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心得與簡介:多巴胺國度

あああああ | 2024-01-20 18:00:22 | 巴幣 102 | 人氣 52









----------------------------------------------------------------
這是目錄:
一、簡介
二、影響生物行為的要素
三、「快樂」的機制
四、「快樂」的代價
五、真正的「快樂」
用Ctrl+F的話可以直接跳到自己想閱讀的章節
----------------------------------------------------------------







一、簡介

滑手機、熬夜追劇、大吃大喝、瘋狂消費,成為辛苦一天之後必備的自我慰勞;然而,我們已經網路成癮、購物成癮,或是酒癮、性成癮上身,卻不自知。這不是我們的錯,而是多巴胺(dopamine)的問題。

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又稱為「腦內啡」,要讓大腦釋放多巴胺很簡單,只要你做一件事情能讓自己開心就行了,像是上網、吃喝玩樂、盡情購物。不過,多巴胺會逐漸減少,需要更多的慾望、更強的刺激才行,也因此讓人愈來愈痛苦。

如果我們發現自己上網時間愈來愈長、暴飲暴食的次數愈來愈多、喝下肚的酒愈來愈烈、購物次數愈來愈頻繁,很有可能已經成癮。


二、影響生物行為的要素

引自人類大歷史,影響生物行為為基因、腦神經、內分泌,其中基因會以基因希望我們做的事來控制我們的行為,例如性慾、食慾、父母保護孩子,是為了基因組的延續(詳細請參考:自私的基因);而腦神經則是以個體為主,個體存活的利益不一定與基因延續有關,腦因仍有許多未解之謎,此處暫且不談;內分泌則以各種巧妙的方式影響我們的行為,例如攝取澱粉會使你較「快樂」、但會因血糖急遽的增降而導致你更容易餓肚子(參考自:從叢林到文明)、內分泌又與腦互相影響,充足的睡眠會影響腦的發育,但腦受外在文化及自身的影響,通常會犧牲睡眠,犧牲的同時,體內內分泌亂序會跟著影響個體的情緒、健康等,憂鬱症等精神疾病也與內分泌的失調有著若干關係(參考自:為什麼要睡覺)。

而這些僅作為一個引子,有興趣可以參考上方括弧中提到的書籍,此處就以本書的側重點:爽痛平衡。


三、「快樂」的機制

先不進入正題,先試想一下各位生活中的各種經歷,我們通常能因為吃東西、遇到好事等事感到快樂,而也會因為遇到挫折、偶爾睡不飽等事而感到痛苦,但在正常情況下,有哪個情緒能不斷維持不會消長的呢?

科學家發現:快樂與痛苦在大腦中的處理區塊有重疊的地方,且這兩者知覺的運作是透過一種拮抗機制,兩者存在此消彼長的關係。

宛如人腦中內建一個天秤,一端為爽(快樂)端一端為痛(痛苦)端,當秤上空無一物時,兩端維持平行,而當我們體驗到逾越時,多巴胺被釋放到我們的獎勵路徑中,天秤便會導向爽端,而傾倒的幅度越大,我們感受到的爽度會越強。

惟關於這種平衡有一點很重要,那便是此機制想要保持平衡,它並不想長時間倒向任何一端。所以,當天秤導向爽端時,腦內強大的自我調節機制就會開始將天秤往平衡端拉,試圖使其恢復平衡。這自我調節機制並不需要我們有一事的思想或行動去調度,它會自動發生,就如反射動作一般,這機制先稱作:爽痛平衡。

我們都會在體會過「爽」完之後欲求不滿,不論具體而言是下一片洋芋片、再打一場電玩、再滑一下手機,想複製稍早之前的美好體驗便是人性,但這麼做是有問題的。

就如毒品一樣,大腦會產生耐受性,產生耐受性後,你需要的「快樂」會越來越多,每次導向爽端的天秤傾斜會越來越低,而調節後產生的痛覺則會變強變長。


四、「快樂」的代價

我們都知道,想減肥就要每日運動、想考好一場考試要刻苦讀書,但總是會沉迷在其他感官的刺激中,又自顧自地幫自己找了許多藉口。

心情不好時便滑一下手機、想逃避時也滑一下手機,久而久之,這種追求快樂的行為也會因為大腦的耐受性及爽痛平衡系統,反彈給我們,最終會迷失在痛苦的地獄。

現代社會的許多刺激,讓我們變成了感官的富翁、因果的窮人,我們老是努力想從情緒的低谷中逃離,卻只能越陷越深。


五、真正的「快樂」

書中一名女性長期酒精成癮、藥物成癮、過度肥胖,其中,為了解決過度肥胖的問題,她做作了胃繞道手術(一種將腸道繞道而縮短食物經過腸道吸收範圍,進而達成減肥目標的手術),但術後問題不但沒有解決,反而越發肥胖。

而該女性向自己所屬的教會求助後,教會人員面有難色地請女性不要說出去,以免失去立足之地,令女性產生的深深的羞恥感、懊悔。

後由醫師轉介至了戒酒無名會,本來女性也是不抱任何期待,但當會中每個人誠實坦承自己有多糟糕,並願意接納他人、與他人分享時,這名女性感到了救贖,後續成癮的狀況慢慢好轉。

「人類真正的快樂,是穩固、有回應的人際關係」

說來好笑,過去我也不斷沉迷於手機網路,因而感到生活越發痛苦,而當我走出手機後,我才發現,原來身邊的人是如此關心我、而生活中的困難其實並沒有這麼困難,只要我願意跨過去就好。

世界也沒如網路上描述的這麼糟糕,重點是,我要願意先踏出去。

以演化的角度來看,人類能夠與他人溝通,是為了能增加狩獵效率、保障生命安全,隨著時間不斷的推移,人類有別於其他動物,發展出了「語言」。

每當我們以「語言」與他人溝通時,會觸發我們最原本的獎勵機制,也就是從基因層級便開始設定好的:「希望自己好好活下去」。

跟他人講講話便能讓腦開始活化,而與他人深交又會豐富自己的生活,而我們與他人合作又能發揮出個體做不到的力量,因此人類組成了團體、組成了國家。

再來探討其他身體的基本機制,運動時我們往往感到痛苦,而切回爽痛平衡的角度來看,運動後天秤便會調節,讓我們產生快樂的感覺,而人體構造本身便是演化出來用於活動,運動也能減少退化、增加肌力、調解內分泌,好處應不需我在此列舉,實際上的好處,遠遠大於所謂大腦當下的「感覺」。

延伸到思想層級,那如果我們希望好好的提升自己,該如何做呢?

想做好什麼應當努力去做,而非不做努力,又為了自己一時的「爽」而去嘲諷他人,而網路世界卻又往往陷入個人主義的陷阱,打開網路,永遠可以看到許多嘲諷他人的言詞。

這些話語的背後,是手機成癮、自尊心過度膨脹、不能接納他人等。

科技的發展,真的有使人類社會變得更好嗎?

這就是後話了。


----


感覺自己太久沒寫文,應該來發個有營養的東西,不過因為工作繁忙、太懶等因素,拖超過了一個禮拜。

時隔了一年又開始翻資料寫文,原本以為書放在公司,真的是糗大了,要再拖一個禮拜,還好是收在其他房間。

寫完之後才發現自己大概一個禮拜沒用YT了、連訊息也很多沒回,感覺自己脫離手機的有點過度。

不過慢慢脫離手機的這一年我因為運動的關係又交了許多朋友,也跟以前只有一面之緣的人建立起更好的關係,整體來說還是有賺吧。

基本上現在一個禮拜只會上來一次看動畫,甚至DC去年也只有上線四次,回覆速度之慢,真的對各位朋友感到抱歉,也謝謝大家還記得我。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