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反對兒少法擴權、侵犯創作自由、無法保護未成年,非ACGN相關人士也應該看看

自食惡果 | 2024-02-14 17:46:32 | 巴幣 108 | 人氣 375



因民眾向iWIN(又名網路內容防護機構)檢舉PTT和抱枕商平台虛擬兒童色情,iWIN認為違反兒少法,要求相關業者下架,此舉引發ACGN圈網友的強烈不滿,認為iWIN執法過當,而後展開與衛福部和相關團體機構的一系列抗議。

我支持修法的目的是要保護現實中的未成年人,而我反對衛福部和相關單位近日的做法。

他們想要將兒少法的範圍擴大到虛擬創作,該法在實施過程出現許多的問題爭議,尤其是對虛擬兒童色情的規範。

根據兒少法第36-1,拍攝、製造兒童或少年之性影像、與性相關而客觀上足以引起性慾或羞恥之圖畫、語音或其他物品,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虛擬兒童色情是指以虛構的角色為對象,例如漫畫、動畫、遊戲等,其描繪兒童或少年的性行為或性器官,既能展現創作者的想像力和技巧,也可以滿足部分消費者的特殊需求和喜好,如同文學著作、電影、音樂等藝術形式,是創作自由的體現,應受到法律的保障。

第二,兒少性剝削是指兒童或少年被迫或被誘騙參與性交或猥褻行為,造成兒童身體和心理上的傷害,是對基本人權的侵犯,應受到法律的嚴厲制裁。

虛擬兒童色情與戀童癖的關係,涉足心理學、社會學和犯罪學,不能以單一的角度或假設來判斷。

戀童癖是一種對兒童或少年有持續的性吸引的性取向,它不一定會導致實際的性侵犯行為。

有些戀童者會通過觀看虛擬兒童色情作品來滿足自己的性需求,而不會去傷害真實的兒童。

某些研究甚至指出,虛擬兒童色情作品可以起到一種替代和緩解的作用,減少戀童者性侵真實兒童的可能。

當然,存在少數戀童者,從虛擬兒童色情作品中獲得刺激,進而去實現真實的性侵。

你們發現了嗎?認為虛擬兒童色情作品是犯罪的誘因,是假設會去觀看虛擬兒童色情作品的人,都是潛在的戀童癖,而不是檢討戀童者本身的心理問題。

並且目前無實際數據支持虛擬兒童色情誘發戀童者實施真實的性侵。

因此,將虛擬兒童色情作品與犯罪劃上等號,以此為由來限制或禁止,是無視目前欠缺的數據,也是在迫害創作自由。

只要業者遵守法律規定的平台規範,並且實施平台分級制度,就可以有效地保護兒童的權益,同時尊重創作自由。

綜上所述,我認為將兒少法的範圍擴大到虛擬創作,不能有效降低社會上的未成年人性侵案件。

它是思想控制的一環,而且嚴重侵犯創作領域,引發更多的社會問題。

我希望政府順從法律、道德和科學的基礎,看待虛擬兒童色情和戀童癖的關係,可以提倡性別教育、宣導,要求平台業者實施分級制度。

找出一個既能保障未成年人的權益,又能尊重創作自由和個人隱私的解決方案。

只因為厭惡虛擬兒童色情作品,就對戀童癖的心理問題和未成年人的權益視而不見,在我看來這是不負責任的態度,也是人權和進步的阻礙。

兒少法的修法過程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需從法律、政策、教育等多個方向努力。

我們也需要更多研究數據來找出更合理有效的方法來保護未成年人,而不是一味的限制自由創作。

2003年《釋字第567號解釋》:「思想自由保障人民內在精神活動,是人類文明之根源與言論自由之基礎,亦為憲法所欲保障最基本之人性尊嚴,對自由民主憲政秩序之存續,具特殊重要意義,不容國家機關以包括緊急事態之因應在內之任何理由侵犯之,亦不容國家機關以任何方式予以侵害。」

創作回應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