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心得】STEAM DECK 換全透明外殼(拆解篇)(硬體新手/手殘黨切勿嘗試)

Mars7788(1933) | 2023-09-18 02:30:37 | 巴幣 2 | 人氣 347

好久沒有玩一些手工的東西了,今次就是把Steam Deck換成透明的外殼。
由於V社他們在一開始已經有把Steam Deck外殼的模型放了出來, 所以可以看到比較多不同的廠商為他推出一些配件,但是外殼的部份直到最近才有完整前後的外殼,之前的外殼通常都是只是把背後更換了,這個我覺得意義不大所以就沒有去購買了,畢竟用這台東西的人我相信很少會一直盯着背面的。

文章開始之前來一個正式聲明,這樣的更換外殼動作必定會失去保養甚至損毁設備或零件,如果閣下手殘的,就千萬不要嘗試,或者給錢比較手巧的朋友處理吧。
同時,你需要稍為熟悉現代電子設備來使用的各種連接位置的安裝與拆卸的方法。 可以Google ZIF連接器。

有兩間廠商推出有關的透明外殼, 分別是 JSAUX和 eXtremeRate。
JSAUX 的特色是背後CPU的位置做了金屬板,可以配合散熱夾增強散熱,但是如果沒有在使用的時候那個金屬位置會變得非常滾有機會低溫燙傷。
由於重量關係我就沒有選擇他了, 因為本身都已經不算輕了,還要加上風扇然後風扇本身又要使用電池種種因素之下我覺得意義不大。

所以我選擇了另一間eXtremeRate。 他就基本上是依照原廠的外殼但是造的一個透明的版本。
顏色有很多的,價錢亦都不算貴,但是很神奇的事情是這個東西在他們的產地中國,我在淘寶上雖然看到他們有售賣這個東西,但是顏色不齊全,就算有貨的顏色亦都是一些比較不受歡迎顏色。
原因不太清楚。
由於我有朋友買了另一間公司,兩間公司的外殼我都有碰過,他們的精準度和原裝其實都非常接近,大機率是因為之前上述所說的原因,有什麼比官方自行放出來的模型更精準呢?
不過不過,中間還是有一些一些特殊的情況,到了那一個位置在說,過程中會涉及到修改部份原裝的零件,這個必須要注意。

那麼開始吧,我原本是有拍到影片的,但是由於早陣子電腦重新安裝了,我忘記了重新更改OBS的錄影設定,結果是用了錯誤的錄影設定, 影片變得不能用,只有部份畫面能夠使用,所以最後只能夠補拍加上影片的截圖來完成這篇文章,影片就沒有了,否則我原本都打算是出影片的。(唉。

東西我是從美國買回來的,也就是說這個CASE基本上環繞地球一次了, 因為只有在美國的商店才有完整的款式選擇,我目標是透明,但是它透明都有很多顏色的。
除了盒子之外,外邊只有一個膠袋包裝。

完整的配件圖片,由於影片有問題,我只好這樣官方的圖片了。

螺絲批等工具,我會建議如果你有自己的工具,就不要用他的了。
你會需要三個大小的十字螺絲批/批頭,000/0/1。
如果你手邊會有合適的大小,那麼你就用他附送的,比起你用錯誤的大小結果會好一點。

工具之中還需要額外提一提的,就是那個金屬的結他片和吸盤,我強烈建議不要使用,你最好找其他地方的吸盤甚至你廚房在使用的吸盤會比較好,因為他那個鎖匙圈實在太軟了, 在你拉扯的時候那個還會甩掉。
另外那個金屬的結他片是用來給你把螢幕和金屬骨架分離的,但是那個金屬的邊緣非常敘利你很容易在過程中刮到手。
你可以找一張塑膠卡片或者一些沒有用了的會員卡來代替這個工具。

我在這裏是使用了iFixit工具包內的。

開始前的說明:
如果在拆卸過程中你有一些螺絲已經有一些滑掉的跡象, 建議把那一個螺絲更換成套件內附送的螺絲, 否則你有機會出現東西鎖不穩固的問題。
有一些地方是需要黏貼的,要注意。
取決於你是否使用他透明的按鈕還是用回原本黑色的按鈕,某些零件或步驟你可能不需要。
建議零件對兩次,鎖上一次, 因為塑膠外殼的關係,你裝卸次數越多,越難穩固,還有一定的機率爆掉。

第一步關機然後記得拿出記憶咭,否則你就會再測試過程中損毁記憶卡。

把背面四長四短的螺絲拆卸。

用拆機的膠片,在外殼的線, 從機背向螢幕方向斜著插入, 然後向左右方向劃過去。
去到左右肩按鈕就可以了。

底部我建議從SD卡卡槽附近的位置插入會比較容易然後和上方的做法一樣向左右拉過去,但是要拉到手把的位置。

先把金屬的遮罩打開,把金屬貼紙打開後看到一粒螺絲,把它鬆掉。
然後左手邊頂部和底部都各自有一粒細小的螺絲這三粒螺絲鬆掉了之後金屬遮罩你還需要稍為旋轉一下來鬆開他, 因為下方有數片的散熱貼黏着晶片。

之後先鬆開電源。

之後先把左右搖桿的排線甩掉之後再把螺絲鬆開, 我這裏因為搖桿已經更換過所以和你們的情況會有點不一樣。 如何更換霍爾搖桿請看【【這篇文章】】
把它拿掉之後主機就可以放平在桌上了。

然後就要把各個的主板拆出來。
固態硬碟首先需要拿掉, 因為他的下方是網絡/BT卡,我們需要從網絡卡身上移除兩根天線。

接下來需要先移除左右的扳機鍵。
個人建議是先移除彈弓,以免拆卸下來之後不知道飛到哪裏去,然後這部份移除按鈕是需要稍為用一些力量。
可以看到這裏他是透過左右兩邊咬合在下方的膠件上。
你可以用力量來解決,你亦都可以找一字螺絲批幫助你這個過程容易處理一點。
然後就可以拆卸下方的塑膠支架。

接下來就是把左右子版上的所有排線鬆開。 再把螺絲鬆開。
搖桿的那一根可以不用取下。

這裏有一點點圖片上的缺失,在見到觸控感應這塊橙色的部份之前其實還有一篇小小的PC B覆蓋在他的上方。 這兩個東西PC B和 觸控感應器, 他們各自有四個螺絲,都要拆卸。
這部份沒有膠水的,但是他們有比較多的定位小柱這個要小心。

接下來是移除肩鍵, 這部份比較脆弱小心操作, 左右各自有兩粒螺絲。

移除散熱器這部份我稍為借一借上一次更換散熱膏的圖片,把這兩個螺絲移除先,然後你需要用熱風筒吹一吹風扇上方的那一個氣密膠貼,在常溫下那一個是比較難移除的,因為設計之初就預計了這個位置會承受持續的高溫。

然後主機板就餘下三粒螺絲作固定,把他們移除之後就可以把主機板拿出來。

接下來就需要測試喇叭,喇叭是由雙面膠紙固定的, 這個可能需要借助一些工具來翹起他。
喇叭的表面還有附一層防塵網, 這個網是有後備的,所以最重要是小心保護喇叭。
左右各有一個, 移除的時候小心,他部份位置和Wi-Fi以及藍牙天線是捆綁在一起的,一個不小心可能會導致Wi-Fi天線斷開。

上方最後一塊子板是3.5mm耳機和按鈕, 把兩根排線送去之後再把螺絲移除就可以拿出來。
要注意的是按鈕的排線, 那個是向上鬆開的和其他有一點不同。

在主機板位置的下方你會看到一張銀色的貼紙,把那個位置小心移除下方是顯示器的排線。

這個時候你就需要反轉開始移除顯示器。
再次拿出來的吹風筒及螢幕四邊的黑色部份加熱,不要在一個位置停留太久需要在打圈的方式來給他平均加熱。 單點加熱有機會令到玻璃爆裂。
然後,必須從右邊開始 使用吸盤把螢幕稍為拉起一條夾縫,插入塑膠片並把連接的防震海綿雙面貼切開。

小心顯示器跌到地上,把顯示器拿了出來之後,之後就要稍為清除金屬中框和顯示器上殘留的海綿防震雙面貼,如果這個時候不清除的話你最後安裝上去新的外殼的時候你會發現顯示器稍為突起一點點的。

這個時候就可以把餘下的螺絲鬆開,顯示器的下方有六粒小螺絲來固定着塑膠外殼和金屬中框。

來到這裏拆解的部份就叫做完成了,你會發現有一些配件是沒有拿下來的,因為這些小配件新的外殼有提供的。
例如有機背的進氣防塵網, 排氣位置的小網。

這個時候你就要決定你是使用原本黑色的按鈕還是新外殼附帶的透明按鈕, 由於我個人是不太滿意完全透明塑膠的樣子,所以我使使用原本的按鈕。
所以,以下的步驟我是沒有做到的,如果你要完全透明的外殼請參考觀看的影片。

觸控面板我並沒有拆除原本的黑色塑膠並更換成他們的透明版本,所以中間的黏合層我亦都沒有更換。
沒有使用他透明的按鈕,用回原本黑色的按鈕。
機背黑色的貼紙,我沒有加裝上去,因為會遮擋了風扇的部份,官方的影片是用有顏色的外殼,不是透明的外殼,我相信用透明外殼的人都應該是想看到內部的所以我沒有貼上。

拆解篇來到這裏,我看一看我的字數快3000字了,還是拆開兩篇吧。

創作回應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