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GVO大航海日誌】5.1_發現非洲;5.2_暖海中的大烏龜;5.3_鯨魚的生態調查

傻逼カスミ | 2021-12-23 13:24:48 | 巴幣 0 | 人氣 185

經過了前面幾則的經驗,對於巴哈小屋創作裡面手機端和PC端交互操作稍微有個底了,
最近這兩篇起發文格式會固定很多。  
比如PC太破,上傳圖片很卡,
所以開文章和上傳圖片我都是先用手機完成。
而手機無論用哪一種介面做文字編輯都會有bug的問題,則直接交由PC解決,
在手機傳完圖,將文章權限設隱藏後發文,
再從PC端進行內文的編輯。
除了文字編輯上方便之外,
做資料的增補也是PC方便,
手機端的複製貼上好像沒有純文字貼上的選項(?)
但手機鍵盤可以增補Emoji,而PC端才能給文字背景上色,
因此內文編輯結束後,再用手機端開啟進行校閱和Emoji的增補。
最後再回歸PC操作把格式上需要上文字背景顏色的部分增補上去,開啟閱覽權限,就算大功告成!~\(≧▽≦)/~

上文這種關於發文模式的murmur以後應該不會有了啦∠( ᐛ 」∠)_
下邊則是例行性的發現物紀錄:
在上周末環遊世界一周,在雲台山郊外被Lv.45的單一NPC教育後,
決定在黑海提高戰等之前,暫時先別去NPC等級太高的探險區域玩了(怕爆_(:з」∠)_
決定在歐洲蹲一段時間再出去繼續冒險
提高扛揍能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聖誕周的活動,
在六國根據地才有得領每日小禮嘛!
對於新手來說,垃圾也許可以轉手賣了,
但凡要是有用的東西,不領白不領。(´▽`)
(前幾天的宅邸聖誕樹就挺有用的,以前也沒拿過。
上週回了歐洲倒貨轉商人後,下線前我又轉回了生物學者,
準備在我弟不在的時候跑跑生物學科,
起步是里斯本,但也因為是根據地,刷出來的其他任務可太多了,
也不知道這個【發現非洲】以前有沒有做過,
反正我就接了,然後動身前往突尼斯:
5.1【發現非洲】

這個報酬和這個難度,感覺就是新手村任務。
(後來跑完沒有發現物也證明確實是新手村任務。
看了一下大百科裡的任務串列,真就到突尼斯說說話、看看書就完事。(´・_・`)
不過相對於後面做的另外兩個生態調查任務,
這個沒有發現物、純讀書的任務,反而在字裡行間能夠增補比較多內容( ̄∇ ̄)

(光這個就可以從「里奧亞非利加努」和「《非洲記事》」入手了。

「非洲誌」
話說這段抄本實在猜不出來是在說哪個城市..

「伊本‧巴圖塔」
我覺得抄本提到的駱駝啦、棗椰樹、甘蔗般的植物這些,
應該後續做任務都會有發現吧,就不另外估狗了。

「《天方夜譚》」
這段記述看得出來在說獅子,
不過原來天方夜譚是這樣的作品嗎?(´・_・`)

*資料增補*
【里奧亞非利加努、《非洲記事》、《非洲誌》】
貼上我找到的資料前必須要先murmur,
天啊,GVO團隊的考證很恐怖。(´Д` )
先前我做十字軍系列的任務時,曾經解到少年十字軍的任務,
任務最終指向發現物牧羊少年艾蒂安的手杖,
這種非常細節性的歷史,甚至未必是正史所載的人名,
GVO的考據甚至連傳說裡的名稱都給你找出來。
艾蒂安領導法國的少年十字軍就是其中一個傳說名稱,
我也並不是在WIKI的頁面找到的,
除了感嘆資訊的難找外,同時也驚艷於GVO冒險任務編輯團隊令人驚恐的知識含量。
這或許才是誘使我回來跑冒任的原因吧!
這次的里奧亞非利加努和他撰寫的《非洲誌》,
就是如同艾蒂安一樣,增補資料極其難找的存在。
順便吐槽一下台版翻譯在這裡2266的,
雖說要是10年前的我,大概也是連續點幾下OK就算解任務了,
不過這回仔細去找背景資料就,
發現翻譯謬誤(´・_・`)
首先是書庫學者的對話,「里奧亞非利加努」他多貼了個「府」
(想必是複製貼上的成果233
如果說上邊那個不算錯的話,
後面的《非洲記事》、《非洲誌》就完全不用心2333
對話裡說《非洲記事》,下一則閱讀書開標是《非洲誌》,
hello?譯名可以統一一下嘛2333
好啦嘴完了,但這回的里奧桑資料真的難找,
他是真實存在的人物,但維基的頁面卻沒有在key名後直接跳出來,
甚至我按照google的搜尋建議改了也還是沒出。
也找不到介紹他《非洲誌》的頁面,
甚至我後來找到他的別稱,改key別的名稱也還是一無所獲。
滿神奇的是找到了專門寫這個人際遇的作品,
但居然是2018才出版的!
GVO有這個發現非洲的任務可是18年前就有的,
也就是換做10年前我要找這個NPC的資訊,
更加可能一無所獲呢。(然後再次感嘆GVO製作團隊之強大w(゚Д゚)w)
我找到這個人的資料還是靠著農場文指路..唏噓
GVO到底考究了多冷門的歷史..
里奧‧亞非利加努(Leo Africanus)(又譯:利奧·阿非利加努斯)(哈桑·瓦桑)
1518年,他作為一位北非外交官正奉蘇丹之命出使土耳其,卻被葡萄牙海盜在地中海上抓獲。這是海盜們頭一次抓到身份如此顯赫的穆斯林,真是如獲至寶,將他敬獻給教皇利奧十世,並被關押在羅馬聖天使堡。一年多後,哈桑改變自幼抱持的信仰,皈依基督教。教皇親自為他施洗,並賜名約安尼斯·利奧。而改變信仰大概只是哈桑/利奧為獲自由的權宜之計。在義大利生活九年之後,他銷聲匿跡,有人說他很可能伺機回到了他成長和熱愛的北非伊斯蘭世界。
滯留義大利期間,哈桑/利奧以基督教世界的歐洲讀者為對象,撰寫了一部《非洲寰宇地理志》,回憶和記錄自己早年出使埃及、土耳其、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各地的見聞經歷。這是中世紀歐洲的第一部非洲地理志,出版後風靡一時,甚至塑造了此後數百年間歐洲人對非洲和伊斯蘭世界的認識。

-[以下是《行者詭道》作者中文版序里的介紹]-
終其一生,瓦桑未曾踏足阿拉伯半島以東的世界,但藉助於阿拉伯語文獻,他對中國卻也並非一無所知。在 12 世紀伊德里斯的地理學中,在伊本·赫勒敦《世界通史》(1377)所描述的世界體系里,尤其是在 14 世紀摩洛哥人伊本·白圖泰的遊記當中,均不乏關於中國的描述。通過伊本·白圖泰,瓦桑可以了解到元朝末年中國的社會生活,包括穆斯林居民在城市中獲得「尊重」,不僅有獨立的居住區,也能不受干擾地進行禮拜禱告。中國的讀者一定會由其聯想到「七下西洋」的鄭和,在 1417—1419 年間的第五次航行中,鄭和船隊到達過被稱為「非洲之角」的非洲東北部,其隨員馬歡、費信等對此均有所記述。

瓦桑還有另外一個與眾不同的形象。其早年在摩洛哥周邊的行程,時常帶有為蘇丹收繳貢賦的使命,但在非洲的大部分旅行則另有目的。他有著難以滿足的好奇心,這自始至終支撐著他的漫漫旅程,即便在被擄到地中海另一邊時也未見動搖。他隱藏身份,寫就了一部關於非洲世界的偉大著作。他並不像我所寫過的馬丁·蓋爾故事裡冒名頂替的假丈夫那樣,改頭換面之後搖身一變,有了另一個身份;而是在置身於兩個宗教世界之間時,有意識地隱藏了自己的立場。瓦桑的機敏巧計當然不能同孫悟空千變萬化的神通相比擬,但他把它們融入了有趣的故事裡。儘管它們有著諸多相異之處,但對於 16 世紀的讀者來說,哈桑·瓦桑的遊記同《西遊記》有著同樣的吸引力。對於今天的讀者來說,瓦桑有著更大的吸引力,在我們業已擴展的世界裡充滿著文化的差異,亟待相互理解。

結果等到我看完行者詭道的配圖,key非洲誌的原文倒是找到了Leo的頁面:
但Leo的中文頁面可太少了,也沒有專門為非洲誌做中文版頁面。

利奧·阿非利加努斯(英語:Leo Africanus),(1495年-1550年),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旅行家。為來自西班牙穆斯林王國格拉納達的摩爾人,曾遍游現在的非洲北部,並達到近東地區。他的遊記於16世紀時得到翻譯出版。
(對,中文維基就這麼少。
但其實這本非洲誌在16世紀很流行,義大利語寫,當時就被翻譯成英文出版的樣子。
算是在歐洲大航海時代有點名氣的人物,
只不過就像潔諾比雅一樣,在華語系並不那麼有名。)
此外BBC也有為Leo其人錄製一回節目,有空再來看看。
(雖然這個有空得民國幾年不知道。)
【伊本‧巴圖塔】(阿拉伯語:ابن بطوطة、拉丁轉寫:ibn Baṭūṭah,1304年2月25日-1369年)
全名阿布·阿布杜拉·穆罕默德·伊本·阿布杜拉·伊本·穆罕默德·伊本·伊布拉欣·賴瓦蒂·團智·伊本·巴圖塔(أبو عبد الله محمد ابن عبد الله ابن محمد ابن ابراهيم اللواتي الطنجي بن بطوطة、拉丁轉寫:ʾAbū ʿAbd-ul-Lāh Muḥammad ibn ʿAbd-ul-Lāh ibn Muḥammad ibn ʾIbrāhīm l-Lawātī ṭ-Ṭanǧī ibn Baṭūṭah),摩洛哥的穆斯林學者,公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旅行家之一。

1304年2月24日,巴圖塔出生於摩洛哥丹吉爾的一個柏柏爾人家庭。20歲左右時,他出發去麥加朝聖,從此開始,他藉由「蒙古治世」的庇護,踏上了一條長達117,000公里的旅途,經過了現在44個國家的國土,他的旅程記錄在《伊本·巴圖塔遊記》中,在三十年的旅途過程中,他經過了大部份著名的穆斯林世界,也到了許多非穆斯林的地區,旅途包括北非、非洲之角、東歐、中東、南亞、中亞、東南亞及中國等地。

1304年巴圖塔出生於摩洛哥馬林王朝治下的海岸城市丹吉爾,父親是伊斯蘭教法的法官,因此他從小接受穆斯林學者般的菁英教育。他在少年就立志到麥加朝聖、遊歷世界,後來在20歲向西啟程之後,藉由他精通律法的優勢,以及亞洲大部分伊斯蘭國家稀缺(伊斯蘭)教法學者的特點,讓他在印度洋國家幾乎毫不費力就獲得官位(多為法官)、成為統治階層,給予他必要的資金和幫助,繼續他下一站壯闊的旅程。
(有關巴圖塔的旅程就不摘錄,
全看完了之後會覺得,
艸,他好勇阿,這才是真正的冒險家。_(:з」∠)_
不過特別copy他的家庭背景也是注意到一件事,
他真的是「有能力變錢出來的人才有冒險的基礎」的象徵╮(╯▽╰)╭
滿期待後續解西亞的冒任可以再見到巴圖塔呢。)
【《天方夜譚》】
《一千零一夜》(阿拉伯語:كتاب ألف ليلة وليلة;波斯語:هزار و یک شب;又稱《天方夜譚》,「天方」是麥加舊譯名),它是一部最早誕生於古波斯文明時代的故事和之後的阿拉伯時代的民間故事集。源於東方口頭文學傳統、於9世紀左右以阿拉伯文成書。

《一千零一夜》成書後一直在阿拉伯地區流傳,但只是普通的民間文學,不太受到重視,到18世紀初傳到西方。1704年,法國人安托萬·加朗首先將《一千零一夜》部分故事譯成法文,不久風靡歐洲,各種西文相繼出現。在20世紀初經西方傳到中國。

整本故事以包孕體出現,講述了山魯亞爾(波斯語:شهريار,意為「國王」或「統治者」)和他的妻子山魯佐德(又譯「雪赫拉莎德」、「謝赫拉莎德」,波斯語:شهرزاد,可能意為「高貴的後裔」)之間訴說的故事,而連環包孕手法在故事集中常常被使用。有的故事是單獨的,有的則構架在另一個故事之上。就整本故事來說,有的包含幾百個夜晚的故事,有的則超過了1,001這個數目。

就某些特別的故事而言,如《阿拉丁神燈》、《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辛巴達的故事》的確是中東獨特的民間故事,但並不在《一千零一夜》當中。安托萬·加朗以及其它歐洲翻譯將其一併加入了故事集中。女主人公山魯佐德講述故事在詩意、吟頌、歌曲、哀歌、讚美、懇求、表揚、謎語、注釋上都有極大的創新和豐富。她的故事在阿拉伯版本上都是獨特的。有的故事不過幾段長,有的則洋洋灑灑。
(天方夜譚戲中戲的寫作方式很有意思,
華胥引就是這種寫法。
以前我也想創作這樣的故事,
但這種寫作方式需要包設多個小故事,
我的思維深度太淺薄了,暫時還無法做到。)
*資料增補END*

因為在突尼斯有冒險家公會的,所以【發現非洲】就直接在當地回報了。
滿意外的是原來我之前有帶小號在幾乎每個有酒男/女的地方賄賂過了(´・_・`),
這次洄游在每個酒女回報都基本能直接回報呢!
然後接著接了個有生態調查的任務【暖海中的大烏龜】,
這周接任務都是要以歐洲為中心跑的,希望每次下線點都是首都港,
方便上線能直接領聖誕禮( ̄∇ ̄)
這個找烏龜的任務就很近,在馬德拉就結束。
5.2【暖海中的大烏龜】

其實我滿不懂這次改版後,
新增加的任務NPC指向系統是怎麼回事。
有的很早期的任務會直接給你NPC指向,但有的感覺應該要有的卻沒有,
比如上次的【四季之春】,在城裡到處採訪,
採訪的對象NPC所在也並不是排列的很有規律,感覺就挺需要指向的,
但卻沒有給2333
雖說有巴哈大百科大神在是也沒差就是了∠( ᐛ 」∠)_

找紅海龜這個,估計也是新手村任務。

找大百科的時候有留意到,海龜系列的另一個新手村任務在東歐~
下次再去找綠蠵龜( ̄∇ ̄)

*資料增補*
【赤蠵龜】
赤蠵龜(學名:Caretta caretta),又稱為紅海龜、紅蠵龜、日頭龜、八卦龜、火龜,是蠵龜科蠵龜屬下的唯一一個種,分布於世界各地。赤蠵龜能生長的最大長度平均為90cm,但是有發現超過280cm的標本。成年赤蠵龜重約135kg,最重曾發現過超過450kg的標本。皮膚顏色從黃色到棕色,殼通常是紅棕色。在成年之前沒有太大的性別差異,成年海龜性別最明顯的差異是公海龜有著比母海龜粗的尾巴,以及較短的胸甲。

赤蠵龜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以及地中海都曾被發現。赤蠵龜大部分都在鹽水和河口棲息地生活,母赤蠵龜會短暫的上岸產卵。赤蠵龜繁殖率很低,母赤蠵龜平均產下四窩卵,在接下來的兩三年內不會接著產卵。赤蠵龜在17到33歲間性成熟,平均壽命為47到67歲。

赤蠵龜是雜食性的,主食底棲無脊椎動物。赤蠵龜大而有力的下顎可以有效地支解它的獵物。幼赤蠵龜有許多的天敵;龜卵特別受到陸生掠食者的威脅。一旦赤蠵龜長至成年,他們龐大的體型就會為大型海洋掠食者帶來不便,例如鯊魚。

赤蠵龜被認為是瀕危動物,受到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保護。許多赤蠵龜的死亡是漁具造成的。赤蠵龜被拖底漁網纏住後將會窒息死亡。為了提供海龜逃生,目前已經實施了加裝海龜逃脫裝置,期望降低死亡率。失去適合築巢的海灘和外來種的入侵也對赤蠵龜數量造成損失。為了保育赤蠵龜需要國際合作,因為赤蠵龜是全球分布的,而重要的築巢地點分散在各國。

赤蠵龜和綠蠵龜,是最常被漁具困住的海龜。
-[摘錄]-
1.生態和行為
無論是野外的還是被飼養的赤蠵龜在白天最為活躍。被飼養的赤蠵龜的日常活動分為游泳和在底部休息。休息時,他們會伸展前肢到類似游泳的姿勢。他們保持不動,眼睛睜開或半閉,並在這時候最警戒。晚上時,赤蠵龜睡在相同位置,雙眼緊閉,反應緩慢。野生的赤蠵龜一天約85%的時間均潛在海中,雄龜比母龜潛水的時間長一點。潛水的平均時間為15到30分鐘,但他們可以持續潛水長達四小時。幼龜和成龜的游泳方式不同。幼龜將前肢併攏在甲殼兩側,只使用後肢推進。隨著成熟後,游泳方法逐漸被成龜的交替前後肢的游泳方法取代。在一歲前他們只使用後肢。

水溫會影響海龜的代謝率。在13和15℃(55和59°F)之間的溫度會使海龜疲倦。當溫度下探到10°C左右,赤蠵龜會因寒冷暈眩而漂浮。不過年輕的赤蠵龜比較耐寒,在溫度低於9℃之前不會昏迷。赤蠵龜的迴游遷徙有助於防止因寒冷而昏迷的情況。較高的水溫會使新陳代謝及心律增加。赤蠵龜在較溫暖的水中體溫上升較快,在較冷的水中體溫降低得比較慢。目前赤蠵龜的臨界最高溫度仍然未知。

雌性與雌性的競爭在其他海洋脊椎動物中是相當罕見的,但在赤蠵龜裡是常見的情形。從示威到展開攻擊是有一定步驟的。這種衝突主要發生在覓食場所。激烈程度加劇通常遵循四個步驟。首先,透過視覺和觸覺的刺激。第二,對抗開始,透過用頭和尾巴大範圍畫圈的形式上較勁。當其中一隻海龜停止動作並直接面對另一隻海龜時,激烈的對抗就開始了。第三,海龜會開始打架,彼此咬著對方的下顎。最後,兩隻海龜都往反方向離開,或是其中一隻驅趕著另一隻。對抗的程度會不會加劇取決於幾項因素,包括激素水平、能量消耗、預期結果以及位置的重要性。在所有的階段中,尾巴直立表示有要戰鬥的意願,而捲曲尾巴則顯示退縮。由於競爭所帶來的代價很高而且可能使海龜虛弱,當勝利後可以得到更好的覓食場所,碰撞程度才可能增加。 在被飼養的赤蠵龜中有更多侵略性行為的報告。赤蠵龜似乎有著領域性,並會與其他種類的海龜競爭。

2.幼龜生活
赤蠵龜幼龜的顏色從淺棕色到幾乎黑色,沒有成龜獨特的黃色和紅色。剛孵化時約長4.6cm(1.8英寸),重約20g(0.7oz)。龜卵通常產於高於漲潮線的海灘上。卵產在靠近水的地方使得幼龜可以輕易回到海裡。赤蠵龜的性別取決於埋在沙裡的巢穴溫度。通常為26-32℃(79-90°F)。32℃孵出雌性,28℃則孵育出雄性。30℃時雌雄比例相等。巢穴中位於中間的卵往往是最大的,也是成長最快速的,孵化後進入海裡生活的前幾天也最有活力。
(海龜的性別受到孵化溫度影響我是第一次知道
(´・_・`)學到了學到了)
孵化約80天後,幼龜通常在夜晚挖開沙子離開巢穴,趁著天色昏暗降低被獵食的可能性,並減少白天沙子溫度太高造成的威脅。幼龜利用月光和星光在海面上的反射閃爍找到大海的方向。

3.繁殖
母赤蠵龜第一次繁殖介於17-33歲之間,交配期可以長達六週。蠵龜會追求他們的伴侶,但追求行為還沒有被徹底觀察過。雄龜的求偶形式包括咬、用鼻尖磨蹭、頭和腳的晃動。研究顯示,母龜的泄殖腔會分泌信息素表示具有繁殖能力。在交配前,雄龜會接近雌龜並試著爬上雌龜的背,而雌龜會抗拒。接下來雄龜和雌龜會繞著彼此轉圈。如果雄龜有其他競爭對手,雌龜會讓雄龜相互競爭。勝利者會攀附上雌龜的背;在這過程中,雄龜彎曲的爪子通常會傷害到雌龜肩膀部位的甲殼。其他競爭的雄龜會啃咬正在試圖交配的雄龜,對他的蹼和尾巴造成傷害,甚至深可見骨。這種傷害會導致雄龜無法攀附上雌龜的背,而且可能需要數個禮拜才能恢復。雌龜在一個繁殖季中平均可產下3.9窩的卵,接下來的兩三年內不會繼續產卵。與其他海龜不同,赤蠵龜的求偶和交配通常不會在靠近要築巢的海灘進行,而是會在沿著獵場和繁殖地之間遷徙路線上。最近的研究指出,赤蠵龜的排卵是受到交配刺激誘導的。透過交配行為,雌龜會排卵並由雄龜受精。這是非常獨特的,因為交配誘導排卵在哺乳類以外的動物上很罕見。在北半球,赤蠵龜的繁殖期會在三月下旬到六月上旬。築巢期非常的短暫,北半球是在5月和8月之間,南半球則是10月到隔年3月間。

赤蠵龜可以存在多重親屬關係。由於精子會被儲存起來,所以同一窩海龜會有多個父親。母龜會將精子貯存在輸卵管中直到排卵。同一窩海龜可以有多達五個父親,每個父親在同一窩卵中會貢獻一部分精子。一窩中能來自幾個不同雄龜的受精卵與雌龜的體型大小有正相關。目前有兩種假說解釋相關性。一個假說是,雄龜偏好體型大的雌龜,因為感覺起來具有更高的繁殖能力。另一個假說則是體型大的雌龜能更快的游到交配場所,使得他們有更長的交配時間。
(雖然可理解但是很酷,
所以既然可以有爸爸*N,爸爸們打什麼架呢ಠ_ಠ
走個過場?無論輸贏龜龜有份嗎?ಠ_ಠa)
*資料增補END*

赤蠵龜找完之後我就在里斯本下線了,
昨天則是接了個鯨魚任務,總覺得接到的生物任務都不是太難。
5.3【鯨魚的生態調查】

這個鯨魚任務就有任務指向了,謎阿(´・_・`)
突尼斯找烏龜的就沒有030
鯨魚的這個也是,說說話就去找鯨魚了。
連地點也是驚人的相似,
鯨魚這個去休達打聽之後,一樣是去馬德拉外海生態調查。

10年前完的時候覺得馬德拉是個有點遠的外海了_(:з」∠)_

沒想到是發現抹香鯨欸。
抹香鯨居然可以到20m長嘛!?(゚Д゚)

*資料增補*
【抹香鯨】
抹香鯨(學名:Physeter macrocephalus)又稱巨抹香鯨、卡切拉特鯨,是世界上最大的齒鯨。在分類上,抹香鯨與侏儒抹香鯨與小抹香鯨是親緣較相近,身體構造相似而在體型上有大小的差異。抹香鯨在動物王國中具有的「潛水高手」的美譽。根據目前的觀測紀錄抹香鯨可深潛到一千公尺多,但不排除抹香鯨有能力下潛更深。根據鯨豚穿戴式追蹤器的結果顯示,目前潛水最深記錄由柯氏喙鯨創造。在捕鯨年代中,抹香鯨因為頭部的鯨油應用廣泛,被視為獵捕的重要目標,捕捉數量是近期捕鯨中大型鯨被捕最多的一種。美國作家梅爾維爾的經典名著《白鯨記》,書中船長要獵捕的大鯨莫比·敵克就是一頭白色的抹香鯨。種名macrocephalus源自希臘文,意為「大頭」。抹香鯨另有一種名catodon,同種異名的情況過去曾引發長期的爭論,現macrocephalus為主流用語。 抹香鯨是全球分布的種類,有明顯的季節性遷徙,主要吃魷魚,具有複雜的社會結構及豐富變化的溝通喀答聲。
-[摘錄]-
1.分布
抹香鯨是體型最大的齒鯨,主要吃魷魚,常出沒在水深超過一千公尺的地方,世界三大洋均可見到抹香鯨的身影,也有季節性的洄游習性。臺灣東部海域在夏季賞鯨時,也可看到抹香鯨出沒的紀錄。

2.體型與身體結構
抹香鯨的身型具有明顯的雌雄二型性,雄型的體型遠大於雌性,平均體長雌鯨約10-12公尺(體重約12-18公噸),雄鯨14-18公尺(體重約40-60公噸),部分極端大雄鯨體長可超過20公尺,體重超過70噸。是全世界體型最大的齒鯨。新生兒的體長約4公尺,重達1公噸。

與身軀比較,抹香鯨的頭部顯得不成比例的重而大,具有動物界中最大體積的腦,而尾部卻顯的短小,這使得抹香鯨的身軀比例則頭重尾輕。成年雄鯨的頭部特別明顯,占身軀全長的四至三分之一,側看外表大致呈方體。它的鼻孔就位於這個巨大的長方體頂部左前方的兩側。抹香鯨只有左側鼻孔暢通用來呼吸,而右側的鼻孔則天生阻塞,因此抹香鯨在浮出水面呼吸時,噴氣柱以約45°角向左前方噴出; 這獨特容易辨別的抹香鯨噴氣,在距離兩公里外的海面即可輕易辨識。抹香鯨的下頷短小且狹窄,似棒狀,長度要比頭部的上頷短,周邊有白色的唇線,由側面觀看時不易分辨。它的下頜雖小但骨骼結實且強有力。下顎內側有二十至二十六對大而呈圓錐狀的牙齒,上顎沒有外露的牙齒,僅有埋於牙齦中小齒,或僅具牙槽。抹香鯨的牙齒為圓錐狀,成年鯨魚每顆牙齒可長達20公分重約1公斤,抹香鯨主要靠吸食吞入魷魚,牙齒在進食的功能上不強,而可能更多用在個體間的打鬥。此外,像其他的齒鯨一樣,抹香鯨的牙齒切片也具有一明一暗的齒質組成,可用作推估年齡。

抹香鯨具有很大的腦,體積可達八千立方公分,重約7.8公斤,超過人類大腦的五倍重。但是如果根據體型大小來標準化,則其腦化指數或腦部身體質量比並不高,甚至低於其他陸地上的靈長類。但近十年來科學家仍發現抹香鯨具有複雜的社會結構且具方言性的聲音溝通,具有文化傳承的能力。

身體中後段的皮膚表面通常有許多水平方向的摺皺,這點與其他鯨類平滑緊實的皮膚不同,肥胖個體的皮膚摺皺通常較不明顯。背部相對於背鰭的位置有低矮的隆起,其後有一連串較小的突陵一路延伸至尾鰭,尾柄厚實。胸鰭短而寬闊,尖端渾圓,尾鰭呈三角形,邊緣筆直。抹香鯨背面膚色深灰至暗黑,在明亮的陽光下呈現為棕褐色。腹部銀灰發白。上脣與下顎近舌頭部位為白色。側腹處通常有不規則的白色區塊。

3.社會結構
長期穩定的雌鯨群構成抹香鯨社會的核心單位,此類小群可達12頭成年雌鯨,並伴隨其雌性與年輕雄性後代。雄鯨約4至6歲大、最遲在21歲過後會脫離出生家族獨自行動,年輕雄鯨常組成所謂的「單身漢族群」,參與者的體型與年齡多半相近,但個體間的聯繫不及上述的雌鯨群般緊密,且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更加鬆散。年老雄鯨多半獨自在大洋中悠遊,極少發現持續達1日以上的交流情形。整群的抹香鯨有時會在沙灘上擱淺。

4.危機行為模式
小說或電影裡常將抹香鯨描述成強壯威猛、會攻擊船隻的動物,但事實上抹香鯨面臨危險時,多半會選擇逃走。當抹香鯨意識到危機時,會將頭部探出水面浮窺,並緩慢地旋轉身體以看清周遭的情況,一旦確認有危險如虎鯨出沒時,牠們會很快地加速游離該海域或潛至深處,鯨群中只要有一頭逃走其他個體也會跟著行動。

5.繁殖
由於抹香鯨的成長速度緩慢,以及對後代長期的照料,因此牠們在被大量捕殺之後需要極為長久的時間才有可能恢復原有的族群數量。雌鯨約9歲大後性成熟,每4至6年才產一胎,較老的雌鯨生殖間隔可能更長。懷孕期至少在1年以上,可能長達18個月。雌鯨哺乳期至少2年,有時更長;曾在一頭13歲大的雄鯨與7歲的雌鯨胃中發現鯨乳。

繁殖地一般在南、北緯40度之間的熱帶與亞熱帶海域,雖然有部分交配行為在冬季中至夏季中發生,但大多數在春季:在北半球,交配期可能自1月一直到7月,而以3至5月為高峰;南半球的抹香鯨交配期在8月與12月之間,集中在10月。

6.進食
不同於其他大型鯨類有明顯覓食期的劃分,抹香鯨終年皆會進食,估計每天要消耗相當於體重3%至3.5%重量的食物。

7.抹香鯨產物
鯨腦油(spermaceti)又稱為鯨蠟,是一種白色的蠟狀物質,其名稱源自拉丁文sperma與ceti,意思分別是「精子、精液」與「鯨」,當初發現時被人誤以為是抹香鯨的精液。鯨腦油的主要成分是十六酸鯨臘醇酯(分子式C15H31COOC16H33),熔點攝氏42至50度,不過鯨腦油的實際熔點接近或略高於抹香鯨的體溫。

龍涎香(Ambergris)是一種偶爾會在抹香鯨腸道裡形成的臘狀物質,主要用於香水的固定劑。其名稱源自古法語ambre gris,意為「灰色琥珀」,與之相對的是ambre jaune,「黃琥珀」,也就是真正的琥珀(amber)。《星槎勝覽》記載:「龍涎嶼,獨然南立海中,波擊雲騰,每至春間,群龍所集,於上交戲,而遺涎味……其龍涎初若脂膠,黑黃色,頗有魚腥之氣,久則成就土泥。」大多數的龍涎香都是在抹香鯨的大腸中發現,不過也曾在小腸中找到小碎塊,推測它最初應該是在小腸中形成。體內有龍涎香的抹香鯨比例約僅1%至1.5%,一般認為它是槍烏賊的嘴喙在腸道消化後剩餘的殘渣,嘴喙不會被胃酸消化,膽囊能夠大量分泌蠟質進入胃內將這些嘴喙包裹住,但確實的形成原因目前仍不清楚。

龍涎香早在九世紀時的伊斯蘭世界就是貴重商品,用作薰香、催情劑、香料與特殊藥材等,當時龍涎香被視為一種神祕的物質。1574年一位法蘭德斯的植物學者Carolus Clusius首度提出龍涎香是鯨類消化道殘餘物的理論,此學說得等到1712年美國開始大量捕捉抹香鯨以後才普遍為人所接受。
*資料增補END*

發現抹香鯨後我是回里斯本回報的,
之前爬文聽說北歐才有比較多生態調查任務,
於是我接了一個隨便的去倫敦的任務,就動身前往北歐。
一方面也是我三個號差不多該觸發大學劇情了~
跑進倫敦後先跑去牛津解了大學劇情,
之後不知道哪根筋不對,研究起了尋寶。
結果發現根本看不懂23333
等到冒險學科搞到10再說吧_(:з」∠)_
不然拼出來了解不開也是枉然。

做生物學的任務讓我有點糾結,
畢竟想要找到發現物就做一點資料填補。
結果發現生物們可太單純了(
人類學可會搞事多了((
資料填補上的貧乏之外,
跑生物任務一樣會遇到戰等太低跑任務範圍受限的問題,
於是我的培養方向面臨了新的抉擇(?
好像應該先衝宗教學齁?
衝到搜索9宗教可以補正11,然後刷它個幾圈太陽,
再去黑海炸魚(`_´)ゞ
起碼戰等炸高跑冒可以無視地域(??)
唉,畏戰人的尷尬。( ̄∇ ̄)

再就是生物學似乎有一堆書庫圖是其他任務的前置,
變成我應該專門安排一段時間來開圖了。
又怕開到一些圖是大型任務串列的前置,
應該帶上弟弟的號一起齁(汗
這麼一來,洄游又有需要做的筆記了。

創作回應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