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本來沒打算整理的,可是昨晚看到一些言論,突然覺得還是很想出來說說我的想法。
以下是我自己為了演講特別準備的逐字稿,雖然跟實際演說內容只有八成像,但重點都有提到了。至於長期追我小屋的巴友、跟我討論寫作的朋友,其實這些內容都是我的老話重談,只是趁著演講再整理一遍而已。
然後,文長,請慎入。
實在懶得看的話,可以直接聽我這句結論就好:「不要怕學習、不要怕挫折、不要怕變化。小說就是要靠練習與閱讀來進步,不要看了工具書就覺得自己會寫作了,時間與歷練,這個才是能讓自己進步的最快辦法。然後,創作不該只有一種方式與聲音。所以我的做法參考就好。」
以下,逐字稿。
首先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是五專畢業後就一直工作至今的現役護理師,從國中開始同人寫作,之後就幾乎沒斷過寫作,得獎經歷的話並不多,除了青衿文學獎是五專時得獎,再來就是角川輕小說大賞了。關於投稿與得獎的過程,這邊我後面會再提到。
啊然後這是我人生第一場演說,所以我很緊張,寫了一份講稿,這樣比較不會忘記自己要說什麼。所以如果大家看我一直低頭的話,不好意思XDD
好,再來呢,應該滿多人都知道我是網路創作者,好,我在十年前創作時就是在網路上創作,一開始寫文是為了跟親友互動,所以沒有所謂閉門埋頭創作的階段。你們聽過YAHOO奇摩家族嗎?當時很流行的小型交流空間,現在應該都沒聽過了吧。總之就是這樣,當時寫文只是為了跟親友互動、玩同人,沒想到後來就越來越習慣把自己的創作跟別人分享,所以變成不放在網路上反而不對勁。
不過我認識一個朋友,他就是花了很多年的時間只寫給自己看,就這樣寫完了一本又一本,然後直接拿去投稿;所以每個人的情況與環境都不一樣,我會放在網路上純粹是習慣問題。
所以我為什麼會創作?
因為我覺得創作是人的本能。
從以前到現在,藝術是無所不在的;創作是與我們生活習習相關的一環,而且能夠相互影響,你所創造出來的東西、以及你接受到的創作,這些都會改變你的生活。
所以我覺得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創作魂,只是形式不大一樣罷了。至於我的話,對我來說,創作是紓發,甚至可以說是思想的宣洩。
這個結論,是我花了很多年之後才摸索清楚的事情,因為當我一但正式投入創作,甚至以創作為志業的時候,要考慮的事情突然就變得很多了──例如我想要靠創作賺錢嗎?想要靠創作大紅大紫嗎?還是只是想把自己的價值觀呈現出來?其實在創作的過程中,很多人都會容易因此迷失,甚至繞了很多路都無法決定自己的方向,這段期間會面臨許多現實的壓力、經濟、想要紅起來的心態、甚至是從寫作中獲得自信等等──這些事情我都思考過。
而且我覺得這些問題,是大家一定會去思考的事情,在我們這個年紀,能夠完全不被外界影響,從一而終的寫作目標是很困難的;但這並不是壞事,有的時候你就是必須困惑過、煩腦過,才會真正摸索出自己想要的道路,才會因此成長嘛。
所以你們呢?你們覺得自己正在進行的創作是什麼?你們的目的是什麼?想要走到什麼樣的地步?我相信你們一定也會思考這些問題,這樣很好,保持懷疑的心態,你才會願意去探索。所以我們不用現在就馬上決定答案,就算你現在心裡已經有答案了,那個答案也很有可能在往後的時間改變。所以不用急,慢慢來,但是記得保持懷疑與思考。
好,那麼,創作的形式那麼多種,為什麼我最後會選擇寫作呢?
嗯,創作有很多種形式,有繪畫、有音樂、有編劇、有設計...等等,其實很多東西都可以跟創作結合,或是視為創作的一部分。但為什麼我會選擇用文字進行創作?嗯,這個部份我想有些人應該已經知道了,作家並不是我早期的志業,我小時候其實是夢想成為漫畫家的。感覺好像很多人都是這樣耶,你看啞鳴一開始也是想當漫畫家(笑)。但我努力了一段時間後,發現太難了,成本又很高(大笑),結果後來進入管樂團,就轉而想當音樂家。對啊沒錯,一直到上了五專之後,我還在思考如何轉行當音樂家,都沒想過專職寫作的事,哈哈哈。
我學了十幾年的鋼琴,也練了三年多的薩克斯風,本來真的打算去唸藝校,看是樂理系也好還是怎樣,然後一畢業讓老師引薦加入市立管樂團,本來都想好了喔,也跟老師說定了,結果因為沒錢,我們家沒錢,我媽跟我說我腦袋這麼笨,乾脆高中也別浪費時間考了,不如去唸護校比較有前途,我就去唸護校了。唉,所以說笨蛋也能當作家,還能當護士,你們當然也可以做任何事情啦,這故事很勵志對吧?對吧!XDD
好啦總之,我在國中時被租書店老闆推坑看言情小說,以前我只看漫畫,覺得娛樂小說什麼的不適合我,一點也沒有興趣,結果我們書店老闆也很聰明,他直接拿了一本內容很火辣很擦邊很害羞但是又不算是十八禁的宮廷奴婢小說給我看。我就掉坑了,徹底掉坑了。沒辦法,這對年輕人來說真的太刺激了哈哈哈XDDD!
結果就是因為這樣,我才注意起用文字創作的方式;在這之前我一直以為文字創作就是要非常文學性,我以前不看娛樂小說,也不看武俠,看的是像皇冠雜誌那種。所以我一直覺得小說是一個很嚴謹、很Hardcore、距離十分遙遠的東西,所以平常也不大想去碰;但是接觸言情小說之後,我才發現啊原來小說可以這麼白話、這麼平易近人啊。而且這種東西我好像也寫得出來啊(大笑),真的是有點自以為喔真的是。但也因為這樣,我就開始正式嘗試寫小說了。
開始寫小說之後,也會冒出一些「你寫小說啊?好厲害」、「哇你年紀輕輕寫得不錯唷」,我突然發現,創作這件事情,往往很輕鬆的就能得到人家的認同,其實我覺得這件事很可怕。你想想,你發了一篇文,有十個人說喜歡你、喜歡你的文章,但是在現實中你若是不創作,你有辦法讓別人輕易說出他欣賞你嗎?搞創作的人其實很容易被稱讚,我覺得正是因為這樣,大家很容易會對於藝術這條路有過高的期許,然後也會很容易失落,一沒得到回饋就天崩地裂,懷疑是不是被全世界討厭。
可是很有趣,藝術這種東西在台灣就是這樣,當興趣做,人家會眼睛一亮說你「好棒棒」,當專業做,人家就會跟你說「你乾脆別生活了」。有沒有?台灣人就是這點可愛喔(笑),好啦這個扯太遠,不講了。

那麼,我之後開始寫小說後,就幾乎都放在網路上了,完全沒有藏私喔,害我現在想拿墊檔作品來連載都沒辦法(笑)。
那我在我的BLOG上放什麼?
基本上什麼都放啦。人家不是說狡兔三窟嗎?我其實也很愛玩這個,我以前申請BLOG都會申請三個,一個用來寫日常、一個用來當宅宅、一個用來黑特XDD
像我畫面上那些,就是我宅宅用的BLOG,專門寫給玩遊戲的朋友看,寫的都是一些我們玩遊戲的日記,隨興的同人創作,還有自以為搞笑的圖片跟文章。
可是我當時的搞笑真的很電波又很自嗨,加上年紀小,沒有所謂經營的概念,所以這時候都只是玩票性質的東西。
但是長期弄下來有沒有用?
我只能說,還真的有用。
加上同人創作這種東西,很容易就能吸引到同好;我發現當我固定經營了兩三年,從RO到WOW,加上當時網路搜尋限制沒那麼多,很容易搜到網誌和自己架的網站,真的超好找,隨便找都找得到。所以其實很容易吸引一些素未謀面的追蹤者,可是,這個方式已經過時了,所以大家聽聽就好,畢竟現在你寫BLOG......拜託,誰理你啊?估狗不到的啦。大家都去論壇或社交網站混了,只有找食記跟翻譯歌詞的時候才會點進BLOG,然後直接訂閱RSS的啦。你只寫部落格然後擺著等大家來...啊誰理你呀XDDD,開店擺在旁邊等人進來,你還是得要打廣告啊,做招牌啊,有特色啊,總之就是要主動出擊。
雖然說經營的方式改變了,BLOG已經不是全部了,但面對的問題其實還是一樣的。
這些都是我在網路經營時遇到的一些問題。怎麼解決呢?
沒辦法,看開點。好啦,開玩笑的,應該。
與期待不符的回應,這個經常發生啊,覺得很棒的作品沒半點回饋、埋了一些覺得很有深度的梗可是沒人發現、回的都是「頭推頸推頭香次香」、「嗯嗯呵呵去洗澡」,這種你還不如不回的留言。
然後高人氣無回應?你想說好不容易有個東西可以引起大家注意了,也跑去張貼在各大論壇、放在能見度最高的地方,但就是沒有回應,觀注的人很高,可是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大家經常是看過就好,「朕已閱」,留言互動已經不是最優先的選項了。
然後拓展名聲有難度?誒當然有難度啊,你會的事情也會嘛,你能做的事情大家都能做,而且還能做更多。
再來,社交比寫作更重要?嗯,你會發現有些作家其實作品真的沒那麼好看耶,但他的小說就是很多點擊率,就是很多人回應。然後你就會不禁開始想,怎麼辦,果然我的青春戀愛喜劇搞錯了?沒人緣、不會社交、是不是就只能作死GG了?
其實不是這樣的,這些問題真正要解決的辦法其實很簡單,就是...看開點...呵呵,開玩笑的。應該。
我目前想到的只有幾個辦法:
第一個,先做好自己,不要只求別人回饋你。先不斷提升自己的品質,這是首要目標。
第二個,耐性。有些時候你只能等,而且,只要願意早點做,通常你都還是有本錢等的。
第三個,特色。有特色的部落格還是比較容易吸引人的,這是事實。例如日本搞笑blog主ARuFa、例如專門翻譯的好色龍、例如腦袋有洞的小鹿老師。怎麼樣,人家就是有洞,你有得洞嗎?
第四個,觀察。觀察流行、觀察他人喜好、觀察時事,這些都是可以幫助你和別人共鳴的方法。
最後一個是人際關係。網路已經漸漸成為人們第二個交流的世界,你不能否認我們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都用網路交流,所以,如果能在網路上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給別人良好的形象,那其實是能夠回饋到現實世界裡的。
但我還是這麼想的,我們唯一能控制的,最後還是只有自己。所以作品本身是最重要的。不管你在創作之外做了再多努力,故事不好看,讀者自然會流失。

那麼,雖然我說我寫作十年,但其實前八年大概都是寫好玩的,而且斷斷續續。
真正想要開始認真加強寫作,專精文字這塊,是在兩、三年前開始的。
我那個時候問閃光,說我不知道自己究竟有沒有想認真走寫作這條路,於是他就叫我用封筆來測試自己,把所有文件封起來打包進壓縮檔,一年之內不能解鎖,也不能寫新東西。如果我撐得過一年不寫,那就表示寫作這件事對我來說可有可無,所以我試了,然後...超痛苦的,超想寫啊。沒幾個月就破功了!然後就一直破戒寫小說,被我閃光罵XDDD
這是第一件事。
再來是我第一年去病房工作,忙到很想死,最後是靠提筆寫作才終於讓情緒恢復正軌。
所以在這兩件事情之後,我發現我不但喜歡寫作,而且不能沒有寫作的日子。
透過這兩次之後我確定了自己的決心,然後也是在這時才希望自己做得更好。
既然正式想要投入寫作這塊,我就必須做很多功課,第一步就是脫離同人創作,挑戰自創與投稿。我以前一直是寫同人為主的,例如魔獸世界,光是魔獸世界的作品大概就寫了五十六萬字左右。有一部份也是靠這個把名氣提升起來。
上述三點是我一開始面臨的最大困難。
我先決定了自己想寫的原創作品:渡鴉之末。這是一部硬奇幻。
決定好自創的題材後,我大至做了幾點方向脫離同人:把文字刻得很硬,提升文筆。閉關做設定。
在這段期間,我先練習把文筆刻得很硬,拿了幾篇同人題材練習,結果有趣的是人氣馬上沒了...我跟我的小夥伴都驚呆了...回應量大幅降低。為了確認這點我還故意穿插寫搞笑短篇,結果回應跟人氣又噗嚕嚕冒出來。
我馬上就確定自己挑了個難走的路。硬奇幻,硬你妹啊。但也只能硬了。這是我想做的事,沒辦法。我不可能一輩子寫搞笑的東西,然後其他都不提升,那不是我要的創作路。
所以我一直告訴自己熬過去就好。然後繼續練我的文筆。
第二步是筆記。
閱讀對我來說不再是閱讀。
為了提升眼界,我強迫自己看不同類型的東西、看新聞、接受新知、試著從中找到靈感。以前的我活得很封閉,但為了寫作,我告訴自己這是一件好事,所以試著逼自己開闊心胸去看各種東西。
然後每看一本書就貼標籤紙,記下我在裡面學到的東西。
因為當時想寫的是硬奇幻,所以我就開始看硬奇幻,然後把這段時間讀的書全做筆記。
我也不是每本書都看,是會挑選的,就像小鹿老師會讀大量輕小說一樣;我也是在那個時候才開始讀許多硬奇幻作品。
再來是大量練習。
《渡鴉之末》是用來練習文筆與設定,所以我看了冰與火之歌跟刺客系列。
《尋龍手誌》是看了進擊的巨人之後,想練習劇情結構。
《岡堤亞》是看完獵魔士後,用來練習主軸的明確性。
每部作品我都會先訂好一個練習的方向,然後努力強化我所練習的部份。這樣才不會白練習。然後題材也不是馬上隨便想的,往往是累積在腦中的梗或設定,反覆拿出來修正微調,才總算定型的故事。岡堤亞的構想起初也差很多,尋龍手誌原本的想法也跟成品完全不同。
很多人都會說要讀工具書,其實我也會讀工具書。可是實際下筆時,你真的有因為看了工具書而進步飛躍嗎?我其實真的很好奇這個問題。
我覺得我的日文老師說的很好,「台灣學生很愛讀文法、找捷徑、找公式。好像有公式就萬無一失了,學語言就沒問題了。可是沒有公式的話,你就沒辦法學習了嗎?」
我從兩年前才開始不停創作,每年大概也寫了二十萬字,十年寫到現在,其實一直到去年才破一百萬字。我花了五十萬字的時間在同人鬼混,認真寫作是這兩三年的事。
你讀工具書很好,但是讀了要學啊,學了要練啊。
有目的的練習、然後大量的練習、我覺得才是讓自己進步的最快方式。
我們日文老師有句話一直強調:
「如果你要做一件事,請努力一百遍。沒有努力一百遍之前不要放棄;如果一百遍之後還是做不好,請果斷放棄。」
曾經有朋友說,感覺我寫作都沒有猶豫,很堅強。
──屁咧!
在我轉型發展的這一年,大概每個月都會崩潰哭一次。
沒聽錯,每個月都哭一次。跟月事一樣。
我看書也哭、看人家寫的小說很棒也會哭、看自己的稿子也哭、不看稿子也哭。為什麼哭?因為覺得自己太遜太爛太弱啊。很沒自信啊。
這時候我閃光就會打我,跟我說:「閉嘴,歐巴馬」...不對,是「閉嘴,去寫文」。
「可是我好遜,這個寫不好那個寫不好...QQ」
「那就靠行動去改進這個缺點」
「可是QQ...」
「沒有可是,去寫就對了。」
就這樣哭了一年,被打了一年,也寫了一年,我發現事情真的漸漸好轉了;如果我把哭跟感傷的時間拿來寫作,原本煩惱的問題也會在提筆的同時被解決。
於是我從一開始的哭哭,漸漸變成「總之先寫就對了。
就算這次不能解決,下次寫也一定能解決」的態度。
然後就是這樣,我決定走向商業。
對我來說,商業就是出版書,與出版社合作,成為真正的作家。這就是商業。
我相信自己如果真的寫出了好的故事,那就應該要做到被大眾認可。
所以對我來說,如果想要專精寫作這條路的話,就不能只是像以前那樣自嗨。投稿與出版是不可免俗的必經過程,或者說是目標之一也不為過。
如果是專注要走市場向的話,當然就要明白現在的流行元素是什麼、要怎麼寫大家的反應最熱烈、還有更重要的,目標出版社所出的書系要好好看。你才能知道你目標的出版社專門收什麼作品。你今天如果要考慮市場,就得有所犧牲與取捨,不能只想著「我自己寫的東西要讓別人接受」。這是很殘酷的一點。就算是自己喜愛的題材,也必須找到最能夠讓大家接受的方式。「考慮大眾的閱讀心情與感受」,我想這就是市場向的關鍵心態吧。
以前我都會想急著出書成為專業作家,不過在青衿文學獎時,我曾經問過評審,怎樣才能寫得好、進步得最快;那時候的我當然是滿腦子想著如何最短時間成為作家XDDD
結果評審老師一句話:「時間與歷練」害我的玻璃心都碎了。
培養實力的最快捷徑就是按部就班。
雖然那時候的我還看不開這個道理,但是在寫得越久、讀了越多書之後,我對自己的作品也要求更加嚴格,然後才發現,自己已經不會再急著想出道的事情了。
但即使如此我還是持續投稿,為的並不是出道,而是試著得到編輯的意見,看看自己精進的方向究竟是不是符合出版的需求。
因為,自從我連載渡鴉之末之後,網誌上讚揚的聲音很多,但終究只是一小群的聲音。
結果......啊都沒回音耶XDDD 我大概投了三、四間出版社,投的是渡鴉之末跟尋龍手誌,結果半點回音都沒有。QQ
於是我也同時開始積極參加比賽,去關注那些我以前從來不會注意的比賽訊息,金車奇幻啦、角川尖端的輕小說啦,其實都是在前年才開始注意的。如果編輯不回我信,至少我還可以透過比賽,看看自己的作品合不合大眾味口。
然後就在我投稿好幾次音訊全無、金車比賽也落選兩次,角川輕小說卻成功了。
嗯...這兩年期間,我一直是致力於「硬奇幻」出道為目標,所以我投稿的東西全都是硬奇幻風格的作品;如果有人也跟我一樣目標的話,我現在可以告訴你,認命吧,你若是沒有寫得跟布蘭登一樣好、跟馬汀一樣好,甚至更好的話,你幾乎很難用硬奇幻在台灣出道。
「沒有寫得比歐美作家好,你就不要想自己有資格成為作家」,是我給自己的座右銘。
雖然現在意外變成輕小說作家,但我也還是用同樣的目標激勵自己。(只是從歐美作家變成日本作家罷了XD)
這其中牽涉到很多問題,例如台灣讀者的閱讀習慣與風氣,例如出版社的選擇考量等等;我曾經在某次奇幻基地的作者見面會上,聽見有人提問為什麼奇幻基地不發展國人奇幻;結果奇幻基地的答案是無奈的。他們很想。但是台灣讀者不買帳。(以及皇冠在一年前的數據)
這些都是出版社親口說出來的事實,所以我沮喪了一陣子,覺得是不是自己的目標錯了?
不過這時候,我就想到輕小說了。
我覺得輕小說真的是個很厲害的書系,任何其他市場無法接受的內容、題材、專業,只要你有辦法包裝成輕小說,你就可以寫、可以出書,輕小說這個書系真的是超厲害的XDDD
於是我開始思考,那如果我投稿一部輕小說的故事,然後硬是在裡頭塞我喜歡寫的硬奇幻,會不會有可行性呢?這就是《硬不行》最初的發想。
當時開始流行穿越題材,所以我就寫一個硬奇幻穿越到日系奇幻的故事,一來這樣的題材少見(通常都是現實穿),二來是這樣可以讓我有機會寫我愛的風格。
有人問我為什麼會寫輕小說......
很簡單啊,因為我投稿的出版社是輕小說出版社啊QQ
你投稿中文比賽會用英文去寫嗎?
你會拿寫實小說去投稿奇幻比賽嗎?
會拿言情小說投稿到奇幻基地嗎?
同樣的道理,你拿著一本硬硬的諾貝爾文學小說,然後投稿重娛樂性的出版社,這絕對是很奇怪的事吧。
既然要投稿到出版日式輕小說風格的角川,我當然就得用他們習慣的語言投稿。這是我的想法啦。所以我選擇了日系吐嘈的搞笑,並挑了《銀魂》的風格,然後用大量笑點去緩衝故事的諷刺感與衝突性。這就是我第一集的作法。不過,朋友說銀魂不適合用小說呈現,尤其第四面牆這種笑點,收到的評價也很兩極,所以我後來也在第二集做了調整,把第四面牆的部份刪去很多。
所以,商業的目的是什麼?
對我來說,商業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思考別人要什麼」。
想當年前輩天琴在知道我想投稿《渡鴉之末》時,語重心長地告訴我:作品一但進了出版社,就不再會是自己的書了。
為什麼?
因為你踏進這個職業環境之後,寫作就不再是你自己一個人的事了。
你要跟編輯討論、你要研究市場、你要配合出版社作修稿,甚至是出版日期、截稿日期、書封設計......就連我今天演講的內容也必須讓編輯看過,讓出版社知道我在講什麼、或是幹什麼。因為我是角川作者,我的發言很可能不再只是代表個人,而是代表整個角川原創部門。
這聽起來或許很不可思議、充滿妥協,但是這就是工作,其實只要當作工作來看,你就會發現商業作家大概也就只是差別在這裡而已。
真正的商業作家在做的,不只是寫大家喜愛的故事,更是學習如何與出版社合作;編輯必須承擔作者的失誤,作者也必須承擔編輯的決策,我們是命運共同體。需要大量的討論、大量的溝通、然後一起調整作品的方向。好的編輯、好的作者、好的出版社體系,這三者都是缺一不可的。
那麼,在寫了《硬不行》之後,大家最常問我的問題是,商業包裝的感覺太重了。
不管是K島、巴哈、還是舊讀者,其實多少都會有這樣的疑慮,覺得我突然寫出這麼一部日式搞笑的作品,有點嚇到他們。
一開始我也思索自己是否太過火,不過我覺得文筆、萌角、搞笑、這些都是包裝的手法,但都不是長久之計,最重要的終究還是故事本身。所以我參考大家的意見,動手修正了二、三集的大綱。
於是最近第二集《硬不行》出來,很多舊讀者說他們看見原本的我了。
在搞笑與風格底下,我的劇情走向、我的主軸核心理念,都還是我原本的風格。
我其實很高興,因為我覺得不管怎樣,我是不能讓舊讀者失望的。因為他們看見的我的作品,都是最真實的我,也因為這樣喜歡著我的故事;如果否定了舊讀者喜愛的部份,也等於是在否定自己一直以來的創作理念。所以,我很高興自己漸漸在這條路上摸索出一點方向XD
之後,我還是會和角川一起合作寫輕小說。
但是我會繼續嘗試,在商業與自我之間做平衡,找到一個我們都能接受的創作方式。
畢竟這也是我最近在思考的問題,更是我在努力的方向--擺脫了硬奇幻,擺脫了原本的文筆風格,我還能讓大家認出我嗎?
所以我中間寫了斯德哥爾摩情人、寫了藏神鄉、寫了各種短篇,寫了一些文字風格不大一樣的作品,故意用不一樣的筆風--目的就是為了讓劇情與故事保持我原本的特色。
這樣我就可以在包裝手法上不停切換筆風,但還是能讓大家認出「這就是月亮熊的作品」。
這個就是我現在在努力的方向。
但我還是要再強調,工作歸工作,但我還是希望創作本身是自由的。
如果你不想走商業,就不應該被任何人限制你創作的聲音;但如果你真心想走商業,請先認真地想清楚,工作有很多種(更好賺的工作也有很多種www),你不用非得把創作當工作,然後又因為工作不得不妥協你的創作方向。這是我與前輩的經驗談(?)。
結論:台輕就是嗯嗯呵呵去洗澡?
這次演講的最後,我還想提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台輕的未來發展。
有同學問我怎麼看待台灣的奇幻,我說,以前常流行一段話:「台灣早期的奇幻,就是中國的文筆、歐美的背景、日本的角色」。
確實,台灣是個外來文化不斷的大熔爐,你要說這是台灣特色也好、不願承認也好,但是我們若不在台灣文創投入更多時間與心力發展的話,他就永遠都只會是這樣。
一個只能包容商業模式、卻無法接納小眾題材的市場,是有隱憂的,代表這個市場可能出了問題,或是有危機在。
為什麼聶隱娘會被人批評不是電影?為什麼大家瘋迷谷阿莫?對我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當文創只能有一種聲音與方式的時候,其實是很可怕的。
台灣的輕小說,甚至整個文創都還不夠成熟完整,我們光是定義就先戰了半天,根本無法繼續前進,但事實上,台灣要的並不是急著為自己的特色定義,而是應該先給他一段足夠發展的空間與價值。
沒有前景、沒有競爭、沒有討論空間,你還在期待什麼?一個英雄嗎?如果只是旁觀、只是等待的話,台灣的輕小說就永遠只能玩那一套標準,只能輕鬆搞笑,而小眾作者就連想要小眾都辦不到。
雖然我現在剛踏進這個圈子,但我不會鼓吹讀者支持國產,我們不能永遠靠同情解決問題,不能讓作者打著國產名號要求人民支持。
政府的政策、企業的經營策略、人民凝聚合作努力的共識,這些都是缺一不可的⋯⋯例如高捷少女、東港之櫻,我覺得至少就是一個良性發展的起步。
台灣很好,很可愛,有我們自卑的部分,有討人厭的部分,當然也有我們美麗的部分。這些都是我們,都是台灣。
對了,《硬不行》第二集,就是我在商業與自我理想之間,努力嘗試融合與磨合的成果;雖然到第三集時因為時間太趕,幾乎是寫我真正想訴說的東西,完全變回我的風格XD,但還是謝謝責編告訴我:「沒關係,回歸初衷最重要。」
謝謝角川。
雖然我們一起經歷了很多吐血的事情、無奈的事情、現實的事情。
可是很高興我們撐過來了。
現在我想做的,其實就只是跟以前一樣,努力把每個作品作好,直到最後一刻。
也謝謝支持我的各位,不管怎樣,也希望我能讓你們繼續喜歡我的作品。
以上,謝謝大家認真看完,
如果讓大家覺得有用,那我會很高興,也歡迎分享~
最後祝各位新年快樂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