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上海的米大多數來自臺灣,價格卻遠低於原產地?

—— | 2018-04-09 13:24:36 | 巴幣 6 | 人氣 340

現在坊間講二二八事件的起因之一,就是國民政府接收台灣以後,造成物價狂漲,米糧缺乏,維基百科說:「1947年初,中國大陸物價指數最高的上海,還不及臺灣的物價,同樣一擔米,在上海只賣二千元,在臺灣要賣四千元,而且上海的米大多數來自臺灣,價格卻遠低於原產地。」

分析歷史,絕對不可以切片來看,必須要綜觀當時的時空環境才可做判斷。要知道,人類史上最血腥最慘烈的戰爭,就是二次世界大戰,這場戰爭對世界的毀滅是全面性的,舉凡各參戰國的人口、生產、能源、運輸、糧食、耕地…都受到根本性的破壞,戰後全球陷入世界性糧荒延續很長的時間。

我們可以看當時的報導:
民國35年2月14日,台灣新生報:「饑餓線上的義大利」
民國35年5月14日,台灣新生報:「印度糧荒」

也許有人會說:「印度本來就是英國殖民地,基礎建設不好。而義大利是戰敗國,當然不受盟軍照顧。」

我們可以看看另一個戰敗國,也就是很多台灣人崇拜的日本,在當時發生什麼事?

民國35年5月14日,台灣新生報:「日飢民破天荒舉動 衝入皇宮要求給糧」

一向將天皇奉若神明的日本人,還是會餓到衝入皇宮。

也許有人又會說「我們台灣是戰勝國,怎麼還缺糧?」

那我們看同是戰勝國的「日不落帝國」-英國,情況如何?

民國35年2月14日,台灣新生報:「英國陷入經濟困境」

甚至連第一強國-美國,也為食物不足感到憂心。

民國35年5月14日,台灣新生報:「救濟措施若不改善 美將再行食物配給」

民國35年2月10日,台灣新生報:「杜魯門向全美呼籲頒佈救濟糧荒計劃 飢餓線上一萬萬人待援」

民國35年2月27日,台灣新生報:「人類正陷入饑餓中」

這都證明,缺糧不是只發生在台灣,而是全球性的災難。要把台灣缺糧的問題指成是台灣公署政府施政不利,非常的不合理。

再回頭看維基百科「同樣一擔米,在上海只賣二千元,在臺灣要賣四千元」

真的是這樣嗎?先有個基本單位觀念:一擔米就是100斤。

看民國36年2月27日或2月28日的台灣新生報,有商品行情價格表。

糧食局拋售價格:
蓬萊白米 斤 22.2台幣,一擔就是2220台幣

官定最高價格:
蓬萊白米 斤 23.9台幣,一擔就是2390台幣

根本就不是「在臺灣要賣四千元」這種事。我們也不知道維基說的「四千元」指的是台幣還是法幣。

維基還說「而且上海的米大多數來自臺灣,價格卻遠低於原產地。」

看民國36年2月27日或2月28日的中央日報上海版,同樣有商品行情價格表。

米糧價格表裡面,並沒有台灣米,那句「上海的米大多數來自臺灣」完全就是鬼扯。

事實上,在當時有從台灣銷往大陸的不是米,而是糖,所以在中央日報上找得到台灣糖價。

維基百科又說「1947年1月,一千元法幣可換36元臺幣,到了2月,卻漲至56元臺幣」

看民國36年1月7日的台灣新生報的匯率換算,1台幣=35法幣。這部份維基沒講錯。

再看國36年2月28日的台灣新生報的匯率換算,1台幣=35法幣,並沒有變動,維基那句「到了2月,卻漲至56元臺幣」仍舊是徹頭徹尾的鬼扯。

這些報紙資料都是在國家圖書館能找到,但是很多無恥政客、有心人士、職業說謊者….就是吃定大眾不會去找資料,輕易的相信所謂的專家說法、網路傳言,造成謊言越傳越多。雖然俗話說「謠言止於智者」,只可惜社會上的智者實在太少。

來源:
公民醒不醒 - 貼文

創作回應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