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奧瑞.德.李柏提(Fiore dei Liberi,註1)是一位騎士、傭兵隊長、外交官,以及武術大師,現存最早的義大利文武術書《戰鬥之花》(Fior di Battaglia)的作者。他是義大利阿奎萊亞(Aquileia)的貴族,我們缺少他的生卒年資料,但透過記錄,能夠確認他活躍在1381至1409年間。
阿奎萊亞在古羅馬時代就是重要海港,但後來地位逐漸被威尼斯等新興勢力取代,圖為阿奎萊亞的主教堂:聖瑪利亞升天殿。相較於傳說性質,沒有任何生平紀錄的德式長劍大宗師約翰尼斯.李希特奈爾(Johannes Liechtenauer),費奧瑞的生平資訊更為完整,從他的自述與相關紀錄,我們不只對他有更多的了解,也可以透過他的人生更加了解那個時代的歷史脈絡。
費奧瑞.德.李柏提的意思是「自由之花」,其姓氏李柏提(Liberi,自由)通常意味著他的家族有帝國直轄采邑(Reichsunmittelbarkeit),其領地直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不受其他貴族管轄,因此費奧瑞的家族是自由貴族(Edelfrei)或帝國騎士(Reichsritterschaft)。
戰棋遊戲《戰鎚40k》中的帝國騎士,他們是人類帝國中的貴族,擁有獨立的星球領地:騎士世界,可以自願或接受帝國徵召派出騎士泰坦作戰,其典故便是來自於歷史上神聖羅馬帝國的帝國騎士家族。帝國騎士是由自由貴族演變而來,擁有比前者更加巨大的政經實力和獨立性,有獨立的司法、外交與戰爭權力,名義上是騎士與下級貴族,實際上卻是迷你小國,經常彼此結盟對抗上級貴族。
到了神聖羅馬帝國滅亡的19世紀初,仍有350多個帝國騎士家族存在,統領有45萬臣民(註2)。費奧瑞大師活躍的14世紀末至15世紀初,正是自由貴族取得此等地位的關鍵時期,費奧瑞大師可以說親身參與了這段歷史進程。
費奧瑞在義大利與日耳曼兩地向許多武術大師學習過,其中有些大師被其評價甚低,費奧瑞甚至表示有些自稱大師的人,比他某些優秀學生剛來學習時的技術還差。費奧瑞也因此至少捲入了五次決鬥,這五次決鬥均使用利劍,雙方身著武裝衣(gambesons)和麂皮手套,費奧瑞全部毫髮無傷地獲勝。
我們對費奧瑞的傭兵隊長(condottiero)生涯所知甚少,阿奎萊亞繼承戰爭(Aquileian War of Succession,1381年至1389年),是我們對他傭兵事業的少數了解。費奧瑞在戰爭中支持世俗貴族,反對紅衣主教。在這場戰爭中,費奧瑞曾經負責維護和檢查保衛烏迪內城(Udine)的防衛武器,包括弩砲與投石機,也曾奉命招募傭兵連隊來防衛烏迪內城,費奧瑞在三個月內完成了任務,並宣誓就職了城市治安官。
除此之外,我們只知道費奧瑞本人自豪於自己是兩位武術大師約翰.迪克托.蘇埃諾(Johane dicto Suueno)和尼古拉.德.托布勒姆(Nicholai de Toblem)的弟子,同時他本人訓練了多位戰功卓越的傭兵與騎士,這似乎是他用間接方式強調其傭兵事業的成功。
費奧瑞大師與北義大利的上層貴族關係良好,米蘭公爵、費拉拉、摩德納與帕馬侯爵等都是他的朋友,他也遊歷北義大利各地,為許多捲入決鬥的人提供訓練,其中最著名的案例是1395年,曼圖亞的傭兵隊長加萊亞佐.岡薩加(Galeazzo Gonzaga of Mantua),與戰呼為「布西科」(Boucicaut)的法國元帥讓二世‧勒曼格爾(Jean Ⅱ le Maingre)之間的決鬥,布西科是一位戰功彪炳的猛將,在阿金考特之役中是法軍指揮官之一,兩人的決鬥最後以平手告終。
費奧瑞大師的《戰鬥之花》是目前歐洲留存下來第二早的武術書,僅次於更早的劍與小盾武術書《I.33》(這是博物館的文獻編號)。不同於《I.33》專注在劍與小盾上,《戰鬥之花》包括的內容繁多,包括擒拿、短棍、匕首、單手劍、雙手劍、短槍、甲冑劍、甲冑長柄斧、馬上格鬥等內容。
《戰鬥之花》的騎槍對步戰槍,不同兵器的不對稱作戰是戰場上常見的狀況。《戰鬥之花》有許多值得研究的內容,例如書中許多兵器的攻防組合最後是以擒拿告終,這可能反映了中世紀晚期戰爭的一大目的是抓俘虜換贖金,因此在條件許可下最好讓對手留活口,或是為了避免敵人垂死掙扎誤傷。在長柄斧部分,費奧瑞介紹了鎖鏈長柄斧,可以把敵人拉倒在地後追擊,以及讓人喜聞樂見的毒粉長柄斧,並附上了毒粉配方。為了避免被人罵不講武德,費奧瑞特別強調他介紹這類兵器純粹是為了讓人「增廣見聞」。(註3)
費奧瑞的冒險生平和武術書不僅精彩,更是中世紀晚期的一面鏡子,讓我們看見那個豐富而多采多姿的世界。
備註
註1
這是個簡稱,其完整姓名為費奧瑞.弗拉諾.德.伊.李柏提.德.奇維達萊.奧地利(Fiore Furlano de’i Liberi de Cividale d’Austria)。
這是個簡稱,其完整姓名為費奧瑞.弗拉諾.德.伊.李柏提.德.奇維達萊.奧地利(Fiore Furlano de’i Liberi de Cividale d’Austria)。
註2
想更進一步了解複雜的德系貴族和其發展過程,可以參考 黑體文化 的專書《德意志貴族》。
想更進一步了解複雜的德系貴族和其發展過程,可以參考 黑體文化 的專書《德意志貴族》。
註3
有趣的是,在繁中圈有個奇怪的網路謠言,該謠言宣稱「最早的歐洲實戰長劍術是兩手併攏握在劍柄上,後手不能握在劍首(Pommel)上;後手握在劍首上是不能實戰的運動劍法。」偏偏最早的長劍術抄本《戰鬥之花》中,每一招都有貼上金箔的附圖,而費奧瑞大師教的長劍術後手都是握在劍首上。當然,團長不否認兩手併攏握是可行的握劍方式,但是宣稱一些與史料不符主張,對於講求還原史實的HEMA(歷史歐洲武術)不是一件好事,堅持一些冷門的例外手法來標新立異也意義不大。
有趣的是,在繁中圈有個奇怪的網路謠言,該謠言宣稱「最早的歐洲實戰長劍術是兩手併攏握在劍柄上,後手不能握在劍首(Pommel)上;後手握在劍首上是不能實戰的運動劍法。」偏偏最早的長劍術抄本《戰鬥之花》中,每一招都有貼上金箔的附圖,而費奧瑞大師教的長劍術後手都是握在劍首上。當然,團長不否認兩手併攏握是可行的握劍方式,但是宣稱一些與史料不符主張,對於講求還原史實的HEMA(歷史歐洲武術)不是一件好事,堅持一些冷門的例外手法來標新立異也意義不大。
費奧瑞的長劍架式之一淑女式。為了強調後手握住劍首,《戰鬥之花》的部分插圖中劍柄繪畫得格外地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