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攻讀研究所的經驗談

臭臭泥甕 | 2022-07-31 20:46:57 | 巴幣 12 | 人氣 441

過去讀研究所認識許多不同動機求學的人,像是升遷加薪考量、特定研究主題對找工作有幫助、沒特別動機單純大學讀相關科系、基於個人興趣,或者真的想從事學術工作。無論動機為何,取得碩士學位的前提是必須修滿系所規定的學分與完成畢業論文(另外還有學術倫理修課證明跟英語檢定)。

一、修課的意義

基本上,畢業學分的修課門檻不難,或者該說授課的教授也不會特別刁難。能夠從研究所的課程學到什麼,或者得到什麼樣的學術訓練,完全取決於研究生的自主判斷和選擇。不過,如果碩士生在修這些課程的過程,沒有認真閱讀期刊文獻或書籍,通常是無法為自己的畢業論文擬好初步架構

原因在於除非是必修課程,碩士生通常會選修的課程主題很大程度跟自己的畢業論文方向有關,初步架構的參考文獻通常包含修課所蒐集的期刊專書,或者這些期刊專書延伸的文章,以及和自己畢業論文相關的時事主題。另一方面,隨著閱讀文獻越來越多,也能逐步的建構出自己的寫作風格、釐清因為自身觀點過於狹窄對相關主題可能有的偏見,以及確立自己的意識形態(世界觀或價值觀)

二、指導教授扮演的角色

一般來說,理工科在進入研究時就決定好指導教授;相反的,人文學科通常是在第一年的下學期或者第二年才決定好指導教授。主要因素在於能夠透過修課來互相認識。例如,或許某位教授的研究領域跟自己想寫的主題很貼近,但是該教授的價值觀、寫作風格或訓練學生的方式自己不喜歡,那麼在修課提交報告的過程中就能提早發現。如果選了合不來的教授作指導,對碩士生和教授來說都是煎熬。此外,如果某位教授接的計畫很多、指導太多學生、常需要參加研討會或請假,或者兼責任比較重的行政職,碩士生也需要判斷找這類教授指導時,對方有沒有時間認真指導。

指導教授扮演的角色其實很單純,即是培養碩士生寫出符合學術要求與符合學術倫理的能力。比較具有學術熱情且願意指導學生的教授,通常每個星期或每隔兩星期會約一次開會,並且會很認真的在每次開會前讀過碩士生的畢業論文草稿,並提供各種建議。例如:提醒碩士生寫作的表達方式不能太口語化、哪些地方有多餘的贅字、什麼地方寫錯字、引用的部分有沒有理解過後改寫、直接引用的部分有沒有註腳相關參考文獻、架構的編排順序是否合乎邏輯、提供額外的文獻給指導生參考,諸如此類。

另一方面,如果指導教授有讓碩士生接兼任研究助理(RA)或教學助理(TA)的工作,對於未來想從事學術工作的碩士生來講是一個機會。因為過程中所承辦的各種業務,就是未來擔任專任研究助理或其他學術職缺時會需要接觸的。例如:如何的採購與報帳、怎麼籌辦研討會(學者邀約、出版、布置)、如何的備課、如何的投稿國內外期刊、安排教授的日常行程(也能認識自己憧憬的工作與現實的差距),諸如此類。

三、畢業論文代表什麼

個人認為,如果碩士畢業以前都沒有出版過任何作品,畢業論文代表的是學術履歷的第一個作品。這個作品回頭看可能會覺得寫得不太好,或者認為有更多可以改善的地方,但是這個作品的誕生代表的是對自己過去積累的學術歷練的肯定。換言之,無論一開始選擇讀研究所的動機是什麼,完成畢業論文取得碩士學位,象徵著其他人相信你具備某種程度獨立研究、思考與撰寫的能力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