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教育手札:同理學生孩子的感受並以成人的思維去妥善應對

蘇家立 | 2023-05-13 08:35:59 | 巴幣 2404 | 人氣 221

昨天家長捎來訊息,說很感謝我提供他們教學策略和與孩子互動的方式。

其實和學生、小朋友相處很容易,就是要站在學生的立場、思維去思考,皮亞傑的發展理論有談到,孩子要到11~16歲後才會進入形式運思期,才能逐漸發展邏輯推理和抽象思維,在那之前,都需要用具體物去幫忙他們思考。簡單來說,就是盡量別跟學生說大道理。

嘗試把自己的心智降到跟學生差不多,譬如學生九歲,你就要去思考九歲的學生喜歡什麼,熱愛什麼,例如之前很流行的戰鬥陀螺、鬼滅之刃等,當你在和學生互動時,偷偷的進行角色扮演及價值澄清,以旁敲側擊的方式去詢問:「這樣子砍傷他人如果是你的朋友,你該怎麼做?」而非一味禁止。

和學生相處很容易,就是別用成人的權威去壓迫、自以為是,認為學生能力都很差,其實不然,他們在網路時代,接收的資訊遠遠勝過我們,我們大人能做的就是用經驗陪伴他們成長,而非洗腦、壓榨或是強迫孩子變成我們奢望的樣子。

站在學生孩子的立場思考的同時,還要能秉持成人的清醒,用成熟的方式去應對,而不是讓關係的界線模糊掉,失了分寸。若沒有節度,就是溺愛與嬌寵,身為大人或教育者,要能清楚陪伴與教育的分界線在哪裡,不偏不倚,掌握好距離,才能夠有效率的教育學生。

我下課時會和普通班學生一起打球、討論灌籃高手。但上作文課時就會有教師的模樣;對待特教生時,會陪孩子一起操作教具,聆聽他們僅有的單詞或簡易的句子,去推敲他們的需求,在他們生氣時釐清問題來源是肚子餓、想睡覺、身體不舒服還是不想上學。總而言之多聽多想多思考而不要任由情緒控制自己──儘管學生用情緒對待你。

我的方法是教學生深呼吸:一二三四五數到十。當然這也是讓自己冷靜的方式,自己也數一遍就不會有情緒,而在這數數的空檔,腦袋就要急速運轉,去思考用哪一種策略可以幫助學生。
每天都在進行腦力激盪、臨機應變,因為學生是多變化的,根本不可能用同一種態度去教育孩子,這樣就會失去孩子的心和信賴。

我們是成人,是有理智的,不能隨著孩子學生的任性而心旌肆搖,保持冷靜,同時以溫暖的言語和舉止去迎接學生,即使他們處於狂暴的狀態,依舊不能輕易動搖。

我不會講教育之途唯有愛與耐心這種空泛的話,而是要拿出具體策略:同理、觀察、即刻反映、增強、洪水法、削弱、同儕效應、代幣制、生活結構化、工作分析、社會故事情境等等。愛和耐心那都只是基本的條件,沒有教育策略,無法解決根本的問題。當然,要讓孩子感受到你的付出,首先就是你呈現的氛圍。

前幾天去診所看病,有一位老婦人抱著嬰兒,這名嬰兒不怕生,會用她稚嫩的拳頭抓著我的手指,對我嚶嚶發笑,老婦說:孩子很喜歡你耶,你自己的孩子多大了?我搖搖頭說我未結婚。她很驚訝沒有生子的人居然受嬰孩喜愛。

我覺得我散發的氛圍已經能讓嬰孩感受到善意,這無疑是我多年來累積的成果,儘管有點開心但不能滯步於此,我還要再努力,我要做到連情緒障礙的學生看到我都能夠快樂開心。

創作回應

❖十代目霸王❖
好老師
2023-05-13 09:10:06
蘇家立
謝謝你,我覺得這年代很多學生都有憂鬱傾向,正因如此,教育者更不能灰心
2023-05-13 10:14:34
庫洛耶
不論大人小孩,都希望交談的人是站在平等的立場,但是我們的社會太強調上下關係,把學生當作不懂事去看待,就打從一開始就不存在“溝通”、“交流”,能去交流才能處理問題
2023-05-13 12:51:26
蘇家立
你說的沒錯,其實在華人社會,一直很重視階級,這個尤其是在學校相對明顯啊。
畢竟有的人無法承認自己比不上學生,而忘記教師不是要贏過學生,而是需要引導學生
2023-05-13 12:57:26
霧島悠樹忠實粉絲
好老師,敢問高年級有些學生比較冷漠冷淡,該如何開話題? 怎樣才算好的交流? 而非僅止於傳授知識?
2023-05-13 21:51:41
蘇家立
先從打招呼開始,不用急於裝熟。要開話題至少先等他降低戒心。
開話題要至少是能夠互相打招呼的狀態。另外好的交流,你要怎麼定義?
有時候不一定要能學到東西啊。光是相處、陪伴就是很重要的了
為什麼一定要傳授什麼呢?
我是覺得不需要那麼多理由,你教朋友需要理由嗎?
同理,你跟學生相處需要理由嗎?
2023-05-13 22:07:44
蘇家立
如果真的無法交流,就代表你們無緣,放棄吧。
我也不會去做緣木求魚的事。
2023-05-13 22:08:27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