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心得】張愛玲 - 傾城之戀

結夏安居 | 2011-05-09 23:33:38 | 巴幣 20 | 人氣 33621

很雜很亂的心得。

用來作為作業或筆記參考大概會被誤解得很嚴重,所以看看就好,請不必認真去抄。




在老師的帶讀下終於…看懂而不是看完張愛玲的《傾城之戀》了。

看完是看完很多次,然而每多看一次就多發現一點多茫然一些。

故事中充斥著滿滿的意象以及符號,不僅僅只是故事內前後呼應著,甚至呼應到了故事以外的許多事物,閱讀者本身必須擁有一定的聯想力及記憶力才可能看得懂這故事所要表達的事物是什麼,雖然是很棒的作品但真的看得好累好心機。






《傾城之戀》是個充滿了心機以及自私的故事。看起來似乎擁有許多浪漫的因素,卻不是個浪漫而且溫暖的故事,越看越難過。

白流蘇自私,她想的永遠只有她自己,不聽別人說話、不願去了解別人,只想自己好而已。她以為自己可以為此付出任何事物──可其實她還是什麼也不願付出,儘管愛著范柳原,她也不相信一切,為自己保留著許多。范柳原也很自私,他只想要流蘇的愛以及身體,但似乎也沒有真正想要明白流蘇這個人…他想要流蘇懂得他、愛他,甚至為此他願意說出許多騙人的、騙自己的話,並且設下一個又一個的圈套引誘流蘇踏進去,可他的真心在哪卻始終假假真真,看不清楚。對流蘇訴說的脆弱是真的,然而婚後留給別的女人的甜言蜜語卻也是真的。

白流蘇的家人更是自私,用光了流蘇的錢便一臉的尖酸刻薄,明裡暗裡損著人,等到發現流蘇似乎死裡復生有人可靠後卻馬上留起了情面來,一口一個親熱,只怕流蘇翻臉不認家人。而陳太太嘛…最事故最圓滑的陳太太也有自私的一面,畢竟,若不是為了拉攏范柳原幫助自家生意,陳太太哪裡那麼熱心處處幫著流蘇,還帶流蘇去香港管吃管住呢?只是起其他人,陳太太的自私相對不明顯而已。

不論是流蘇跟柳原之間在愛情中的角鬥也好,流蘇跟家人間你來我往的互鬥也罷,這故事看起來真的很累人。作為課本的小說讀本上充滿了各種註解的筆記…因為儘管大概看得懂,可不這樣註明下來,就很難看懂到底這段那段想表達的事物確實是什麼。看得懂卻無法表達,因為還摸不清楚事物的樣貌,這樣的感覺其實還挺差的。

尤其這故事的結局還一點都不好。

儘管流蘇跟柳原結了婚,流蘇的心願(找個可以依靠一輩子的人)實現了,但結局還是一點也不讓人高興。

本來沒打算娶流蘇,只打算包養她的范柳原因為香港城的淪落而改變了本來的主意娶了流蘇;本來已經在愛情角鬥中敗下陣來甘願當個沒名分被包養的情婦毫無尊嚴地活著的流蘇,因為香港城的淪陷而得到了她本來想卻得不到的名分。

兩個人結了婚,然而流蘇打心裡不相信那會永久,也許有個十年八年就很該偷笑了。結了婚,然而柳原卻開始將那些情話以及調情的手段留給了外面的女人──這樣算是好結局嗎?怎麼看怎麼憋屈。

反覆看了這故事十數次,每越看懂一點就越不開心一些。張愛玲筆下的故事既蒼涼又犀利,很美也很刺,我喜歡但真的碰不起。



然後說說我一直很感興趣的傾城吧──《傾城之戀》的「傾城」二字,出自漢代李延年的「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一詩,既是形容女子的貌美,也是形容女子是導致傾城傾國的禍水。在故事中,還帶出了故事中香港城淪陷的背景。

但扣在故事上來講得話,這「傾城」與其說是形容流蘇貌美不如說是指稱她是禍水多上一些。

流蘇貌美,卻不是傳統認知上的那種美人,故事中其實對流蘇的容貌也沒有過多的刻劃,刻劃的反而都是白流蘇怎麼一點一點成為了冷看一切的妖孽(禍水)。因為流蘇是個自私的人,所以不會也沒有同情別人,不論發生什麼事情,她想的都只有自己而已,儘管在香港城淪陷,而她認為這座城的淪陷恐怕是為了成全她的戀愛也不一定時,她也沒有憐憫或者同情過那些在戰爭中傷亡的人,儘管她有想過他們。

這樣似乎沒有什麼不對的,很現實,跟自己無關的人何必在意?不過在故事中,這卻是被刻劃並強調為「白流蘇是個禍水、是個妖孽」的小細節就是了───儘管一眼看過去總覺得哪裡不對,但真正發現這點卻是在反覆看了好幾次並且老師提出來時。只能說張愛玲筆下很多東西真的是現在我無法自己發現,或者即使發現也無法去好好推敲思考的。




另外就是…看小說時,其實不覺得范柳原有多糟糕,雖然老師有說范柳原基本上不是帥哥,大概也就只是還算體面而已,不過因為是文字所以會不小心腦補把范柳原美化,加上只是文字所以不覺得范柳原那些上等調情的話哪裡不對勁,只覺得流蘇幹麼一直逃避一直不相信他;結果就在上週老師給我們看了《傾城之戀》的電影版(周潤發主演范柳原的版本)時,全班突然都明白了………

娘咧,整個油腔滑調到讓人覺得自己根本是被死壓進油桶裡面泡死了啊!我光聽台詞還有那表情都覺得油膩死了假爆了,難怪白流蘇不相信范柳原的話是真心的啊!光看文字會讓人覺得「唔喔好浪漫」的台詞真人演出只讓人想大罵「下流!」而已…這真是太可怕了。

創作回應

Yuhsiang
我記得我曾讀過《傾城之戀》那種『...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凸顯大時代的動盪下,最珍貴情感才是被人所擁有的,流蘇與柳原不是因兵燹緣故才結合在一起,張愛玲給了我們讀者另一種細膩的刻畫感。

我自己有寫一篇《半生緣》的心得,有興趣可以到我小屋看看,謝謝!
2011-11-23 20:21:07
婠婠
張愛玲的小說,文藝一點的說法,是很「犀利」
世俗一點的說法,是很「酸」

我一直覺得張愛玲生在現代的話,應該是個酸青吧(笑)
不過我想她也會驕傲於自己的酸吧
2015-03-20 19:00:24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