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為何《鋼之鍊金術師》是最省便的神作對照組

小孔 | 2023-03-18 09:49:17 | 巴幣 1000 | 人氣 308


    標題既然都已挖了這麼大的自掘坑 ─ 若按本小屋另一篇無雷心得文、所介紹作品裡設下的標準,《鋼之鍊金術師》(後簡稱《鋼鍊》) 是絕對稱得上、能夠撐五十年而不衰的經典作品。不僅在日本國內受獎無數,連豆瓣、MAL、IMDB等非日語網站,對從其改編的動畫作品、評價也長年居高不下。這部由北海道出身漫畫家·荒川弘老師 (關於其人其事,可參考孫沁岳桑的介紹影片),於2001年至2010年期間所創作的長篇少年冒險漫畫,之所以能夠創下如此佳績、在受眾心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必有其故事的獨到之處。本文,為筆者擅自為此鼎鼎大作、下個人不成熟註解剖析;內容將著重在其故事架構的精妙,但不觸及任何具體劇情內容。是為本小屋第四篇,不暴雷心得之分享挑戰。

    而與前幾篇不暴雷心得不同之處:因與筆者本系列其他文章的主題作品比較來說,《鋼鍊》實在太過出名;關於 荒川弘老師創作的背景、作品所受肯定之榮譽條目、相關附加的資訊秘辛八卦等,以此小屋之規模、是不可能比得上,因作品本身的知名度、吸引多少大神所進行過的更專業之考據評論。故本文前言,不多作雜項介紹;有興趣的看倌,不妨自行搜尋相關主題,相信網路上的資源、將遠勝過筆者之陋見寡聞。

    至於筆者為何要在如此條件下、仍堅持創作此文?除了一抒個人、觀《鋼鍊》之所感,也想趁此、試圖辨明:近來被大量泛用、卻不見得被使用者確實掂量過的「神作」一詞,其真意/範疇、究竟該如何定義/看待?

--

    首先,讓我們先從本文標題開始談起。

    所謂對照組,指的是:為了驗證主體、與某命題之間的對應相關性時,若單純檢視主體本身、並不足以自證,故必須存在一個 (或多個)、從旁的比較參考對象,用相互比對的方式、來證明主體與命題的相關對應性;此一非主體的旁證存在,即為對照組。

    而作為本文命題的「神作」一詞,更是需要先行辨析:
    神,是存在於宗教概念裡的一種主體;而若想辨明「神作」此一複合詞的涵蓋範圍,就一定得先探討宗教的分歧類別。若非常粗略去區分,人類宗教又大致可概括為二:多神教和一神教 ─ 顧名思義:多神信仰擁有多於一名的神祇;而一神信仰、則只信奉單一神祇。當然,在多神體系裡,神與神之間、還是可能存在上下階層關係 (例如宙斯、奧丁為各自體系之眾神首領);而在一神信仰中,也可能擁有,在教義上無法與此無上神祇相並肩、其立場身分卻有類似之處的存在 (比如天使或惡魔)。但對於這兩種系統來說,「神」在大眾的心目地位、卻不見得能夠兩相比擬;試推想,侮辱上帝或阿拉、與侮辱土地公或廁神,拿前後兩者、所預期遭受的反彈相比,單就輿論規模而言、就不可能相提並論。

    這並不是說,多神教系統裡的神明、就不如一神信仰來得有價值;價值、必須視乎需求而定,上帝不見得比文昌帝君更專業。是故,當某人以「神」來形容一部作品,對此人而言,可能確實是符合他個人的衝擊觀感、才會下此定論。但是,一旦每個人對各自心目中的「神」,均各執一詞、不存相容比較的基準;那麼即便對某人來說、達乎「神」境界的創作,對另一人而言,卻可能只是路邊的殘尊破廟。這種情況,是沒法與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一神信仰宗教觀,所呈現之「神」的影響力規模、去進行比擬對照的。當「神作」一詞、被毫無顧忌地氾濫使用,即便日本神道八百萬神、是個非常充滿魅力的宗教體系,如果不把這神明的具體位階先講清楚,誰也沒法客觀斷定:到底某人的「神」作,是天照層級、還是付喪層級?

    筆者本人,雖然一度著迷於日本神道八百萬神的豐富傳說;但若單就宗教信仰或思考體系而言,其實更傾向一神體系的邏輯。故,筆者打自過了人生某一階段後,就不再輕言「神作」一詞 ─ 畢竟,過於氾濫的使用該詞,到底是有意尊崇、還是無意褻瀆?
    本文是基於此一脈絡,去定調何謂「神作」─ 換言之,會被筆者冷靜稱呼為神作的作品數量,可能用三根手指頭都嫌多。是故,本文標題、也並未挑明《鋼鍊》為「神作」─ 若不遺餘力去抽絲剝繭,筆者發現,若想要從《鋼鍊》中、挑出個像樣的骨頭,其實也沒有想像中困難。
    但,世間對《鋼鍊》的評價,是經過十年洗禮之後、仍屹立不搖的客觀事實。若單就歐美專作戲劇反響之Youtuber的圈內生態來看:《鋼鍊》的動畫,作為非歐美母系語言、且非主流媒材的作品,卻能與《諾曼第大空降》或《絕命毒師》等風雲大作,被一併列入、頻道訂閱觀眾的熱門推薦戲劇名單之中;這份影響力,已不是筆者一人妄想之力、所能企及的程度。

    其實,在探討某動漫作品的論壇當中,也時不時會看見:以《鋼鍊》作為比較對象,去與該作品進行對照的論點。本文創作契機,也或多或少、受到這類發言的影響 ─ 即便《鋼鍊》是否能、完全符合筆者心目中的「神作」地位,也許、還有段令人惋惜的差距;但作為評估其他作品、是否達到客觀普世「神作」評價的對照標竿,以筆者觀之、《鋼鍊》絕對當之無愧。

--

    當然,光是空口吹捧,並不足以彰顯《鋼鍊》的精妙之處。以下,筆者將把《鋼鍊》在敘事結構上、所立下的水平標竿,分為五大類項,並一一檢析申論之;而此過程中,本文將盡量避免透露《鋼鍊》具體的劇情內容,僅以統括式、概念式的闡述呈現。
    需要額外提醒之處:以下優點,僅為筆者單從《鋼鍊》出發、所得出的結論;並非先設定好評判標準,然後再把《鋼鍊》給一一套入 ─ 換句話說:這只是純拿《鋼鍊》、作為評判其他作品的可能參考依據,並非萬物皆一的絕對標準。請各位看倌,勿擅自抽掉《鋼鍊》濾鏡,拿本文下述類目、四處越界鬧場;若因此產生無謂論戰,筆者概不負責。

    以筆者陋見,《鋼鍊》故事的優點,可概略分為以下五點:

一、共情門檻低、反思價值高;
二、節奏緊湊卻不失大體;
三、對「過去」、「現在」、「未來」的純熟理解運用;
四、個性鮮明卻不顯突兀的角色群;
五、無處不見其影響的的中心思想。

    以上《鋼鍊》五項優點,其各自內容脈絡、並非與其他優點毫無關聯;僅因如此條列呈現、更容易表達與理解,本文才出此下策。又,貫穿此五項優點的關鍵,可能又落於《鋼鍊》作者的同一特質上。這些類項之間、彼此的相互關係,將雜於各類項內容中說明,並將不足之處、統一於文後補敘。

--

一、共情門檻低、反思價值高

    這一點,幾乎是所有經典故事的基本條件。
    因為所有人,都曾被更具天分才華的人給超越過、也都曾被更加強勢暴力的人給欺凌過,所以《龜兔賽跑》、《三隻小豬》等寓言故事,才會如此暢銷。而單是共情門檻低,仍不足以流傳千古;若《龜兔賽跑》與《三隻小豬》,少了毅力恆心、機智克敵的寓意,也不會流傳不朽。

    由此觀之,《鋼鍊》從主角背景設定、與其開場遭遇,全部都是向著基礎人性需求而來 ─ 不管是父母手足的家族親情、還是肢障體殘的潛在恐懼,都是無須多言、即可讓受眾自行想像的普世感受。而逼迫主角、必須經歷這一切挫折的規則脈絡,更是緊咬自古以來「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等、等價交換的公平思維;由此中所衍生,連帶的責任歸屬、是非論斷、道德標尺,這一切、足以讓賢哲們殫精竭慮的千古大問,也就順理成章地、被悄悄埋在劇情鋪陳裡。

    共情門檻低,也意味著共情連結程度高;而《鋼鍊》所構築的共情體驗,又不僅止於開場的主角描繪。綜觀整篇《鋼鍊》,「希望」的光芒、幾乎無所不在 ─ 這並不是說、《鋼鍊》全篇無腦狂刷正向旗號、激勵標語;相反的,《鋼鍊》對於人性黑暗面的描繪,其真實度,也幾乎達到、足以造成一人延續一生心理創傷的層級。《鋼鍊》最難能可貴之點,在於描繪其他作品不見得有勇氣去探索的邪闇之時,還能屢屢以更強烈的希望、把這層不祥陰霾給驅散!虛擬創作,終究是提供受眾、暫時脫離現實的管道;而擁有如此強大正向能量的《鋼鍊》,不啻展示給受眾們、得以面對日常坎坷的勇氣。這,是為何粉絲們能夠持續忍受、劇情足以造成心理創傷的顛簸,還願意繼續看下去的深刻共情連結。

    也正因為《鋼鍊》對人性黑暗面的層級、不畏朝更深處去探索;其所提供的反思素材,自然也比起其他同類作品、要來得更深刻許多。龜兔賽跑的兔子、只能是驕矜於自身迅捷的兔子;三隻小豬面對的野狼,也永遠慾望單一、只懂得憑藉蠻力 ─ 現實當然不可能這麼片面單純;所以這些寓言,終究只能拿來哄小孩、撐場面。《鋼鍊》探討人性黑暗,並不是老調重彈地、重覆把反方塗抹成「必須打倒的邪惡」;當換個立場、換了思維,原本應當是正義的夥伴、純真的孩童,卻也能成為十惡不赦的大魔頭。如何在錯綜難解的眾因素糾葛下,還能維持赤子之心的純真良善?如果不能把反方的複雜真實給呈現出來,受眾就無法從故事劇情裡、獲得真正具備反思價值的啟示。


二、 節奏緊湊卻不失大體

    一個沒啥缺陷的好故事,最容易被人批評、又幾乎無還手餘地的「弱項」,就是「節奏太慢」。這項看似致命的問題,出自於劇情的傳達、必然得經由某特定敘事者之口;但這位敘事者與受眾之間,兩方對故事內容的理解程度、甚或價值觀判斷,又必然存在落差 ─ 哪些鋪敘、是敘事者覺得必要的,與哪條神經、是受眾希望被挑動的?兩者之間的鴻溝、該如何彌平,決定了一個故事的節奏,是否能緊抓住受眾、想要繼續一窺究竟的渴望。當受眾的好奇需求,正好對上故事/敘述者所提供的素材;又甚或故事/敘述者,能夠使受眾感到出乎意料、擴大對該故事劇情的好奇胃口 ─ 能成功從頭到尾達成、對所有因子之期待契合,或是超乎預想期待,這個故事、才有機會免於「節奏太慢」的批評。

    故,在大多與「節奏」相關的正反論辯裡,一定會扯到受眾彼此之間、價值觀的差異 ─ 這點,又通常體現在年齡或經驗差距上。對於甚麼內容是需要被闡述的、哪條神經是應該被刺激的;當判定標準出現分歧,受眾的觀感、自然也會產生不同反應。而價值觀既奠基於每位個體的自身體驗,如何找出普世共通的人類經歷、進而消弭對「節奏」觀感的個別落差,就成為創作故事中、解決此一難題的其中一種方法。而這種方法的難處,就在於:如何找出、並恰當描繪,到底有哪些人性閱歷、足以超越語言文化的隔閡 (呼應第一點)

    另外一種解決「節奏太慢」的手段,就是想辦法拓展受眾的接受度 ─ 換言之,創造出原本不存在的價值判斷途徑。諸如《哈利波特》的魔法、《火影忍者》的查克拉、《鏈鋸人》的惡魔、甚或吸血鬼與殭屍…等等,其實都可以被視作:為了減少「節奏太慢」的風險,敘事者自創一套,不太需要現實經驗、去輔助想像的價值判斷標準。既為自創,那要如何於此系統內、界定好壞優劣是非,就全權掌握在故事創作人的手裡;而當受眾被「灌輸」此一體系、經過一段時日的「薰陶」之後,自然也就不會去拿自身既有價值觀、去放大鏡檢視故事內的各項因子。

    但是靠著這種自創體系、來規避既有價值觀必然衝突的手法,也很可能產生極強烈的反噬效應 ─ 因為不管再怎麼去「發明」新的價值判斷系統,人的想像力與共感區間、終究有限;行到水窮處,還是得從既有基礎、也就是現存價值體系去發想。再者,如果由創作者所發明的新價值判斷、脫離現實基礎太遠;那麼這套想像標準本身,反而可能會變成初識新知、能否入坑的巨大門檻 ─ 畢竟,即便辛香鹹辣、確實容易吸引食客上門;但不是所有人、都吃得下重口味。
    尤有甚者:就算在故事鋪敘初期,成功構築出了一套,不須現實經驗輔助、但具足夠說服力的新價值判斷系統;如果創作者本人、無法堅持貫徹這套系統的邏輯脈絡,到了故事中後期、開始出現各式相互違悖的設定 ─ 這種俗稱「吃書」的現象,即便本就是伴隨、創作者對價值判斷系統的自由想像,所難以避免而衍生的失控後果;但此種前後不一的過度發想,仍會不可免地對故事本體、造成無以挽回的信譽傷害。

    《鋼鍊》之所以精妙,就在 荒川弘老師、如何把控上述兩種、對「節奏」的分際 ─ 它不但不刻意跳脫、普世人性所及的共情想像範圍,大量且連綴地描寫極為現實的挫折掙扎,去減少因不同價值觀的差異、所可能產生的接受度齟齬;它又恰如其分地加入了新的價值判斷系統·鍊金術,去迴避、帶過一些,若過於固執堅持以現實為基準、則必然拖慢敘事節奏的劇情橋段。就因為 荒川弘老師、對這兩種完全不同切入手法的掌握,其來回的切換、熟練到不可思議的境界;《鋼鍊》的受眾,才會情不自禁、欲罷不能地一直看下去。且在充滿震撼的初邂逅之後,經過數年的回顧重溫之時,不但不會因日月沉積、而感動褪色,還能驚喜發現、恰巧符合自身人生新階段之體悟的表象外寓意。《鋼鍊》在不失其初會驚奇的震撼力,又能同時保有不畏時光考驗的厚重底蘊,很大一部分功勞、就落在創作者對節奏的掌控得宜 ─ 創作出不失真實基礎的虛擬想像、仍能滿蘊哲思禪理的映襯譬喻,要達到此等說故事境界、實非易事。


三、對「過去」、「現在」、「未來」的純熟理解運用

    前段以反面論證「節奏」的拿捏要點,但其實、並沒有解釋到《鋼鍊》「節奏緊湊」的真正緣由;筆者之所以選擇此種撰文邏輯,是為了不與本段、對作品時間軸掌握度的檢視析辯,產生申論內容交相重複的顧慮。換句話說,本段落的內容,其實與上一點、有極大關連。

    時間,作為目前人類科學技術仍無法突破的自然限界,其絕對性、無可挑戰。貨幣,有匯差的存在;單位計量,仍需區分公制、帝制、市制或台制。但,你的一小時,等同我的60分鐘,也無條件等同眾人的3600秒。是故,如何理解、且巧妙運用時間軸的絕對性,對於一位故事創作者來說,就成了必要課題之一。

    而當所有人都是以個人主觀意識、去與外在世界做交流,「現在」如何流轉,就成為時間軸在敘事觀點的體現上,最通行、也最方便受眾理解的視角;即便在敘述「過去」或「未來」發生的故事之時,其闡述觀點、仍以即時主觀的順敘法為主流。
    這並不代表「過去」和「未來」,放在以「現在」為主體的敘事脈絡當中,就失去了它的重要性 ─ 「過去」,象徵著故事如何發展至此的軌跡、奠基著故事裡所有因緣交錯的轍痕;而「未來」,則是方向、目標、希望的乘載體,沒有「未來」、故事就沒有往下繼續發展的動力。
    對於「現在」、「過去」、「未來」三者關係的直觀觀感,出於前述、人智未及的先天限制,在所有人的心目中、並不會發生太大的偏差;是故,對於「正在進行的事態 (現在)」、「促成的來由 (過去)」、和「企及的目標 (未來)」,不管是對創作者、或是受眾來說,對於這三種不同時態的第一印象、就不容易產生歧見。

    問題出在:並不是所有的故事、與其創作者,對於「現在」、「過去」、「未來」的分配與掌控,都能抓到最恰當的平衡。此處並不是專指時光倒流、或是穿越未來等特定故事類型;筆者之質疑,在於創作者是否能拿捏,三者之間、在故事劇情鋪墊裡的最佳比例 ─ 該陳述多少的「正在進行事態」?著墨多少的「促成來由」?設定多少的「企及目標」?

    若在故事當中、設定過多的「企及目標」,缺點顯而易見:當大餅畫太多,不但是創作者自己,會因此而對故事該如何收尾、感到無所適從;連受眾群中,也會因為存在太多結局的可能選項,再搭配上、前述的價值觀多元性,就會無謂產生許多、其實沒啥意義的摩擦。
    若「企及目標」設定不足、或是設定得太虛幻,那就更不用談了 ─ 如果連結局的影子都看不到,那整篇故事就只是一拖再拖、拖個沒完而已。

    同理:若讓劇情鋪墊裡的「促成來由」佔去太多篇幅,那故事原本的主脈絡、就會失去焦點 ─ 不管是好人怎麼走到這步、或是壞人要怎麼「洗白」,眼下正反方的碰撞火花、如果不及那些過往回憶篇章的強度,那這故事、難保不被安個「虎頭蛇尾」的聲名。
    但「促成來由」又不能完全不提 ─ 事態的即時發展,多半因應參與者的現場反應而生;而參與者之所以採取某舉動,與其經歷、遭遇、價值判斷,又脫不了關係。缺乏過去脈絡的鋪陳,那麼當事人的反應、極易淪為綜藝節目罐頭笑聲的層級;一旦讓受眾深化此刻板印象,那麼再怎麼好的故事,也就只能陷入樣板戲的僵化囚籠。

    而故事對「正在進行事態」的微調,又不是單純靠著對前兩項、「促成來由」與「企及目標」的占比加加減減,就能迎刃而解。如果整個故事裡,參與角色的數量、或是他們之間的關係,相對單純;那麼「正在進行事態」,也許可以只用一個、或是少數的併行場景,就足以涵蓋整篇故事。但如果不是僅靠幾個門面角色、硬去撐起整篇故事,而是要像《三國演義》那般,有好幾位重要角色、在好多個場景下,同時行動、同時醞釀;除了要考慮彼此事件之間的相互影響之外 ─ 由於能立於、敘事者當下所傳達內容之時空者,仍然只有一個席位;哪件「同時」發生的事情該先交代、哪事件該怎麼與上一事件連接,這些先後次序,就會大大影響、受眾去重構故事劇情的想像方向。
    換句話說,在類似《鋼鍊》這種群像劇中,「正在進行事態」就不能只是考慮時間軸的問題;還得考慮空間軸、該如何與時間軸去搭配,以及此先後順序、會怎樣影響劇情呈現面貌的問題。當群像劇所需關注的重要角色愈多,事態牽扯的情況愈複雜,能夠將其理清順位的邏輯能力、其需求就愈高。

    而《鋼鍊》─ 或者應該說其作者·荒川弘老師 ─ 強大之處,正坐落於此。

    在第一優點的論述中,提到《鋼鍊》「希望」的氛圍、之所以強烈,其實有很大一塊、奠基於如何拿捏「現在」「過去」「未來」的比例 ─ 但荒川弘老師並不是藉由無限堆疊「未來」夢想的方式、來賤賣「希望」;反之,他是利用大量、在「現在」發生的連綴事件,藉由呈現角色遭遇的困難、與他們如何去因應,來賦予故事「積極向上」的氛圍。唯有在描述「現在」、仍不足以呈現其來龍去脈之時,「過去」才會被安排插入、進行補敘。而理當象徵希望的「未來」,在《鋼鍊》裡,篇幅如此之少、感覺如此遙不可及;此一反差,卻正巧反映、與「現在」奮力纏鬥的眾角色們,一心努力去實現這些目標理想的珍稀可貴。是故,《鋼鍊》之所以「希望」感滿溢,一部分來自於、不畏直面現實的敘事角度,所營造出的觀感 ─ 即便角色陷入悲苦迷茫,只要他們沒有停下腳步,還在繼續嘗試、還在繼續掙扎,隨著劇情發展、事態變化,受眾就有理由實據去自我說服:《鋼鍊》的「未來」、是可以被賦予期待的。

    而著重「現在」的描寫手法,除了讓《鋼鍊》得以不必過度倚重奇幻設定的取巧、更增添其寫實感外;也配合著、其群像劇的多角色特性,讓整體劇情節奏、得以緊湊而連貫不輟 ─ 雖然受眾在某一章節所接觸到的,可能是在某一特定時刻、角色A的情況;但因為在同一時間,角色B、角色C、角色D也同時在處理他們各自的事件。只要陳述順序安排得宜、且彼此事件之間並沒有太大的脈絡偏誤,那麼當所有事件、全部交代完之時,在受眾心中,因自行還原原始時間軸、而下意識產生了情節濃縮錯覺,就自然而然形成了、故事的緊湊無隙感。

    每部作品,可能有每部作品自己、對時間軸最恰當的拿捏掌握;並不是每個故事、都適合一種寫法 (《絕命毒師》的一家用餐場景之慢,就有其致鬱深意)。但就《鋼鍊》而言,對「現在」的著重描寫,配合著群像劇的多鏡頭本質、在奇幻設定與現實背景之間的平衡掌握、以及對人心情感的深刻理解,藉由 荒川弘老師強大的邏輯組織能力,才造就出、其高潮迭起卻又不失底蘊的精采面貌。


四、個性鮮明卻不顯突兀的角色群

    而一個好故事,又不能欠缺角色們的活耀演出。

    順著前段論述:當敘事視點大量著墨於、對眼下發生事態的如何因應解決,對於當事角色而言,其實、就是他們最容易發揮個體人格的舞台。即便心聲旁白的輔助,確實能幫助觀眾、去理解某位角色的思維流轉;但是最能直率表現一個人性格特質的管道,在於、這個人如何解決處理問題衝突。而當劇情的事件,能夠不帶斧鑿痕跡地、前後脈絡連貫地接連發生,受眾對於參與其中角色的理解,就毋須倚賴大量文字旁白的贅述、或是角色本人的空口白話;只要根據該人所採取的一連串行動,受眾就能自動拼湊出此人的性格概貌。這種借助事件發展、去刻劃角色形象的摹寫法 ─ 只要該角色人設、不發生前後無理相悖偏差 ─ 不但賦予角色性格、一股根深蒂固的現實感;又能免去文字旁白說明的繁贅,加快故事進行的節奏。

    但《鋼鍊》角色的人格個性,又不單倚靠此種寫法、而展露其歷歷鮮明 ─ 面對各種不同性質的事態或問題,如果身處其中的角色,並不具備足夠穩固強韌的心理信念、或一套專屬該角色的人生價值觀;那麼此角色、面對種種相異面向的考驗,難保不會淪為見風轉舵、騎牆搖擺的免洗路人立牌形象。《鋼鍊》角色的可貴處,在於幾乎人人都有一套、純屬自己個人的堅定信念 ─ 談及理想目標,彼此之間、難免會出現類同重疊的尷尬 (例如「我長大後要當太空人/總統」);而 荒川弘老師厲害之處,在於能將這些近似、甚或相同的理想,與角色之間的不同經歷背景做結合,構築出不失其該角色的獨立特色、卻又不偏離所屬陣營目標大方向的信念決心。而由於各個角色,已得以從接連不輟的劇情發展、蓄積了足夠的個人獨特特質;當分歧的選項、呈現在這些角色的面前之時,即便大方向目標不變,每個角色、卻會做出純屬於他個人的專一反應。

    而筆者既然提到「所屬陣營」─ 《鋼鍊》對於角色的深刻刻劃,又不僅限於主角、及輔助主角的身邊人物群;就連與主角作對的反派角色,都持有不亞於、甚至勝過主角方的信念意志。一昧單方面擴大、加深反派的邪惡形象,往往無法提供足夠的檢視空間、讓受眾去反省深思;由此而衍發、打敗大魔頭的結局,也只會成為、類同「王子公主從今以後幸福快樂」的欲蓋彌彰之欺世假象而已。當大多數作品,為了凸顯主角之英雄旅程的重要性,而不得不在其故事中,設計各式險阻奸巧、去妨害主角;《鋼鍊》卻有餘力,去顧及、描寫各個反派角色個體的自我英雄旅程!畢竟:人性之「惡」,仍根源於人類自身。即便基於群居生物的考量、世間仍以勸人從善為社會主流;但因價值觀的建立,往往取決於、從哪一種立場切入 ─ 若不存在、能夠反駁某一「惡」念邏輯的論辯根據,那就沒有人能切實回答、為什麼不能皈依順應該套系統?《黑暗騎士》的「小丑」一角,之所以可以力壓類似體裁的反派、成為影史一長青標誌;除了得歸功於希斯·萊傑 (Heath Ledger) 的精湛演出外,其對人類社會種種虛偽、所提出的控訴/嘲弄,不正針鑿見血到、令人為之不寒而慄嗎?

    當《鋼鍊》的一位位反派個體,也被賦予了、純屬自己獨特的人格與信念;其所散播的惡行、或其所秉持的原則,就不再純屬於、注定要被主角打敗的片面標靶。再加上這些惡人、所彰顯的惡念,其實、全部根源自人性本身;則打倒這些惡人的過程,就不純然只是「邪不勝正」的迂腐宣教,而是切切實實的價值觀磨合。即便故事裡的奇幻因子·鍊金術,在此一衝突過程中、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布景;但由於衝突自身,仍是奠基於、因不同出發點而產生的不同價值觀。即便主角,可能成功克服了種種障礙、完成了專屬於他的英雄旅程;但受眾能夠從這段奮鬥過程中、挖掘省思的素材,卻因為正反雙方的價值觀、皆存在可剖析之處,其哲理深度、就變得無可計量。

    也正因為 荒川弘老師,一視同仁地賜與正反兩派、足夠深度的立體形象;此舉、也讓《鋼鍊》,擁有了數一數二、難出其右的完滿結局。當「王子公主從今而後幸福快樂」的虛偽騙局,不再是故事創作者、所必須背負的原罪 ─ 當故事角色,經歷了足夠程度的磨練、跨越了足夠程度的苦難;即便位處故事當中的虛擬世界、仍然充滿著不確定性,見證了故事角色一路成長的受眾們,也沒有多餘理由去擔心,他們在故事結束之後的未知未來、到底會如何發展。綜觀筆者自己、近四十年的虛度人生裡,能夠把故事結局,講到如此毫無掛慮、如此淋漓盡致者,寥寥無幾 ─ 故事裡的角色們,其真實度、已不再被限制於故事之內,而是陪伴受眾一路闖蕩的歷險夥伴;之所以不會對他們餘懸殘念,全因他們在《鋼鍊》的坎坷旅途中,毫不保留地做出每一個抉擇、面對每一項考驗。如果他們曾經活得如此燦爛無悔,吾等又何須憂慮牽掛?
(此成就的唯一缺陷,就是出版商沒法硬推續集。)


五、無處不見其影響的中心思想

    要能把故事寫到這種深度,如果不具備一套、堅定厚實的中心思想,去貫穿整個故事;那麼即便各個篇章、具備各自的精采,當受眾試著把所有篇章、合為一體去檢視,難保不會出現、前後無法順利串連的窘境。而《鋼鍊》的完成度,單從故事初期的一場支線插曲,當再度於尾聲被喚起時、仍維持其鮮明感觸;由此即可觀之,本作以一貫之的強大穩定性。(同理:這種穩定性,也一樣反映在、《鋼鍊》對受眾所留下之心理創傷的深刻上。)

    而這套中心思想,又不是甚麼過於高深難解、詭奇莫測的玄妙道理;僅僅只是、吾等生活當中俯首即是的牙慧問答:甚麼叫公平?怎樣算信念?如何不偏執?若何去釋懷?…雖然將《鋼鍊》的道理、鋪開檢視,並沒有甚麼深奧晦澀之處;但人生的道理,往往不是難在知曉、而是難在實踐 ─ 以怨報怨的無盡迴圈,只要稍加推演、便能理解其害;但當身陷於復仇的狂怒之中,又有誰、能真正跳出以怨報怨的宣洩陷阱?家人血親相互扶持,看似是萬古不變之自然規律;但當命運介入、利益衝突,又有幾人,能夠按捺己身、無礙施行?對於超乎自身能力之外的事物,就不該持有逾越分際的欲求;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認清自己能力上限,正視自己慾望、所應當把持的限界?

    當愈是簡單的道理、愈難去實踐;《鋼鍊》不脫現實的即時寫法、專注於事態的當下鋪陳,不啻提供給受眾,演繹這些人生道理、不失其真的案例範本。若又搭配上、不針對「過去」和「未來」的過度執著/嚮往,即便是由奇幻元素所拉開序幕的故事,《鋼鍊》在劇情裡所埋下的現實禪理哲思,卻能比許多勸世書卷、要來得更寫實生動。
    且, 荒川弘老師完全沒有打算墨守成規的意圖;即便是由自己創下的規則,他還是充滿玩心地、時不時利用劇中角色,對自己故事的中心思維、提出質疑或挑戰 ─ 此等對價值判斷的彈性應對,不但免於讓故事、淪為僵腐的宣傳教條;也讓故事裡、正反雙方的價值觀衝突,又增添一筆、值得再度回顧省思的價值。

--

    《鋼鍊》能作到以上五點的境界,幾乎全靠 荒川弘老師個人的超人經歷與深刻體悟。

    以下內容,建議搭配孫沁岳桑、對 荒川弘老師的介紹影片,一同服用。
    即便放在日本漫畫創作圈內, 荒川弘老師的資歷、也可說是數一數二的特別;若都不提畫漫畫上的天分才華 ─ 單是曾經長年在北海道務農畜牧的經歷,想必已足夠驚呆八成以上的一般人了。
    也正是因為在北國的天寒地凍之中,長年面對自然循環的生老病死,這份人生經歷、才讓年紀輕輕的 荒川弘老師,能在他的第一部長篇連載作品,刻劃出如此深入淺出的故事劇情 ─ 即將臨盆的懷孕乳牛,才不會理你半夜睡眠是否充足;烈日下的南瓜,才不會同情你發不發漫天藤蔓的惡夢;只懂得順從生物本能的家犬,才不會顧慮該不該在出貨包裝上撒尿;說來就來的天災,才不會管甚麼農場出支盈餘虧損…
    《鋼鍊》之所以展現如此緊湊的即時感,故事角色人物、之所以總是流露樂天知命的正向思維,不得不說,創作者在北國之嚴酷自然環境、所親身經歷的體驗,造就了這一切、彌足珍貴卻渾然天成的故事氛圍。而並沒有過早被現代生活的既定價值所束縛的 荒川弘老師,自然、不會用常見的既定思維框架去作推演;再加上他本人,自幼被迫近距離觀察生命週期的「無情」,其作品內容、能夠觸及的生命本質深度,就遠非其他創作者、所能輕易相比。

    所以,不管是共情門檻、反思素材,注重當下、坐言起行,人性理解、普世價值,或是一以貫之的凌駕真理,《鋼鍊》之所以能夠落實這些、看似基礎卻極為困難的創作要素,全得歸功於、 荒川弘老師那異於常人的經歷;以及由此經歷而發,異於常人的韌性與體悟。

    由此觀之,《鋼鍊》在許多熱賣作品當中,也可算得上是異數的存在:尤其是這份獨特,並不是靠著賣弄奇詭羶色、離經叛道來吸睛,而是循規蹈矩、切合世事運行之理去鋪敘。若都不談《鋼鍊》的哲思禪理有多玄妙 ─ 放眼如今世道創作,能夠僅憑一個奇幻設定·鍊金術、又不對其濫加拓展,不但沒有刻意忽略現實世界的科學脈絡、也不去追加方便操弄的神祇系統 (日本八百萬神、能提供多少素材?),還能做到從頭到尾、絕不「吃書」? 荒川弘老師、對自然人世的理解,若不是到達了來去自如的境界,又怎能寫出此等、分寸拿捏適當得宜的作品完成度?

--

    故,筆者將《鋼鍊》視為最省便的神作對照組,並不是因為它、具備輾壓了其他所有作品的全方位絕對優勢;而是因為 荒川弘老師,在構築一個虛構故事時,在細節面、勤勤懇懇地打下了最堅實的基礎 ─ 即便主打花俏艷麗、也能保障一定的受眾基本盤;但懂得真功夫的,才知道文思豆腐開水白菜等樸素之流的深奧。也只有靠著足夠磐實的底蘊,作品的受眾市場、才能達到源遠流長的境地。

    本文既以一神教的觀點、去論斷何謂「神作」;看待作品的規格,自然不單以短時間的輿論熱度、或網路聲量去評斷。《三國演義》之所以流傳數百年而不衰,莎士比亞之所以傳頌上百年而不已,當然不可能只靠、那個年代的迷因諧哽去拉抬;如果無法喚起跨越語言文化的共情感觸、如果沒能展現超乎時代地域的普世教訓,一部作品、就不可能成為經典。

    《鋼鍊》是否能被視為經典,即便經過前文的一番吹捧,在尚未正式經過時光沖刷的考驗之前,終究、只能算是筆者個人私心之見。但即便如此,由於 荒川弘老師個人的特殊創作背景,在《鋼鍊》所體現的基本功,仍是與同時代的眾作品相較後、顯而易見的紮實 ─ 而要能拿來作為對照組的最大前提,就在於其穩定性。即便後起的新秀作品,許多都比《鋼鍊》要來得更熱血緊湊、更悲苦煽情;但若把這些辛香鹹辣的調味料、全都過濾去除,其本質殘存的餘音韻味、是否還能像《鋼鍊》這般繚繞不已,這、就非常難說了。

創作回應

RockUser
關於荒川弘老師對《鋼鍊》這部作品的琢磨與完整度,你提到接觸自然、培育動物等人生經驗,這點在銀之匙也可以很好感覺出來,甚至是國土鍊成陣為什麼設定成那樣雙五邊形交錯,在我接觸這方面的學問後,才了解老師對陰陽五行、禪學亦都有一定體悟。

你在前段提到對於創作的評鑑方式,我也分享自己的方法,但以不同面向討論時會稍有不同,在此只是單純論主觀上的感覺:
神作:主觀意識下的震撼與衝擊,足以影響一生。
傑作:天賦異稟,萬中選一。
優作:承先啟後,超乎期待。
良作:發展穩定,常有突破。
佳作:可圈可點,偶有驚喜。
普作:架構尚可,不出預料。
劣作:邏輯不通,思緒凌亂。

而能讓我評鑑為優作以上的漫畫,勢必有多次相似體驗:
在專注閱讀時,四周的雜音會漸漸退去、變得安靜無比,能更投入於劇情中的場景、角色的舉手投足與表情、甚至理解其感情,我稱那種體驗或心境為「萬籟俱寂」
2023-03-30 02:43:23
小孔
印象中, 荒川弘老師曾經許願能擁有國會圖書館 (還是聖誕節禮物?細節記不清了),足見她創作前預先功課的紮實程度;《鋼鍊》主角老爸的名字也是一個哽點。
至於創作評鑑,小弟僅止於想要提出能夠被結構性解析、稍微客觀些的標準;當然,談公認度,還是比不上、像勞勃·麥基之流。不過因為曾經在專版、經歷過《進巨》結局之亂,深受主觀判斷之歧異所苦,才會在自己試論《進巨》結局前、先以此文做鋪墊。還是感謝閣下不藏私分享。<(_ _)>
2023-03-30 08:32:08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