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談談手上的幾隻耳機 HD25-1 II 篇......

翼は夢、そして空へ | 2012-10-12 16:06:00 | 巴幣 57 | 人氣 30549

本次要介紹的是Sennheiser HD 25-1 II,
為個人持有的四副耳機中,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副!





HD25-1 IIpixiv繪師:まるかた


如果在網路上稍微搜尋一下這個型號,
應該不難在它的介紹裡頭看到下頭提到的這些似的關鍵字:


錄音室、專業、DJ、製作人、監聽...



HD25-1 II(部分地區的型號是HD25 II)的產品外盒


上圖示HD25-1 II的產品外盒,除了下方印著「professional」外,
左方的貼紙還印著「The Legend for ENG and Studio monitoring」,
看得出廠商對這隻耳機頗為自豪(或者該說自誇?)

總而言之,HD 25-1 II屬監聽耳機,其訴求客群是錄音工作者或是DJ等人員。


「監聽耳機」一詞往往帶給消費者既專業又略帶神祕的色彩,
部分商家銷售耳機時,也喜歡冠上「監聽、DJ」...等字眼,
順便強調一下某某藝人也使用該耳機,希望有助於產品的銷售!



專業人士使用的耳機總是頗有吸引力(pixiv 繪師:むらしん



就個人的了解,「監聽耳機」並沒有存在特別的規範或是定義,
而較為常見(籠統)的說法,認為監聽耳機是不帶音染、不刻意對聲音做修飾,
能夠忠實傳遞真實、呈現聲音本質的耳機
......。

會有這樣的說法,主要是由於對於大部分錄音工作者而言,
他們在工作上需要聆聽到聲音的細節,並且進行後續的調整工作;

如果是音染太重的器材,可能會妨礙作業的進行,
因此於挑選耳機或是喇叭時,也會選擇相對中性的產品。

當然監聽器材的要求絕對不僅止於此,不過這邊就先不深入討論了......!


梓喵 與 HD25-1 II (圖片來源:K音,點上圖可以看原尺寸)


話說回來,很多人在購買器材(未必是耳機,也可能是其他產品)時,
經常會被類似的說詞所吸引,並且產生一些遐(幻)想:


買了這組鍋子,我也可以成為「阿X師」,煎煮炒炸樣樣精通;
穿上這雙籃球鞋,我便能夠和小飛俠一樣縱橫全場、無人能擋;
手持這台相機,彷彿自己就是麥可‧山下,每按一下快門都是經典照片!



......類似的例子太多了,總之專業器材總是具有無比的魅力,
讓消費者不自覺付費買單,除了買下它的功能,也買下一個夢想...


很多音響玩家都追求「中性、無染、零失真」的聲音,
因而在選購音響器材時入手了所謂的監聽耳機或是監聽喇叭,

不過即便是戴上監聽耳機,你我也無法在瞬間成為專業DJ或錄音人員,

再者,即使能到達「不帶音染、不加修飾」的境界(說實在這並不容易
但是「真實的聲音」「優美的聲音」往往不見得能夠直接劃上等號,
有時適當的修飾有時反而可以讓音樂更加動聽。

因此,個人建議在選購耳機時,還是應該先撇開「監聽」的迷思,

準備好自己最熟悉、最喜歡的音樂,找間服務好的音響店試聽,
哪副耳機的聲音最喜歡,又在能力負擔範圍內的,別懷疑!那就是它了!



DJ可不是誰都能當的(pixiv 繪師:chiArosCuro


閒話說太多了,還是讓話題回歸到 HD25 吧!


HD25(亦稱為HD25-1) 是德國公司Sennheiser於1987年推出的產品。

自推出後,HD25-1便活躍於業界,成為許多專夜工作者的愛用耳機,其外觀與規格多年來也大致維持一致,直至2007年才改版推出HD25-1 II。不過即使改版為二代,HD25-1 II大致仍維持著類似的規格與設計(二代靈敏度高於一代),也持續受到錄音工作者的愛用,至今現於許多錄音室、電台或是表演場地間仍不難看見其身影。


本次介紹的主角:HD25-1 II


目前市面上最常見的HD25有兩個版本,一個是2007年推出的HD25-1 II,一個則是2010年推出的HD25 Originals,其中後者是Sennheiser與知名運動品牌Adidas合作推出的耳機,其規格與HD25-1 II是一致的,不過耳罩與頭帶海綿均換成漂亮的Adidas藍(簡單說就是時尚版)


Sennheiser 與 Adidas合作生產的 HD25 Originals 耳機


先撇開聲音不談,由於是設計給專業人士使用的耳機,HD25-1 II有幾個特色:

1. 輕便好攜帶,堅固又耐用

HD25-1 II 耳機本體框架大量採用塑膠為原料,所以相當的輕便且便於攜帶,原廠也附了一個有束口的尼龍袋,作為使用者攜帶耳機時的簡易保護套。

採用塑膠材質雖然輕便,不過也會給人廉價且脆弱的印象,然而該耳機的結構卻相當扎實而耐用,不會因為承受擠壓或衝擊就輕易掛點,此外耳機採用的線材也是耐用的鋼線,不會因為使用上的拉扯而輕易斷裂。


2. 全機可拆卸,零件可替換

前面提到HD25-1 II堅固耐用,不過再強悍的耳機,長期使用難免還是會遇到零件上的折損與瑕疵。一旦耳機需要送修時,一來一往總是耗費時日,難免對工作進度有所影響。

或許是Sennheiser考量到這點,因此將HD25-1 II的結構設計為全機可拆(可參考此網站的分解圖:http://www.customcans.co.uk/blog/?p=117),且大部分的零件都可以買到替換品,一旦耳機的任何部位發生故障時,使用者有辦法自行取得零件快速維修,以利快速讓耳機回到工作崗位上。

還記得之前介紹過的HD-414嗎?HD25的全機可拆解設計正式傳承自它呢!


3. 優良隔音性能,左耳筒可彎設計

由於考慮到外場監聽的需求,HD25-1 II擁有良好的隔音性,能夠隔絕外噪音,讓使用者專心聆聽聲音的細節。然而有時使用者一面進行監聽,一面又需要與外界溝通時,太好的隔音性能反倒成了問題,因此Sennheiser將耳機的左側設計成可彎曲,讓左耳可以聽到外界聲音。

或許外觀並不起眼,不過由HD25-1 II的種種設計都可以看得出原廠的用心,各方面的設計考量都是以「可靠、耐用,方便使用者進行作業」為優先考量,很有德國人剛毅務實的感覺。


左耳筒可彎曲設計(圖片來源:ASCII.jp


接著來談談個人對HD25-1 II的聲音評價


看過很多專業錄音工作者的評論,多認為HD25算是一支富有細節,且能夠忠實還原音樂的好耳機。個人試聽過後,對於其聲音走向也持類似的看法但很難到完全忠實無染的境界就是了

個人目前介紹過Etymotic ER-4PGrado RS-1Sennheiser HD-414等耳機,也提到ER-4P走向中性、RS-1則溫暖而熱情奔放,若比對HD25-1 II,個人認為其走向介於兩者之間,算是中性微微偏暖的耳機。

平衡度而言,個人認為HD25-1 II是一支平衡度與ER-4P不相上下的耳機,不會刻意著重於三頻中的任何一個區段(硬要說的話中頻較兩端突出),讓整體聲音表現平實自然。

不過比對高頻的部份來說,相較於ER-4P細膩、以及RS-1飄逸的高頻表現來說,HD25-1 II 的高頻延伸則稍稍不及這兩隻耳機,顯得略微暗沉的感覺。就中頻部分,比起ER-4P的清爽,HD25-1 II算是中性醇厚的走向,不過RS-1則更為溫暖濃厚。在低頻部分,個人很喜歡HD25-1 II的表現,其下潛深度夠、彈性足,且量又不會像ER-4般稍縱即逝,整體而言拿捏得恰到好處。

空間感部分,HD25是密閉是耳機,而且耳罩屬於貼耳式的小型耳罩,不是「森海三傑」(HD-800、650、600)般的全罩式大耳罩設計,因此營造出的音場也不若它們開闊。


所以說音場小是HD25-1 II的缺點嗎?


不盡然!相對於上頭的三傑而言,HD25-1 II的音場確實是較為狹窄的,然而森海三傑都屬於開放式耳機,且其音場寬度也算眾多開放使耳機中相對優秀的,拿密閉式的HD25和它們做比較,註定是要落於下風。

若以封閉式耳機而言,HD25-1的空間表現則算是相當優秀的。舉例來說,許多封閉式耳罩容易出現的筒音問題(有點類似在室內說話時的回音),個人在HD25-1便察覺不太到,且HD25-1的定位卻能力很有水準,聽音樂時人聲與樂器的位置也相當精準,成功地營造出一個室內的小型演奏空間。

就適合的音樂類型來說,個人覺得HD25-1 II和HD-600、HD-650類似,都算是泛用型的耳機,大體上各類型的音樂都可以勝任。就個人來說,比較常拿來聆聽流行、搖滾、金屬、ACG(呃,這個類型本身就有點複雜)...等音樂。不過HD25-1由於音場稍小,所以應付大編制古典會覺得稍嫌擁擠,但定位上還是合格的。


不僅是拿來聽音樂,及便是拿來觀賞影片或是玩遊戲,它也是不錯的選擇。


接著談舒適度,這點算是HD25-1 II的相對弱項了。由於它設計給錄音工作者使用,因此特別加強了隔音性能,然而隔音性能好的耳機,對於頭部的側向壓力也往往較一般耳機來的強;偏偏HD25又採用貼耳式的小型耳罩,因此歷經長時間使用後,雙耳難免會有些疼痛感(這點Grado耳機也一樣)


不過這個問題是可以克服的!


首先HD25-1 II的頭帶是可以開合的(如下圖),只要稍稍把頭帶撥開,即可於配戴時分散壓力,減輕雙耳的負擔。再者,找個寬度和自己的頭相仿的物體(個人是用監聽喇叭的箱體),再把HD25-1 II戴在上頭,藉由該物體將頭帶撐開。只要撐的時間一長,慢慢耳機的壓力也會逐漸減輕,不再像剛買來時夾頭。



HD25的頭帶可以扳開,耳機線也安置於溝槽中(圖片來源:ASCII.jp


對了,忘了提一下HD25-1的耳擴搭配問題!


就規格數據來看,HD25-1 II的阻抗為70歐姆,靈敏度為120db/mW,這樣的條件對於大多數的訊源設備來說,要驅動它並不困難,至少希望獲得足夠的音量並非難事。

然而,120db/mW 的高靈敏度卻是另一個問題,它讓讓HD25-1 II很容易展現出聲音的細節,卻也使得器材的底噪變得更加容易察覺。如果要幫HD25-1 II選擇訊源或是耳擴時,個人認為與其把焦點放在推力,器材本身的訊噪比更是需要注意的重點。


整體而言,HD25-1 II的外觀並不起眼,但是聲音卻毫不馬虎,而且強健的體質讓我不需特別照顧它,丟在包包理戴著出門也不擔心它會受傷或被壓壞。與同價位的耳機相比,絕對是好聽、耐操的絕佳選擇。



HD25-1 II 耐操好用,可以戴著上戰場(pixiv 繪師:itou





嗯......結束了嗎?

不,上頭只是HD25-1 II的基本介紹,接下來要談的是進階篇(?)......


個人原本也對HD25-1 II不太感興趣,一方面它的「監聽屬性」對自己沒有特別加分,外型也不是特別出眾,重要的是台灣代理商的定價超過12K,更是讓我從未考慮購買它(12K已經可以買到相當不錯的家用高階耳機了說)

一直到了2011年5月,個人準備要前往日本進行學術訪問,想藉機找隻適合長途攜帶,好聽又耐操的耳機在宿舍裡使用(主要是不想帶著RS-1過去)



個人的愛用耳機:Grado RS-1(pixiv繪師:鴨鳴アヒル


結果到音響店試聽了幾副耳機,對聲音感到滿意的體積大致上都不小,而且需要搭配耳擴使用;覺得體積可以接受的,音質上卻又感到普普,實在找不到適合的產品。直到心中萌生:「算了!反正我還有ER-4P可以頂著!」的念頭時,眼光瞄到了陳列架上的灰藍色盒子......。



(......!也許這隻耳機會有搞頭也不一定!)

不好意思!HD25-1可以試聽一下嗎?



結果把耳機插上macbook(故意用筆電聽,畢竟不可能帶耳擴過去日本)
放出音樂的當下,自己確實被HD25-1 II的聲音小小震撼了一下。



......哇!這聲音真不錯...是我喜歡的類型呢!

乍聽之下很有HD-600、650的感覺(雖然HD25-1 II的音場沒那麼大)...



個人很喜歡,不過一直未入手的HD-650(來源:ota-beam


大體上HD25-1 II的聲音特性就如前頭介紹的一般,而且在macbook上頭的表現也中規中矩,於是在試聽過聽過幾首曲子後,心中認定「就是它了!」。不過向店員確認了一下價格後,它的高昂售價還是讓我遲疑萬分,最後我遲遲無法下定決心,就這麼離開了音響店。

而後的幾天,我在網路上做了不少功課,也看過了國內外許多使用者對HD25-1 II的評價,更加確定它就是我尋覓的耳機。然而個人雖然認為HD25-1 II的聲音值那個價格,理智上卻很難付費買單,畢竟我原先設定的預算只有其定價的1/2。

之後的某天,我前往某拍賣網站閒逛時,意外發現有商家從國外引進HD25-1 II的水貨,而且售價僅需國內公司貨的6成(驚)!!

以HD25-1 II的聲音表現來說,這價錢實在超值啊,經過考慮以及確認賣家非詐騙XD後,個人決定向該賣家下單訂購,並於之後帶著它前往日本......。



個人介紹HD-414時,曾提過它的可換線設計


HD-414 採用了全機可拆、可替換的模組化設計,且其耳機線的接頭與 HD-600 、 HD-650 相同,因此絕大多數的 HD-650 升級線也都可以換到 HD-414 上使用




HD-414,開放式耳機的始祖...


事實上HD25系列也採用了相同的設計,而且其接頭規格也和上述耳機一致,因此坊間為HD-650打造的耳機升級線,同樣也可以套用在HD25-1 II上頭,大大增加了它的擴充性。

前頭有提到HD25-1 II考量到工作上的耐用性,因此採用了鋼線作為耳機線的材質。鋼線雖然強韌耐用,然而在高頻的延伸性上卻略微不足(個人認為HD25-1 II在高頻延伸上不如ER-4P與RS-1,這條鋼線可說是原因之一),且低頻的控制力也尚有進步空間


既然可以換線,國內外許多HD25-1 II的玩家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紛紛找來了不少HD-650的升級線來搭配,而且大多獲得了不錯的評價(依使用線材的不同,在高頻的延伸和低頻的控制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與改善)。

個人目前只幫HD25-1 II換過HD-650的原廠耳機線,在高頻的部分確實有改善,不過那條線長度稍長,線徑也略粗,搭配HD25-1 II使用會無法維持原本單邊入的設計。目前個人把650的耳機線給HD-414使用,HD25-1 II仍然配備原廠的鋼線。

目前個人對Stefan Audio出的HD25-1 II專用替換線材很有興趣,主要是該線材的評價不錯,且可以維持原本HD25-1 II的單邊入線設計,不過由於價格不便宜,所以目前仍在觀望中。


嘛~反正原本鋼線的聲音我也挺滿意,不急著做升級!



HD25-1 II耳機娘(pixiv 繪師:おちんさま



不過,在升級HD25-1 II的耳機線之前,我的訊源先升級了




我的新訊源:APOGEE Duet 2(上頭這張是原廠網頁的照片)


個人原本的訊源是C.E.C的 DA53N ,算是台兼具DAC、前級、耳擴的多用途一體機(主要功能是DAC,後二者非強項),由於個人擁有的幾隻耳機均非高阻抗、低靈敏度的難搞耳機,因此使用時大多是直接插在DA53N的耳機孔使用,並未另外接耳擴使用。


前陣子個人把 DA53N 出清了,開始尋找新訊源,最後從 APOGEE Duet 2 以及 RME Babyface 兩台機器中選出 APOGEE Duet 2 作為我的新數位訊源(個人有整理兩台機器的評價,有興趣的人可以翻閱舊文)

如果根據個人收集的國外評價,Duet 2不僅類比輸出品質相當優異,耳機孔的推力也頗具水準;綜合多篇討論,網友使用的測試耳機包括HD-580、HD-600、HD598、HD650、K-701、DT-770、DT-880(600Ω)、T1,大體上Duet 2都能驅動得不錯。

上頭所列的耳機有很多都是難搞出名的,如果Duet 2能夠驅動出基本水準,
那拿來推我的四副耳機肯定是不成問題的!


那麼,把HD25-1 II接上去的表現如何呢?


當然,個人已經做過測試了!答案是:「有差!而且差蠻多的!

在Duet 2的驅動下,HD25-1 II的音場較原本拉大了一小圈,而且樂器間的分離度更佳,聽樂團演奏的錄音時,每件樂器的定位變得更精準。除此之外,聆聽同樣的一首曲子時,Duet 2讓HD25-1 II發出了更多的細節,原本高頻略微偏暗的情況也改善許多(看來除了耳機線,訊源也是我的系統中限制HD25-1 II表現的因子之一...)

個人原本不預期Duet 2會有那麼好的表現,
不過它卻讓HD25-1 II發出了我未曾聽過的好聲音(此外,它的價錢甚至比DA53N便宜...)


此外,由於APOGEE長期與Apple擁有良好的合作關係,因此Duet 2的驅動程式與OSX具備相當縝密的整合。以往在使用DA53N時,Mac鍵盤上的音量調整鍵是無法使用的,只能從DA53N上的旋鈕調整音量,且耳機、前級輸出的音量是一併調整的,沒辦法單獨調整其一的音量,也無法單獨針對耳機或是喇叭輸出設定靜音。

換成Duet 2後,我可以獨立設定喇叭、耳機輸出的音量,也能夠單獨設定為喇叭靜音或是耳機靜音。目前我把鍵盤上的音量調整設定為喇叭調整,Duet 2的金屬旋鈕則設定為耳機音量調整,使用上相當簡單且便利!


不過這邊也要提醒一下,Duet 2只能在OSX系統下使用,不支援Windows喔,購買前請注意自己是否使用蘋果電腦,不然花了大錢卻無法使用機器,問題可就大條了。


如果想選購支援Windows的USB外接訊源,個人推薦可以參考RME Babyface(這台是Windows、MAC都支援),其國外評價也相當不錯,應該是與Duet 2不相上下的好選擇。


RME Babyface,使用Windows的人或許可以考慮這台機器


話說回來,HD25-1 II真是潛力無窮啊,雖然搭配筆電或是隨身聽也不致於發出太悲慘的聲音,不過只要我們願意投入更大的資源,它都會以更好的聲音來做回應(這點彷彿就像HD-650般),相信它的耳機單體應該具有相當良好的素質與潛力,端看使用者如何讓它做更佳的發揮。

創作回應

Chao
可是我看RS-2i好像比較便宜
2012-10-29 09:51:43
翼は夢、そして空へ
呃,之前頭昏回錯了,等級是RS-1比較高,價錢當然也是RS-1比較貴,所以應該是「買RS-2不如直上RS-1」才對...
2012-10-29 10:08:19
優曇華-鈴仙
太晚看到這篇了Q_Q 老實說 比起HD-25 我比較想要入手K181DJ...
可是沒錢買而且手上的K518可以擋一陣子w 下次想入手MDR-CD900ST的啊!!
當初去日本有想過要買CD900ST嗎??
2012-11-29 11:41:14
翼は夢、そして空へ
我的印象中SONY的DJ耳機在日本賣得不會比台灣便宜太多,所以沒必要刻意去日本買(去日本買ATH比較划算)。另一方面它的造型不太合我胃口,個人比較喜歡MDR-Z1000,不過這隻價錢不便宜啊...
2012-11-29 11:58:01
黑卡蒂
SONY的手機聽久了就很在乎音染
VPT有些失真就是了
2013-04-01 13:07:26
PS:第5張耳機是現在DJ器材與耳機市場做最大的 日本先鋒的HDJ-1500
2016-01-07 20:03:11
翼は夢、そして空へ
感謝補充,牌的耳機我比較不熟說!
2016-01-08 17:51:40
因為有玩DJ嗎 所以就很懂了 耳機也會很挑 機器是 DDJ-SR 也是先鋒自家的產品 2014出
2016-01-08 18:33:35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