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GP隨手寫】奧地利的極速殿堂,談談今年Red Bull Ring的賽道更新。

Bryant。 | 2022-09-01 00:56:03 | 巴幣 2 | 人氣 239


唉呀,一直想寫卻拖了不知道多久才願意開始動手


話不多說,馬上開始介紹本篇要講的賽道吧



紅牛賽道,又稱紅牛環,位於奧地利Spielberg(斯皮爾堡)
地理位置鄰近阿爾卑斯山,賽道風景於眾多賽道裡非常優美的了。
賽道原名奧地利賽道(Österreichring),後更名A1賽道(奧地利的手機電信商,1995~96年由他們出資重建)。
而後被紅牛創辦人之一的迪特里希·馬特希茨(Dietrich Mateschitz)買下進行翻修,但從2004年後因整修並未對外開放,直到2011年重新開幕為止。


F1與MotoGP也在2014與2016年先後重新將奧地利站加回賽曆中。
這使得紅牛環是少數幾條能同時承辦F1與MotoGP的賽道
(需通過FIA與FIM的認證,而摩托車與方程式賽車的安全標準跟規定都不完全相同)



賽道佈局與賽道特性

紅牛環不只更改過好幾次名,同時賽道佈局也更動過數次。
同時因鄰近阿爾卑斯山的關係,賽道有明顯的高低起伏。
至今唯一沒變的大概只有賽道特性,一個字形容特性的話,就是「快」。
這特性從1969年原始賽道的佈局就沒變過了,一直是偏向高速賽道去修改的。
但也因為如此,安全性一直受到質疑,這是從1969年就一直存在的了。


原始賽道佈局(1969-1976)  *資料與圖片來源自維基百科與網路


*建於1969年,用以取代平淡且顛頗的策爾特韋格機場賽道,奧地利賽道坐落於史泰利亞山,這是條壯觀、風景秀麗且獨特的賽道。這是一條高速的賽道,彎道速度非常快,在5速變速箱不低於3檔、6速變速箱不低於4檔,且在一圈中能夠明顯的感覺到賽道高度的變化。如同大部分的高度賽道,這條賽道對引擎有著極大的考驗,相對的輪胎更是一個艱難的議題,因為賽道速度始終如此的快。許多人認為奧地利賽道十分危險,特別是在博世彎(Bosch Kurve),一個幾乎沒有緩衝區的180度的下坡右彎,尤其是在1986年排位賽中,渦輪增壓器將一級方程式賽車的引擎動力推至1,400制動馬力以上(1,044千瓦;1,419公制馬力),賽車的時速更是超過320公里(200英里)。還有些棘手的彎角,像是全速180英里的Voest-Hugel彎,緊接著是150英里的Sebring-Auspuff Kurve彎(這個彎多年來有著許多名稱,像是Dr. Tiroch彎和Glatz Kurve彎等)右彎後便是一條長直道接向博世彎。



年代較久遠,但從賽道佈局來看,整條賽道非常多的直線,以當時方程式賽車來說理應能長時間將油門踩滿,同時彎的弧度都較緩,甚至有假彎(弧度非常小,幾乎能全油門通過),且都用大直線連接。高速賽道的特性從這時就已經充分展現出來。這時期的賽道長度也比現今的佈局長(長5.911公里)




第一次修改佈局(1977-1995)


*有些賽道只是道路,幾乎沒有任何保護,甚至直到1987年奧地利大獎賽的最後一次,由於兩次逐漸更嚴重的事故,這場比賽不得不重新啟動兩次,這兩起事故都是由狹窄的維修站直道引起的,類似於1985年的比賽,當時比賽在一圈后停止,因為起跑線分流已經帶走了三輛車,包括冠軍領隊Michele Alboreto的法拉利和當地車手Gerhard Berger的Arrows-BMW。在1987年比賽的練習中,邁凱輪的Stefan Johansson勉強避免了嚴重傷害或更糟的情況,當時他以超過240公里/小時(150英里/小時)的速度與一隻進入賽道的鹿相撞。

提高速度也是Österreichring關注的問題。在1987年的最後一場大獎賽中,桿位選手Nelson Piquet的5.942公里(3.692英里)的1:23.357創造了256.621公里/小時(159.457英里/小時)的平均速度記錄。當時,它在F1平均速度上僅次於Keke Rosberg在1985年英國大獎賽期間創下的銀石賽道的258.9公里/小時(160.9英里/小時)桿圈。這兩次都是使用渦輪增壓的威廉姆斯 - 本田。

美國車手馬克·多諾霍(Mark Donohue)於1975年在Vost-Hugel Kurve墜毀后死亡。1976年,Vost-Hugel Kurve被收緊並製成一個右撇子而不是兩個右撇子,中間有一小段,在1977年,它被放慢速度並成為Hella-Licht chicane,從賽道上最快的彎道到最慢的彎道。眾所周知,四屆世界冠軍阿蘭·普羅斯特(Alain Prost)經常說,所有賽道都可以改變,但Österreichring應該保持不變,只需增加徑流區域就可以了,這最終確實發生了,直到1995年原始賽道的最後一年。這條賽道以在比賽開始時發生多次碰撞而聞名(特別是在奧地利大獎賽上1.8米(6英尺)的一級方程式賽車),因為起點 - 終點直道非常狹窄(約9.1米(30英尺)寬),而其他賽道上的大多數起終點直道為18至24米(60至80英尺),並且它沒有為試圖超越其他賽道的汽車提供足夠的空間, 特別是在開始時熄火或斷裂的汽車。摩托車騎手Hans-Peter Klampfer在Bosch Kurve(大多數死亡事件發生的地方)與另一名騎手發生碰撞后死亡,29歲的Hannes Wustinger在Tiroch Kurve(目前賽道上遺漏的部分)在奧地利房車錦標賽的比賽中墜毀后也喪生,這標誌著建造新賽道的決定。



這時期的賽道佈局可說幾乎沒有變化,僅在起跑後的第一個右彎,修改成S型的連續減速彎道,用意也很簡單,迫使車輛減速。但上面資料看來(Google機翻不太優,就加減看),這時期因沒有過多修改佈局(那S型減速彎在我看來等於沒加),整體仍維持高速,事故頻傳,但看下來那年代的車手似乎都對這佈局蠻滿意的(?,除了賽道過窄之外。居然還有提高速度的討論存在,只能說人類對於速度的追求從來都是無止盡的,由於多加了減速彎,使得整體賽道長度稍增(長5.941公里,其實也就多30公尺XD)。



A1賽道(1996-2003)

*奧地利賽道的安全性議題在1990年代中期漸漸浮出水面,並在1995年至1996年,在同一個地點經過赫爾曼·提爾克完全地重建。它的長度從5.942公里(3.692英里)縮短至4.326公里(2.688英里),以及高速彎角由三個棘手的右彎所取代,為的是創造出更多的超車機會。它的三條長直道還有彎道的內部妥善的安排。

因為大部分的工程款項是由手機供應商A1(Mobilkom_Austria)支付,所以這條賽道重新命名為A1賽道。接著於1997年至2003年間著手舉辦7場一級方程式奧地利大獎賽,還有幾場的德國房車賽,以及1996年和1997年舉辦奧地利摩托車比賽。



到了1996年大幅做了修改,最能體現的就是賽道總長度縮短了超過一公里,來到4.326公里,並把大多數的直線與高速彎道去除,取而代之的是急彎變多。彎道弧度較急且賽車減速程度比以前更多了,能有效的降低整體車速。雖說還是有假彎與四個直線路段,但就整體而言,高速賽道的特性並未改變(也是因為科技進步車速逐漸提升)。

下方圖片為修改前後的佈局對比。




Red Bull Ring(2011-至今)




到了2011年,就變成現今所使用的佈局了,多了2號的假彎,但一樣的高速佈局不變,F1與MotoGP一起使用這個佈局到2021年為止,2021年針對MotoGP做出修改,把2號假彎修改成減速彎,並於今年的奧地利GP啟用(F1使用佈局不改變)起因是GP在通過1號彎後幾乎可以油門全開的到3號彎前才開始煞車,現今的MotoGP賽車加減速的能力驚人,在3號彎減速前幾乎都能用300公里以上的速度衝向3號彎,並在進3號彎前減到100公里以下通過3號彎(這過程大概只需要約6秒鐘),但這對於煞車系統來說負擔極大,3號彎同時又是整條賽道起伏最大的地方,這對於摩托車來說是非常危險的。


促使賽道修改的起因於2020與2021年的MotoGP奧地利站上,且都發生於3號彎,這兩次意外都迫使賽會出了紅旗(比賽暫時中止),當時看直播的我都嚇壞了,都有車手受傷且賽車全毀,甚至差點波及到其他車手,當時就在想這彎道真的邪門,連續兩年都出嚴重意外,不出我所料的就宣布修改了。但2021年僅增加賽道圍欄長度,並未修改佈局,所以又出了一次意外,但好在車手都僅是受傷並沒有死亡的情況發生。


2020的意外。
差點把Rossi跟Viñales一起帶走...,這大概是我看比賽以來最嚴重的意外了
值得慶幸的是受傷車手並無大礙,也沒波及到其他車手
(運氣真的是點滿了,摩托車剛好飛過兩位車手中間)。




(1:45開始,3:17秒看的到加長的護欄)

2021的意外。
小丹尼在3號彎摔掉,後面Savadori直接追撞,賽車起火出了紅旗。
Savadori腳骨折但並無大礙,小丹尼也沒事(他老兄這場還久違的代班KTM,還第十完賽是鬼吧)
這次事故之後就著手修改了佈局,算是修改的最後一根稻草(?



Red Bull Ring MotoGP Ver.(2022-)
2號彎變成減速彎,這修改只針對GP,F1使用佈局則不變。


這修改真的不錯,既不破壞原有佈局,同時新增彎道佈局,一條賽道兩種不同的風貌。
但就觀眾而言,精采度也跟著下降,以前的大直線極速對決真的很刺激,也產生很多名場面。
不過車手安全比什麼都重要,我也就欣然接受了,今年多了減速彎,也讓M1有機會上頒獎台
(FQ真的很可怕,M1在這居然能跟GP22抗衡)



會寫這條賽道的原因,除了今年做了修改外
就是他高速的佈局,使得比賽非常刺激。
這條賽道也是我開始關注GP的原因(Dovi大戰93就在奧地利這)
同時今年F1,法拉利也在這拿下冠軍(過程充滿驚險但贏了,但今年車手車隊世冠八成是涼了)
算是對我來說特別的賽道之一,有機會一定要去一次看看



好啦,這次隨手寫就到這,我們下次更新再見~~~
(本來想趕在8/31前寫完,但打太慢就拖到現在才發了,我要去睡覺了XDD)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