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義賊:贏家的故事」讀書心得

水冥音 | 2023-04-26 17:23:19 | 巴幣 16 | 人氣 2572

看完本書,我內心第一個跳出的念頭是:「寧做輸家」。
整本書從日治時代的一個奇妙案件做開頭,接續跨越時間來到政治運動繁多的現代,講述了一個人作為贏家,他如何看待周遭的人事物、如何對待身邊的人事物。與此同時,作者也從所謂「輸家」的立場,講述了對立面所見所聞,最終將之融合,造就一個「贏家的故事」。
凡自我的心得不引他人之語,在閱讀這本書時,我也盡力保持自我,以單純的心態面對錯綜複雜的劇情,畢竟作者想表達的理念對我而言終歸是難以掌握的,但閱讀後的所想所念,是屬於自己的。
首先在故事整體性的部分,我認為劇情對輸贏、利益、失敗都有很詳盡的描寫,讓我清楚所謂贏家,就是最終獲得利益的人。贏等於利,在政治圈內最能凸顯此價值,而作為主角的史丹為了「贏的慾望」,動用也犧牲了非常多事物,這讓贏的概念在本書中特別的不同。以往的故事談論輸贏,只是簡單的誰勝誰負,但本書的輸贏,則是有無獲得利益且能否保其身。這種將概念純粹化的想法令我不免讚嘆,那確實是贏家的故事啊,確實只有贏家,才能了解政治面的複雜與難懂,且要能保持這樣的初心始終不變,未嘗不是一件難得可貴的事。
不過,假設只討論「贏的概念」,就沒有辦法凸顯這個概念產生的問題與缺陷,所以當作者透過巧兒的視角講述故事,那種人性歸來時的溫暖,實在太令我安心。
我覺得這才是大多數人所處的局面,也可以說在一般情況下,過於討論利益,過於爭輸贏,相對的會犧牲很多「情義」。畢竟為了「贏」必須動用任何手段,情感與道義都會成為絆腳石,這是現實而非龍傲天的小說情節,世間很公平,你要什麼,你就會犧牲什麼。
看完全部的內容,我不僅想著寧可做輸家,也不做利益的種子,同時也不斷思考劇情裡每位角色所代表的位置。
我想這是作者用心安排的結果,除了故事的連結上稍嫌薄弱,在角色的安排上我認為可以做得更好之外,以概念來說無可挑惕。
但我很想看見當日治時代的故事與現代台灣的政治完全地連結上,會是怎樣的光景?
所以免不了還是要說到個人對本書認為較為遺憾、尚能修正的地方。
前面閱讀到日治時代的案件時,個人相當期待能看到更多有關歷史、有關案件本身動機的意涵,故事跳躍到民國時代時,我也想著是否會有同樣的角色出現,代表著贏家的另一面。可惜敘事的力度不同,日治時代的少佐探查的力度有幾分強大,民國時代的眾人就顯得只是小人物的縮影,只彰顯了史丹的強大跟缺陷,如果故事的強弱平衡能更好,或許就能看到更多衝突場面跟有趣之處。
最後,單純討論個人最喜歡的角色,巧兒。在前段描述中很難發覺這個角色的與眾不同,也許就像輸家到處都有,像巧兒這樣的人也不少,但能像巧兒既用單純的思維看著世界,又嚮往著充滿情義的生活,相當不容易。是的,每個會成為「巧兒」的人都很不容易,當了無數回輸家從來沒有贏過,在生活間掙扎最後卻要被贏家剝奪幸福,往回看向我們,或多或少都明白那是凡人的模樣,那是我們的模樣。可能我們沒有那麼清醒過,沒辦法像巧兒那樣曾站在贏家的旁邊欣賞那些不同凡響的風景,但我仍深感寬慰,幸好我是輸家,幸好我活在世有道義、人有情義的環境。
誰會慶幸自己是輸家?誰要寧做輸家不爭贏?
這份感受冷暖自知,我只能說,讀完這本書,你也會明白「輸贏」兩字,遠不如自己想像得簡單。

說來難以啟齒,只好推薦大家細心去品味,贏家的故事說的是贏,那麼,「贏家」能贏到最後嗎?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