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長的歷史嗎? 感覺像自己在演信長

(歧阜羽島車站外觀)
歧阜羽島車站
歧阜羽島車站位於歧阜縣羽島市,是東海道新幹線在歧阜縣唯一設置的車站。東海道新幹線雖然通過歧阜縣,但規劃路線時考量過於迂迴,因此並未直接通過歧阜市區,公開後遭到歧阜地方的強烈反彈,甚至出現阻饒新幹線建設測量的情事。

(歧阜羽島車站外大野夫婦的雕像)
當時的歧阜縣知事松野幸泰向歧阜縣出身的眾議員大野伴睦協助,經過與國鐵(現在的JR)妥協後,最後決定設立現在的歧阜羽島車站。由於該站的設立被認為明顯是政治考量(畢竟大野伴睦是當時自民黨非常有力的議員,甚至組成了「大野派」),被認為是「政治車站」的代表作。大野伴睦在新幹線通車前4個月去世,未能看到該站的開業,現在車站前有大野夫婦的雕像。

(歧阜羽島車站月台)
歧阜羽島車站與新富士車站一樣是新幹線單獨設站,沒有在來線。車站結構相當簡單,只有下方的車站與上方的高架月台,不過高架有4個月台(單向各2個月台),加上有2條通過用軌道,其實比新富士車站寬廣。由於該車站與米原車站之間的關原周邊是豪雪地帶,冬天可能因為暴風雪而中斷,因此該站也有作為必要時暫時停靠列車的功能(這也是當時該車站決定設立的官方理由之一)。

(歧阜羽島車站旁的名古屋鐵道新羽島車站門口)
據說該車站成立時周圍全是農田,即使到現在除了幾間商務旅館外,也只有一般住宅散布,缺乏商業設施。本來通車時完全沒有任何其他鐵路轉乘,直到1982年名古屋鐵道的新羽島站成立,才讓該車站有鐵路轉乘前往歧阜市中心,但也必須到笠松車站轉車,還不如從名古屋搭乘JR或名鐵還比較快又方便。歧阜羽島車站的乘客人數在東海道新幹線中敬陪末座,比完全沒有鐵路轉乘的新富士車站還少,讓它難以擺脫「政治車站」的別名。

(歧阜車站月台)
歧阜車站
歧阜車站位於歧阜市中心,是東海道本線的車站,也是前往高山、富山的高山本線起點站。該車站共有6個月台,前兩個與後兩個為東海道本線,中間2個月台為高山本線。另外雖然是高山本線的起點站,但前往高山、富山的特急「飛驒」號仍是從名古屋發車,還有名古屋前往敦賀,轉乘北陸新幹線的特急「白鷺」號也會在歧阜停留。

(歧阜車站門口)
歧阜與名古屋往來密切,每小時最多有7-8班列車往來,從普通到新快速都有,新快速車程大約僅20分鐘,中間僅停靠1站。另外歧阜車站的旁邊就是名古屋鐵道的「名鐵歧阜」站,每小時最多也有8-9班前往名古屋,還有2班直達中部國際機場,是往來機場最方便的交通方式。

(歧阜公園門口)
歧阜市是歧阜縣的縣政府所在地與最大都市,人口接近40萬人,由於與名古屋市十分接近,實質上成為名古屋都市圈的衛星都市。歧阜曾是戰國時代名將織田信長的統治中心,甚至「歧阜」這地名也是織田信長所取名。歧阜市的觀光資源主要集中在歧阜公園與歧阜城周邊,沒有鐵路直達,必須依靠公車,但班次很多,約10幾分鐘就可到達。

(歧阜公園內的金華山纜車指標)
歧阜公園是1882年成立的近代公園,位於金華山山腳下,部分曾經是織田信長歧阜居館的遺跡。園內曾經有動物園、水族館、圖書館、科學館等設施,但不是關閉就是轉移到其他地方。園內目前主要的文教設施為歧阜市歷史博物館、加藤榮三.東一紀念美術館、名和昆蟲博物館等,但基於個人興趣只參觀了歷史博物館。公園遠處還有中日友好庭園,是該市為紀念與中國杭州市成為友好城市10周年而設。

(從金華山纜車上眺望公園周邊)
歧阜公園內有通往金華山上的纜車,也是前往歧阜城的纜車。歧阜城原名稻葉山城,最早建城的時間在13世紀,但不久便廢城,後來在15世紀中由擔任美濃守護代的齋藤利永重新築城並成為居城。1560年代織田信長開始對齋藤氏的進攻,最後在1567年的「稻葉山城之戰」圍困該城之下,使當時城主齋藤隆興開城投降,至此織田信長完全統一了美濃國。

(金華山上的歧阜城標牌)
織田信長在該戰後將稻葉山城改名為歧阜城,並作為居城,直到1576年移轉到現在位於滋賀縣的安土城為止。織田信長在該城期間開始使用「天下布武」一詞,意為「以武家政權取得天下」,展開統一日本的腳步,並攻擊所有反對織田的勢力,各地征戰無數。歧阜城在信長居城期間經過大幅度的改修,當時分為金華山(原名稻葉山,後來由織田信長改名)山上的城郭及山麓的居館部分。
1576年織田信長將居城移轉到安土城,歧阜城改由他的兒子織田信忠繼承。1582年織田信長在本能寺之變被部下明智光秀反叛自殺時,織田信忠也被明智的軍隊包圍而自殺。岐阜城在信長死後城主異動頻繁,到了1600年關原之戰前,城主為織田信忠的兒子織田秀信,他加入石田三成的西軍,與德川家康的東軍為敵,結果被東軍攻破,秀信投降。隔年的1601年德川家康下令岐阜廢城,從天守到城郭都被拆除,部分作為附近的加納城的築城材料,結束了短暫但輝煌的歷史。

(金華山上的歧阜城天守)
從岐阜公園搭乘金華山纜車,約幾分鐘就可到山腰,從纜車站出來還要走約10幾分鐘的山路,才會到達岐阜城的天守。該天守最早在1910年重建完成,但在1943年毀於火災,之後於1956年再度重建天守。由於缺乏當時岐阜城的建築資料,該兩次重建天守都是模仿戰國時代天守。天守內的展示主要都圍繞者織田信長的建城功績,包含他最早的居城清洲城(清須城),及最後的安土城。

(從歧阜城天守眺望歧阜市中心)

(從歧阜城天守眺望歧阜市北側)

(從歧阜城天守眺望名古屋首都圈天際線)
不愧是建立在標高329公尺的金華山上的天守,登上天守頂端視野極佳,不僅可以看到整個岐阜市區,往南可以眺望整個岐阜到名古屋的平原,遠方的天際線可以看到名古屋的高樓。岐阜城內沒有空調,當時又是炎熱的8月,即使視野極佳但酷暑讓人難以忍受,是美中不足之處。另外天守旁還有仿造當時防禦設施的岐阜城資料館,不過空間不大因此展出內容也不多,主要仍跟織田信長相關。

(歧阜公園內的織田信長居館跡門口)

(歧阜公園內的織田信長居館跡挖掘現場)
回到山下的歧阜公園,與織田信長相關的有「織田信長居館跡」與「信長之庭」,前者顧名思義就是以前歧阜城的居館遺跡。依1569年從葡萄牙前來日本的傳教士前來拜見織田信長的紀錄,該居館依山坡而建,樓高4層,1樓有15-20間房間與5-6個庭園,最上方可以眺望周圍的城下町。居館跡裡面有挖掘現場,並有介紹牌展示挖掘成果,還有居館的想像立體圖。公園內還有信長工居館的案內所,展出同樣與織田信長與歧阜城有關,並沒有特別之處。

(歧阜公園內的板垣退助雕像)
公園內還有板垣退助的雕像,是為了紀念1882年的「歧阜事件」而建(當時因為工程被圍籬包圍)。板垣退助是推翻德川幕府的維新志士之一,但因為出征韓國的政治紛爭而被迫離開政府,藉此成立日本第一個政黨自由黨,推動憲法與議會的自由民權運動。1882年他在歧阜公園演說時遭到行刺,據說他倒下時仍大喊「板垣雖死,自由不滅」,成為他的代表名言,所幸經過治療後康復,持續在政壇活躍。

(歧阜公園內的歧阜市歷史博物館)

(歧阜市歷史博物館內大廳)
公園內的歧阜歷史博物館分為總合展示室與企劃、特別展示,前者絕大多數空間為歧阜歷史的常設展示,時間從古代一路到近現代。與歧阜城相關展示都跟織田信長有別,該展示可以更了解歧阜的歷史,但大多數空間禁止攝影。

(歧阜市歷史博物館常設展的歧阜城下町市場展示)

(歧阜市歷史博物館常設展的織田信長招待賓客的料理模型展示)
常設展示少數能攝影的區域為重現當時的歧阜城下町的市場,包含紙店、魚店、鹽店等,還有重現1574年織田信長招待賓客的料理,菜單包含生魚片、烤魚、醬菜與甜點,與現在的宴席料理相當類似。

(歧阜車站附近的飛驒牛燒肉)
這次前來歧阜雖然時間不多,對於景點只能重點式的參觀,但至少去過最有名的歧阜城與歧阜公園,不愧曾是織田信長的居城,絕大多數的展示都跟他有關。另外回到歧阜車站前有享受飛驒牛的燒肉,彌補在高山市(見之後的高山市遊記)沒吃到飛驒牛肉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