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戰國無雙系列】角色簡介~ねね

原來我是漆原派啊 | 2012-03-03 01:10:10 | 巴幣 32 | 人氣 5553


寧寧(ねね)

【遊戲中的ねね】
《聲優》山崎和佳奈(青二プロダクション所屬)
(無雙歷:阿國、綾音『無雙OROCHI 2』;代表作:毛利蘭『名偵探柯南』、綾音『生死格鬥系列、忍者外傳系列』…等、也是電視節目旁白,自2010年開始選為東京迪士尼樂園的各項設施的解說與介紹影片的旁白)
《第一人稱》あたし
《特定人稱》お前さま(おまえさま,對豐臣秀吉)
《口癖》「お仕置きだよ」、「頑張る」、「お説教だよ」
《武器》巨大小太刀
《秘藏武器》豐玉翔小太刀(2~3)、寶鳥心眼太刀(2猛、3猛)
《關聯角色》豐臣秀吉、石田三成、加藤清正、福島正則、德川家康、阿國、風魔小太郎、服部半藏

當本系列步入2代時,女忍者(くのいち)這位有吸納很多要素的原創角色遭到了裁員的待遇,結果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一位女忍者、而且是當時跌破眾玩家眼鏡的北政所寧寧。

寧寧身為豐臣秀吉的夫人,在本系列作卻是以精通忍術的賢內助身份登場,許多動作也是直接傳承自女忍者,並且改成特殊技型的角色,改以分身術強化以及地位微妙的歡樂技變身術做為特殊技使用。2代的寧寧雖然Lv3無雙特效不強勢,不過平時分身後的起身攻防太過強勢,因此小早川秀秋所謂的「叔母大人比鐵砲還要可怕」是可以接受的理由;3代因為攻擊間距加長的機制廢物化,讓武器長度判定不太吃香的她,初期用起來有點不順手,但因為無雙奧義皆傳也是性能很強的層級、新導入的影技系統也有配合破天增加殺傷力的固定套路,因此只是套路變得很固定,不算是難用到要請王大人的類型。

寧寧的忍術自稱獨樹一格的『寧寧忍法』,把石田三成這些年青人養大不說,基本上對主君織田家、以及老公秀吉以外,都是用老媽子的口吻,特別是用這樣的口吻「說教」,相反地只要想要對寧寧的「說教」反論回去,就會被寧寧視為「狡辯(言い訳)」,之後就會有「懲罰(お仕置き)」了;所以寧寧打從一登場就是十足的哽角,更別說2代還有更經典的關原說教大會。雖然寧寧是這樣的性格,但她的服裝反而露出度很高,2代是露大腿的女忍者服、3代是金色的緊身衣,露出之中帶有健康氣息的色氣感。

劇情方面,2代寧寧的劇本是單純的夫唱婦隨劇本,重點與精華都在外傳,台灣玩家所謂的「關原說教大會」、日本玩家所謂的「ねねヶ原の戦い(寧寧原之戰)」。這一戰充份表現了寧寧夫人所謂母儀天下(?)的氣度,不管是東軍還是西軍都逃不過寧寧夫人的說教與懲罰,就連小早川秀秋也都是自命寧寧軍的好孩子,還可以聽到聲優山崎小姐的自演☆乙(同時自軍有寧寧與阿國)對話,是一個必玩的關卡。

既然是經典關卡,就不得不提到用這個關卡的哽做的殿堂級無雙MAD:


3代則比較偏向忍者方向的描述,寧寧夫人改為自稱忍者的設定,並且與風魔小太郎及服部半藏的對手戲變多了。只是在半藏劇情裡面,看來豐家小孩不夠她教,就連好孩子範圍都要拉到半藏身上了;半藏的劇本也是唯一寧寧參與大坂之陣守護豐臣家的情況。風魔小太郎對上寧寧時,也罕見地話變得很多,還有這種讓人誤會的對話…:

「次は下だ。ねねは頑張るいい子だな。褒美だ…、もう一本くれてやろう。」
(接下來是下面。寧寧真是個努力的好孩子。獎賞是…再來一支(苦無)吧。)

3代猛將傳的寧寧,則在伽羅奢的劇本再擔任伽羅奢死黨團的其中一人,一樣在關原之戰負責對福島正則與小早川秀秋「說教」加入明智軍。


【歷史上的ねね】
《法名》高台院(こうだいいん)
《本名》杉原ねね(すぎはら ねね)→淺野ねね(あさの ねね)
《通稱》北政所
《官位》北政所(從三位)→從一位
《生卒年》1547?~1624
《主君》織田信長→織田秀信→豐臣秀吉→豐臣秀賴→德川家康→隱居

高台院通說的名字是『寧寧』,也有認為是『於寧(おね)』的研究者,本文以寧寧為主。

寧寧是尾張國的地方豪族杉原定利的次女,據說當時和身份比自己還要低的木下藤吉郎(日後的豐臣秀吉)算是自由戀愛(也有說法是野合), 但母親反對自己的女兒去嫁給一個身份更低的男人,因此寧寧就拜託姨丈淺野長勝收為養女,如此一來家庭的約束力變小,嫁給秀吉也不是問題。通說寧寧在14歲就嫁給秀吉,但兩人之間一直沒有小孩,因此寧寧就照顧或教養不少秀吉那邊親戚的小孩,例如加藤清正與福島正則。據聞與前田利家的夫人阿松感情從小開始就非常好,而且和秀吉的母親阿仲(日後的大政所)一直都是婆媳感情良好,同住一個屋簷下。

1568年秀吉跟隨信長上洛,寧寧與婆婆阿仲仍然留在美濃岐阜,但秀吉在京督娶了一個妾室,據聞秀吉的第一個親生兒子石松丸(秀勝)在這時出生,但之後夭折。日後秀吉不管是收養主君信長的四男,或是從姊姊(日秀尼)那邊收養的次男,也都叫做「秀勝」,算是秀吉對這個名字或是這個夭折的長子的一個執念吧?

1574年秀吉因攻破淺井氏的戰功獲封近江長濱12萬石,秀吉就把母親阿仲與寧寧都接過來住。事實上秀吉之後就四處征戰,特別是被信長指名為攻略毛利家必須在攝津長期出差、不在家中的情況下,寧寧經常出任代城主的工作。寧寧曾經很氣秀吉到處花心的行為,並且直訴到安土城的主君信長那邊去,信長就寫了一封信給寧寧「美麗如妳應該維持自己身為正室夫人的姿態、毋須怒火中燒,那隻禿頭老鼠(指秀吉)自然會感悟到他有著一位不可多得的賢內助。這封信可以拿給秀吉那廝看…(後略)」,寧寧就再也不再對秀吉花心的事情生氣了。

之後1582年發生本能寺之變,這時寧寧仍然在長濱,躲在領地內的大吉寺避難;在秀吉擊破明智光秀後,兩人又在長濱城再會,之後秀吉就把家人都接到大坂城。因此也有史學者認為秀吉之所以這麼快想要趕回京畿,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的領地整個被光秀從中分斷、而且光秀也把魔手伸向近江;並且,和他一樣領地在長濱、單身赴任的家臣們也不少。為了避免自軍家臣因為家人們當人質整個亂了套,秀吉才這麼急忙地要抽回軍隊趕回京畿。

1585年因秀吉獲封關白,身為關白夫人的寧寧自然也由朝廷敘任為從三位『北政所』,除了以天下人之妻的身份可以和朝廷交涉以外,也負責監管諸大名留在京都各駐館、居所的大名夫人。在寧寧之前,『北政所』 都只是指攝關的夫人;寧寧之後,『北政所』幾乎等於寧寧的通稱。此外,依據傳教士佛洛伊斯日本史所述:『關白夫人雖然是異教徒,同時擁有高尚的情操,事情找她幫忙都可以獲得解決之道…』;甚至還有這對關白夫婦會在眾大名的面前直接用尾張腔開辯或是吵嘴的趣聞。

同年,寧寧從親哥哥木下家定那邊收養一個自小就由她教養的小孩,進入豐臣家以後這個人叫豐臣秀俊、後來秀賴出生後被秀吉硬塞去毛利家,結果讓小早川隆景擋下來納為養子,也就是之後的小早川秀秋。因為秀俊的官位是執金吾,所以通稱『金吾』是這麼來的。

1588年秀吉身為關白的居城聚樂第落成,後陽成天皇也來參觀,寧寧管理下的聚樂第秩序井然,後陽成天皇5天的參觀行之中,聚樂第沒有出什麼紕漏,後陽成天皇就下令將寧寧的『北政所』官位破格升為從一位的地位。1592年與1597年的兩次朝鮮征伐,在京都、大坂、名護屋等地的物資交通運輸方面,秀吉立了以下規則:從名護屋轉往京都與大坂,需要他的朱印狀才能通行,從京都運到名護屋需要秀次的朱印狀、從大坂到名護屋則是寧寧的北政所黑印狀方可通行。

1598年秀吉去世後,與淀殿(茶茶)一同成為秀賴的監護人,1599年德川家康入駐大坂城西之丸後,寧寧退下監護人的工作,帶著幾個侍女就前往京都的新城居住,並且向朝廷交涉主理豐國社(祭祀秀吉的神社)與方廣寺(秀吉生前建立的寺廟,秀吉曾在該寺鑄過黃金大佛像,但在伏見大地震時毀過一次)的營運與供養。1600年關原之戰後,寧寧改居於祇園,秀吉生前給寧寧15,000石直領地,改為化妝俸的名義保留下來。1603年,寧寧藉著秀吉生前遺命「完成秀賴與千姬的婚禮」,加上養母的辭世決定落髮出家,朝廷賜號「高台院湖月尼」;1605年寧寧為了祈求秀吉的冥福,向家康要求在京都的東山建立高台寺,將那邊做為隱居之地。

雖然寧寧在關原戰後有調停的貢獻,但之後大坂之陣的調停工作,家康斷然拒絕寧寧出面,並且請寧寧的外甥木下利房出任寧寧的護衛。1615年在豐臣秀賴、國松父子之死,豐臣宗家滅絕的情況下,寧寧至去世為止都受到德川幕府的保護。晚年寧寧收利房之子利次為養子,並將自己的直領地分出3千石給利次繼承羽柴(豐臣)家,但在寧寧於1624年去世後,幕府禁止利次繼續使用羽柴姓,因此利次改姓木下,其家系成為幕府旗本直到幕末。


以下是關原說教大會的BGM:
奔走(戰國無雙2)

創作回應

Axis Mantha
看完那個影片我只有一個感想

哪裡有壞孩子啊!XD
2012-03-04 12:51:44
原來我是漆原派啊
參戰關原的除了秀秋以外都是壞孩子. XD

秀秋:"我們既不是東軍也不是西軍,是寧寧軍!!"
2012-03-04 14:24:53
小紅人
秀吉:我是被逼婚的
2012-03-04 18:42:58
原來我是漆原派啊
秀吉「ねね~、愛しとるぞ!」
2012-03-04 21:17:34
殲楓滅
真的很好奇,如果四代小早川秀川是無雙武將,那和寧寧會有何互動呢?[e12]
2012-03-04 22:39:23
原來我是漆原派啊
不良熱血漢(正則),腦筋好的不良(清正),優等生(三成),
剩下的就是老被派去投飲料的那種的啦. XD
2012-03-05 10:47:03
美白麗鳥無限懶人狀態
現實若真的有寧寧這樣的媽媽應該會很幸福
2012-08-25 22:52:55
原來我是漆原派啊
要被說教...
2014-07-01 09:55:06
梅洛
發音發音......


小喬:吶吶.....
2014-07-01 09:47:23
原來我是漆原派啊
[e17]
2014-07-01 09:55:16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