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影視心得】年少日記

阿講 | 2024-01-28 21:37:50 | 巴幣 100 | 人氣 361




正文
無劇透


以自殺為題材,以遺書為引子。這部電影讓我很不適的一點是它明明是“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卻還是用了“已經遺忘了且不自知的大人”角度來看待年少自殺問題。 它故事的延伸還是以trick和愛情來總結的,對於自殺其實也沒什麼真正的回應,只是很簡單地帶過一種憤怒,以及表達要“孩子的痛苦也該被正式”、“陪伴需要幫助的人”這些重點。謝天謝地,起碼這些核心觀念是正確的。

Classic得讓人憤怒的一部……從台本到設定到鏡頭總能讓你感到似曾相識。而且不論是述意又或是邏輯上都總讓人覺得好像還有點什麼缺失。給人的感覺充滿了刻板印象,不如說就是用印象來寫的,台本硬得不應該存在在粵語日常對話,難以想象現實中會有人如此這般像教科書一樣講出自己的心底話。抽離得在讓人感受到共鳴之前先讓人感受到“你覺得這能代表痛苦的人嗎”的憤怒。

例如劇中一個視聲譽比學生心理健康的學校,撿到遺書以後開會光明正大直接地說“這事我們應該私下處理”、“這事不得傳出去”,還讓“大人們”對遺書開玩笑。一個叫人傷心的故事中的反派該什麼樣它就用嘴簡單粗暴的方式寫出來。看的時候反倒對幾個老牌演員挺佩服的,有一些台詞看起來還挺粗暴直白的,就是他靠氣場讓它看起來更有臨場感……

故事始於遺書,讓班上的女生們都來讀遺書中的一句作獨白,表示這正正是所有人都會有的痛苦。或許是有意表達孩子的那種青澀感,它不寫具體痛苦而是讓它以一種更虛無縹緲的孤單感來寫,看了讓人覺得是刻板印象的痛。又或是說設定上,主人公的中產家庭有一兄一弟,父母高壓,為孩子聘請鋼琴教師,看緊孩子學習但家長又沒親自督促學習或請家教(但這點可能就是說沒有幫助,孩子根本讀不上去,太痛苦了……)。

也不知道是想讓更多人去代入,作品本身對痛苦的想象有限還是希望盡可能讓更多人產生共鳴。但只能說太過空泛和刻板印象了,讓人覺得它根本不了解真正痛苦的人,更像是把重點放在“他人應該如何看待這些事”上。但你要說它是不是真的做到我又有微詞。例如劇中除了劇中主人公最後把自己的電話寫到黑板上讓需要的學生找自己傾訴之外,好幾次他的幫助行為我都認為更讓人痛苦,主人公都是在用自己認為能幫助到他人的常見方式來提建議。不論是“面對難受的事情的態度”,又或是“向遠處大叫”。我是認為,當被不熟悉自己的人逮著說這種話做這種事情時更多的只有“出於師生關係不得不順著做”的從屬關係所帶來憤怒而已……當你不知情不理解卻非得“幫人”的時候,你是可以比一個充滿惡意的人更讓人難受的。我想真正有幫助的,說不定是“讓班長感受到自己對老師來說是特別的”。

不過劇中還是有一處我特別喜歡的。劇中有一處是這樣的:哥哥大半夜的,想要和弟弟聊天。弟弟躺在上床說明天要早起,把哥哥給拒絕了。哥哥就這麼爬到弟弟的上層床,把弟弟上半身給從床上撈起來,從後抱著弟弟哭。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