架構與基礎.

待續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