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2023東海道新幹線之旅:三河安城車站.幸田車站

高望半糖檸檬紅 | 2025-01-24 17:51:09 | 巴幣 124 | 人氣 135

(三河安城車站月台)

       本系列從本篇開始,將同時介紹一個新幹線車站與一個JR在來線車站,本篇先從三河安城車站與幸田車站開始。

三河安城車站

       三河安城車站位於愛知縣安城市,與新富士、掛川車站相同都是透過地方請願之下,1988年新成立的新幹線車站,經費由愛知縣、安城市等地方自治體提供。該車站的東海道本線車站同樣是1988年啟用,這與歷史悠久的掛川車站不同,簡而言之這是新幹線與東海道本線路線交叉,因而誕生的車站。
(三河安城車站內新幹線與在來線月台指標)

       該車站有4個月台,前兩個為新幹線,後兩個為東海道本線,由於兩條鐵路是交叉而非共站,因此月台間有約100公尺的空橋相連。有意思的是東海道本線只有普通車停靠本站,快速、新快速都不停靠。由於是以通勤而非觀光為主的車站,新幹線車站本身結構極為簡單,車站下方也只有少許賣店,不過車站外觀據說參考丹麥農家,曾被稱為「日本的丹麥」,頗受好評。
(三河安城車站門口)

       三河安城車站周邊不太熱鬧,畢竟是30幾年前因為政治請願才新設的車站,據說直到設站後周邊才開始進行土地開發,形成現在的住宅區。安城市於1952年成立,名稱來源不明,但該地在室町時代曾有「安祥城」,而「安祥」與「安城」發音相同,不排除是由「安祥」衍生出來,而「三河」則源自於平安時代的「三河國」。
(三河安城車站周邊)

       安城市在近代還是廣大的農業區,市制成立後受惠於名古屋都市圈的擴大,人口直到近年都還在增加。三河安城的下一站「安城站」就是安城市的市中心,前往名古屋最短不到半小時,附近還有名鐵的西尾線設站,分別設有「北安城站」與「南安城站」。
(三河安城車站周邊的中華料理店北京本店的招牌料理「北京飯」)

       該車站周邊沒有觀光景點,只有一些商務旅館,甚至連商店都很少,不過有一家在地餐廳可以前往,就是位於車站南口徒步幾分鐘就可達的中華料理店北京本店。該店最有名的是「北京飯」,是未熟蛋淋在飯上再加上炸雞塊的料理,也可選擇搭配拉麵、餃子的「安城套餐」。
(幸田車站月台)

幸田車站

(本文僅描述中正神社的創立背景,不涉及「以德報怨」的評論,如果對此議題有興趣,可參考中研院研究員黃自進的〈抗戰結束前後蔣介石的對日態度:「以德報怨」真相的探討〉一文。)

       幸田車站位於愛知縣幸田町,雖然距離名古屋車站大約50-60分鐘車程,但卻是非常樸實的鄉下車站,車站也僅有自動售票機,沒有站務人員常駐。雖然沒有新幹線車站,但新幹線軌道就在車站附近,車站周邊不時就可聽到新幹線車輛不斷通過。據說豐橋到名古屋之間新設新幹線車站時,幸田車站也曾被選為候選人之一,但最後決定由三河安城設站。
(幸田車站門口)

       幸田車站前方只有住宅區,與簡單的商店、郵局等。幸田町位於名古屋都市圈的最外圍,直到近代都以農業為主,近年有一些車輛工廠進駐,讓這裡的人口逐漸增加,現在已經有4萬多人,所以不但沒有被邊緣化,反而不排除有改制為市的潛力。
(幸田車站前街道)

       這次之所以來幸田車站,是想要參觀「中正神社」,也是日本唯一以蔣介石作為神靈的神社。該神社位於幸田町偏遠的深處,從幸田車站必須要走40分鐘才能到達,沿途全是農田風光。中正神社是由山蔭神道的創辦人山蔭基央所支持成立的神社,他於1925年出生於岡山縣,早年在二戰期間曾在日本神職的培養機關「皇典研究所」學習神道,戰後自稱是古代皇室中山家的後裔,創立「山蔭神道」,有關神道等宗教著作甚多。
(中正神社旁的貴嶺宮)
(資料來源:幸田町觀光網站)

       中正神社的旁邊就是山蔭神道的宗教設施「貴嶺宮」,該宮除了是私人建立神社以外,與一般神社沒甚麼差別,祭神也是日本神社常見的天照大神等。在該宮的簡介中說明創立該神道的目的在期望歷代皇室的光榮、日本國運昌隆與全世界的和平。
(前往中正神社的道路)


(前往中正神社的小路,掛有貴嶺宮的旗幟)

       在中正神社前面的牌子寫者該神社創立的背景:蔣中正在二次大戰結束時公布:「因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決定以德報怨。」「反對日本分割佔領,放棄賠償金,維持天皇制度,軍官民200萬餘人立即歸國。」該決定成就現在的日本。仔細思考對敗戰國如此寬大的處置,應該給予禮儀上的回報,因此建立這神社,誠心致上永遠的感謝。在此稱讚與推崇蔣公的品德,期望「以德報怨」成為世界和平的原理。
(中正神社前方外觀)

       山蔭基央創立中正神社的時間不詳,但他的著書《 21世紀創造の原理: カイロ会談秘話》與《台湾の未来.アジアの未来》可以更詳細了解他創建該神社的背景。該兩書分別著於1994年與1995年,當時他代理三和日華親善協會的會長,並推選為日華親善協會全國聯合會的副會長。該協會是中華民國在1972年與日本斷交後,為了維持臺灣與日本的友好關係,由雙邊的政界、商界成立的民間組織。
(中正神社創立背景標牌)

       1994-1995年是在國民黨李登輝總統執政時期,當然日華親善協會的臺灣方面也有許多是來自國民黨的政界、商界人士。山蔭基央在代理該協會會長期間,應該透過國民黨的人士得知「以德報怨」的故事,對此深受感動,而且跟自己的世界和平理念相合之下,便建造中正神社,供奉蔣介石為聖靈,這在他的《 21世紀創造の原理: カイロ会談秘話》有更詳細的說明。
(《台湾の未来.アジアの未来》封面)
(資料來源:亞馬遜網站)

       另外,這兩本跟臺灣有關的書分別與張桂芳與林永樑共著,前者是日本留學畢業的醫師兼作家,後者當時擔任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與中日文化經濟學會會長,而且兩本書都有日華親善協會全國聯合會會長,且為眾議院議員平沼赳夫寫序,因此不能單純作為山蔭基央個人的專著看待。
(中正神社前方匾額)

(中正神社拜殿)

       中正神社的陳設非常簡單,甚至沒有鳥居,只有簡單的拜殿。拜殿前方的木頭建築掛者「永懷蔣公」的匾額,旁邊有許多「奉納中正神社」的旗幟,上面有些字樣看出來自日華親善協會的各地分部。該「永懷蔣公」的匾額看出來自臺灣的虎尾扶輪社,日期為1990年10月31日(蔣介石的出生日),旁邊有「中正神社惠存」的字樣,代表中正神社在1990年已經成立。
(中正神社前方公園)

       中正神社的前方有一個很大的池塘,還有一個小型公園,看這池塘很容易會聯想到桃園的慈湖。這次從幸田車站到中正神社來回接近2個小時,在炎夏中走路相當辛苦(回程途中在國道交叉口的麥當勞買飲料解渴與休息一下),不過藉此欣賞日本鄉下的田園風光,也是不錯的經驗。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