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來去煮咖啡-自創-『脫壓取浸泡法』

有痣男神 | 2017-06-30 00:53:27 | 巴幣 0 | 人氣 336

       自從上次買了德國GRANDOS咖啡的慘痛經驗,我開始研究自己的咖啡道。在之前文章有簡略介紹,之後不斷改良步驟,終於有點心得。有一天罹患咽喉癌的叔叔從房間特地跑出來問了一句:「阿x,你弄得咖啡是現磨的嗎?味道好香!」
本只是覺得好玩隨便煮煮,但講白聽到這句話時真的挺開心,那種煮咖啡的信心有小幅度增加。

       我的作法是由法式濾壓壺的沖法做改變。我取名為『脫壓取浸泡法』!也不同於一般虹吸冰滴濾紙手沖方式。因為這些方式的入門工具實在太昂貴(便宜的又擔心用材與品質),對於我這種初階咖啡玩家等級跳太快,所以就近取材,目標是達到義式咖啡壓力萃取下的75%風味即可

工具:
1. 咖啡豆研磨機(沒專門工具拿刀厚扭力不差的蔬果機也可,差別在於粗細與均勻度無法控制)
2. 真空萃取壺/杯(濾壓壺/杯也可,冬天的話可選擇有保溫的鋼材)

步驟:
1. 溫杯:10s
2. 悶蒸品聞:30s
3. 脫取:30s
4. 壓取:2-5次
5. 浸泡:10ms - 30ms

圖示:
◎在濾壓壺內倒入1/3杯熱水


◎蓋上杯蓋,可以緩慢傾倒瓶身讓熱水能吃到內瓶全身。(注意!緩慢!)


◎開蓋將熱水倒入咖啡杯(我用玻璃杯是錯誤示範,請用耐熱的馬克;但其實我習慣用這高厚的玻璃杯,也習慣拿時很燙,叔叔有練過)

◎倒入一點熱水準備悶蒸


◎注入10g研磨咖啡粉,微品聞一下現在的味道,蓋上蓋子悶蒸30s,開蓋再體驗悶蒸後的味道差異,較為濃厚的焦香。



◎加入熱水覆蓋多一點濕咖啡粉,開始手動使用『脫取』順時鐘旋轉,這原理類似脫水機,依據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咖啡顆粒內部的成分會隨著切線飛出去(應該啦...),可以減少浸泡時間。

◎這時可以再品聞味道,這第三段味道增加了焦材味,其實個人不是很喜歡。還有上面一層泡不是Crema,只是水分竟入乾燥的咖啡粉後產生的小氣泡


◎接著看喜好加入水量:
-1/2杯水量偏義式,可加牛奶做拿鐵。
-3/4杯水量偏美式,直接飲用風味好。


◎接這加入濾網,來回濾壓2回以上,此步驟可以縮短之後浸泡時間,讓咖啡風味再進一步釋放。來回壓取時,若感到非常難壓,表示濾網內層下方都是咖啡粉,此時咖啡粉水流向上的壓力會來到最大,可以模擬出膠囊咖啡機抽真空的Br數。雖然無法像機器Br數高,但以手作+之前的步驟,可以近似機器的效果。



◎終於來到最後步驟,蓋上蓋子浸泡10分鐘以上,說白了原理類似泡茶,因為每人用的咖啡豆與水溫與研磨方式不同,所以這時間可因人而異。

        最後來說說咖啡豆的味道好了,先撇開香氣、餘韻、醇厚、風味,因為這些對大部分人來說,大致上印象都差不多;然咖啡達人另當別論,所以就針對酸度來作論述。我以前對很酸的咖啡印象不好,是因為喝還沒喝到好喝的酸味咖啡,我想大部分人可能也跟我一樣。基於沒有比較級的情況下下意識就覺得咖啡的"酸味"是咖啡非常失敗的一環。如果以上次德國GRANDOS的酸味來比較,加以擁抱來形容,那就是:

1. 德國GRANDOS咖啡酸味好比似一個陌生人從後方熊抱讓人覺得不舒服


2. 現磨咖啡的酸味一位好友當你心情低落時,用單手環繞到背後輕拍安慰你
那果酸香是在你舌顎兩端輕微舖上來,短暫停留後又隨之消失在厚實的甘苦味。將一口咖啡作出不同的層次,就連入喉後的每口呼吸都是一種享受。總之,現在終於能體會為啥咖啡評鑑時,酸度是那麼的重要了。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