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設計製圖的成績七月底才出來,再加上我嚴重的拖拖病,現在才開始寫,不過也沒差。
適應了之後,這學期整體狀況是比上個學期要好一些的,主要體現在平時的學習成效有比較穩定,也在比較沒有心理壓力的情況下成績甚至有稍微進步,不過每個新的學年都要花一整個學期適應的話,那大概也跟沒適應差不多吧,笑死。
老樣子,先上警告標語。
適應了之後,這學期整體狀況是比上個學期要好一些的,主要體現在平時的學習成效有比較穩定,也在比較沒有心理壓力的情況下成績甚至有稍微進步,不過每個新的學年都要花一整個學期適應的話,那大概也跟沒適應差不多吧,笑死。
老樣子,先上警告標語。
警告:每個人對於課程多多少少都會有主觀的看法摻雜其中,如果想要將前人的修課心得做為參考,請多方查找資料。如果參考了心得卻選到雷課,可能是雙方對課程的重點差距過大,本人一概不負責任。
英文授課(阿,上面的材熱也是),不過大學的英文授課語速通常都比較慢,多半是沒甚麼大問題的,或是配著課本上,老師的上課內容基本上就是節錄課本重點。上課形式就是老師手寫黑板,演習課ppt跟版書都會有。
--------------------以下分隔線--------------------
這次一樣附上成績圖,有需要的人可以依據該科成績來判斷我講的東西對你有沒有用。稍微補充一下,由於我不是以甜涼來選擇選修課或通識學分的,甜度與涼度的基準也許會偏離一般期待不少,我不能保證。如果是想選擇甜涼課的話,建議還是直接看GPA以及對應的T分數就好,反正校務資訊系統都找得到平均成績跟標準差。
9門課共22學分(含體育)。
課程名稱:材料熱力學二
課程分類:系必修
開課老師:朱英豪
開課老師:朱英豪
學分:3
個人評價:比上學期難了不少,但基本不需要擔心被當。
簡介與心得:
配分結構:兩次期中佔50%(當初是這麼講的,不太確定會不會跟據情況調整比例)、期末佔25%、作業佔25%,不點名。
配分結構:兩次期中佔50%(當初是這麼講的,不太確定會不會跟據情況調整比例)、期末佔25%、作業佔25%,不點名。
先從課程本身說起吧。這學期的材熱內容主要是講溶液、化學平衡以及相的概念,整個學期都會不斷跟吉布斯自由能糾纏在一起,由於跟上學期的課並沒有明顯的承接關係(當然最底層概念的比如說Maxwell Equation之類的還是一樣),所以要重新適應,難度上也不是很友好,總體來說是比上學期吃力不少的。
老師的教學是有自編的ppt,內容大致跟指定參考書一樣,沒有買書也不會影響太多,這裡我必須抱怨一下,指定參考書裡有不少的錯誤,都出到第六版還這樣真的滿糟糕的,研讀務必小心,如果老師的ppt跟課本內容有出入的話八成就是有被學生或老師抓出來修正過了,有辦法查找資料的話建議是再自己驗證過。
這學期的範圍有多一個OCW沒有的15章,至少那段要去聽課,不過下個學年似乎有預定要改範圍,請自行隨機應變,雖然不會點名,不過老師會在上課的時候講考試的重點以及哪些地方不考,就算沒去聽課也建議考前問下有去聽的同學。
跟上學期的結繞差不多的情況,老師的教學功力我不確定就先不論,課程內容不容易第一次就看懂,最好是額外抽一點時間熟悉,或是寫作業時順便複習,不然就是考前安排多一點的時間給這科,單獨的兩到三個整天或是等量的時間應該足夠準備一次考試的範圍。
考試是open book,除了3C產品之外都可以帶,我最後都是把當次範圍的全部講義印下來帶到考場,非常有效,另外如果你搞得到參考書的習題詳解也務必印下來帶去,或至少練習過,每次考試共六七題左右,大概會出一題,這兩樣東西是投報率最高的。50-80元多一分保障絕對值得。
考試難度的部分,老師似乎是第一次接材熱這門課,第一次考試的下手過重了,超過170人的大班沒有人70分以上、中位數在40-50分左右,最後除了全體平移加分之外,老師也承諾會調整難度,第二次雖然有調整但好像沒有改善,期末考的成績分布就比較正常了。下一屆應該就不會有那麼多狀況了。
作業幾乎都是課本習題裡面有的,不太會有什麼大問題,作業成績也算是最穩定的,另外這學期還有一份加分作業,是寫一個程式,用給好的參數生成一張二元合金相圖,最後加總分2~3分,不過我沒寫就是了。
調分:最後老師有總成績全班往上平移10分,被當的似乎不超過10個。
課程名稱:工程數學二
課程分類:系必修
開課老師:嚴大任
開課老師:嚴大任
學分:3
個人評價:東西滿多的,跟材熱一樣要花多一點時間。
簡介與心得:
配分結構:我忘了(真的不該拖到現在才寫),總共三次大考三次小考+每堂課照片點名。
英文授課(阿,上面的材熱也是),不過大學的英文授課語速通常都比較慢,多半是沒甚麼大問題的,或是配著課本上,老師的上課內容基本上就是節錄課本重點。上課形式就是老師手寫黑板,演習課ppt跟版書都會有。
考古的話可以去找學長姐或同學問問看有沒有,應該是有那些珍貴的全系學生共同財產(雲端硬碟),裡面都有。據說如果老師很忙的話就會出考古,阿老師基本上都很忙。常考的例題講師在演習課都會講,也因此演習課時間會很長,一個禮拜通常就是四小時正課跟三小時演習課,連續三個小時(因為不一定有中堂休息)其實挺折磨的,但那些時間是真的值得,不過除此之外最好還是另外花時間準備,這學期的讀書時間大概有三分之一花在工數、另外三分之一在材熱、剩下的才是其他科。
老師也會根據考試的平均來修正後續的難度或是調分,這學期因為系上普遍表現較好,所以期末考就出得比較難,也就是把演習課最雞掰的那幾題拿出來考,我大概只寫了一半的題目,其他完全空白,不過前面還行所以沒翻車。
另外值得補充的是,雖然老師上課的節奏會因為講補充的東西或是趕進度導致忽快忽慢,不過老師很願意花時間去幫下課留下來問問題的同學解決問題或是補充一些東西,比如說上課學的東西會應用在哪些領域或者是那些技術的原理等等,曾經有次下課後去問問題,結果聊一聊就快一點了,可以當作是免費的DLC,有興趣的人可以試試。
最後,工數一的ODE務必學好,工數二的PDE解不出來卡住通常沒別的,就是因為不會解ODE。
調分:會調總成績,具體怎麼調取決於老師。
課程名稱:晶體缺陷
課程分類:系必修
開課老師:張守一
開課老師:張守一
學分:3
個人評價:都是概念性的東西為主,不會耗掉太多時間。
簡介與心得:
配分結構:期中期末各40%,其他(點名+作業+小考)佔20%,點名是隨機的,沒點過幾次。
以ppt+版書並重的形式為主,有講義,差不多會在第二堂課的時候登記訂購,一本150,買了會比較好複習。
老師還滿會教的,不過最主要應該還是上個學期結繞的空間概念,那些概念還留著或是你空間感還行,那老師的圖解或是比手畫腳就滿容易理解的。演習課基本上就是大考前會有一兩次,講師會把上課內容帶過一遍。作業跟小考都滿隨興的,作業只在學期初出了兩次,一次沒甚麼好提的,另一次是畫繞射圖形,跟結繞挺像的,這題後來有在期中考出現。
大考可能會是全手寫、全選擇或是各半,考的形式或是難度都沒甚麼規律。今年的期中是全手寫,看考古的時候剛好有特別記儀器的原理和功用又剛好考出來所以撿到,公認比較難的大概就只有部分差排滑移的題目,不少人包括我都看不懂那題要幹嘛,最後出來的成績滿普通的。期末是考全部範圍,今年是全選擇救了我一命,基本分不少最後結果應該不錯,不過期末考卷你不特別去問要看考卷的話好像是沒有安排的,我到現在也不知道我期末考多少。
調分:老師是說會調成一個類似常態的分布,應該都還是往上調為主。
課程名稱:製造工程學二
課程分類:系選修
開課老師:葉均蔚
開課老師:葉均蔚
學分:3
個人評價:跟上學期一樣很甜很涼。
簡介與心得:
配分結構:也一樣,期中期末各50%、點名額外+5%。
跟上個學期都一樣,考試都會有一部分新的,像是一兩題新的選擇題,或是把以前的題目偷改去薛只背答案不看題目的人,也有可能會出新的手寫題,這個就比較看運氣,但基本分還是佔絕大多數,加上全勤加分,至少A不會有太大問題,運氣不要太差也能A+。
話說我也是後來才知道原來製造原本是開給大四的選修,必修都修完之後有比較全面的基礎知識能比較輕鬆的聽課,大二就去聽的話這些東西就都是新的,只是因為太涼太好刷分大家就漸漸大二就修了。不過教授可能沒幾年就要退休了,也不知道這門課以後還會不會開,有意願的可能還是得先修以免來不及。
調分:沒有。
課程名稱:電子學
課程分類:系選修
開課老師:林浩武
開課老師:林浩武
學分:3
個人評價:確實是比電工難不少,但學起來其實比電工要容易一些。
簡介與心得:
配分結構:期中期末各30%、四次小考共30%、點名10%(隨機點名)
課程是接續上學期的電工,課本也是同一本,範圍我沒記錯的話大概就跟電機系的電子學一是差不多的,由於課程內容除了一開始的布林運算(邏輯閘那些的,有玩minecraft可能會有印象)之外,教的內容就是二極體、MOS、BJT、Amplifier那些,會非常需要有基本的電路知識,所以務必修過電工再來修這門課,鶴南說電子學比電工難兩三倍倒也不假,但只要有電工學過的那些概念,其實電子學學起來還算簡單,照著電子元件的特性去計算,方法都是大同小異。反而是這學期上完之後都讓我不禁懷疑上學期電工我是怎麼學這麼爛的。
小考前會有演習課,是用平常的上課時間,助教會講解教授勾的例題跟DEMO該章節教到的電子原件,實際接一次示波器跑給我們看,有次老師還直接搬出一台用PVC管當主體的自製音響,還滿好玩的。
小考前會有演習課,是用平常的上課時間,助教會講解教授勾的例題跟DEMO該章節教到的電子原件,實際接一次示波器跑給我們看,有次老師還直接搬出一台用PVC管當主體的自製音響,還滿好玩的。
調分:如果考試平均太差會調分,調分公式有點複雜就不特別講了。
課程名稱:熱流工程導論
課程分類:專業選修(工科系大一必修)
開課老師:陳紹文(熱力學)、王翔郁(流體力學)、林洸銓(熱流工程)
開課老師:陳紹文(熱力學)、王翔郁(流體力學)、林洸銓(熱流工程)
學分:3
個人評價:平均每個禮拜都有一次作業左右,肯定不算涼。
簡介與心得:
配分結構:
分成三個部分,每個部份各32%,剩下4%課堂參與。應該沒有點過名,有點忘了。
每個部分都有作業成績跟一次大考,比例由老師自行決定,大致為一比二或二比一。
三個部分我就一個一個慢慢講,分類是概括的,實際上各個老師教的東西會稍微再多一點點別的。
學期初是熱力學的部分,帶過一些基礎熱學之後引進蒸氣的概念,最後講一些熱傳,有一上普物的熱力學概念的話能比較快進入狀態,而我上個學期才修完材熱一,基本概念熟得很,有一些新的東西但沒甚麼太大困難。作業會消耗一些時間但都還算容易。考試可以帶一張A4雙面的大抄進考場,所以不用背公式,也會幫每個人準備一份steam table給你查表。
第一次期中考完後進入流體力學,算是有嚴重陣痛的part,雖然講義上的東西跟老師教的東西都還算好懂,但作業有時候真的特別恐怖,偶爾會有那麼一兩題沒一兩個小時寫不出來,最好是找同學抱團討論而且千萬不要吝於上網查資料,甚至有時候會有一些數據是要上網去找才有的。不確定老師會不會做修正,像是給個題示,至少不會毫無頭緒,不過作業有疑問也是可以直接去問老師的,就是要早點開始寫。課程內容是基礎的流體力學跟無因次分析,算是以前都沒接觸過的方向,雖然比起熱力困難了些不過還是相當有趣的。考試可以帶一張A4雙面的大抄進考場,所以也不用背公式。
最後就是熱流工程的部分,這部分教的東西比較雜,包括Carnot cycle以外的三四種熱引擎、生活中的熱流以及程式輔助計算工具(用Matlab),比較特別是這個部分有五次實驗課,不過也就是花一堂課看助教講解實驗而已,其實很輕鬆,20~50分鐘就可以走人,其中有兩次是使用Matlab解問題,那個Code也不用自己寫,會直接給你,只要改參數就行。不過實驗跟正課都會分別有作業,所以這個部分的作業大概有十次左右(其他兩個部分都是4~5次作業),作業本身難度不算高,但會比熱力作業花更多時間,尤其是實驗結報(作業)有可能會有數據處理或操作程式的部分,弄不好會很久。考試是Open book,可以帶任何3C之外的資料進場,於是我又像材熱一樣把講義全部印下來了,真的有用。
p.s.第三部分的考試有一大題是填字遊戲,這已經是我第二次在大考遇到填字遊戲了,上一次是一上的進階英文,笑死。
調分:忘記了,可能沒有。
課程名稱:機械設計製圖
課程分類:專業選修(動機系選修)
開課老師:劉俊賢
開課老師:劉俊賢
學分:3
個人評價:老師人很nice,課很有趣,偏甜、不算涼但不硬。學期成績會很晚出。
簡介與心得:
配分結構:課堂表現50%(包括隨堂練習、一般作業、加分作業、檢定考試,比例未知)、專題製作50%(抱括期中和期末專題,比例未知)、課堂參與10%。
配分結構:課堂表現50%(包括隨堂練習、一般作業、加分作業、檢定考試,比例未知)、專題製作50%(抱括期中和期末專題,比例未知)、課堂參與10%。
表定的配分是這樣,不過其實每一項成績都不會公布,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說,怎樣都沒差。
老師人很nice,雖然有時候語意表達不是很清楚,但只要肯問他都很願意再解釋。(話說雖然老師看起來很年輕像40多歲不過已經快60了。不知道為什麼俊賢跟大任感覺都不會老。)
課程內容是操作AutoDesk Inventor這個軟體,去建構3D模型,雖然這門課原本是接著工程圖學的,不過我沒有圖學的基礎修這門課也沒遇到什麼大問題。
期中專題是設計兩個樂高小人,期末專題是自行設計一小套的樂高積木,期末專題會需要一些時間,一般截止時間會是學期結束後10天至兩個禮拜,今年是在7/6,即便是期末考完再開始做也都來得及,不過就要抓一下自己作品的規模跟精緻度。而且交件之後,在成績出來之前都還可以修改作品。
也因為截止時間比較晚,加上同學的作品老師會一個一個仔細看過,成績出來的時間也會很晚,這個學期最後是七月底才出總成績,應該也沒辦法再更早。
我自己的期末專題,雖然我對零件細節還是滿有自信的,但總組立的外型總覺得沒有設計好,有點馬虎,不太協調,有點金玉其中、敗絮其外的感覺,後來也進入了放假的狀態,提不起勁來做修改就這樣送出了,算是一點遺憾吧,不過這樣還能拿到A也是真的該知足了,老師給分應該算滿甜的。
總覺得這應該是某種規律,總是笑嘻嘻對著學生有說有笑的那些老師,通常給分都滿大方的,不知道有沒有例外。
調分:反正細項成績也不會公布,不重要。
課程名稱:認識數學
課程分類:自由學分(數學系大一必修)(還是說這門可以算專業選修啊?我再研究看看)
開課老師:各堂講師
開課老師:各堂講師
學分:1
個人評價:我不認識數學。
簡介與心得:
配分結構:點名87%、舉手問問題or回答問題一次總分兩分。
心血來潮就去修了,其實就是演講課,內容就是講者的研究專長以及數學能夠用在哪些地方,像是電腦運算、圖像運算、資安中的數學等等,也有一些更純數的東西,作為一個外系的學生,我其實大部分都聽不懂,尤其是那些偏理論的東西,不過應用面的話還是有機會聽懂的,也偶而能想到一些問題舉手發問,說是偶而,其實也就剛好兩次而已,壓線A+。
調分:沒有。
課程名稱:太極拳
課程分類:體育
開課老師:張耀庭
開課老師:張耀庭
學分:0
個人評價:不能算太輕鬆但至少不怎麼累也不會流太多汗,推。
簡介與心得:
配分就不用了吧,畢竟是體育。每堂課點名。
老師教的流派是楊家老架太極拳,不會全部教完,大概會是第一段教完+第二段的30~40%左右,期末考試就考這些,跟著口令打完就行。考試是一次四個人一起,所以運氣好的話也可以考試偷看同學的動作打,不過這樣通常來不及,而且同學打的不一定標準。不過都打十幾週了也不至於連動作都記不起來。
每次上課都會先做功操(熱身),複習之前教過的部分,然後再教1招新的,一般是2~3個新的動作,一直到14還15週,考試是在第17週。
基本上打太極拳是不會喘的,不過會比較考驗腿部的力量,下盤下壓身體多少會比較穩但腿也會比較痠,在意的話可能要稍微練一下,蹲個馬步什麼的習慣一下,不然你站得太高在移動時重心容易不穩,要視情況斟酌調整。重心的位置與移動跟腳步的方向、步長步寬,這些是比較重要需要注意的地方,會直接影響到動作標不標準和過程流不流暢。
還滿有趣的,雖然腿是真的痠,這學期的內容右腿會用到比較多,也會比較痠
。
調分:X
--------------------以下分隔線--------------------
總結:這學期比上學期習慣了不少,學習壓力也比較小了,雖然我很懷疑其中的關連性,也不確定到底是不是其實只是因為這學期剛好沒爆掉所以心態不錯而已,但反正都結束了,實際上是怎麼樣也不重要。有沒有比較認真不好說,倒是對自己越來越好了,算了,這樣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