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小說

《The CRPG Book》最新譯本《CRPG 通鑒》#021 1980-1984: 繁盛、氾濫與破滅

CRPG通鑒 | 2022-01-16 12:53:07 | 巴幣 4 | 人氣 100


這是一本由 Felipe Pepe 聯合百餘位志願者耗時四年整理的類百科書籍,覆蓋了上世紀 70 年代至今的百餘款遊戲,是瞭解 CRPG 歷史文化的寶貴資料。我們作為千千萬萬試圖翻譯本書的團隊之一,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繼續堅持這一宏偉的計畫:我們致力於提供第一個完整翻譯版本,並加入大量科普類注釋,在降低閱讀門檻的同時提升其教育價值,傳播稍微嚴肅一點的遊戲歷史和文化。
 
如果您想瞭解更多關於專案組、專案進度、版權等資訊,請參考 專案網站
 
本書的簡體字實體書計劃於明年在中國大陸出版,繁體字版也正在籌備中,但我們團隊成員大部分來自大陸,亟需香港/澳門/台灣之本土人士的協助,因此渴望各路英豪加入我們,詳情請見這裡
本文暫由簡體中文轉換而來


1980-1984: 繁盛、氾濫與破滅


翻譯:Thunderplus
————————————————

整個科技產業在 80 年代初期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IBM 入駐了家用電腦市場是其開端。

IBM 作為大型電腦行業的巨頭,旗下的“IBM 個人電腦”品牌(又稱“IBM PC”)使得家用電腦這一塊產業開始專業化。儘管蘋果公司不鼓勵協力廠商開發商,IBM 卻共用所有資訊,把自家的體系結構[1]開放分享。得益於公司的傳奇口碑和強力的市場行銷,IBM 的個人電腦很快擠佔掉了蘋果電腦的市場份額,成為了行業領先的標準,推出了種類繁多的軟體和固件。

但這些產品仍然售價昂貴、定位高端。真正讓家用電腦走進尋常百姓家的是像Commodore64、ZX Spectrum 和 MSX line 這樣新的平民機型。它們的價格只有蘋果 II 或者 IBM 電腦的零頭,能連接到一般的電視螢幕上(而不是只能連到昂貴的顯示器上)。這些機型開始在學校用於教學,作為遊戲平臺也十分優秀,是全新一代電腦產品的開端。

與此同時,主機市場變成一個進出自由的混亂市場。Atari 2600 的成功讓幾家公司都想擠進來分一杯羹,開始生產自己的主機。超過十幾種主機機型在貨架上彼此競爭市場。

還有很多公司效仿動視(Activision),紛紛成為協力廠商開發商,開發自己的遊戲。其中大多數品質都很糟糕,或者是人氣遊戲系列的廉價低配版。雅達利(Atari)自己的標準都放得很低,比如吃豆人(Pac-Man)的粗糙移植版還有臭名昭著的 E.T. 系列。

儘管如此,遊戲行業的利潤還是高到了歷史頂點,直到 1982 年的假期,遊戲公司和零售商仍然在持續增長的銷售成績上豪賭。但是消費者的期望卻被耗盡,便不再購買了。於是在1983年,遊戲存貨大量滯銷,找不到回本的方法的美國市場崩潰了。[2]

1982 年市值 30 億美元的企業到了 1985 年頂多值 1 億美元。電子遊戲從曾經眾星捧月的商品一落千丈變成打折貨。美國的主機市場也是同樣地死氣沉沉。

這次危機對街機遊戲也產生了影響,因為不少公司在兩個行業都有大量參與。整個電子遊戲行業的繁榮都被評價為曇花一現。但儘管如此,電腦行業還是非常願意來彌補空缺,滿足那些要求新產品的玩家。電腦遊戲不再是放在塑封袋裡賣的小眾玩意兒了,其產品開始走向專業化。EA、Interplay、Origin、Infocom、BrøderbundSSISierra On-line New WorldComputing 差不多都在這一時間成立,並將一直統領整個市場到 90 年代末期。

與此同時,在日本也有一個奇妙的巧合發生了。在同一天——1983 7 15 日——兩家公司一起發售了各自的第一款主機:任天堂紅白機(Famicom)和世嘉 SG-1000。這是一個新時代要到來的標誌。
 

 
趨勢:
 
Compaq Portable 發售於 1983 年,是第一款以逆向工程 IBM 的 BIOS 而達到百分百相容的 PC 克隆。

IBM PC 相容系統(下文簡稱相容系統):蘋果 II 和 Commodore PET這一類電腦的體系結構是保密的,受到注冊商標保護。但是 IBM 的電腦是用成品硬體生產的,只有它的 BIOS[3] 擁有版權。於是很多公司,比如 Compaq,就能讓 IBM 軟體在自家生產的廉價機型上也能運行,也就是著名的 IBM-PC 相容系統,或稱 PC 克隆。這系列機型後來反響非常好,幫助 IBM 獲得了巨大的市場份額。只不過數年之後,克隆版就擠佔掉了 IBM 的寶座。




在 Atari 2600 上發行的 E.T. 系列版權花了上百萬美元,但實際製作週期卻只有五周時間。遊戲品質非常糟糕。其失敗也是大蕭條的標誌。

1983 年電子遊戲大蕭條:電子遊戲是從1970年代中期開始的數位革命的標誌,而雅達利正是其典型代表。雅達利的輝煌成功創造了一波電子遊戲的淘金熱,連強生[4]這樣的公司都做起了遊戲,想要賺一點快錢。當一切崩潰之時[5],懷疑與消極情緒籠罩了整個市場——很多分析者甚至認為家用電腦都是過眼浮華,稱仍然沒有理由證明普通家庭中需要電腦,其發明是一種“本末倒置的科技”。
 

 
《大金剛》(1981)是街機遊戲中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在全世界賣出超過 6 萬台。

街機的黃金年代:1978年《宇宙侵略者》(Space Invaders)的發售將街機遊戲推上了人氣的巔峰。《小行星》(Asteroids)、《大金剛》(Donkey Kong)、《防衛者》(Defender)、《嘟先生》(Mr. Do!)和《蜈蚣》(Centipede)這些大熱門遊戲都帶來了上百萬的收益——《吃豆人》(Pac-Man)一部遊戲就在全球賣出 40 多萬份,吃豆人也成為了一個流行文化符號,有繁多的周邊商品,甚至還上了電視節目。但好景不長——街機遊戲很快就被 NES 取代,直到 80 年代末90 年代初才因為格鬥遊戲而短暫地重回公眾視線。


 
1980 年:


神秘屋(Mystery House 發售了。Roberta Williams 和 Sierra 的第一款遊戲,在先前的純文字冒險遊戲基礎上增加了圖形介面,重新定義了此遊戲類別。
 

任天堂發行了 Game & Watch,內置一個液晶電子鐘和一個簡單的遊戲。它的若干模式給了後續的 Game Boy 以靈感。1982 年的《大金剛》版 Game and Watch 裡面也增加了十字方向鍵[6]
 
1981 年:
 

第一台 IBM 電腦發售了。其巨大的成功打擊了蘋果的壟斷地位,也為後續的 IBM PC 相容系統鋪平了道路。
 

MS-DOS 系統誕生了,由微軟為 IBM 的電腦開發,但是單獨售賣,在相容系統上也能運行。它的人氣一直延續到 90 年代。

1982 年:
 
 
ZX Spectrum 問世。它是 Commodore 64 的英國競品,在歐洲和南美地區極大地促進了電腦市場的開拓。
 

Commodore 64 發行了。它被稱為“家用電腦中的福特 T 型車[7]”,在低端市場廣受歡迎,佔領許多年的龍頭位置。

1983 年:

 
3.5 英寸軟碟開始上架。最初的容量僅有 360 KB,但到了 1986 年就提升到了 1.44 MB。它取代了磁帶和 5.25 英寸的軟碟,一直到 21 世紀初都很受歡迎。
 

MSX 的出現是為了探索新的行業標準。微軟和幾家日本公司共同設計,一直到 90 年代該機型在日本、歐洲、中東和南美都很有人氣。
 
1984 年:
 

Amstrad CPC 線產品開始生產。該機型是一款一體化電腦,配備彩色顯示器和磁帶答錄機,價格卻仍然相對低廉。
 

Apple Macintosh 讓滑鼠走入了大眾視野,包括圖像化介面和其它創新,但由於價格太高而無法與 IBM 的電腦競爭,也導致Steve Jobs被蘋果解雇。


[1] 譯者注:電腦體系結構(ComputerArchitecture)是程式師所看到的電腦的屬性,即概念性結構與功能特性(C. M.Amdahl, 1964)。具體來說,對電腦系統設計者,是指研究電腦的基本設計思想和由此產生的邏輯結構;對程式設計者,是指對系統的功能描述(王濟昌.現代科學技術名詞選編.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46)。
[2] 譯者注:這個事件史稱“雅達利大崩潰”。
[3] 譯者注:BIOS(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基本輸入輸出系統。在IBM PC相容系統上,是一種業界標準的固件介面。該系統在 1975 年首次出現在 CP/M 系統上,是開機載入的第一個軟體。(Kildall, Gary A. (June 1975), CP/M 1.1 or1.2 BIOS and BDOS for Lawrence Livermore Laboratories)
[4] 譯者注:美國強生成立於1886年,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產品多元化的醫療衛生保健品及消費者護理產品公司。
[5] 譯者注:E. T. 系列生產了 500 萬份卡帶,卻只賣出了 100 萬份。滯銷的卡帶被埋在了美國新墨西哥州的一處垃圾填埋場。
[6] 譯者注:D-pad(Directional Pad),即十字形控制方向的按鍵。
[7] 譯者注:福特 T 型車在美國汽車歷史上有著“國民車”的地位。福特以其制模材料錫(Tin)的首字母為該車型命名。1908 年,該車型以 850 美元發售,遠遠低於當時平均在 4000 美元的高昂汽車售價,給了收入一般的普通民眾擁有自己車的希望,即刻在市場掀起一股風潮。隨著訂單大量湧入,福特為T型車引入流水線生產模式,自此對美國的汽車乃至工業製造產生了深遠影響。

創作回應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