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生命經驗】好好說再見;人際關係中的漸層

YReal | 2023-03-18 21:16:03 | 巴幣 4 | 人氣 239

(※轉載請經詢問後再進行,並且標註文章來源,感謝您的配合※)

 前些陣子和朋友談論到,透過長輩的告別式提早培養小孩「好好說再見」與「人的生命有限」價值觀等相關議題,個人對於教育學程與關連的心理範疇很有興趣,就順著「好好說再見」來表達自己近期的想法了。我們從小到大都會經歷無數的離別,有的離別較短暫、有的離別則是永久性的,很多時候會聽到對於這個議題相較之下比較豁達的建議—把每一天當作最後一天來過,你就會更加珍惜此時此刻

 因為很多時候,失去反而是教會我們好好把握當下,我們就從幼兒時期參與「長輩的喪禮」開始談吧。


(陪伴我渡過難熬日子的歌聲)

▶面對已經聽不到的人
 「為什麼祂睡這麼久?可以叫祂起來弄我最喜歡吃的地瓜粥嗎?」約莫五歲的孩子站在棕色的大盒子旁,拉扯著身旁長輩的袖口,長輩們卻沒有一個想搭理這個孩子的意思,周圍的氣氛十分莊重嚴肅。

 我一直想著,如果那個時候,有個長輩能好好蹲下來和我說明,阿公怎麼了的話,那該有多好,只可惜當時的大人們也不懂—如何再見。面對生命的離去,無論是哪個年齡的人都會碰到情緒上的瓶頸,影響的大小只取決於「你和這個已經離開的人,有多親密?」

 年紀還小,不夠懂事的階段,通常我們都會用比喻性的手法來告訴孩子,是時候說「對方聽不到的再見」了,然後帶著一種祝福對方的感覺,送走已經離開這個世界上的人,像是:阿公去當天使了、阿公去更漂亮的地方了。(然後這時候就會有些小孩會說,那他也要跟著去之類的話…)雖然這些殺傷力都比你直接說「阿公過世了(阿公死了)」還要來得低就是了。

 我曾經在大學的某堂課後,和同組友人一起在金工教室留下製作商品,一邊聽著帶我們畢業專題的老師闡述她送走已故母親的故事,那時候老師舉出了她與姊姊兩個人面對媽媽去世這件事情的衝擊力當中的差別性,就像我先前所說的「你有多在乎這個人?以及你和這個人之間相處的時間長短多寡」,老師與母親相處的時間較長、在母親晚年的時候時常拜訪醫院照顧母親,但是姊姊因為工作繁忙、曾經與母親有過不小爭執的關係,探望母親的次數比起我的老師還要少。

 因此在那場喪禮中,哭得最久、面對離別的傷害最大的,是那個離家許久的姐姐,因為留下了太多的遺憾,沒有辦法完成了。再多的後悔也換不回那些,明明可以選擇相聚的時光。

 當時的我聽到這裡,現場加上老師我們六個人,只有我一個人哭了起來。我從這段面對同一個人離開,兩個人各別說再見的故事中,真切地體會到了「與特定對象的關係距離有多麼重要」這件事情。我替老師在最後送走母親的那段豁達的時光感動,同時也對老師的姐姐未能達成的願望流下了遺憾的觸動,那份眼淚代表的意義依舊存在我的心裡,我很感謝老師告訴我這段經歷。

 時隔兩年後,我也同樣再次面對了親人的離去,參加告別式的當天、那一兩週,我反而什麼眼淚都掉不出來,嗯?我不是一個很愛哭的人嗎?為什麼最愛我的親人走了,我卻哭不出來呢?那段時光我一直不解自己的情緒究竟怎麼了,為什麼塞車了?

 原來不是沒有,而是時候未到,在喪禮完成後的第三週,那種真實的「失去感」才完整的湧上,並衝擊著我的胸口與腦門,想起以前相處的種種時光,我並不感到後悔,但是我依然會傷感。而在那段時間,我總是告訴著自己,該與「記憶中的祂說謝謝、說再見了」,謝謝曾經照顧我的妳,然後讓時間慢慢地沖走這些有意義的傷痛,留下該留下的疤痕,證明我們真的一起渡過過那段真實存在的日子。


記憶裡的經典)
▶還有機會聽你說再見的人
 人際關係始終是我們生命中的必修題,親情、友情、愛情以及陌生人,每種人際關係更有著代表不同遠近距離的漸層,有些人在妳生命中的離去會是突然的消失,連他是否安好都不知道,有些人則是會選擇在離別之前好好做說再見的舉動(如:畢業、離職、分手等等)。

 對比上一段我們談到「面對死亡」的再見,我們活著的時候的再見也許更加珍貴,因為在這個階段我們所說的再見,對方還有機會聽得到,這就是兩者之間最大的差異。再對應到上述的人際關係漸層、再見的時間長短,我們與對方之間的關係遠近,也會影響我們說再見的方式,通常越是珍惜、越是在乎的人,會分開的時間越長,我們的再見的份量會愈加沉重。

 因此,好好說再見,就成了我們生命中的一項課題。好的再見,讓我們未來再見的時候,種下更美好的果實。謝謝妳,來到我的生命中,哪怕只有短暫的歲月,謝謝也再見了。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