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三國歷史】曹魏的鎮北陣容

原來我是漆原派啊 | 2012-09-04 21:47:09 | 巴幣 14 | 人氣 1309


曹魏建國初期, 重新將并州, 幽州分於冀州之外,
因此曹魏的鎮北防線主要是以幽州與并州為第一線,
冀州魏郡的鄴城因為是曹魏的太廟所在兼五都之一, 所以應算特別視之,
就算是河北都督, 屯駐地也在較為偏北的薊縣,
而在曹魏的記錄上, 冀州刺史或冀州牧的出現倒是出奇地少.

所以鎮北方面, 會分河北都督, 冀幽并三州相關人物來列舉.

220年~226年(文帝曹丕在位時期)
河北都督
吳質: 北中郎將, 都督幽并諸軍事→振威將軍, 督河北諸軍事 (220~230年)

幽州
崔林: 幽州刺史 (220~222年) →河間太守
田豫: 護烏丸校尉, 兼任護鮮卑校尉 (220~229年)
牽招: 護鮮卑校尉 (220~222年) →右中郎將, 雁門太守
解儁: 護鮮卑校尉 (220~??年)
王雄: 幽州刺史 (黃初年間~235年前後)

并州
梁習: 并州刺史 (220~229年)

身為曹丕四友兼東宮之爭的智囊吳質, 在曹丕登基後就成為第一任的河北都督,
相較於其他都督而言, 算是涼缺, 甚至是比曹魏初建時期的青徐都督還要涼,
小心眼的吳質還在任職其間把幽州刺史崔林給鬥到貶官為太守.

而這時曹魏鎮北方面, 主要是對應烏丸與鮮卑, 真正在做事的是田豫等人,
田豫等人的主要政策是將異民族的居住區分散,
並且加以分化, 協助親魏立場的部族攻打反魏立場者,
避免有一位強勢的領導人出來對抗曹魏北境.

這時的烏丸並沒有特別強勢的領導, 主要問題在鮮卑,
這時幽并一帶的鮮卑主要分成兩個力量, 一個是鮮卑王步度根, 一個是附義王軻比能,
因軻比能曾殺了步度根的哥哥兼監護人扶羅韓, 還奪了扶羅韓之子泄歸泥所部,
因此兩人基本上是彼此仇視的態度, 但軻比能重用泄歸泥.

田豫的政策下, 漸漸將步度根的勢力以及軻比能鄰近的素利的部族拉進親魏方向,
軻比能處處遭田豫阻礙, 自224年開始明確而變成反魏立場,
步度根更勸回泄歸泥, 後來率眾移居并州的太原與雁門等地.

軻比能在這段時間舉兵大概事蹟如下:

222年與224年攻打素利所部, 田豫率軍抵擋.

225年并州刺史梁習大破軻比能.

但軻比能似乎是當代最具領袖氣質的鮮卑首領, 其部眾是最具戰鬥力的.

227年~239年(明帝曹叡在位時期)
河北都督 & 冀州
吳質: 北中郎將, 都督幽并諸軍事→振威將軍, 督河北諸軍事 (220~230年) →侍中
呂昭: 鎮北將軍, 領冀州刺史, 都督河北諸軍事 (230年以後)

幽州
田豫: 護烏丸校尉, 兼任護鮮卑校尉 (220~229年)
王雄: 幽州刺史 (黃初年間~235年前後), 自稱校尉 (230年開始宣稱)
毌丘儉: 幽州刺史, 領度遼將軍, 護烏丸校尉 (236年前後~正始年間)
司馬懿: 太尉, 都督諸軍事 (238~239年)

并州
梁習: 并州刺史 (220~229年) →大司農
畢軌: 并州刺史 (230~正始初年) →中護軍
秦朗: 驍騎將軍, 都督中軍 (235年)

吳質回到中央耍嘴皮後, 繼任的河北都督呂昭因身負冀州刺史職,
故在明帝朝時, 河北都督的管轄權擴增為幽冀并三州,
不過呂昭依舊沒啥軍事記錄可言, 只有桓範不齒出任於其下的記錄在.

基本上對東夷方面還是田豫主導, 但在228年時田豫在軻比能手上吃了點虧,
協助主持事務的牽招也在228年去世, 因此似乎田豫在主持事務上是勢單力薄,
在229年或230年之間, 遭幽州刺史王雄所謗, 轉為汝南太守.

王雄趕走田豫後, 對異族宣稱繼任校尉, 採取安撫策略, 不行分化,
其間軻比能也隨時入貢, 似乎是變乖了?

但軻比能在231年響應諸葛亮第四次北伐, 233年也開始與世仇步度根交好,
意圖統合鮮卑, 並且將步度根所部拉離太原與雁門,
當時的并州刺史畢軌出兵追擊軻比能, 但局勢不利.

明帝在233年派驍騎將軍秦朗助畢軌擊退軻比能,
步度根的部下戴胡阿狼泥與泄歸泥降魏, 居住并州依舊,
步度根遭到軻比能所殺, 曹魏改封泄歸泥為歸義王.

如此不安份的軻比能, 在235年被王雄派去的刺客韓龍所殺,
之後的幽州刺史就換成毌丘儉, 也同時正式掛上護烏丸校尉的兼職,
並且開始針對的是自命燕王, 私通孫權的公孫淵.
(雖然以遼東公孫家的角度來看, 本來就沒降過魏, 特別是像公孫淵等激進派)

毌丘儉起初237年聯合高句麗與烏丸等東夷攻打公孫淵不利,
後來司馬懿奉明帝命令率中軍與河北諸軍支援, 終於血洗遼東.

239年~249年(少帝曹芳即位至正始政變前)
河北都督
程喜: 征北將軍, 都督河北幽并諸軍事 (正始初年~249年前後)

冀州
孫禮: 冀州牧 (正始年間)
裴徽: 冀州刺史 (正始年間~250年代?)

幽州
毌丘儉: 幽州刺史, 領度遼將軍, 護烏丸校尉 (236年前後~正始年間)
杜恕: 幽州刺史, 建威將軍, 護烏丸校尉 (正始年間~249年)

并州
畢軌: 并州刺史 (230~正始初年) →中護軍
田豫: 并州刺史, 振威將軍, 護匈奴中郎將 (正始初年~正始年間)
陳泰: 并州刺史, 振威將軍, 護匈奴中郎將 (正始年間~248或249年) →尚書
孫禮: 并州刺史, 振威將軍, 護匈奴中郎將 (249年前後~250年)

河北都督換上了程喜, 不過依舊好像沒啥事一樣,
只是搞了毌丘儉之後的幽州刺史杜恕, 謗之除官為庶人,
杜恕之子杜預後來成為魏末晉初的大將之一.

在少帝曹芳前期基本上鎮北方面的大事也就毌丘儉平定高句麗一事,
239年司馬懿平定遼東後, 毌丘儉以州刺史身份建設公孫氏故地, 與高句麗開始有紛爭,
242年毌丘儉鎮壓高句麗, 244年毌丘儉打跑東川王平亂,
這段時間也剛好是邪馬台國藉幽州通路向魏明帝與魏少帝進貢的時期.

冀州部份有記錄的是州牧孫禮與州刺史裴徽, 孫禮依舊是因為得罪曹爽不斷外派,
出任冀州牧的時期為了縣界又與曹爽槓上, 之後又改任并州刺史;
裴徽是前面鎮南篇有提及的荊州刺史, 最後出任大司農裴潛的弟弟, 晉初重臣裴休的叔父.

不過裴徽除了曾經請管輅算命時,
有提及論到當時尚書台的台中三狗何晏等人以外,
就是以俊秀之才著稱的記錄而已,
他的後代就很有名了, 替三國志引註的裴松之是其六世孫.

并州刺史的部份, 自畢軌應曹爽徵召入朝成為曹爽派閥重要人物以後,
就是曾先後被王雄, 程喜讒言所謗, 難以升遷的田豫出任刺史,
之後是陳泰有了出鎮經驗, 再來又是得曹爽厭的孫禮出任,
孫禮外鎮的經歷要到曹爽失勢以後才中止;
這時因為鮮卑與匈奴基本上是恭順於魏的,
并州刺史的任務就是安撫這些居住在胡漢混居區的外族.

249年~265年(正始政變後至魏滅)
河北都督
程喜: 征北將軍, 都督河北幽并諸軍事 (正始初年~249年前後)
陳本: 鎮北將軍, 都督河北諸軍事 (250~252年, 任內卒)
劉靖: 鎮北將軍, 都督河北諸軍事 (252~254年, 任內卒)
許允: 鎮北將軍, 都督河北諸軍事 (254年, 未到任)
何曾: 征北將軍, 都督河北諸軍事 (254~264年) →司徒
王乂: 平北將軍, 都督河北諸軍事 (264~265年)

冀州
裴徽: 冀州刺史 (正始年間~250年代?)

幽州
孫歷: 幽州刺史 (魏末晉初)

并州
孫禮: 并州刺史, 振威將軍, 護匈奴中郎將 (249年前後~250年) →司隸校尉
魯芝: 并州刺史, 振威將軍, 護匈奴中郎將 (250年以後~253年) →大鴻臚

這段時間除了河北都督有相續的記錄以外, 幽冀并三州刺史皆屬零星記錄,
討好明帝的讒謗都督程喜, 在正始政變之後就沒有記錄了, 換上了陳本, 劉靖後,
接著在李豐夏侯玄案中亦被辦理而死的許允原本預定出鎮, 未到任就遭刑死.

接著上任的就是親司馬懿 (或是反曹爽), 與司馬懿告老還家同時辭官的何曾,
何曾直到254年召回中央出任司徒, 換上的是竹林七賢王戎的叔父王乂.

鎮北三州刺史中, 基本上要提及的是魯芝,
他受郭淮舉薦, 王朗重用, 出任尚書郎, 後來在曹真, 司馬懿鎮西出任參軍事,
正始年初出任曹爽的司馬, 雖在正始政變時支持曹爽,
後來要連坐受罪時為司馬懿所救, 一度外放并州接替孫禮, 後來又召回中央,
255年接替王基出任荊州刺史, 在諸葛誕之亂中建立軍功, 轉任青州都督.

他的出身與故鄉與姜維相仿, 早年因郭汜作亂而家道中落,
但真的就是有長官賞識的官運, 後來在晉初以光祿大夫的榮譽職榮退.

創作回應

PC011630
以曹魏的立場來看,他根本也是被【曹魏包圍網】給圍著打嘛,四面皆敵,似乎也能理解為何魏國沒辨法直取蜀國或東吳了,真的是備分多力啊!
2012-09-04 22:55:12
原來我是漆原派啊
這點蜀吳也是差不多.

蜀的都督區也不是一致對魏, 也有巴東都督對吳, 還有庲降都督鎮南中,
對魏也是分漢中督為大, 次為關中督(通常防陽安關),
再來就是分佈在漢中外圍,與汶山,武都,陰平等郡治與關口的小都督們.

吳則是在長江延岸有佈軍屯區, 軍屯區會有都督,
重要城池也會有鎮將, 例如江陵, 武昌, 濡須... 等等,
更別說國內的太守們還要防山越, 打通與交州的聯絡也要維持兵力...等.

只能說曹魏國土大, 臨近的勢力多, 防線也廣,
自然分鎮也是三國之中最有制度的.
2012-09-05 10:46:56
紅染憐華
小生的想法則是,他雖然因其領土遼闊,而四面受敵,
但是,他的敵人無法直接進行連繫,在攻勢上難以統合並進,
只要中央沒有陷入長時間的動盪狀況,
曹魏還是有著內線優勢,腹地也夠廣大,
人口基數更遠勝漢、吳、燕、鮮卑、烏丸。
2012-09-04 23:17:17
原來我是漆原派啊
曹魏國防最弱的時刻大概就是諸葛亮第三到第五次北伐(229~235)那時了,
曹休與曹真甫亡, 司馬懿臨時受命鎮西, 滿寵代為鎮東,
同時軻比能威脅雖然相對較小, 但仍在北方不安份.

而曹叡基本上比較重視東線, 還親上後援, 但這時就放著荊州空了,
鎮南的佈局是少見的一片空白, 沒有都督就算了, 連刺史是誰都不知道了.
2012-09-05 10:59:38
Axis Mantha
公孫淵真是人才斬了吳使又跟曹魏對立
這就叫做背水一戰嗎?(摩亞調)
2012-09-05 10:12:32
原來我是漆原派啊
左右逢源逢到魏明帝這條大鯊魚派了司馬懿來了.
2012-09-05 10:47:52
勳.V.不列顛尼亞
好像是田豫防的策略比較好,但王雄更狠,直接按殺掉。
2012-09-07 04:04:39
原來我是漆原派啊
我真的要腦補的話,會覺得王雄算是有惱羞到. XD
(設計對白)"這軻比能在我面前裝乖孫子,居然搞到要皇上派中軍討伐他!!"
2012-09-11 16:26:26
純潔傑
不好意思先前有在三國志版一樣的文章中留言想跟您請教一個問題,不過您好像沒有看到,不知道能不能麻煩一下^^吳質會當高官應該是當初跟曹丕的友好關係對吧?看起來也沒什麼作為?到明帝朝的時候為什麼還能得勢?是因為他是那種專拍馬屁討好明帝的嗎? 感謝
2012-11-02 20:21:57
原來我是漆原派啊
明帝應該是看在他是老爸腹心的面子上吧?
不然吳質去世後明帝核定的諡號"醜侯",
不也證明了在明帝眼中吳質也不算個啥嗎?
2012-11-05 09:18:48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