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過去幼小的心靈中,認為薪水是某種定額,而根據工作年資的長短,會有不同比例的調動。但實際上卻是「餅有多大,手拿多少」,縱使是再普通不過的上班族,如果你的公司經營不善,也很難想像能拿到理想的「每月額度」,甚至拿不到。也因此,在劇中描述的日本醫生們,爭相擠向國立醫院。除了該處才有充分的資源添置動輒上億的醫療科技,可供特殊卻重要的醫療行為外,也才有名人爭相尋求醫療的「市場」,而在破爛地方,只能醫些普通病人,做些小案子,根本無法功成名就之外,說不定開診所還會經營不善。
更有趣的現象是,一旦到了這種資源極多的地方,能否生存下來不見得是取決於醫療技術,更多的是壟斷了「人際、開刀決策、專業性意見」等資源,這些老權威、老屁股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怒一笑。想當然耳,最厲害的人就該往最能發揮、資源最多的地方走,但甚麼又是「厲害」?如果是個享受往日戰績的老權威,已經沒有能與時俱進的技術、在理論上沒有任何實質貢獻,每天就只是用色瞇瞇的眼睛看護士,為了保全自身團體的利益,不惜排擠有才有德的成員,就只是為了多些控制該場域的可能,則能否歸屬於「厲害」之範疇?
最後,用影像符號學的角度,談談這部戲為何紅,無外乎---「簡潔\煽情」,儘管如此,細節留到以後在解釋。而開始評論影像文本前,查了一下該著作的背景資料,發現原作小說及第一次的影像化,至今一甲子有。「1963年9月15日号から1965年6月13日号まで、『サンデー毎日』に連載された。」
這代表甚麼呢,日本人洞燭先瞻?我倒不這麼捧日本人,而把白色巨根中,關於「專業\權力」的爭議抽象,發現這種爭議無外乎兩種類型的人的爭端「1、有超絕專業,但權力並非頂尖;2、無超決專業,但權力頂尖」後者往往會全力打擊前者,不惜動用社會網絡上的人脈,以及教條化的傳統道德,也不知道他所引用的古聖先賢立意是否如此。
而在該作前半段的財前,外科開刀技術頂尖的他屬於前者。但為了更高的地位而必須與在人際網絡上,與腐敗的機構內部的權力成員,保持良好關係。甚至不惜高金賄賂、逢迎拍馬,就因為沒實力的老屁股們,用「權力(※列舉:名聲、權威、社會可性度...)」掌控了該機構、及需要病患\常民的判斷能力。
但這種現象只在現代,甚至醫療界出現?不妨回到古代,戰爭仍頻的時代。那時率軍打仗、個人武藝才是最重要的能力,而且勝負判定非常明顯。在自己或自己所隸屬的組織中,沒有這類能力根本無法生存。可一旦組織成長至一定的規模,則鳥盡弓藏,權力核心盡是一堆「明確說不出實力在哪,卻能沆瀣一氣」之徒所掌控。這些人可能標新立異,總之盡可能地排除武人,甚至指稱其「粗鄙」,構建新的「貴族文化」,與「武人文化」對立,而無形的吞噬其在輿論的正當性。
至此,鬥爭結束。顯然,到了一定程度,在成功上,專業能力所造成的影響會削弱,轉而換成人際支持,而這種人際支持,往往是貪腐大官、利益薰心的自大肥貓所有。在稍看wiki上關於劇情的始末後,有趣的是,後期的財前亦步入這種利益薰心的行列,十分諷刺。
雖然白色巨根紅,情節布局及影像處理也不拖泥帶水,而感染力十足。但裡面所描的哲理和鬥爭,其實屢見不鮮於歷代社會,只是有沒有專注觀察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