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紀錄】四大恐懼類型人格

結夏安居 | 2011-05-22 01:44:59 | 巴幣 76 | 人氣 9524

以下僅為個人筆記重點式紀錄,詳細原文請參考弗里茲.李曼的著作,《直面內心的恐懼:分裂、憂鬱、強迫、歇斯底里四大人格心理分析》。




01.分裂人格特徵紀錄

分裂人格──害怕把自己交出去,害怕失去自我,避免與人來往。

「分裂人格」特徵:

獨立自主、自給自足、理性主義者、堅強、獨具個性、冷靜、客觀、自信、批評家、革命家、無政府主義者、矜持、冷漠、好猜疑、喜怒無常、古怪、奇特、令人費解、與世隔絕、自我中心、社交困難、敏感、獨來獨往、特立獨行、孤僻……

  這種人過度地把自己隱藏起來,過度地劃定自我的界線。心理學上我們稱之為人格分裂。

  人格分裂的人費盡心思獨立生活,盡可能自給自足。不依賴任何人,不需要任何人,尤其重要的是,不需要為任何人負責。因此他們需要遠離人群,需要距離,不讓別人有親近的機會,只願意對外開放一點點縫隙。

  害怕別人親近是這類人典型的恐懼,一旦察覺距離被跨越,他們會採取激烈且粗暴的反應去反抗。

  為了完美地保持與人的距離,不特別親近,他們只好把人際關係通通公事化。當不得不與人相處時,處於團體或小組之中最讓他們自在,因為他們可以隱姓埋名,基於共同利益的名義歸屬於某個社團,像不記名投票一樣與別人共同生活,身在其中,卻不必有所付出。
  
  這類人若即若離、矜持、遙不可及,別人很難和他們攀談。他們似乎沒有個人色彩,甚至有些冷漠。認識越久,卻越不了解真正的他們。他們並不貼心,經常沒來由地發怒或露出敵意,讓身邊的人深覺受挫、受傷。

  當別人有意接近,或是他們有意親近某人時,都會令他們陷入害怕的情境。隨著交往更進一步而產生好感,覺得對方迷人,產生親密行為,以及表露情愛,對他們而言都極其危險。這足以解釋為什麼他們往往在重要時刻不見蹤影,態度轉為敵對、峻拒;或者突然把自己關起來,切斷聯繫,躲在自己的世界裡。

  舒茲漢克(Schultz-Hencke)形容分裂人格的一個圖像:坐在火車的一列車廂裡,旁邊的鐵軌上停著另一列火車;火車開動時很緩慢,幾乎感覺不到震動或搖晃,一時之間很難用肉眼判斷究竟是哪列火車在緩緩開動?直到我們能夠確定自己的火車還停留在原處,而旁邊鐵軌上的火車持續向前行駛時,或者二者相反,才會有所明白。

  這幅畫面很恰當地表達了人格分裂者的內心世界:他們永遠不能確切地明白,是否一般人面臨同樣情境時,不安全感也會如此一拳打過來?他們的感覺、知覺、想法與想象,是否僅為自己一人所有,或是大家皆然?

  這種不安全感會使人猜疑、病態地對號入座,風馬牛不相及地臆想以及知覺混淆,以至於內心與外在都是非不分;但人格分裂者不認為自己是非不分,因為他們把自己的投影視為真實情況。

  這股不安促使人格分裂者發奮尋求安全感,因此成就出特殊才能——理智又冷靜。這樣才能在芸芸眾生中有個比較好的避風港。感性、感覺會造成不安,所以他們只追求保證可以得出結論、讓人百分之百放心的「純粹」的知識。

  相對於理智的發展,屬於感情的部分卻退縮了。因為在感情關係裡需要一個「你」,或是一位伴侶,以便傳達情感和感覺。智力高人一等,情感方面卻很遲鈍,這是分裂人格的特色。

  分裂人格者只屬於自己,並且只信任自己,不管是真實的或純屬臆測的侵擾與干涉、外來者意欲跨越他們孤立的藩籬,他們都抱持著高度的敏感,並據此保住自己的憑依。

  分裂人格者可以是遠方極好的筆友,但一旦要進一步交往,他們會立刻閃人,並且把自己封閉起來。

  分裂人格者難以培養愛人的能力,他們不太敢嘗試長遠的關係,比較傾向於短而濃烈、時好時壞的關係。然而分裂人格者心力交瘁,只是為了證明自己值得人愛。

  分裂人格者根本不相信有人會愛上他,不斷地針對自己的懷疑做測試,要求提出翻新的愛的證明以便消弭心中的疑點。持續發展下去,極有可能變成精神上或實質上的虐待狂,折磨並耗損著別人對自己的愛。

  為了使自己在別人接近自己時不那麼恐慌,所有的事情人格分裂者都會盡量自己打點。這種傾向讓他們不假外求,他們繞著自己打轉,不讓別人有靠近的機會,很容易變得自我中心或成為利己主義者;於是更加孤立,寂寞與孤獨壯大了懼怕的聲勢,所以,他們體會到的恐懼遠遠超過一般人。

  當人格分裂者自閉的癥狀越來越嚴重時,他們對世界的參與和感情也逐漸淡薄,世界之於他們只剩下貧瘠。「沉下去了」,空無一物。

  他們不敢去相信,因為不希望自己失望,卻又悄悄地期待能說服他們的「證明」確實存在。有時他們傾向於虛無主義,有破壞傾向,一旦成功地摧毀別人的信仰,成就感會讓他們樂不可支──然而他們未必見得希望別人跟他們一樣,什麼都不信。這是人格分裂者的矛盾。

  分裂人格者比一般人更明瞭年老的意義。他們早就習慣了獨立自主以及離群索居,所以頗能適應寂寥的日子。他們創建了可以獨處其中的個人世界,並不太需要別人共同參與。同樣的,他們不太畏懼死亡,他們與這個世界和其他人沒有緊密的關聯,相對的,因死亡而必須蒙受的損失或犧牲就少的多。

  而分裂人格者令人稱許的地方在於他們的獨立自主,不麻煩別人,有勇氣按照自己的主張安排生活。他們對事物觀察入微,冷靜客觀,有批判性而且堅定,敢直面事物醜陋殘酷的一面,不會手腳發軟或刻意美化修飾,這些都是他們的優點。他們不甘於傳統的約束,教條也不太管用。

  他們常以諷刺挖苦的態度透視別人的弱點,想對他們耍花招可不容易,因為不真實、虛有其表的人很難通過他們那一關←當然,這種人並不會太受歡迎。




02.憂鬱人格特徵紀錄

憂鬱人格──害怕做自己,害怕分離與寂寞,百般依賴他人。

「憂鬱人格」特徵:

  依賴、附屬、害怕變成獨立的自我、心甘情願把自己交出去,任憑別人擺布、質疑自己的處世能力、沒有歸屬感、沒有安全感、、忍耐力超強、卑微,從不要求什麼、服從,配合度百分之百乃至於犧牲自己、害怕被孤立、分離、拋棄、不被保護和寂寞……

  如果有一個人不願意讓自我成長,寧願為別人而活,會怎麼樣呢?這個人的伴侶會變得重要的不得了,如果缺了這個伴侶,他就不可能存在,也不可能去愛。這當然是一種依賴和附屬,也是他最大的問題,我們稱之為憂鬱。
  
  他需要一個人,去愛這個人,發揮他的愛;他需要一個人,被這個人所愛,因為他無法滿足自己的需要。分裂人格者一心一意保持距離,以便保護自己;憂鬱的人卻盡可能地要靠近別人,並且留在別人身邊。

  「害怕有所損失」,這樣的恐懼主導著憂鬱人格的個性,他害怕被孤立、分離、被拋棄、不被保護和寂寞。

  親近對憂鬱人格者而言是安全和受到保護。當憂鬱的人意識到他的個人必須與別人分開才能成立的時候,他不是放棄做獨立的個人,就是否認伴侶是一個獨立的個人。換句話說,他用這樣的方式來擺脫恐懼。

  自力更生對憂鬱的人而言,等同無法享有安全感,他因此感到害怕;而群居可以消除他的憂懼,效果一如潛入群眾之中,憂鬱人格者非常擔心這一點。別人的想法和感受稍微與他不一樣,他都解讀為距離和疏遠,並且為此驚惶萬分。所以他努力不讓自己和別人不一樣。
  
  憂鬱人格者把別人都理想化,尤其是他喜歡和信任的人。他不認為這些人有害,包容他們的缺點,即使有疑處也不疑。他不希望知道這些人做了什麼不好或令人感到不安的事,因為這會破壞他對他們的信賴。
  
  因此,憂鬱人格者不太能認識到人性的陰暗面,包括別人以及他自己的。他的信任滴水不漏,他的愛沒有條件,他迴避衝突、意見分歧,因為這些可能導致伴侶離開他,他努力「愛好和平」。像駝鳥一樣,他把頭埋藏於生命深淵的沙子裡,虔誠地相信對方是一個大好人。

  為了營造和諧以及永遠不煩膩的親密,憂鬱人格者有必要表現「良好」,勤奮地訓練自己具備利他主義的本事:謙虛、隨時放棄心愛的東西、息事寧人、無私忘我、有同情心、感同身受,這樣他的地位才無人能夠取代。

  他們的忍耐力超強;卑微,從不要求什麼;配合度百分之百、服從,以至於犧牲自己,誇張者奴顏婢膝。這些事情加起來只有一個目的:放棄一切,以便完成願望;沒有自我,才能驅趕寂寞,不必發展自己的特質。

  憂鬱人格者對生命的期待都是被動的,他的心願不滿足,很難不感到失望,當然也就容易鬱郁寡歡。而一旦他停止以犧牲奉獻來換取一切,憂鬱就會來敲他的門。
  
  愛情、渴望愛、渴望被愛,是憂鬱人格最重要的人生課題,他自己永遠在追求比親密還要親密的關係,所以,他很難相信伴侶並不打算這麼做。伴侶若是認為兩人需要一點兒距離,他會視之為對方不夠愛他,或者自己不再愛對方了。

  他們不太有自己的生活,可以迎合任何一位新人,並且適應得很好,重點是,他們不要孤單度過一生。很多時候,憂鬱人格者愛的是自己對伴侶的感覺,勝過愛伴侶這個人。
  
  憂鬱人格者對人的依賴,是種隱藏在潛意識中的侵略。他的溫柔與付出,沈重的足以使伴侶喘不過氣來。然而他們往往知道自己具有的侵略性,常以怨艾的方式表現出來,如:抱怨、悲嘆、訴苦…然而很多時候他們只是裝模作樣,使盡各種花招想喚起別人的罪惡感,將人逼得處處小心,時刻以他為念而已。

  此外,憂鬱人格者說起話來時常充滿自憐,矛頭總是對準自己,與傷春悲秋的人一樣。

  他們因為自我過於軟弱,根本不可能有強烈的衝動、願望或立下目標,遑論以圓熟的方式拒絕苛求。縱使他們懂得運用這些技巧,但憂鬱人格者因為害怕被拋棄,也基於良心不安,很難啟齒說「不」,以為一旦說出口報應就紛至沓來。

  他們唯有憂鬱,如果超過忍耐極限就不自覺地罷工,但也很難釋放心中的譴責。融化在靈魂深處、永遠不敢表達的恨與妒,對他們的人生觀下了毒,長長久久,必須藉著自怨自艾或懲罰自己來贖罪。

  憂鬱人格者的理想(任何理想)都很難實現,他們卻不願放棄,因為捨棄與不嫉妒已經消耗了他們太多的精力。還有道德高尚的問題──他們總是告訴自己:不可以拒絕別人、批評別人。然而同樣的,他們害怕自己待人處世並不靈活,害怕能力不足,因為自認手腕不夠而不敢插手別人的事,造就了理想不可能實現。



03.強迫人格特徵紀錄

強迫人格──追求向心力,害怕新鮮的事物和新奇的經驗,風險、改變與消逝,死守著熟悉的事物,渴望永恆和安全感。依賴熟悉習慣的東西,希望生活中各個方面都應該像鐵鑄的,變成永遠有效的原則和無可爭議的規矩。
    
「強迫人格」的特徵
    
完美主義、樂觀主義、自我控制者、潔癖、謹慎、自我保護、權力欲、強勢者、成就欲、責任感、強硬派、屹立不搖、秩序、安全感、小心翼翼、求好心切、野心勃勃、金錢占有欲、草根性、壓抑怒氣、好爭辯、節省、吝嗇、就事論事、具體不含糊、令人信賴、保守傳統…
    
  強迫人格者渴望永恆、希望熟悉的事物,信賴的人永遠留在自己身邊,認為意見、經歷、觀點、規範與習慣應該像鐵鑄的一樣,變成永遠有效的原則、無可爭議的規矩、「永遠的法律」。
    
  這一類人希望一切保持原狀,所有會讓他聯想到消逝的東西都應該要避免,因此周而復始地尋找一模一樣的東西,在人群中重新發現相似的人,甚且重新製造出這樣的人物。
    
  一絲一毫的變化對他們而言都是一種干擾,會令他們坐立不安,感到害怕。所以,他們試著去阻止、攔下或者限制改變,如果可以的話,他將出面干涉並進而反抗。強迫人格者抗拒所有新鮮的事物。
    
  強迫人格者對新奇的經驗避之唯恐不及,迴避不了的時候只好加以曲解,想辦法把它扭曲成他們熟稔的經驗。有意無意之間,這個人會變得不誠實,略過細節,假裝自己誤解了,要不就激烈地予以拒絕。而他拒絕的理由往往破綻百出,隱約透露出他不夠客觀,只是試圖挽救自己堅持不可動搖的觀點。
    
  他們過度依賴熟悉、習慣的東西,面對新鮮事物時當然就心存偏見。他們認為自己應該免於驚喜、不習慣並產生陌生感,不接納未經檢驗的東西,唯有如此才不會陷入危險。
    
  對安全感的需求如排山倒海般強烈,這是強迫人格者的根本問題。他們小心、謹慎、對長遠的目標,與永恆所抱持的態度都與此有關。單從害怕這一層來看,可以說他們害怕風險、改變與消逝──有點像要學會游泳才肯下水的人。
    
  強迫人格者習慣從平日熟習、相信、知道的東西中得到安全感,一旦有新的觀點和發展介入,形成對照比較,使他們發現原來的事物也許是個錯誤,必須有所改變時,他們的恐懼便產生了。
    
  強迫人格者很難接受人生沒有絕對的東西、沒有不變的原則、沒有一定可以預知結果的事情,他認為所有事物應該通通屬於一個系統,看不出任何破綻,並且他必須掌握一切。
    
  許多強迫人格者會基於保護自己之類的理由,把自己隱藏起來,所有讓他「不安」的事情他都怕,都會極力避免。
    
  雖然強迫症有許多種,但追根究底,原因不外乎是不敢自動自發地做一件事,總是因為某些事物太新穎、沒看過、沒保障、被禁止而害怕那些是一種誘惑,會使自己偏離日常習慣,長期的壓抑下最終形成了強迫人格。
    
  具有強迫性格的人努力嘗試把情感置於「手掌心」,使之處於自己能控制的情況。他們覺得感情根本不可靠,過於主觀、搖擺不定又容易消逝。因此,他們在付出感情時十分慳吝,不輕易流露感情,也不太願意體諒伴侶。這種只重事情的態度,使得他們在某些情感關係中。表現出異於常人的冷靜與清醒。
    
  強迫人格者與伴侶相處,對於時間、金錢,非常注重守時與節儉,因為權力的角力、一成不變以及頑強,都在這幾項之中被凸顯出來。食物必須「分秒不差」地端上桌,家用要分類詳細並且計算得「分文不差」。
    
  假如要用文字來形容強迫人格者的憤怒的話,唯有「狡猾」這個詞,詭計多端又懦弱,憤怒的情緒被藏起來,在埋伏處出擊。
    
  強迫人格者在面對自己的憤怒和激動時也有一些麻煩,他們太早就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情緒。他們對於自己生氣、懷有恨意、固執己見和充滿敵意時脫口而出的話,感到十分害怕,因此他們會去強行壓抑。
    
  他們極端小心地與自己激動和憤怒的情緒相處,猶豫不決該不該告訴別人他很惱火,同時也很懷疑這樣做的後果。萬一他真的發泄怒氣,事後往往會試著以輕描淡寫的方式滅火,要不就收回或撤銷才說出口的話。
    
  而在壓抑以外,當他們選擇將憤怒表現出來時,往往會把自己的憤怒合理化,不僅允許自己暢所欲言,還賦予它價值。他們的憤怒並不像憂鬱人格是衝著自己來,而是針對外在的人或事而發,而且他們自認理由充分,雖千萬人吾往矣,良心平靜的很。
    
  強迫人格者比較溫和的「合理化」的憤怒則是吹毛求疵。這是壓抑怒火的同時,最常見的表達怒火的方式。舉例如:在無關緊要的標點符號上操刀,對無可厚非的小錯斤斤計較的老師:一定要學生一字不差說出他心中既定的答案,才讓對方得分的考官;拘泥於法律條文,犯罪就是犯罪,忽視犯罪動機的法官。
    
  懷疑在強迫人格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懷疑可以保護他免於因自由自在而造成的危害,不會受到誘惑,事後懊悔來不及。懷疑不可或缺,變成他自身的目標,進而取代了真的自動去做些什麼。
    
  強迫人格者通常在幼年時期便有世界上許多事都得依照一定模式進行的經驗,因此認為若要求完全正確,他本身應該變成一位追求完美的人。完美主義在他手上變成原則,他的理想是把所有的事情都依照他的看法條件化。
    
  強迫人格者是那種所謂「言而有信」的人,「不」就是「不」,至死不渝,因為他說了就算,不許抗辯,不必給理由,要求別人按照自己的要求走,一旦發生了爭執便很難與人盡釋前嫌、寬恕他人的類型。



04.歇斯底里人格特徵紀錄

歇斯底里人格──害怕既定的事實與前後一致的態度,專斷自為。
    
「歇斯底里人格」特徵
    
追求改變與自由、好奇心強烈、追求刺激、喜歡冒險、熱情洋溢、肯定所有新的事物、誇張、自吹自擂、任性、口不擇言、及時行樂、不負責任、逃避束縛、自欺欺人、渴望被肯定、排拒最終及既定的人事物、害怕自由受到約束、無力抗拒誘惑、沒有原則、易怒、脆弱、不理性、不合邏輯…
    
  歇斯底里類型的人喜歡新鮮感,不斷追求刺激、新奇的印象與驚險,隨時臣服於外在的引誘與內心的呼喚。他們排拒最終的、既定的人、事、物,害怕自由受到約束。
    
  強迫人格者對自由、改變以及冒險十分畏縮,他們竭盡所能追求改變與自由,肯定所有新的事物,性喜冒險。對他們而言,未來表示大門敞開,大好機會等著他們。
    
  典型的歇斯底里人格:慾望有若驟然拉滿的弓,裝滿了需求。每個衝動,每個願望都得立刻獲得滿足,等待是不堪的;誘惑如此之大,而他無力抗拒。
    
  當碰到問題時,歇斯底里的人常常天真地以為這事擺平了,不然就是船到橋頭自然直。
    
  他們不喜歡過於真實的事物,面對真相、時間的流逝、守時與否時,他們會認為沒必要這麼斤斤計較,隨性就好,因此經常帶給別人很多麻煩。像個不負責任的小孩
    
  他們的世界可塑性極高,柔順隨和,總是能按照自己的版本說服自己,即使認為邏輯是個討人厭的東西仍然有辦法繞道而行──反正自己的邏輯也是邏輯的一種。
    
  以與其他人的相處來說,歇斯底里的人碰到分裂人格的人,直覺會叫他自動讓開,分裂人格的人一眼就看穿歇斯底里的人,不打算肯定他、欣賞他。分裂人格的人喜歡與憂鬱的人在一起,因為他可以予取予求,日子久了,通常憂鬱的人要承擔這種關係的不幸。
    
  兩個歇斯底里的人在一起,假若雙方的歇斯底里並不十分嚴重的話,倒也不錯;否則,在競技場上的這兩個人,都恨不得把對方淘汰出局,處處撞上暗礁。
    
  而與強迫人格不同,歇斯底里的人的侵略性靈活、隨性,顯得並不十分在意,常常不假思索就出手,因此時間不會太久,也不會過於耿耿於懷。
    
  歇斯底里的人害怕長大、面對真實的世界,他對生活充滿了期待,卻沒有能力實現夢想。
    
  歇斯底里人格者常常做一些很輕鬆就達成心願的夢,很像童話──夢中艱巨的任務,往往是由另外一個人承攬,而非他自己。這反映出歇斯底里的人活在謊言築成的城堡中,無時無刻不說謊。真實性是他們最根本的問題,扮演的角色正反映出他們內心對真相的排拒。
    
  他們的夢多半有色彩、生動、情節緊湊,即使夢很長也記得一清二楚。
    
  歇斯底里的人通常帶有藝術特質,並且喜歡冒險、好動、伸開雙臂迎接新事物、隨和、可塑性高、活潑、心情愉快而且吸引人、熱衷於隨興體驗新鮮事。他們是個很好的旅伴,有趣並且永遠充滿了新奇。

創作回應

結夏安居
因為只是筆記整理,所以關於導致人格產生的因素以及生活實例有興趣請自己找書看。

此外就是…這四種類型並沒有絕對性。

並不是說是一種就不會有第二種特質或不能同時是第二種,人類沒那麼簡單。
2011-05-22 01:51:22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