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SteamDeck vs RogAlly 是掌機間的較勁?還是PC對遊戲機的古老戰爭?

風流無名 | 2023-08-13 20:27:35 | 巴幣 22 | 人氣 282

之前原本就想發一篇,但無奈寫到一半很懶,
這篇只是想參與在youtube的討論,沒想到打太多,在留言區打這麼多感覺太有病了。
所以乾脆的久為發一篇分析文,講講我對這次掌機大戰的想法。

其實我覺得從以前到現在,遊戲機或掌機的不外乎幾個重點。

1. CP
值:對比同效能電腦肯定更便宜,當然這也是以失去開源自由及方便多工為前提

2.
方便省事:最簡單的學習取線,容易上手的操作及針對玩家的服務型設計。打開遊戲機後能用最快速直覺的方式直達玩樂。
STEAM OS就不用說了,針對遊戲機及掌機設計的UI,讓玩家非常容易上手,也不會有像是奧創中心跟STEAM打架的狀況,平平都是在三創試玩,RogAlly我死活不知道怎麼進入遊戲,畫面切來切去跳來跳去,遊戲打不開又顯示已啟動。你可以說是不熟悉機器所以不會用,但這不就驗證了該機器的學習曲線更加複查而不便利了。

而這點也是被
RogAlly官方證實的缺陷,所以他們主動要求希望STEAM提RogAlly更好的適配性來獲得雙贏的局面,雖然我覺得對STEAM來完全沒必要。
因為再難用,RogAlly的使用者會拿來玩steam就是會拿來玩。提高適配性只會降低SteamDeck 銷售。

3.
遊戲適配性:遊戲廠商會為了遊戲機調整遊戲適配性。就好比PS4,以天梯效能而言早就老掉牙了。但在PS5出來前,為了維持PS4的商業價值,遊戲都必須調整到PS4能基本遊玩的水平。
Ex.2077,這款本身開發時的效能需求早已超過PS4的負荷範圍,可是必須對平台及玩家負責,所以得一直想辦法更新至遊戲能基本遊玩的底線。而通常這種事發生在電腦,了不起提供更新優化,至於跑得怎樣通常是玩家自己想辦法,不行就升級,不然呢?
這也是當年我判斷一款遊戲我家電腦玩不玩得了的指針,只要平台跨PS,我家電腦肯定跑得動。而電腦玩家玩不了就只能想辦法升級,這也導致顯卡商跟遊戲商的潛在勾結。
PS:這部分是另一個議題先不討論,僅提供相關影片資料:

4. 保值期:大廠的一台遊戲機通常都會有數年的保值期直到下一個世代登場。這重點在於避免玩家無法消受。才剛買一台就出新的,同時也是給予遊戲廠商配合的基準。這也是對消費者的相互信賴。不然遊戲機像Iphone,玩家到底該買哪台?一年換一台?遊戲機間的效能差異?遊戲廠商如何配合?到最後就跟電腦分不出差異了。

而以上重點是我個人覺得SteamDeck 贏過
RogAlly的地方,SteamDeck 的無論效能還是硬體,都是針對掌機這個限制盡可能去設計出的親民價格,效能不高這點,如果解析度還無上限給予,那玩家遊玩使肯定會更容易被影響。

有限的解析度一來可以確保畫面文字的比例,其次是能確保玩家不會把解析度開到遊戲機效能無法負荷的程度。

畢竟解析度這玩意,通常都是能開多高就開多高吧!很少人會在1080P的螢幕上硬要開720P打遊戲。
另外這點跟傳統遊戲機不一樣,SteamDeck 不是真正的獨立遊戲機,所以無法讓遊戲開發商針對

SteamDeck 來開發遊戲。但卻提供官方渠道,讓遊戲官方可以自行提供適合SteamDeck 的配置。並且替玩家檢測可玩程度,不用一款一款試。當然這些也都有例外,以下我個人經驗。

Ex.惡靈古堡5,因為XboxLive的關係顯示不支援,但為了試配SteamDeck ,近期的更新移除XboxLive,所以遊戲已經可遊玩了。反觀拉坤市行動跟失落星球就是被放生到連PC都無法購買遊玩的狀態......
影武者1Doorkicker,前者在SteamDeck 上顯示有嚴重BUG難以遊玩,後者無法啟動,不過在驗證部分都至少是可遊玩的狀態。
但這幾款我還沒去研究,因為像是仁王技能影片播放和惡靈古堡啟示的過場動畫都會顯示早期電視那種彩色條紋的
BUG,後來發現是相容性問題,可以透過下載新的驅動程式來解決問題。
說不定影武者1Doorkicker也有相對的解決方式。

* * * * *

最後是我對SteamDeck 單純的信心,就是保值期,根據steam之前的產品,撇開失敗的手把,Steam都會持續藉由更新來完善產品,而不是一代接一代的釋出硬體。

我相信這也是SteamDeck 提供開源的原因,他願意讓玩家自行可製化機器來代替一款又一款的新機。
RogAlly,我並不覺得很差,老實說外型夠帥氣,螢幕解析度高,效能也贏過SteamDeck 。

除了上面說的,學習曲線和不夠直覺也不夠貼切的操作跟UI外。好比效能同級的筆電價格之於桌電,
RogAlly或其他win掌機的價格都高於SteamDeck 。因為他們是直接從效能去配機器,而不是從掌機的特性來思考效能。

盲目堆砌的效能之下,就是無法兼顧的耗能,導致常態遊玩之下也僅有跟STEAMDECK差不多的表現,這就是效能過剩。
RogAlly在這部分提供的各種解決方式就是各種外接升級配件,讓玩家花更多的錢去改善體驗。

錢當然能解決各種問題,但這就代表這項產品的CP值不太行了。為什麼是消費者得為產品的缺失買單?
我都買RogAlly了,還接電視接鍵盤接滑鼠接顯卡塢?那我直接買電腦不香嗎?

很多人都說買掌機的樂趣就是在搗鼓他,或者是外出需要電腦時能替代。
但有想過會搗鼓的人也許一開始的樂趣就不是好好的玩遊戲機,其次是整天嫌硬碟空間不夠裝遊戲的人,還會願意把他當電腦裝一堆占空間的軟件和檔案?

掌機加鍵盤滑鼠,不加螢幕就是小視窗。會比帶一台筆電出門工作舒服?

很多功能都是建立在可作道的能力範疇,但這些行為的實際性有待商榷,也許真有必較性或發揮這類價值的特殊性。都肯定是少數人跟少數狀況。

拿來當掌機加分向,個人覺得偏唬人居多,因為客群跟需求太兩極了。

當然現在我並不是要針對RogAlly,我更多是以整體的Win掌機來當對象。
RogAlly還是Win掌機裡我最喜歡的一台。

如果要講RogAlly,其實我還有一些東西可以講,比方說超帥氣的造型底下,是超奇怪的掌心握持感覺。
而且包括ROG的手把,不知道為什麼ROG的背鍵設計的很破壞握持體驗。服貼流線的設計不香嗎?

PS和XBOX甚至雷蛇,都沒搞一個這麼奇怪的背鍵.......


回歸主題,單純的掌機型電腦跟掌機,我覺得最可怕的還是保值期跟信賴度的問題。
看看AYANEO一代又一代的出,效能不夠就出新機......感覺把消費者當盤子。

最後想說一下結論,其實我是純純的PC玩家,小時候因為遊戲機及電腦產業不發達,所以那個年代沒啥PC黨跟家機
黨,因為各自能玩的遊戲差異很大,這場戰爭是從跨平台開始的。我以前也是玩PS2、XBOX、GBA、PSP、NDSL、Wii......
PSV倒是最近才玩,因為我前陣子工作意外,脊椎骨折只能臥病在床,日子太難熬了,所以才跟朋友借來玩,也是那個食機讓我決定買一台掌機,原本是想買Switch,可是又怕想玩的遊戲類型跟PC上的重複,到時想用更好的效能體驗遊戲,不就得重買或容忍?最後才決定趁第一波特價入手256G的類型。

事實證明,我應該買Switch的.......SteamDeck太重,躺著玩好難好辛苦,Switch可以用架子架著螢幕手輕鬆放著操控。

講這些的用意是,我都有筆電跟電腦了,加上我又是PC遊戲玩家,我幹嘛再搞一台小電腦折騰自己?
我既然要買遊戲機,我就希望他能是台好好的遊戲機。我不需要甚麼外出工作可以剪片多工這些花裡胡哨的。我甚至連SteamDeck都不想搞雙系統或者升級硬體,太累太麻煩了。

它只是台遊戲機啊!!!!

但老實說,等後來RogAlly推出後,我確實還是很心動的,畢竟外觀是真的帥,ROG的強項就是帥。
更好的畫質跟解析度確實也一度讓我很掙扎,想過到底該不該後悔當初買SteamDeck。只是SteamDeck從各方面來說確實都更適合我。而且也是該時期必需品,RogAlly推出後我已經在逐漸復健了,也沒有強烈的掌機需求。

到頭來需求看個人,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屬於自己最適合的掌機。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