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美好星期天週札 43 擔憂阿爾法世代 狂熱沖昏 理性不再

GC 休閒模式 | 2022-04-17 22:30:25 | 巴幣 120 | 人氣 123

  在家溫習實為枯燥乏味,雖文憑試在即,努力拼搏在所難免,但長久繭居,或多或少嚮往自由奔放的生活態度。作為一個交通愛好者,對於舊車退役、新車上路,甚至一些特別所見,都視為珍貴的機會,日後難求。而每當一堆交通愛好者都抱持相同態度,人潮便蜂擁而至,擠得水洩不通,自己便慶幸,在母地竟然有為數不少的人,跟我擁有相同愛好,互相分享喜悅,擷取難忘的集體回憶。

  不過,近日在群組裡看到的消息,我便感慨萬千。事關近日,港鐵中期翻新列車(MLR train)快將退役,因應新列車數量足夠應付客量,平日便編排舊列車為後備編組,正常情況下不會載客;而前日卻罕有出現,而且有列車時間表流出,使各大鐵路迷跟交通迷傾巢而出。廣大愛好者齊集月台,務求能攝錄每分每刻。他們為了得到最佳角度,不惜伸出黃線,妄顧自身安全,同時也為鐵路公司職員增添壓力。同時,額外的客流量減少候車空間,加上各鐵路迷叫囂、喧嘩、熙攘,構成滋擾,對其他乘客觀感不佳。當日更有乘客按上緊急制,「慶幸」是因為有乘客暈倒,而不是故意妨礙行車。

  而昨天的事件更匪夷所思:一輛隸屬屯門車廠,在香港只有三輛,配備順豐車身的富豪B9TL巴士,在復活節期間調派至沙田車廠,是從新車以來的第一次安排。各巴士迷為求捕捉特別所見,扭盡六壬:在下層近輪椅位置的扶手,以萬用無痕貼固定手機,錄影實時行車片段;有些則在上層車頭進行拍攝。他們為了避免因震盪而令手機掉下,必須站在隔壁以作觀察,結果直接遮擋下層走廊,使其他乘客寸步難移;上層乘客又視巴士為遊樂場,不斷大聲喧鬧,又對身處戶外的巴士攝影愛好者施以無禮手勢,使車內氣氛烏煙瘴氣。

  我明白眾多年輕人經歷抗疫疲勞,獃在家裡,身心皆疲,在香港疫情爆發的兩個月以後,確診數字明顯下跌,政府公佈回復生活正常的措施,眾人漸見曙光,紛紛引頸以待;惟大多數人早就按捺不住,饑渴難耐,紛紛湧進近郊,進行「報復式郊遊」。成年人也如此,試問青年人怎會有耐性?正當我們感歎,成年人在「報復式郊遊」後,垃圾處處,毫無公德,衝動的年輕人照應變本加厲;而事實上就是如此。當我們感傷,郊野公園掛滿了口罩;公園野餐後,垃圾隨處可見;郊遊後,甚至不難發現已使用的快速測試套裝,我們又怎麼寄望年輕人的質素,可以青出於藍?確實,近代年輕人逐漸被電子奶嘴所控制,行為思想也傾向自我中心,或只考慮群組成員的感受。有一次我同樣追逐特別所見,在車上途徑一個攝點,前方有訓練巴士,隨時遮擋巴士攝影者的視線。這時,其中一個座上客偷偷按下車鐘,我驚訝:怎麼連這種下三濫手段也要採用?雖然沒有其他人知道,這個下車鐘是故意按下的,而且車長也不會特意走到上層徹查,但為了那幾個攝影者的利益,而干預整車人,值得嗎?上述情況猶可恕,但在車頭舉中指、站在下層近輪椅停放處進行拍攝、衝出黃線來獲得最佳角度,這些已經是為求己慾,而作出逾越道德的行為。如果沒有人及時糾正,他們便誤以為現在所擁有的、所做的任何行為,是他們應得的、正確的。當電子用品控制了社交,而扭曲真實世界的所作所為,我們恐怕為人父母,管教阿爾法世代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在平衡尊重彼此跟倫理道德間,我們更難確保孩子能在享受興趣的期間,健康快樂地成長。雖然每個世代,也有人作出難以接受的行為,但隨著資訊流通速度以幾何級數提高,享受興趣唾手可得,我只能確保,至少自己還保持理性,避免墮進《烏合之眾》的群眾裡。

創作回應

蘇家立
台灣也有所謂的報復性出遊。只能說防疫概念要從自我做起
難以全盤交由政府宣導:雖有政令,但還是要有自制的人心
才能遠避災厄
2022-04-17 22:49:43
GC 休閒模式
都是那句 靠自己吧
管不了那麼多 即使有清潔員
下一秒又是那麼多垃圾
2022-04-17 22:52:46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