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在紀州庵受訪

蘇家立 | 2021-10-16 09:12:25 | 巴幣 126 | 人氣 160

https://vocus.cc/article/6124d6fefd89780001486910

文/詩人林宇軒

  若要用三個詞來形容自己,蘇家立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熱血」、「純真」以及「正義」。時常以「詩」來反映社會與批判政治的他,目前擔任《吹鼓吹詩論壇》詩刊的主編,在過去曾出版過兩本詩集與一本詩文集,可以說是一位眼界獨到、產能充沛的寫作者。蘇家立在《向一根半透明的電線桿祈雪》裡說「我只是眼神沾滿風霜的人」;在《渣渣立志傳》裡說「身為渣渣,我很光榮」;在《其實你不知道》裡說「我不懂什麼是愛,但我試著書寫」,由此可以看出他豐富的思想與實踐。

  身為一位特教老師,蘇家立必須時刻面對學生的狀況;教學的經驗養成了他謙遜與自省的態度,從而將情感與思想灌注到他所熱愛的事物上,包括文學。不願受到束縛、卻又無法脫離體制,蘇家立坦言自己活得很矛盾,「但我必須燦爛光亮,因為我要成為堂堂正正的人,要守護我能守護的一切,即使犧牲掉自己也無所謂」。他就是一位如此瘋狂的寫作者,像靜靜的烈水,看似可怕,但從不主動傷人──「一定有人會因為我的激情而受傷,但我只能說抱歉,我就是這樣,一個必須超熱血的鋼鐵男子。」

對於詩,我仍抱持著一份憧憬

  高中時期,蘇家立受到余光中、鄭愁予等詩人的作品啟發,開始對「詩創作」產生興趣,以學生的身分持筆閉門造車;直到大學加入「藍風詩社」後,認識許多對他影響深遠的寫作者,才更加清楚「創作」的方法。筆耕至今超過十八年,蘇家立以一個後見之明回顧自己「進展緩慢」的寫作歷程,發現有些文學觀念已經產生了改變。「當時我甚至會覺得寫詩很帥,」蘇家立曾想藉著寫詩來認識富有情感的文學少女,「但事實證明我錯了,所以就錯到底吧。」他用一貫的幽默調侃著自己。

  雖然也偶爾創作短文,但蘇家立的文學作品還是以「詩」為大宗。說起為何選擇「詩」而非「散文」或「小說」,蘇家立羞赧地道出箇中原因:「我不擅長說話,只會在感興趣的地方喋喋不休。」因此,選擇一個能用最少字眼表達的文類,實為一種能夠使創作和性格兼容並蓄的做法;而「詩」恰好可以把他喋喋不休的部分濃縮。「我不太會寫瑣碎的日常,而且我比較少有充分的時間佈局,如果不能把故事的架構弄好,我寧可不寫。」這也是蘇家立選擇現代詩,而較少將創作觸及其他文類的理由。

  「當然,對於詩我仍抱持著一份憧憬,而那份憧憬就是已經變成了用最簡樸的描述,帶來最深沉的感受。」蘇家立以「聽一場雨」為例,與其收集雨的姿態、讓雨鑽入肌膚,不如在遠處觀察雨的前因後果,並記載它的始末。過去曾獲得創世紀60週年詩獎、臺灣詩學創作獎首獎等多項肯定,以前的蘇家立會顧及讀者、去盡量寫讀者可能理解的東西;而現在的他則重整「寫作」對自己的意義,逐漸減少這種「讀者的意識」──他無法選擇讀者要不要看,也慢慢不在意了。

即使身在社群,創作仍然是一個人的事

  看似加入許多詩社與論壇的蘇家立,自認為是「群體裏的邊緣人」──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他和誰「都不親暱」。「我加入群體,是想要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但相處久了,就會知道詩社和論壇各自有人的問題;只要人一群聚,問題就會浮現。」蘇家立感嘆,在社群中交流固然有益處,可以「學習他人優點,補足自身不足」;但缺失則是會較為輕易地「染上他人的色彩」而失去個人的性格與思想。「在群體中,人類容易盲從,容易造出『偽神』。」他意有所指地說。

  建立一個團體,往往需要有一定程度的認同感或誘因,才能讓成員們不感到負擔地進行繁雜的行政事務;如果沒有相對應的報酬,就很難持續憑著熱情去剝削自己的勞動價值。在臺灣,單靠「寫作」生存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若還要負擔團體的事務,則會讓寫作者對文學的熱情削減。「我們有多少的青春歲月可以在這上面燃燒?」蘇家立不諱言自己是個很「現實」的人,他說「如果熱情燃燒完了,那我們就說再見,我會記得這個論壇給我的美好」。
對於「創作」,蘇家立重申這從來都是一個人的事情,絕不會因為加入團體就變得比較強,還是必須要不停精進自己;如果發覺所身處的文學團體不符合想像時,建議好好地思考去留。「寫詩的人,最重要的還是看技藝、看作品;你的作品不優秀,或是沒有作品交出來,講什麼都是白搭。」蘇家立的直言,一語道破文學團體的缺漏。他說,自己講話一向很直接,這也讓他在社群中不太順遂,畢竟「講出實話」的過程,可能就同時破壞了某些「利益結構」。

奉獻自己,作為年輕詩人們的祭品

  在學生或晚輩創作者眼中,蘇家立從來不是一位高高在上的老師。他謙遜、樂於接受批評與指正的態度,讓人容易去親近討論,這讓他得以在校園詩社的社群間穿梭自如。他說自己不求名、不求利,只是希望用光芒掩蓋自己的脆弱,創造更多的價值:「我當老師就是希望看到英才輩出,以我的人生去換也無妨。為此,我要不斷變強,無論是人品和詩藝,我都要努力,足以成為後輩的表率。」畢竟厭世太孤單了,無論是文學或社會,蘇家立都希望能留下一些貢獻。

  身為教師,最重要的任務便是「知識的傳承」。蘇家立自知自己的詩藝有上限,所以選擇將自己奉獻給未來,作為年輕詩人們的「祭品」。他說:「我願意看著優秀詩人成長。所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我從不在乎尊卑階級,所以你們都可以直呼我的姓名。」在愛惜他人優秀的才能之餘,同時砥礪自己的心智,這就是蘇家立不斷在他的人生中實踐的理念──把自己當成一首詩,以行為鼓勵他人成為詩人。

  中央廣播電臺《文化臺灣》的節目主持人劉螢在讀完《其實你不知道》後,曾這麼形容蘇家立:「情感豐富、字字嚴謹,他的文字就像他的個性、他的為人,在拘緊的細節下有著細膩敏感的情感;如果讀者不仔細發掘、探尋深意,很可能就『不知道』了。」對於他的讀者,蘇家立說:「由於我是個極端、偏激的人,有些文字可能過於尖銳,若是傷害到讀者,我很抱歉;若讀者喜歡我的執著、溫柔或是瘋狂,我只能再三感謝。但我可能不會寫主流詩,真是抱歉。」在可預見的未來,讓我們目送這位熱血的詩人,繼續他的筆上之旅。


創作回應

暮羽是一隻水母
學長太強了~~
2021-10-16 18:23:27
蘇家立
哎呀,其實這些學生都是熟人,熟人間難免先介紹......
2021-10-17 04:52:48
Sake香噴噴希希
好光榮阿XD
2021-10-23 14:10:29
蘇家立
謝謝。其實也算是熟人採訪,因為這些同學我很早就認識了。志氣相投,物以類聚吧
2021-10-23 14:32:56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