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三國歷史】曹魏的青徐兗三州軍事陣容

原來我是漆原派啊 | 2012-09-10 02:46:41 | 巴幣 12 | 人氣 2050


在漢獻帝建安年初, 青徐兗三州是曹袁相爭的主戰場區域,
但北方平定後, 這三州主要的問題在於青徐豪霸們等於只是接受曹操的招安,
因此曹操在青徐一帶多置將領太守加以治理, 控管青徐豪霸.

而曹魏建國以後, 這三州主要在220~222年解決青州兵與青徐豪霸的問題後,
就變成了鎮東與鎮北方面的後備兵區,
本篇會分三州相關人物來列舉, 而各位看官可以發現,
歷任的青徐兗刺史, 不是召入中央, 就是未來的鎮外大員,
簡直就是擔任刺史過了水以後, 就會委以重任.

220年~226年(文帝曹丕在位時期)
青州
臧霸: 鎮東將軍, 都督青州諸軍事 (220~221年) →執金吾 (223年)
曹休: 都督青徐諸軍事 (220~222年?, 魏略)
王淩: 青州刺史 (黃初年間~229年前後)

徐州
呂虔: 徐州刺史, 威虜將軍 (220~??年)

兗州
裴潛: 兗州刺史 (曹魏建國前~220年前後) →散騎常侍
王淩: 兗州刺史 (221年前後~黃初年間) →青州刺史
王昶: 兗州刺史 (黃初年間~正始年初)

曹魏建國初期, 仍然將青徐豪霸中的最重要人物臧霸, 封為鎮東將軍, 都督青州,
但就魏略說法, 青州軍與臧霸的部曲們因為曹操去世而從219年末開始不安份,
讓曹丕才繼任魏王就很頭痛, 曹丕先依賈逵建議, 推恩青州兵解甲歸鄉後,
命曹休具都督青徐諸軍事權限, 派去青州拿走青州都督臧霸的指揮權,
這大概就是為什麼222年三路征吳時, 臧霸身為青州都督卻為曹休所節度.

而臧霸這位曹魏首任青州都督, 在洞口之戰後就回到中央出任執金吾,
被曹丕鎖在中央, 列位特進成為曹丕諮詢軍事的對象,
但這也代表了, 臧霸的武將生涯在洞口之戰後就終結了.

因此在文帝曹丕在位期間, 解決臧霸事後,
青徐兗三州平時不設都督, 皆以刺史治理與管理州軍事.

青州繼任的是後來251年在壽春造反的王淩為刺史,
王淩早年在諸州擔任刺史, 著重於州內政, 青州刺史之前出任兗州刺史,
之後在滿寵代揚州都督時期, 轉為揚州都督 (請參考鎮東篇).

兗州在王淩改任青州刺史後, 由王淩的同鄉太原王氏,
後來在明帝時期受王朗與司馬懿舉薦的王昶繼任刺史,
直到少帝曹芳正始初年轉任徐州刺史後, 再升為荊豫都督.

曹魏首任的徐州刺史是曹操時代出任泰山太守治理與征討, 名鎮青徐一帶的呂虔,
呂虔任內徵請後世以24孝之一有名的王祥為別駕,
治理徐州民政並且討平零星亂事, 讓王祥的名聲受朝廷重視,
之後王祥受舉為茂才, 以縣令獲中央徵召出任大司農,
在呂虔去世後才有繼任的徐州刺史, 已是明帝曹叡在位的時代了.

227年~239年(明帝曹叡在位時期)
青州
王淩: 青州刺史 (黃初年間~229年前後) →揚州刺史
程喜: 青州刺史 (太和年間~239) →都督河北
田豫: 殄夷將軍, ??太守, 都督青州諸軍事 (236~239年, 臨時職)

徐州
呂虔: 徐州刺史, 威虜將軍 (220~??年, 明帝朝初期仍在任)
桓範: 征虜將軍, 東中郎將, 都督青徐諸軍事 (230年代) →兗州刺史
鄭岐: 徐州刺史 (230年代初~正始年初?)

兗州
王昶: 兗州刺史 (黃初年間~正始年初), 揚烈將軍 (228年加封)

青州在王淩轉任揚州刺史後, 由程喜繼任,
程喜在曹芳時期出任河北都督, 而他在青州刺史任內的事蹟,
就是參了臨時以太守職出任青州都督的田豫一筆,
因此田豫雖應司馬懿都督中外諸軍要求參與征討公孫淵,
由青州出發以海上包圍建功, 但又因為程喜不爽田豫下讒言之故,
這場戰役的功勞完全沒算到田豫一筆.

而這份名單裡面除了田豫以外, 最特殊的就是後來正始政變中,
因投奔曹爽而喻為"智囊往矣"大司農桓範.

桓範在230年代出任青徐都督, 但因為和刺史鄭岐搶房子不和,
桓範本想要以假節權辦了鄭岐, 後來鄭岐反參桓範一筆,
因此遭到左遷, 轉為兗州刺史, 直到曹爽主政後召回中央擔任大司農.

另外在清朝學者萬斯同撰的魏方鎮年表中,
會看到230年的青徐都督是夏侯楙, 但在魏略中,
只有看到夏侯楙最後的將軍位是鎮東將軍, 論將軍位是滿吻合的 (臧霸例),
可能有什麼關聯性, 因此在清朝時有夏侯楙出任青徐都督的文獻.


再來是盧弼的三國志集解中, 在曹真傳的部份,
將參了桓範一筆的鄭岐, 說明與220年本來要出任涼州刺史的鄒岐是同一人.


239年~249年(曹芳即位~正始政變前)
青州
胡質: 征東將軍, 都督青徐諸軍事 (正始年初~250年任內卒)

徐州
鄭岐: 徐州刺史 (230年代初~正始年初?)
王昶: 徐州刺史, 揚烈將軍 (正始年初~正始年間) →征南將軍, 都督荊豫諸軍事
胡質: 征東將軍, 都督青徐諸軍事 (正始年初~250年任內卒)

兗州
王昶: 兗州刺史, 揚烈將軍 (黃初年間~正始年初) →徐州刺史
桓範: 兗州刺史 (正始年初~正始年間) →大司農
令狐愚: 兗州刺史 (正始年間~249年11月任內卒)

曹芳即位後, 青州部份沒有刺史的記錄留於後世,
青徐都督則是分別在237年與241年抗吳有功的荊州刺史胡質升任.

王昶在曹芳即位後, 自兗州刺史轉任徐州刺史後, 再升任為荊豫都督,
雖然後來曹爽意圖矮化這位老歷練的都督,
但也同時收其子(未來的滅吳六都督之一)王渾與姪兒王沈為幕僚,
也就是說曹爽應該是想要弱化王昶權限以淡化司馬懿的色彩,
但是也同時收太原王氏的後起之秀準備加以培養.

兗州在桓範召回中央後, 改由王淩的外甥, 曹爽的府長史令狐愚接任刺史,
這位刺史雖在249年冬去世, 但因為曾參與舅父王淩謀畫廢帝的活動,
被司馬懿下令開棺曝屍, 但也因此造就了兗州出身的晉初名將馬隆成名的契機.

249年~255年(正始政變後~司馬師去世)
青州 & 徐州
胡質: 征東將軍, 都督青徐諸軍事 (正始年初~250年任內卒)
胡遵: 征東將軍, 都督青徐諸軍事 (250~256年任內卒)
石苞: 徐州刺史 (正始年間~253年) →奮武將軍, 監青州諸軍事 (255年~259年)

兗州
令狐愚: 兗州刺史 (正始年間~249年11月任內卒)
黃華: 兗州刺史 (250年~253年前後)
李翼: 兗州刺史 (253年前後~254年)
鄧艾: 兗州刺史, 振威將軍 (254年~255年) →長水校尉, 行安西將軍

青徐都督在胡質死後, 由胡遵繼任,
胡遵在252年三路伐吳時受揚州都督諸葛誕節度,
之後在毌丘儉叛亂時, 受命督徐州諸軍建立毌丘儉包圍網;
石苞則是在正始政變中助司馬師起兵之功, 出任徐州刺史,
接著在毌丘儉之亂中奉命代督監青州諸軍,
在亂後胡遵去世, 因此石苞代都督青州很長一段時間, 到了259年升任正式的揚州都督.

兗州在令狐愚死後由黃華接任, 王淩事情敗露就是因為將事情託負黃華,
黃華等兗州命官與時任揚州刺史的諸葛誕再向司馬懿告密,
之後黃華不知道任期到多久, 直到253年的李豐夏侯玄案,
可以知道當時的兗州刺史已經是李豐的弟弟李翼, 受李豐案牽連而死.

接著下一任的兗州刺史就是未來的曹魏名將鄧艾,
在此時初接刺史後, 在255年毌丘儉之亂中, 成為第一線的包圍陣建功後,
徵為中央禁軍中五校之一的長水校尉, 行安西將軍職,
之後就去補西線大破的問題, 到256年司馬昭特設隴西都督, 由鄧艾升任.

256年~265年(司馬昭執政時期~魏滅)
青州
石苞: 奮武將軍, 監青州諸軍事, 加鎮東將軍 (255年~259年) →都督揚州
鍾毓: 後將軍, 青州刺史 (258~259年) →都督徐州諸軍事 (259~261年)
宋鈞: 監青州諸軍事 (259~261年?)
魯芝: 振武將軍, 監青州諸軍事, 青州刺史, 加平東將軍 (261~265年)

徐州
鍾毓: 後將軍, 都督徐州諸軍事 (259~261年) →都督荊州
胡威: 徐州刺史 (264~265年)
衛瓘: 鎮東將軍, 都督徐州諸軍事 (264~265年)

兗州
州泰: 兗州刺史 (256~258年) →征東將軍, 領豫州刺史, 都督江南諸軍事
司馬伷: 右將軍, 監兗州諸軍事 (259~260年前後) →兗州刺史, 征慮將軍 (260~265年)

這邊主要看的應該是257年諸葛誕之亂以後的配置,
可能因為東線多叛之故, 就連本來不常設都督的青徐兗三州,
青徐都督分立, 沒有兩州都督的存在, 也在259年特設兗州都督,
這樣的情況也直接造成了西晉每個州都有州都督,
司馬諸王更是兼兩三州都督諸軍事的情況.

青州由代都督石苞管理, 接著是晉書文帝紀中提到, 生平不詳的宋鈞,
之後就是重獲司馬氏重用榮退的魯芝.

徐州由鍾會的哥哥鍾毓自青州刺史轉任徐州都督,
接著鍾毓在王基死後轉任荊州都督, 再來的徐州都督就是參與滅蜀的衛瓘,
有記錄的刺史則是胡質的嗣子胡威, 胡威到了晉初也成為青州代都督.

兗州的部份是司馬懿提拔的宿將州泰出任刺史, 之後出任豫州刺史兼江南都督,
而兗州也開始特設都督, 還是司馬昭的異母弟司馬伷出任,
是繼司馬望256年出任雍涼都督後, 應是第二位司馬氏州都督.

創作回應

Axis Mantha
看到紅字我想改成臧霸和他愉快夥伴們的冒險在洞口之戰後就終結了XD
2012-09-10 21:27:21
原來我是漆原派啊
這個有梗. :3
2012-09-11 16:29:21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