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日本無形文化遺產『博多祇園山笠』

陸坡 | 2022-07-15 16:14:33 | 巴幣 1286 | 人氣 821

從滅瘟到商貿流派,博多的山笠文化之最

隨著病疫共存逐漸成為世界趨勢,日本今年7月迎來許多大事,如前日本首相安倍的辭世、7月參議院選舉,而在日本傳統祭典的7月大事則是已擁有760多年的福岡傳統祭典-博多祇園山笠。

日本有大大小小的祭典,而「博多祗園山笠」則是日本重要的非物質民俗文化祭典之一,以神道教儀式為主在每年7月初維持15天的儀式活動,每年活動時間表雖然有所不同,但都還是會跑完全程。




「博多祗園山笠」究竟是什麼祭典呢?

博多祗園山笠這傳統的起源有許多,根據博多當地找尋到的古書說法是:日本鎌倉時代.仁治2年(1241)間,博多爆發了群聚流行病,當時承天寺被尊稱為國師的住持和尚円爾,請市民架起祭祀餓鬼高聳的山台架,並灑上祈禱水淨化整個城鎮,祈求瘟疫退散,這樣的說法。

不過關於這個論述在細節也有些不同,例如:山台究竟是人扛轎子還是有輪子的山車,而祭典中撒出的水究竟是祈禱或是幫當時居民消暑續力的動力水,都有人提出來。




而在博多祗園山笠祭典中實行的地方組織-『流』,起源要追溯到天正15年(1587),豊臣秀吉時代「太閣町分支」。當時戰國時代,豊臣秀吉與島津義久兩者交戰,想奪取博多的貿易權,而導致城鎮變成一片火海。最後由豊臣秀吉獲得勝利,並重建荒土的博多。

當時太閣町分支重新界定良好的商業貿易方向,讓博多重新熱絡和讓四通八達的商人可以川流不息的在此處展開商業行為。因貿易幹到東臨三笠川,西臨博多川,並且東西南北都有各有大大小小條支線,故稱為『流』。





故這些商流演變至今成為博多祇園山笠各個不同的單位,目前有:千代流、恵比須流、土居流、大黒流、東流、中洲流、西流,七個組織。有些組織可以從祭典穿著中的小變化來分辨。而這些流派也會有「追山」的活動。

「追山」習俗一說是在江戶時代貞享4年(1687),過去基本上都是排好隊大家一起遊行祭祀,但這一年恵比須流的人趁土居流的人在東長寺休息時,突然超車的事件,兩個派系的人突然競爭起來成了一項有趣的比賽,也讓現今博多祗園山笠有了「追山」的競爭習俗。




關於祭典的主角-博多「山笠」

「山笠」是指用六根轎棍扛起人形的祭具,相傳博多祇園山笠是起源,關於山笠的成型其實很考驗博多人形師的技術,畢竟要建造十四座高達數十公尺高、華麗絢爛的「山笠」其重量跟動向安排都是很重要的。

這種漂亮的祭壇又稱為「飾山笠」,因為龐大最主要的講求是「輕」所以多以紙張、竹子和布料來製作,需要相當老練的技術。但目前博多人形師也面臨到傳統工藝老齡化的問題,如何培養年輕一輩接班人成了重要課題。

雖然山笠給人很日本傳統文化的意向,但近年來隨著時代與贊助商的多元也有很多有趣且頗具特色的山笠,如:商店街造型、棒球隊造型、甚至卡通人物造型的山笠等等,都別具特色也試著拉攏年輕人跟讓傳統活動受到關注。




不能隨便,嚴肅傳統的「山笠台」

與華麗受人喜愛的飾山笠不同,山笠台是一種日本傳統祭典的神轎儀式必須有的東西,它製作中不能使用一根釘子,只能用繩子和木頭收緊,一個山笠台將要耗費 30 個人的體力去抬轎才能抬起,並且在製作的前置作業相當嚴格。

博多祇園山笠舉辦前的六月,山笠台轎子跟六根主幹棍子,必須用櫛田神社附近浜宮的海水清洗,並由神官祈福,祈福內容主要是跟祭典和神轎人員的安全有關,過後才可以開始進行製作,這個部分主要會由當地的年輕人來進行。

「山笠台」雖然笨重,但現代製作中通常會考慮安全性,所以增加了很多緩衝跟讓參與的民眾較好抬起的設置,盡量讓活動順利進行。另外小朋友雖然也可以參加但多半是推「山車」有輪子的山笠,比較不會讓年紀小的他們扛山笠台。





服裝不要錯!關於「長法被;水法被」

如果有機會參加博多祗園山笠祭典的話,千萬不要為了融入穿上當地山笠的制服,因為只有參加山笠活動和相關人員才可以穿。而山笠祭典服裝最引人注意的就是潑水以後若隱若現的身軀和貼緊身體的樣貌,但其實祭典當中有兩種不同場合穿著的服飾:




水法被
參與動態活動的服裝,每個組織上衣都會有不同的文字設計來區別。博多祗園山笠的丁字褲會繫上粗壯的草繩,主要是為了抬轎使用,也成為博多祗園山笠的特色之一,其中因為大家都穿著一樣所以繞在頭上稱為八卷(手巾)的顏色和樣是是分辨職位階級的方式,是全手工製作的。另外腳底踏的是跟運動鞋一樣材質防滑的膠鞋

長法被
一般來說是水法被外面批上長大衣,並換成較為靜態活動的服裝,也是山笠祭典的正式服裝,在參加祭典外婚喪喜慶等正式場合也可以穿戴,但平常時間不行。與水法被不同,腳踏木屐、穿上白褲,上衣被稱為「久留米絣」儀礼服,並且綁在頭上的八卷要拿下來,一般在祭祀的場合比較常見的山笠服飾。




不管是長法被;水法被,服裝上顏色和設計很重要,因為這是在博多祗園山笠終能快速分辨他人職位和所屬單位的方法,就連抬山笠台、推山車時,都會在披上管理手巾來分辨是抬轎人員、指揮人員、還是交通人員。所以參加之餘可以稍稍注意一下每個人的顏色和服裝,不要只去看肉。




博多祗園山笠的禁忌、NG事項

傳統宗教習俗必定也幾個禁忌和禁止事項,有些只是過去的傳統但現在已經被廢除,但有些禁忌仍然一直存在,在參加祭典時要注意不要踩到別人國家祭典的地雷,或是冒犯而不自知。

女性禁止參加
以前博多祗園山笠是完全禁止女性參加,認為女性是不潔之人。就連參與活動的男生在祭典開始到結束之前都要先淨化並且不能與女性接觸。但這項規矩被現代官方覺得是對女性歧視的守舊條例,在2003年給廢除,所以現在女性也能參加活動一起扛轎

不能吃小黃瓜
這是博多祗園山笠最著名的禁忌「山笠時期不可以吃小黃瓜」。而其原因也很有趣,是因為小黃瓜的切面跟木瓜花類似,這也是山笠神祗園神的神紋,所以不可以冒犯吃下神紋,所以吃小黃瓜禁止。所以在這個時間點博多的商家與學校的料理都不會有小黃瓜。

製作玩偶的禁忌
這也是一個奇談,傳聞在觀文二年(1662)時有人偶師製作了「武田信玄」。觀文二年(1662年),在展示武田信玄的人偶時,山笠倒塌,並且家裡發生火災,此後山笠上面擺放武田信玄就是一個禁忌。然後在巨峰8年(1723),有因為製作龍神或水神導致下大雨讓山笠倒塌的紀錄,所以也盡量避免製作。此外也有很多製作禁忌是人偶師才知道的。





博多祗園山笠的活動內容
博多祗園山笠會在每年7月1日至15日舉行。幾乎每天都會舉行多次神道儀式。一般大眾多半會去看壯觀華麗的「飾山笠」,白天到晚上都開放給大眾自由拍照,一直到活動結束都可以參觀。

7月1日到9日會讓各學校與單位的學生一起,參與海邊撈鹽水帶去神社祈福的活動,是很多爸爸媽媽跟小孩全家一起同樂的活動。晚上大家會一邊提著燈籠喊著「オッショイ!」前往神社裡頭。

然後在7月10日以後才會看到抬轎各種動態活動,也是「追山」的開端和各派系比賽的開始,會一直持續到14日,在早晨、下午、晚上、凌晨不間斷不同時間點,都會有許多抬轎活動,也是博多祗園山笠炒熱氣氛的時候。比較不能錯過的是「群山秀」會有各式各樣不同裝飾的轎子一起經過市區遊行,場面非常壯觀。




最後一天是重頭戲會從凌晨一直到天亮,且所有流派系的人都會一起參與,也是最多觀光與地方人士聚集的時間點,也是最終比賽的會場,上面會有大會紀錄每個流派的時間點,並在會後現場拆除山笠,聽說得到山笠的裝飾物會有保佑。同時大家也開始清掃長達兩個禮拜的市容,替傳統活動做一個完美的結束。


在疫情過後,如果想要體驗一次日本民俗風情又不知道如何著手的話,博多祗園山笠是一個滿不錯的選擇,因為配合市容所有的商家和博多城鎮都會推出很多相關的商品與活動優惠來吸引觀光客人潮,也算是一個好看又好玩的日本民俗活動。






更多動漫畫電影書籍資訊請參照個人網站
可以點選網站內廣告給予作者小小的支持
利用LikeCoin點讚贊助讓創作者繼續寫作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starbrar
屁屁好多
2022-07-15 21:01:33
塔那斯特
問了福岡出身的女友得到的答案是以前都是扛那個超高的,後來才變成裝飾的形式
2022-07-15 21:22:10
做人不果斷
應該說是分成兩種,要扛的追い山笠跟裝飾的飾り山笠
2022-07-16 02:38:38
薩根
上次去福岡是4年前,剛好有碰到山笠祭!
的確有分擺飾用的山笠跟扛轎的山笠,擺飾山笠在車站、某些路旁都有,印象有快20個
我們去的時候看到預演,就一大堆美尻在那邊XD
正式的追山是在清晨,我跟另一位同學還頂著睡眼跑去看(還好就住在中洲川端那邊)
不過後來才知道在他們通行的路會臨時被封起來,等過去才打開。我跟同學原本要過馬路,剛好被擋住,只好在那邊等,剛好是觀賞的第一排,結果被原本在那邊等待的日本人碎念……
不過是個滿特別的體驗
2022-07-16 11:34:01
香瓜
2022-07-16 21:51:07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