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個人思考─研究型教育與基礎型教育的基本改法

雙面幣 | 2021-03-17 22:15:35 | 巴幣 0 | 人氣 103

老實說我的靈感應該算是枯竭了吧!
我打算把思考記錄裡面的文章寫到100篇之後,就要不定期斷更,
我覺得我帶給你們的世界觀已經足夠,
政治我也寫了、
人際關係我也寫了、
社會我也寫了

阿對了,要互助的人還是要確定一下對方是不是值得互助,
畢竟我跟我家人已經不用再確認這種事情,
再來就是情報的交換,有的人給全部,有的人只給一點點,
這個看自己跟對方的取捨啦!沒有一定的答案,就是要溝通阿,兄弟!

那今天的主題算是想把
「研究型教育跟基礎型教育之間的差距縮小一點」
那有在看我文章的人都知道
基礎型教育是國小、國中、高中,
那研究型教育則是大學、碩士、博士

讀過大學才知道大學的知識跟高中的知識其實有差距,
我敢說高中的知識用在大學上只有皮毛,
你們不要認為教育系統的知識可以是一直線累積,
只有語言類的知識可以累積以外,
其他是要看你選的科系來延續高中知識的皮毛,
而且這皮毛也不是全面的喔!也是會看方面的,
像數學的微積分:
高中,呵呵
大學,哭哭

為何哭?因為難啊!被當啊!
減少差距最基本的做法就是提早進入研究型教育的領域,
那麼應該怎麼做?
我個人得到的靈感是把高中跟高職廢掉,
把高中的時間加在大學上,
把高職的時間加在科大上,
這樣一個學生接受整體(無論基礎或研究)教育的時間長度不變,
又能夠兼具平衡

自己拿計算機算一下
國小+國中+高中=12年
大學+碩士 =6 年
這是分基礎型跟研究型的未改善情況,
改善過後的情況就變成,
國小+國中 = 9年
大學+碩士=  9年

傻子都知道
12-6=6、
9-9=0
而6又大於0,
就是因為台灣花太多心力在基礎型教育身上,
導致我們大學教了那麼一點東西,然後我們就出來開始找工作啦!

當然啦!這解法可能會引起家長的反彈,認為太早讀大學不太好,
這個....我是不太想說服啦!
我跟各位說,反正現在人資只會看你大學讀哪、碩士讀哪,
難道還會看高中讀哪嗎?
他們只會看結果啊!

提早進入大學可以早點進入那種自由的氛圍,
至於秩序嘛.....這個牽扯蠻多因素的,有家長、環境、基礎型教育的薰陶等,
如果說提早進入大學這個方向可以篩選出無法認清秩序的蠢蛋的話,
那還是提早篩好了!

好啦!廢文就到這邊結束啦!

創作回應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