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聚焦在睦選擇一種路線制約帶來的影響,以及延伸表達出在,成員自身問題的難以介入。在表現Mortis社交力上,特別指出以模仿作為的基礎,重新提點貼合大眾喜愛的演繹。這讓感受上,不是真正的在為他人找想,只是在調度別人想聽到的話,維持表面上的和平。而這種和平,終究也只解決了「樂團內部」的問題。而Mortis沒辦法演奏,使這種虛假的平衡也徹底崩壞,引發了完全衝突。
Mortis所形塑出的關係性,也讓祥子的參與漸漸削弱,使他顯得格格不入,更針對性來說,是祥子的意義感正在削弱,這也是他為何反對走向娛樂性,因為與燈共同創建的音樂性合一,才總是他的歸宿,也是現在有所欠缺的追求。
Mortis與祥子衝突童話進行的背景,對比過分執著的話帶來的詭異,正式宣告睦的離去。整個場域都成了Mortis的劇場,睦的真心感受以朗讀的演藝刺痛著祥子。習慣睦總是在自己身邊的祥子,就算立下決心要開闢自己的道路,也無法完全捨棄對他的依賴,這樣的矛盾的劇變傷害了睦。
祥子少數的在樂團建成後於成員面前吐露真心,現在的他只是想要睦回來自己身邊。祥子持續的堅持,對睦的限制要求,明顯看出心理狀態已無法承接他人情感需求回應,自我厭惡也將內心扼殺和封閉。而他已經傷害太多朋友了,失去了睦,屬於他真正的崩潰即將到來。
若麥被家人的鼓勵相當打動我,描繪一人孤身到東京打拼,也更讓人理解他在不能失敗與能力上的執著,以及無法在家鄉順利開演唱會的失望。若麥這成名的欲求,使他能揣測大眾喜好,也相較貼近粉絲群體的意識與回饋,使他較能以粉絲為動力驅動,不只是純粹的展驗滿足自我。透過雙向的回饋成就踏實,這也讓他更能體貼粉絲的處境。
祥子堅持的樂團核心理念,與關照粉絲和未來發展的初衷,遭成了唯一的反彈衝突,也把所有問題一次拋出。而團員們,無論是全肯定初華,還是全配合睦,或是只關注在演奏的海鈴,其實都是在漸漸走向解散的原因。我原本相信只要在邦邦,樂團無論如何都不會散的,現在越來越難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